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学日本史 平安时代》(日)池田晃渊著;罗安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早稻田大学日本史 平安时代》

【作 者】(日)池田晃渊著;罗安译
【丛书名】华文全球史
【页 数】 732
【出版社】 北京:华文出版社 , 2020.04
【ISBN号】978-7-5075-5282-9
【价 格】178.00
【分 类】日本-古代史
【参考文献】 (日)池田晃渊著;罗安译.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 平安时代.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20.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 平安时代》内容提要:

平安时代始于桓武天皇延历三年平安京奠都,终于安德天皇寿永三年(元历元年),约为四百年。这段历史载于《续日本纪》、《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文德实录》、《三代实录》(以上五本史书加上《日本书纪》合称为“六国史”),以上史书均为敕撰的正史。然而,由于《日本后纪》等书有缺佚,且《三代实录》仅收录至光孝天皇,为补不足,作者同时参照了《日本纪略》、《类聚三代格》、《政事要略》、《本朝世纪》、《类聚国史》、《帝王编年纪》、《百练抄》、《历代皇纪》、《皇年代略记》、《皇代记》、《扶桑略记》等。然而此类史书之中,依然时有缺卷。此外,《日本书纪》由官方记载编录而成,但《续日本纪》之后的正史,风格却大不相同,收录有大量民间记事。因此,作者编纂此书,同时还参照了《水镜》、《大镜》、《今镜》、《荣华物语》、《今昔物语》、《宇治拾遗物语》、《古事谈》、《续古事谈》、《古今著闻集》等物语集以及《神皇正统记》、《愚管抄》之类。公卿的记录虽为当时耳闻目睹,可信度较高,但大半均为朝廷仪式的备忘手录,本书编撰时,为避免过于冗长,所以只参照了一部分。(以上为作者所作前言)此书原为作者执教于早稻田大学时的课堂讲义,通过对各种史料的精读与比较对史实进行确认。虽然严格来说并不算专业的学术研究,更倾向于以政治史为中心的历史概述或者史实确认。但全书着力于修正(或确认)一些错误或有争议的史实,在探究历史的真相(历史中正确的事实关系)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 平安时代》内容试读

第1章

定都平安京

第1节新京建造及其再迁

一、迁都长冈京

平城京,始建于元明天皇在位的和铜二年(709年),历经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①(淡路废帝)、称德⑦(孝谦重祚)、光仁七朝,共计

七十余年。桓武天皇(日本根子皇统弥照天皇)即位后,在权中纳言®藤原种继①的建议之下,决定迁都至山城国⑤长冈。

①淳仁天皇,第四十七代天皇,758年到764年在位,舍人亲王第七皇子。后来被废,幽禁在淡路岛,被称为“淡路废帝”。

②称德天皇,第四十八代天皇,764年到770年在位,即四十六代孝谦天皇再次即位。

③中纳言,《大宝律令》制定后增设的官职之一,令外官的一种,统管朝廷的最高机关太政官

(相当于内阁)治下的次官,能够参与政事商谈,唐名为“黄门”。权中纳言,中纳言的权官。权官是在规定人数已满的情况下增设的“暂设官员”的意思,正职与权官没有实质的区别。

④藤原种继(737一785),奈良时代末期公卿,深受桓武天皇信任,担任长冈京造宫使,后被

迁都反对派大伴继人暗杀。

⑤山城国,古国名,又名山背国,现京都府南部。

⑥长冈,延历三年(784年)至延历十三年(794年)间日本都城,位于京都府向日市。在藤原种继的提议下,桓武天皇将都城从平城迁至长冈。然而,藤原种继被暗杀之后,政治事件频发,所以十年后再次迁都至平安京。

001【第1章定都平安京

《续日本纪》①中记载:

(大意)延历三年(784年)五月,桓武天皇派中纳言藤原小黑麻吕、中纳言藤原种继、左大辨②佐伯今毛人、参议③近卫中将④纪船守、参议神祇伯⑤大中臣子老、右卫士督⑥坂上莉田麻吕、卫门督⑦佐伯久良麻吕、阴阳助③船田口等人,前往山背国⑨,查看乙训郡长冈之地的风水,为迁都做准备。

其后,派中纳言藤原种继、左大辨佐伯今毛人、参议近卫中将纪船守以及从四位下石川垣守、右中辨即海上三狩、兵部大辅吧大中臣诸鱼、造东大寺次官®文室忍坂麻吕、从五位下日下部雄造、大部(一说丈部)大麻吕、外从五位下丹治比真净等人为长冈宫建造使,另派六位官人八名随行。

