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设计美学》苟锐|(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人机交互设计美学》

【作 者】苟锐
【页 数】 162
【出版社】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21.08
【ISBN号】978-7-5643-7924-7
【价 格】75.00
【分 类】人-机系统-系统设计-艺术美学-研究
【参考文献】 苟锐. 人机交互设计美学.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1.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人机交互设计美学》内容提要:

交互设计是基于人机关系,面向特定信息交流场景下人的复杂性行为,通过借鉴其他设计与工程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信息设计。交互设计有着独立的设计理念和目标,更有相对复杂的设计流程与工具,所以交互设计不能套用传统设计美学,这是本书的特点之所在。本书从人机交互设计美学与一般美学、设计美学的关系,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人机交互设计审美产生的本源,人机交互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论述,可作为高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设计领域的从业人员、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人机交互设计美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

什么是人机交互设计美学

一、概述

在谈什么是人机交互设计美学时,我们首先要了解相关概念即“人机交互”“美”“设计美学”。本书中的人机交互特指以信息加工为目标的人机关系。可以理解为人与具有自主计算能力的信息设备,比如计算机等的交互关系。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归纳起来有六种: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储存符号、复制符号、建立符号结构、条件性迁移。无论何种类型的计算机具备了这六种功能就能表现出智能并具备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条件,也具备了模拟人的活动的能力,因为人也具备这些信息加工能力”。可见人与机能够进行自然交流,具备建立有机融合的自然交互关系的条件,从而具有和谐共生的基础,这也是能产生“美”的根源。心理学家认为审美感知具有被动的丰富的主观性,是有动机活动的终极或目标,而不是动机本身,是需要的满足产生的附带现象②。这里可以理解为审美感知是具有自然而

①赫伯特·西蒙:《认知一人行为背后的思维与智能》第15-1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②亚伯拉罕·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第9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001

第一章

什么是人机交互设计美学

然的沉浸体验。

在人机交互设计美学中如果说“美”是目标,则“人机交互”是动因,而“设计美学”是手段。当然在实践中并不是三者简单相加的算式方法。如果人机交互加上设计美学就等于人机交互设计美学,那么问题可能也就简单了,也实在没有必要专门著述来研究和阐述此问题。设计美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不少也是人机交互设计存在的,但是人机交互设计中所涉及的诸

多新的情况却并不是传统设计美学所能全部解决的。例如传统设计美学所

谈论的形式美与人机交互设计中所谈论的形式美就不完全相等,人机交互过程中人与机的互动是全方位的,多种感觉通道并行的,是内外感觉相互协调的人机互动与信息交流。其所涉及的内容显然大于传统设计美学中以视觉通道为主的,以单向信息流动,延时反馈的形式设计研究内容。当然,我们又必须重视设计美学在人机交互设计美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因为在所

有的人机信息交流中视觉通道承担了70%~90%的内容,所以以视觉形式

研究为主的设计美学实质构成了人机交互设计美学的主体。虽然在人机交

互中视觉信息必然与包括听觉、触觉等其他信息通道的协同,并且形成有

效且快速的信息反馈通道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毕竟信息的主体依然是

视觉信息,所以传统设计美学中对于视觉形式美的研究对人机交互设计也同样有效。其次,无论研究什么类型的美学,其研究的方法是有共通性的。相对于美学而言,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显然更加适合人机交互设计。虽然设计美学与美学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同样以“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设计美学和人机交互设计美学具有天然亲近性,这有区别于探讨更宏观的问题的美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说美学是总纲,设

计美学以及这里所研究的人机交互设计美学则算是分支,只是人机交互设计美学、设计美学与美学并非简单的“子嗣传承”的顺序,其有传承,有借鉴,更有融合,特别是人机交互设计美学与“实验心理美学”的交叉,

002

概述

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同时其设计流程和信息交互的独特性也导致其与美

学、设计美学和而不同。这也是有必要将人机交互设计美学单独进行研究的缘由。

1.什么是人机交互

在历史进程中,人与各式各样的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人们使用

工具达成目标,这种人与事物的互动本质就是原始的交互关系。而人机交互设计作为一个专用名词,由IDEO创始人Bill Moggridge于1984年设计会议上提出,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里,人机交互设计迅速发展。而人机交互设计的核心是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特指人与计算机语言之间的对话,以某种方式进行交互,完成人与计算机信息交换

