《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政策研究》王子丹,袁永|(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政策研究》

【作 者】王子丹,袁永
【丛书名】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丛书
【页 数】 168
【出版社】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22.03
【ISBN号】978-7-5623-6966-0
【价 格】48.00
【分 类】科技中心-建设-研究-广东、香港、澳门
【参考文献】 王子丹,袁永.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政策研究.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2.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政策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从广东视角出发,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政策研究,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政策分析框架进行研究,对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备的特征,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基础研究体系、技术创新体系、高端产业体系、创新人才体系和开放创新体系为目标,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分析框架。第二章至第六章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政策分析框架,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研究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产业创新政策、创新人才政策、开放创新政策进行研究,深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政策研究》内容试读

第1章

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体系及政策分析框架

科技创新中心是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区,具有基础研究前沿性、技术创新前瞻性、产业发展高端性、创新人才高端性、创新环境开放性等特征。基础研究体系、技术创新体系、高端产业体系、创新人才体系和开放创新体系构成了科技创新中心核心组成体系。相应地,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可从基础研究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产业创新政策、创新人才政策和开放创新政策几方面入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一般科技创新中心的共性特征,同时又需要克服粤港澳三地体制机制差异带来的问题。本章研究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政策分析框架,后续章节根据此框架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

1.1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与特征

创新活动具有集聚性,创新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富集过程伴随着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可以带来劳动力池效应、知识溢出效应、规模效应等效应。随着科技创新中心的成长,创新集聚带来的效应越发显著,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并逐渐对全球科技创新产生影响力,发展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①。国际上对“科技创新中心”的关注可追溯至2000年,《在线》杂志提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并将创新人才培育或新技术开发能力、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带动能力的企业数、创新创业氛围、风险投资情况等作为重要指标,评选出46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②。“创新城市”③④与“科技创新中

①熊鸿儒.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J].学习与探索,2015(9):112-116.

②陈搏.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科研管理,2016,37(S1):289-295.

③祝影,郑磊,王露露,等,全球创新城市优势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美国36个大都市

区的实证[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5):118-129.

④李炳超,袁水,王子丹·欧美和亚洲创新型城市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全球创新城市100强分

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5):43-48.

·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政策研究

心”①的概念大同小异,均是指创新要素和科技活动高度集聚的空间区域。只不过从地理空间上看,科技创新中心可以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

一个国家。2007年,澳大利亚智库2 ThinkNow创立“全球创新城市”指数,并发布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报告。2019年,2 ThinkNow连续第13年发布《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排行榜》,将文化资产、基础设施、市场网络等作为重要指标评选全球创新城市100强②。

学术上对科技创新中心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但在地理空间界定、发展特征等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从地理空间看,科技创新中心可以是在特定时期的科技领先的国家,如18一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法国、德国,20世纪以来的美国、日本等③④;也可以是一个城市,如波士顿、特拉维夫、班加罗尔等⑤。随着全球科技快速发展,受技术和知识溢出的地理临近性规律支配,科技创新中心在空间上形成共生性⑥,逐渐出现了以湾区为代表的“大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⑦。从发展特征看,科技创新中心创新资源高度密集并得到合理配置⑧,创新技术和科技金融体系高度发达,拥有宽松的创新文化环境和完备的制度政策体系⑨,具备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不断引领全球科技进步,持续推动全球产业发展⑩@。

综合来看,科技创新中心是科技活动频繁,创新产出密集的区域,集聚大量科技创新资源是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属性。根据技术竞争理论,创新要素的

①祝影,涂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结构特征:来自美国34个大都市区的证据[J],城市

发展研究,2016,23(12):29-36,49.

2 2ThinkNow.Innovation CitiesTM Index 2019:Global EB/OL].(2019-11 -04)[2021-02-07].https://www.innovation-cities.com/index-2019-global-city-rankings/18842/.

3 YUASA M.Center of scientific activity:its shift from the 16th to the 20th century [J].Japanes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1962,1 (1):57-75.

④刘鹤玲.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综合环境分析[J刀.中国软科学,1998(6):52-57.

⑤廖明中,胡彧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演进特征及启示[J].城市观察,2019,(3):117

126.

