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拂晓:复合工具体系》陈明远,林川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文明拂晓:复合工具体系》

【作 者】陈明远,林川著
【丛书名】明远工作室论丛·历史观专辑
【页 数】 316
【出版社】 北京:语文出版社 , 2019.01
【ISBN号】978-7-80241-906-3
【价 格】59.00
【参考文献】 陈明远,林川著. 文明拂晓:复合工具体系. 北京:语文出版社, 2019.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文明拂晓:复合工具体系》内容提要:

“明远工作室论丛﹒历史观专辑”为《文明拂晓:复合工具体系》和《现代系统论与世界体系:火技术与陶冶体系》两本专著,研究的主题是对人类古代三分期理论的修正:人类的第一个时代应该是木-石器时代。石质工具必须安装于木结构(如木柄)方能奏效。石器时代实际上是木-石复合工具的“木石前盟”。人类的第二个时代应该是陶冶时代。关键是“火技术”的发展:由火力制陶发展到火力冶铜;原始的冶铜总要同步制做冶铜的陶器工具,若无制陶技术就无法冶铜。人类的第三个时代应该是木-铁器时代。木-铁工具性能优越,真正普及了金属工具的生产。

《文明拂晓:复合工具体系》内容试读

缘起

【提要】对于“三分期学说”,本书作者从1972年考察“北京猿人”遗址开始仔细思考,并提出全面的质疑。看到猿人使用的1至5厘米长的石器,不由得产生了重大疑问:仅仅凭借短小、简陋的石器,怎样对付猛兽、猛禽?怎样狩猎?…应该注意到:大自然给予史前人类既有木头又有石头来制作工具的条件,先民必然同等使用“木与石”的资源。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可证明:原始社会的木质和石质工具本是同等重要、同时发展且经常并用的。可借取《红楼梦》里的“木石前盟”来比喻史前的木石工具共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开始发现:仅仅“能够劳动(会制造工具)”并不是人类独有的特征,那么就会产生一个最原则性的问题:人类跟猿人的根本区别究竟在哪里?本书给出一个确切的解答: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制造复合工具(Composite tool)”,因为黑猩猩、大猩猩等都不会把木与石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用胶粘、装柄、开

-1-

文明拂晓:

复合工具体系

槽、榫卯等办法)组成一个新的工具(复合工具)。本书强调指出:复合工具体系构成人类文明的坚实基础,这个范畴不仅包括木石复合工具,而且延伸到木石体系、木铜体系、木铁体系乃至舟船、车辆、渔具、衣物、兵器、纺织机、建筑等;从游牧业、农耕业到工矿业、机械制造业,“复合体系”的基本要素,一直持续影响到现代。

因此,“石器时代”这个片面的说法,容易导致人们忽视木质工具特别是“木石复合工具体系”在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作用,导致历史观念的偏斜。

(一)对于“三分期学说”质疑的

由来、检验、论辩和修正

一百多年前,现代考古学创始人汤姆森提出“三分期学说”,把“史前史”分为三个时代:石器时代(Stone Age入青铜器时代(Bronze Age)和铁器时代(Iron Age),奠定了现代历史学、考古学的理论基础。1848年“三分期学说”英译文论著出版。从当时学术水平看来,它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所以陆续被全世界学者接受,对欧美、日本等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三分期学说”支持了达尔文进化论,从而在国际风行,并写进了大中学校的教科书。①

1901年,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首次介绍了汤姆森的“三分期学说”。②百年来,世界各国历史考古学界,都是在“三分期学说”的总体大框架内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和历史理论研究,未曾逾越雷池一步。

①关于“三分期学说”的系统论述可参看以下著作:[英]拉伯克(John Lubbock又译为卢伯克)著:《史前时代:Prehistoric Times》,London,1885;[英]J.G.D.Clark(克拉克),World Prehistory:ANew

Outline,.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ondon,Ig6L.以及[英]G.D.Daniel(丹尼尔):A Hundred and

Fifty Years of Archaeology.Duchworth.London.1975.