的任务”。其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和用户认知、行为与习惯之间的互动关系,人与机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交流,以更好地实现用户目标。

计算机诞生和发展的早期,人们对计算机的用户友好性很少关注。许多用户抱怨计算机制造商不能提供足够好用的产品,电脑使用更像是一门

高技术职业。而制造商抱怨计算机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

要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成本,而提高电脑的用户友好性和良好体验只是额外的工作2。但是,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特别是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机交互不再是计算机硬件计算能力的负担,而是提升系统效率的重要加速器。如今,信息技术、

智能技术几乎渗透到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普通的劳作工具、

穿戴服饰也开始有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而人机交互设计起着规划人机信息交流方式的桥梁作用(图1.1)。

①阿兰·库伯:《交互设计精衡4》第13-14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②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第1-5页,中信出版社,2015。

003

第一章

什么是人机交互设计美学

。团40●回0可

百可然口罗茵B回题而日回

可6是0出9巴可■O”

出巴品至■■图夏■日写

■■07

■05

9用■@里■●

厦型

夏里8

9可3思四三好架可团显

sss3CEs39a0日

30

56

重■ga

9:41

■Bg@

6

B00o

14

图l.1iOS手机系统主页界面迭代过程示意图(www.ianatomija.info)

2.什么是美

事实上“美”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概念。对于“美”的解释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的外延内涵具有多义性。生活中人们常常提到的美多是狭义上的“美”,是指审美范畴中的“优美”,是单纯的、和谐的完整的。就如同我们常常赞美的景色之美、美女之美乃至道德之美等等。而哲学层面上的美则是广义的“美”,其包括所有的美学对象,不仅有美丽,而且包括高贵、喜剧,也包括悲剧、荒唐、丑陋、阴沉等所有审美形式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里希庇阿斯回答苏格拉底有关什么是“美”之问时说“美是美丽的女人”“美是金子”“美是好看的竖琴、罐子”。希庇阿斯的回答在柏拉图看来,是回答的“什么物体是美的”及狭义上的“美”。可见“美”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的。而我们平日里说的美是指的狭义上的“优美”“美感”。除此以外,“美”从客观与主观上又可以分为:物的客观之美和主观的心理之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就是和谐”,而和谐之美来自和谐的比例关系,就如人体之美是基于各个部位恰当的比例,

004

第一章

什么是人机交互设计美学

就像梅花作为自然物是客观存在的,当通过人的感觉对其产生感觉印象,并经过主观意识的加工,使得感觉印象转化为“物的形象”时,那么这个形象便是美所形容的对象,这便是梅花之美的主客观统一性。在朱光潜看来,“美是客观的事物、性质、形状适合主观意识,并交融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完整形象的特质”。

1)审美活动

高尔泰曾经在《论美》一书中指出:“感觉有其主观和客观性,但美并不与感觉相同。感觉是一种对外界的反应,而美却是一种主观的创造,就包含的内容而言,感觉关注的是客观事物,而美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如果失去了感觉,事物的现象与属性依旧存在,而如果没有了美感,则美就完全失去了自己。”所以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科学。“审美活动”所包含的“审美”与“活动”是朴素的日常用语,是指人们能够直接意会的既有经验。“审美活动”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是人性的基本价值需求。正如亚伯拉罕·马斯洛所说审美和其他部分都是人性中基本和永恒的内容①。

审美活动由审美对象

动机与人格

动机与人格

和审美意识构成。审美活

心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件

版专清

关干人性的想时空解读

宝骨金容活

动本质是基于历史积累的总结与反思,当我们人类思考人为何会偏爱某些形式和色彩时,美学思维就发生了2。因此,“美学思

《动机与人格》书影

维”是审美意识的观念化

①亚伯拉罕·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第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②徐恒醇:《设计美学》第18-21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