⑥杜德斌,何舜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J].中国科技论坛,2016

(2):10-12.

⑦樊德良,罗彦,刘菁.全球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研究[J].南方建筑,2019,

(6):6-12.

⑧邓丹青,杜群阳,冯李丹,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基于熵权TOSS的实

证分析[J刀.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4):48-56.

⑨肖林.未来30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人才战略[J刀.科学发展,2015(7):14-19.

⑩骆建文,王海军,张虹,国际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及对上海的启示[J].华东科技,

2015(3):64-68.

①叶玉瑶,王景诗,吴康敏,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考[J刀].热带地

理,2020,40(1):27-39.

·2

第①章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体系及政策分析框架

集聚数量是决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①。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大量高校、科研院所、先进科研基础设施,以及众多跨国公司总部、研发总部和区域性研发中心,汇集了大量技术、人才、资本、信息。基于规模庞大的创新要素集聚,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并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杜德斌等认为基于科技创新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作用视角,科技创新中心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驱动和文化引领等四大方面的功能,并表现出功能支配性、空间集聚性、产业高端性、文化包容性等特征②。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分析国际知名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国际知名科技创新中心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基础研究前沿性

科技创新中心也是科学中心,是全球开展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实力位居世界领先水平。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等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主体云集是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特征。例如,美国波士顿地区拥有超过100所大学,其中全美高校排名前50的有7所,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塔夫茨大学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是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支撑保障,拥有一批先进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例如,硅谷周边有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

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有斯坦福正负电子非对称环(SPEAR)、正负电子对

撞机(PEP)、斯坦福直线对撞机(SLC)等大科学装置。中关村论坛2020年

9月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显示,日本东京的科学基础设施得分居全球首位。科研论文发表质量是反应基础研究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归

一化影响因子(FWCI)被广泛用来表现论文质量,衡量引文影响力,克服了

引文分析中,由于时间积累效应和不同学科领域的不同引用习惯而导致的偏差。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与爱思唯尔公司联合发布的《2019国际科技创新数据洞见》显示,旧金山、波士顿、阿姆斯特丹、洛杉矶和芝加哥等科

技创新中心FWCI指标位列全球前5位③。

D FUJITA M,KRUGMAN P,VENABLES A J.Til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 and intemationaltrade [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9.

②杜德斌,何舜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J],中国科技论坛,2016

(2):10-12.

③参见《2019国际科技创新数据洞见:揭示全球热点城市创新实力》,htps:∥www.sohu.com/a/334380632816315。

·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政策研究

2.技术创新前瞻性

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技术创新策源地,在全球产业技术变革中发挥主引擎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蒸汽机技术革新的发源地,引领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德国作为当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相继推动了发电机、内燃机等技术创新发展。美国硅谷自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来,始终引领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技术创新发展有赖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拥有大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机构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又一重要特征。在推动科技成果从技术走向市场方面,以色列特拉维夫拥有完善的科技孵化器体系;波士顿地区的麻省理工技术许可办公室是全美开展大学专利使用转让最活跃的机构之一:硅谷附近的加州大学率先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并在全美推广,有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技术创新发展资金保障方面,风险投资活跃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显著特征,硅谷、波士顿、特拉维夫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均拥有大量的风险投资机构。

3.产业发展高端性

科技创新中心也是区域经济中心,重点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是其重要特征。美国旧金山湾区是美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也是全球最负盛名的科技创新中心。二战之后,依托硅谷的创新辐射,通过“科技辐射+产业网络+制度环境”的发展模式,湾区内的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形成了以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金融业、旅游业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日本东京湾区依托东京都市经济圈,通过“工业集群+研发基地+政府立法”深度融合模式,大力发展化学、汽车、机械等高端制造业和金融、贸易、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英国大伦敦区以伦敦城为中心,在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基础上,依靠知识集聚和市场力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产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形成“知识服务+创意文化+市场枢纽”的产业发展模式。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中心围绕重点发展产业持续开展技术研发,通过技术革新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以创新人才和资本等创新要素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占据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知识密集性为特征的产业链的“高端”节点。在产业结构方面,科技创新中心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业,为产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的动力,使区域内始终保持以技术密集或知识密集型的高端产业为主导。例如,硅谷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产业发展一直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大致经历了