②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第五节·有史以前之时代》一文中写道:“1847年以来,欧洲考古学会专派人发掘地中遗物,于是有史以前之古物学遂成为一学派。近所订定而公认者,有所谓史前三期:其一石刀期:其二铜刀期:其三铁刀期。而石刀期又分为新旧两期,此进化之一定阶段也。虽各地长短久暂,诸地不同,然其次第则一定也。”

-2

文明拂晓:

复合工具体系

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周口店龙骨山遗址先后考古发掘出27处地点(古人类文化遗址),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距今大约70万一23万年之间的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头盖骨6件、头骨碎片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及断裂的股骨、胫骨等,分属40多个

男女老幼个体。D

考古学专家认为:石器是北京猿人文化的主要代表。迄今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石器材料。北京猿人使用打制石器,打片方式有三种,主要是砸击法,生产的石片长约2一5厘米,常见者约3厘米,形态粗陋;工具分两大类,第一类包括锤击、砸击用的石锤和石钻,第二类有砍砸器、刮削器等。

北京猿人仅用石器狩猎?

参观过北京猿人遗址的人们,如果看到猿人使用的几厘米长的石器,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单凭这样短小、简陋的石器,怎样狩猎?怎样对付近距离的猛兽、猛禽?出土文物表明,北京猿人在距今约70万至23万年的漫长时期内陆续居住于周口店地区,过着以野外采集为主、狩猎为辅的生活。其早期距今约70万至40万年,中期距今约40万至30万年,晚期距今约30万至20万年。在这几十万年之间,北京猿人的生活习性、状态无显著变化。北京猿人若用简陋、粗短的石器,实在无法近距离对付猛兽、猛禽,他们必须以肉身搏斗,或使用长硬棒和尖木棍,在较远距离内打猎。在北京猿人洞穴里挖掘出土的动物有鹿(肿骨鹿、斑鹿)、野猪、羚羊、剑齿虎、老鼠、马、鬣狗、洞熊、水牛、猕猴、鸵鸟等,不下百种。最值得注意的是肿骨鹿和斑鹿的化石特别多,个体各有2000多头,加起来至少4000多头,而且这些骨头有烧过的痕迹。北京猿人肯定吃这些动物。此外,可食的野果、块根、嫩叶,以及昆虫、老鼠、鸟、蛙、蛇等小动物,是日常的食物来源。

①一说发现了属于41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包括6件较完整的头盖骨和13件下额骨,上万件石器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参看黄培华、金嗣炤等:《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及其遗址堆积层年代的电子自旋

共振(ESR)测年研究》,载《人类学学报》1991年第2期:陈铁梅、周力平:《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年代

综述兼评该遗址的铝铍埋藏年龄》.载《人类学学报》2009年第3期。4

《《一缘起

图1-2北京猿人使用的石器

北京猿人使用的石器以细小石器为主要成分,尺寸只有1厘米到5厘米,常见的为3厘米。可用来采获野果、嫩叶、刨挖根茎,抓捕老鼠、鸟、蛙、蛇,切割鹿肉,剥取兽皮,等等。但试问:仅仅使用这样大小的石器,以很近的距离,怎么可能捕猎大型野兽鹿(肿骨鹿、斑鹿)、羚羊,乃至凶猛的鬣狗、洞熊、野猪、剑齿虎等动物?

如果只是近身的肉搏,仅以石块为战,他们根本不是剑齿虎、野猪、鬣狗、洞熊的对手。由此可见,北京猿人肯定采用木质棍棒、长矛等工具进行自卫和狩猎,这时期人类处于“石器与木器并用”的阶段。但当时的木质工具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朽烂,无法留存至今。

北京猿人用火必须依靠木材

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发现大量的用火遗迹,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其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表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有拨火棍等)和保存火种。

这些厚层灰烬遗迹,表明北京猿人使用过大量的木材,其用途不仅是作为生火的燃料,而且提供了足够数量的树枝可加工为棍棒、拨火棍、烤肉支架、长矛、投枪等工具和武器。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西方学者认为,一部分猿人的骨骼可能是被剑齿虎、野猪、鬣狗、洞熊等拖入洞中的猎物。其他如非洲地区考古发掘出的古化石证据也清楚显示:原始人在狩猎方面并不占优势,而经常是被猛兽捕猎的目标。

-5-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