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平安》陈明利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关爱·平安》

【作 者】陈明利著
【丛书名】北京交通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系列丛书
【页 数】 146
【出版社】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16.08
【ISBN号】978-7-5121-3026-5
【价 格】36.00
【分 类】高等学校-学校管理-安全管理-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陈明利著. 关爱·平安.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关爱·平安》内容提要:

本书立足于北京交通大学安全管理工作实践,通过各种途径广泛了解搜集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情况,系统梳理了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历程,凝练了百年交大校园安全文化内涵。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校园安全文化概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发展历程、校园安全文化与平安校园、校园安全风险预防与心理健康援助。

《关爱·平安》内容试读

995第一篇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理念篇

第一章校园安全文化概述

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将安全文化的理论引入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主要是将研究对象限定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群体范围。随着校园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如何从校园安全文化的角度来提升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对于校园安全文化尚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本章将从文化、安全文化基本概念说起,深入剖析校园安全文化,并在理解校园安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阐述校园安全文化的特点和功能。

第一节校园安全文化的由来

校园安全文化是把校园安全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体现了校园安全工作发展的更高境界。作为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文化同样也体现了文化的基本特性。要正确理解校园安全文化,需要从文化、安全文化开始慢慢阐述。

平安一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研究爱

一、关于文化的认识

一谈到与文化相关的词语,许多人对其很不理解,会问:“到底什么是文化?”确实,不同学者对文化有不同的界定和解释。

“文化(culture)”一词,在我国最早源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就是说,文化是一种以文明和道德作用于人,并通过作用于人而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e,有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之意。最初它指土地的开垦以及植物的栽培:以后它又指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发展和培养,特别是艺术和道德方面的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进而它又泛指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人们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英国“人类学家之父”E.B.泰勒(E.B.Tylor)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1871)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

而获得的种种的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的整体”。因此,从国外翻译过来的“文化”一词,其含义就要广泛得多,包括了知识、信仰、道德、法律、文艺和风俗等。按照这个观念,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之中,身边的各种事物都带有文化的符号,衣、食、住、行无不具有文化的色彩般来讲,对文化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文化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应的制度组织机构。人们平时理解的知识、信仰、行为都属于狭义文化的范畴: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4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