国防工业、集成电路产业、计算机产业、T产业,再到近年来的生物医药产

·4

第①章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体系及政策分析框架

业和新能源产业等主导产业变革。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大量全球知名科技企业,

《2019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显示,纽约拥有辉瑞制药、BM、百事公司

等近60家世界级企业,波士顿拥有通用电气、雷神、阿卡迈技术等80多家世界级企业,东京拥有本田、索尼、佳能等200多家世界级企业①。

4.创新人才高端性

人才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唯一执行者,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是最重要的创新资源。科技创新中心往往也是创新人才高地,对创新人才极具吸引力。研究表明,高端创新平台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集聚情况等是影响人才集聚的重要因素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是吸引集聚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创新区位优势,容易对周边地区形成人才集聚势差,吸引大量人才流入③:产业集聚则与人才高地的形成发展相伴相生④。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科学研究中心、区域经济中心、高端产业集聚中心,吸引了大量高精尖研究人员、技术创新人才和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硅谷是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人才高地,集聚了5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上千名院士和大量高端技术人才⑤。以色列劳动人口中约有1/4是科技人员,每万人中拥有150名科技人员或工程师,从事研发的全职人员占总人口的

9.1%,研发人员密度位居全球首位⑥。

5.创新环境开放性

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等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经验表明,一流的开放创新环境是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特征。科技创新中心具备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是其吸引和留住来自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创新人才的重要原因。科技创新中心的开放性,还表现为区域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主动对接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此外,随着创新全球化趋势加剧,科学

D 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search Centre.2019 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 EB/OL].(2019-12-18)[2021-03-04].https://www.eubusiness.com/topics/research/rd-scoreboard-2019/.

②王子丹,袁永,邱丹逸,等,人才高地形成发展特点与国际经验研究[J].特区经济,2018

(12):25-29.

③章志敏,薛琪薪.人才“涓流”如何汇聚:区域人才集聚研究综述[J].管理现代化,2020,

40(2):93-96.

④杨芝.我国科技人才集聚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⑤穆桂斌,黄敏.美国硅谷人才集聚规律及对雄安新区的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18,43(4):63-69.

⑥方晓霞,以色列的科技创新优势、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9(5):25-

26.

·5: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政策研究

知识更新发展速度加快,技术系统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合作竞争优势凸显①,科技创新中心逐渐突破某座城市的地理界限,形成了以“湾区”为代表的“大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如旧金山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硅谷为核心,包含了周边的旧金山、圣荷塞和奥克兰等创新城市;美国纽约、波士顿、费城等构成了著名的纽约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东京与周边的琦玉、千叶、神奈川等县构成的日本东京湾区,形成了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逐渐呈现出“大区域性”特点,使得其开放创新性还体现在城市间的协同创新和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例如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的共建共享共用、产业间的分工合作及错位发展等。

1.2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组成体系

科技创新中心本质上是由多要素组成的区域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三螺旋理论等系列区域创新系统思想,为区域创新研究提供了有效理论工具。Freeman提出政府政策、企业研发活动、教育与培训、产业结构四个要素组成国家创新系统②。Cook将国家创新系统概念泛化为一般区域创新系统,重点研究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③。三螺旋理论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包括政府、大学、产业三个主体,三者之间相互促进、螺旋上升,不断推进区域创新系统发展④。在这些经典的创新系统理论基础上,杜德斌提出科技创新中心由三个要素层次八种要素组成,人才是核心要素,企业、大学与政府是主体要素,文化、资本、设施及服务是环境要素,多要素间共同作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⑤。王云等认为,科技和人才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两个核心,并提

①祝影,郑磊,王露露,等.全球创新城市优势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一基于美国36个大都

市区的实证[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5):118-129.

2 FREEMAN C.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M].Great Britain:Pinter Publishers,1989.

3 COOKE P.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competitive regulation in the new Europe [J].Geoforum,1992,23(3):365-382.

4 ETZKOWITZ H,LEYDESDORFF L.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 "Mode2"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 [J].Research Policy,2000,29 (2):109-

123.

⑤杜德斌,何舜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J].中国科技论坛,2016

(2):10-12.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