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制药工具图鉴》白建疆编;刘淑芝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传统制药工具图鉴》

【作 者】白建疆编;刘淑芝总主编
【丛书名】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系列丛书
【页 数】 182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21.03
【ISBN号】978-7-5132-6581-2
【价 格】69.00
【分 类】中药制剂学-工具-图集
【参考文献】 白建疆编;刘淑芝总主编. 中医传统制药工具图鉴.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传统制药工具图鉴》内容提要:

本书共收录图片160余幅,图片中展示的制药工具均从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所藏数千件中医传统制药工具中精选而出。全书分为四篇,分别为中药制药工具的起源、早期的汤剂煎制器具、早期的药酒制作器具、中药丸散膏丹制作器具。本书只是古代中医制药工具的汇集,目的是让读者通过书中这些资料欣赏先人的智慧,了解中医制药的历史,也为中医药研究者提供一些可参考的资料。

《中医传统制药工具图鉴》内容试读

中医传统制药工具研究

古时,我们的祖先在找寻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药,在使用药物时进行了洗涤、打碎、劈成小块等加工。当人类发明了火以后,不仅能使生食变为熟食,同时也能使用简单工具对药物进行“炮炙加工。炮制、炮炙,从字面讲都离不开火,反映了古人的制药方法和祖先们的智慧,同时也得出结论:中药原料在配制成药之前,经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工处理,处理的过程就是炮制。炮制是中药制药的前处理工艺,在炮制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传统制药工具”也包括炮制所用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制药(炮制)的记载。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大多注明制作(炮制)方法,同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炮制数据。魏晋南北朝时中药制作(炮制)技术得到改进,如切骨碎补用铜刀、石榴皮忌铁器、煎药用瓦罐等,与现代科学相符合。唐宋时期,我国第一部制药专著《雷公炮炙论》对当时流传的制药(炮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其中附有大量图录,图录中记载了制药(炮制)工具的式样和使用方法。宋代政府开办官药局,进行熟药官卖,提倡制备成药,制药(炮制)工具得到进一步发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虽非制药(炮制)专著,但书中所

001

载的制药(炮制)方法和工具仍为今人所遵循。缪希雍《炮炙大法》根据药物类别,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木等十四部,叙述了四百多种药物的制作(炮制)方法。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对制药(炮制)进行了概括:火制四,煅炮炙炒也;水制三,渍泡洗也:水火共制二,蒸煮二者焉。制法虽多,不离于此,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制药(炮制)离不开工具,这些记载为研究中医传统制药工具提供了详尽资料

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和历代医家、医工在与疾病斗争和自身生存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传统制剂制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制药技术,创造发明了完整且成系列的制药工具。这些传统制药工具是中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药制药工具的起源

我国医药学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准南王刘安在《准南鸿烈解·修务训》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史记》有“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说明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了药物,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创造和积累了用药知识。中医药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劳动和饮食生活有重要关系。祖先们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做斗争的同时,懂得了如何使用木、石、骨器、铁等材料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随着对药物理解的深入,这些生产、生活工具也成为制药工具,如采集果实用的石镰、玉镰用来采药,烹煮食物的陶器用来煮药,碾磨粮食的碾子用来碾药。这些器具后来逐渐发展成专门的制药工具用来加工药材,这也是中药制药工具的起源

二、早期的汤剂煎制器具

夏商时期,祖先们发明了酒、醋、油、盐并掌握了烹调技术,同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药物的加工中。据《中国医学简史》考:“烹饪技艺的提高和精制陶器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发明了汤液煎剂。”

002

这一最早剂型的创始使古代药学前进了一大步,成为药剂学的萌芽据《针灸甲乙经》记载,“汤液始于伊尹”。伊尹是商汤的首相,有莘氏厨司的养子,他精于烹饪技术和用药方法,因此,汤剂创始于商代(公元前1766年)已属定论。而煎煮汤剂所用的器具则可认为是最早出现的制药工具之一。秦、汉、三国时发明了炼丹术,祖先们在炼丹过程中掌握了蒸馏等方法,以此促进了制药(炮制)工具的发展

早在商代,陶器和青铜器已较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属“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最多见的是烹饪器皿,如釜、餐、鼎、鬲、甗、甑等:其次是贮藏食物的器具,如坛、罐,还有盆、盘、豆等。那么,究竟哪一种烹饪器皿用于煎制汤剂的可能性最大呢?根据出土文物分析,陶鼎出现较早,最先普及应用,被用来煎药的可能性最大

鼎,“炊器,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时期,汉代则用以炼丹煮药”(《辞海》)。鼎的形状类似现今煎药的砂锅,适宜煎制汤剂,在商代汤剂出现时,鼎是盛行炊具,故很可能鼎最先作为汤剂用具。至于当时使用的是青铜鼎还是陶鼎,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商代的出土文物和商代创始的汤剂关系,可以基本肯定陶鼎当属最早的汤剂制药工具。此外,与鼎同时使用的还有勺、盆等

三、最早的药酒制作器具

药酒的制作器具是随着我国古代酿酒法的发明与发展而产生的我国的酿酒始于何时,意见至今不一。郭霭春在《中国医史年表》中认为,“发明于夏禹时代”(约公元前2205年):袁翰青则在《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中认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方杨、张子高等认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时期(约公元前2800年)。龙山文化出土文物中的酒器,说明我国酿酒(即曲蘖酿酒)的创始应在龙山文化之前或前期

003

散、锭等也称为丹。传统中药制作工具大致围绕这四种剂型的制作(炮制)而发展

研究表明,丸、散、膏、丹只是四种最具代表性的剂型,原料都是粉碎的中草药或其他药料,制作方法和使用的制药工具有很大相同之处。如“刀”是制药工具中最常用、最具特色的工具。刀具种类很多,如古人用于切制药物的根及根茎、藤木、果实、全草等类药材选取具有“体重、把长、刀面阔大、一刀多用”特点的刀具:用于切制各种规格的片、段、丝、块等药材时,选用刀口线直、刃深锋利、吃硬省力的刀具。此外,在刨制长、斜、直、圆等各形薄片或厚片药材时,使用刨刀,又称药刨,也属于刀具,以此刨制的片形均匀美观,片张可大可小、可厚可薄,工作效率较高。药界过去有“具刀认帮”“刀法不同”的说法。古人刀具古朴简便,各得所宜、运用有别,也有铜、铁、木、陶等各种材质

制丸、散、膏、丹需要将药物粉碎,捣药、碾磨器具是中药制药中最常见的工具。制药工具还包括纯净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簸筛、刮、刷等工具,水制过程中的洗、漂器具,火制过程中的火炉水火共制的陶鬲、砂锅等。此外,制药还离不开过滤、计量器具等

005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