后又派参议近卫中将纪船守赴贺茂大神社,告知迁都一事。并下令诸国,该年度调庸及宫殿营造材料物件等,均送往长冈。

①《续日本纪》,文武元年(697年)至延历十年(791年)间的编年体正史,“六国史”之

一,共四十卷。完成于延历十六年(797年)。

②左大辨,辨官的最高级别,官阶为从四位上。辨官,统管朝廷的最高机关太政官(相当于内

阁)治下的官职,唐名为“尚书”。

③参议,统管朝廷的最高机关太政官治下的官职,令外官的一种,次于纳言,唐名为“宰相”“相公”等。

④近卫中将,令外官的一种,隶属于近卫府,唐名为“羽林将军”,负责带兵仗护卫禁中,或

者列阵以示朝廷威仪。平安中期以后,逐渐成为名誉官职。

⑤神衹伯,日本律令制下负责朝廷祭祀的部门神祇官的长官。唐名为“太常寺卿”等。官阶为

从四位下。

⑥右卫士督,卫门府治下右卫士府的长官。左右卫士府是直属于君主,负责护卫君主安全的兵

团,又称“近卫府”“御亲兵”“禁卫府”等。

⑦卫门督,卫门府的长官。卫门府主要负责驻守宫城城门,唐名为“金吾”等。

⑧阴阳助,阴阳寮的次官。阴阳寮主要负责占卜、天文、历法编撰等。

⑨山背国,即山城国。

⑩从四位下,官阶名,低于从四位上,高于正五位上。

①右中辨,统管朝廷的最高机关太政官治下的官职,唐名为“尚书”,官阶为正五位上

②兵部大辅,负责武官选拔、管理及武器管理的军事防卫部门兵部省治下官员,官阶为正五位下。

③造东大寺次官,负责东大寺营建部门造东大寺司的次官,官阶为五位。

平安时代1002

为修建新都府宅,朝廷将诸国正税①六十八万束®分赐右大臣以下、参议以上,及内亲王、夫人、尚侍等。并在新都内划出五十七町,将各国正税四万三千余束赐还国主,供百姓修建私宅。

虽然当时各处官殿尚未完工,但桓武天皇期盼能尽早移居新都。

(大意)延历三年(784年)十月,设装束使⑤及前后次第司①,负责将装束物件分赐随行亲王以下五位以上官员。又设左右镇京使,由从五位下石川公足、主计头⑤大伴永主担任,其下各设五位官员及六位官员各二人。

延历三年(784年)十一月,桓武天皇御驾移居长冈京。当时,皇后适逢其母丁忧期间,未能一同移驾,于是,桓武天皇派出云守@石川丰人、摄津大夫和气清麻吕担任前后次第司,前往平城旧京迎接皇后。又派出参议近卫中将纪船守前往贺茂上社及下社,并派兵部大辅大中臣诸鱼前往松尾、乙训两神社,告知迁都之事,并赐封贺茂神社为从二位,松尾、乙训两神社为从五位下。

就这样,迁都之事匆匆完成。《续日本纪》延历四年(785年)七月记载,桓武天皇也说:“造官之务,事弗获巳。所役之夫,宜给其功。”在这句话之后,《续日本纪》还记载:“于是,和雇诸国百姓三十一万四千人”。可见迁都一事花费巨大。

①正税,日本律令制规定的地方向国家缴纳的税收,税收的主要形式为稻谷等。

②束,稻谷的度量单位。一斤稻为一把,十把为一束。

③装束使,天皇行幸或重大仪式、庆典时负责装饰、布置的官职。

④次第司,天皇行幸或重大仪式、庆典时负责道路、队列的官职。

⑤主计头,负责税收计算、监察的部门主计寮的长官,官阶为从五位上。

⑥出云守,出云国的长官。国司的四等官依次是守(长官)、介(次官)、掾(判官)、目

(主典)。出云国,古国名,现岛根县东部。

⑦摄津大夫,摄津国国司治下官员,官阶在五位以上。摄津国,古国名,现大阪府中部及北

部、兵库县东南部。

003第1章定都平安京

《续日本纪》延历四年(785年)九月“藤原种继横死”条记载:

迁都长冈,宫室草创,百官未就,匠手巧夫,日夜兼作。

《续日本纪》延历七年(788年)九月的诏书中记载:

建都长冈,而宫室未就,兴作稍多,征发之苦,颇在百姓。(中略)造宫役夫,短褐不完,类多羸弱。

可见役夫人数众多,且艰辛劳苦,好在朝廷抚恤也非常丰厚。现将相关记载摘录一二如下:

桓武天皇移驾至长冈京的第二个月,便封赏营造新都的有功之臣。

延历四年(785年)五月,皇后宫中出现赤雀祥瑞,桓武天皇在庆祝的序文中写道:

山背国者,皇都初建,既为辇下,庆赏所被,合殊常伦,今年田租,特宜全免。又长冈村百姓家,入大宫处者,一同京户之例。(前文中提到,延历四年即785年七月,桓武天皇再次下诏表彰役夫之功。)

延历五年(786年)五月,桓武天皇下诏:“新迁京都,公私草创,百姓移居,多未丰赡。”于是,赐左右京及东西市的百姓以财物。

后来,桓武天皇又于延历六年(787年)十月下诏:“联以水陆之便,迁都兹邑,言念此民,岂无验。”免除了乙训郡延历三年(784年)之后尚未缴纳的“出举”①,并赐郡司、主账以上官员均加官一级。以上记录均可见于《续日本纪》。

①出举,古代借贷方式的一种,有公私之分。公出举是指:春天,地方官将官稻借给百姓,秋

天收获后,百姓按照三成到五成的利息进行偿还。出举原本是以劝农和救贫为目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强行借贷,成为一种变相的苛捐杂税。

T安时代1004

根据以上记录可知,桓武天皇对于近侍的臣民赏赐十分丰厚,因为这些臣民身处天皇近侧,在迁都一事中或多或少都做出了贡献,所以能获得这样的封赏。至于承担工役的其他各国,《续日本纪》记载,桓武天皇在延历七年(788年)九月的诏书中写道:

朕以眇身,忝承鸿业,水陆有便,建都长冈。而宫室未就,兴作稍多,征发之苦,颇在百姓,是以优其功赁,欲无劳烦。今闻造宫役夫,短褐不完,类多赢弱,静言于此,深轸于怀。宜诸进役夫之国,今年出举,不论正税公廨①,一切减其息利,纵贷十束,其利

五束,二束还民,三束入公,其敕前征纳者,亦宜还给焉。

可见桓武天皇深知民生疾苦。

二、迁都平安京

如前节所述,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长冈京基本全部完工。然而,到了延历十二年(793年),朝廷又开始讨论迁都宇太村之事。由于《日本后纪》②此处有缺佚,所以再次迁都的内情已经无从知晓。不过,大概是因为长冈京原为藤原种继提议修建,并由他担任造官使,日夜监管工程的进展。然而,延历四年(785年),藤原种继横死,后来又发生了“废太子之狱”事件·这都是些“不祥”之事。虽然新都建造的工程依然在继续向前推进,但桓武天皇已经觉得不祥,所以,延历六年(787年)十一月,为了祭祀天神及皇灵,桓武天皇极其盛大地操办了新尝大典③一这是效仿神武天皇①定都福

①公廨,官署衙门。公廨田,即朝廷分给各官署的田,以所收地租充当办公经费

②《日本后纪》,《续日本纪》之后,桓武天皇至淳和天皇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六国史”之

一。共四十卷,现存十卷。弘仁十年(819年)开始编写,承和七年(840年)完成。编者有藤原冬嗣、藤原贞嗣、良岑安世等。

③新尝大典,即“新尝祭”,是宫中祭祀的一种。每年秋收之后,由天皇向天地神祇进献五谷,并亲自品尝,以示感恩。现在演变为“勤劳感谢日”,是日本国定假日的一种,在每年的11月23日。

④神武天皇,《日本书纪》记载的第一代天皇,在櫃原官即位

005「第1章定都平安京

原心的先例,带有攘妖驱邪的意味。《续日本纪》延历六年(787年)十一月条记载:

祀天神于交野,其祭文曰:维延历六年(787年),岁次丁卵,

十一月庚戌朔,甲寅,嗣天子臣,谨遣从二位行大纳言②兼民部卿③造东大寺司长官④藤原朝臣继绳(即藤原继绳),敢昭告于昊天上帝:臣恭膺眷命,嗣守鸿基。幸赖穹苍降祚,覆焘腾徵,四海晏

藤原继绳

①福原,神武天皇所建都城,位于奈良县中部,现在是奈良县内仅次于奈良市的第二大城市。

②大纳言,律令制规定的太政官治下官员,仅次于太政大臣及左大臣、右大臣,可以参政议

政,以及在三公空缺时总揽政务。侍于天皇近侧,负责向天皇上奏以及替天皇宣旨等。

③民部卿,负责民政的民部省长官,官阶为正四位下。由于民部省负责地契及租税等,责任重

大,所以民部卿一般由中纳言以上公卿兼任。

④长官,日本律令制下四等官制的第一等。四等官制,太政官、八省、寮、司等各部门的官员,都设定四个等级,从上到下依次是长官、次官、判官、主典。

平安时代」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