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之道》熊金福,高淑芬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平安之道》

【作 者】熊金福,高淑芬编著
【丛书名】中国旗舰企业管理丛书
【页 数】 225
【出版社】 深圳:海天出版社 , 2008.05
【ISBN号】7-80747-174-3
【价 格】31.00 (全8册定价 : 248.00)
【分 类】保险公司-企业管理-经验-中国
【参考文献】 熊金福,高淑芬编著. 平安之道. 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8.05.

图书目录:

《平安之道》内容提要:

本书从意义上看,“中国旗舰企业管理丛书”书中八大名企各自的“风度”特点,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平安之道》内容试读

第一章

保险巨擘

平安之首

中国平安:平安中国,挺进世界

【章记】

中国平安,中国保险业新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帆。它诞生和成长在中国政革开放大潮风起云涌的年代,已从深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中国平安,是领跑民族品牌的保险巨擘是中国民族保险业的骄傲。中国平安,平安中国。

1.1飞速发展的奇迹

从深圳到全国

对于中国平安,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一家保险公司,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至于它的发展历程,成长历史,它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它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首家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更让人们感觉它是一个谜,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奇迹。

1988年5月,中国恢复保险业务近10年后,平安保

2“中国旗舰企业管理”系列丛书—进度篇

第一章

保险巨擘

险公司在享有“改革试管”之称的深圳蛇口成立。根据央行的批复,平安保险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当时的平安,仅有13名员工,总资产只有5312万元。当年为平安签发“出生证”的中央领导,对平安寄予殷切的期望,“要办成改革的产物,而不要成为改革的对象”。从此,中国

平安开始了它高速发展的历程。

身负重任,平安的创办者以此为指导思想,在创业后的前3年,便借鉴国外保险行业的先进经验,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所有者的资产能够增值,经营者能够按照行业的特点进行企业运作,这种运作方式在当时十分罕见。

截至1992年底,平安保险公司刚成立短短的4年,保费收入就突破10亿元,总资产达11.31亿元。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准平安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并同意其办理法定保险和国有企业、

三资企业的保险业务,以及各种外币保险和国际再保险业务。这意味着中国平安已经从一家地方性的财产保险公司,走向经营区域覆盖全国的保险企业。

从单项经营到综合经营

1993年的第二届董事会,中国平安首次提出综合金融集团化道路的构想。然而,当时的监管部门正在力促分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而且《保险法》明确规定: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这导致了中国平安刚刚萌芽的综合金融集团化的构想被搁置。之后,其保险业务被分拆成平安寿险与平安财险;1995年和1996年,平安证券和平安信托陆续成立,这些公司均各自为政、分业经营,没有实现统一的集团化管理。

“中国旗舰企业管理”系列丛书—进度篇

平安乏道

中国平安:平安中国,挺进世界

2001年12月,经过长达7年的分业方案修改和完善,中国保监会正式下发中国平安的集团改革方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旗下控股平安财险、平安寿险、平安信托和平安海外投资。在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之初,其业务范围被严格限制在只能经营深圳市的财产保险业务。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平安现在是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和第三大产险公司,丰富完善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水平,为平安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让公司拥有了庞大的客户群,3000多万名个人客户及约200万名公司客户,成为平安持续稳定发展的利润来源。截至2007年一季度末,平安总资产为5283亿元,股东权益为878亿元。拥有20多万名销售人员及近4万名正式雇员。

目前,中国平安已经建成了8个专业的金融公司,包括寿险、产险、信托、证券、银行、养老金保险、健康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种架构在中国以保险起家的企业中只有平安一家。

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平安形成了以保险为核心、证券、信托、银行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营业网点遍布除台湾、西藏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截至2006年底,平安各类分支机构及营销服务部门近2000个,寿险业务营销员达20.54万人。是目前中国继中信、光大之后的第三大金融控股集团,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整体上市的金融集团。有一组数据,能够直观地反映中国平安的超常规发展:平安保险从一家总资产5312万元、13个员工的中小企业,发展为一家业务范围覆盖产险、寿险、证券、信托的综合型金融保险集团,成长为一家市值超过5000亿元的全球大型金融机构;保费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96.6%,增速稳居国内同业首位;投资回报率平均值达到15.9%,而不良资产远小于1%,是亚洲资产质量最好的金融企业之一;企业成立以来累计向国家纳税40亿元;

4

“中国旗舰企业管理”系列丛书一进度篇

第一章

保险巨擘

盈利能力及年利润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平安保险2006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保险与投资业务取得快速增长,净利润也创下了历史新高。2006年其净利润创历史新高,达59.86亿元,较2005年增长79.3%。总资产达到4417.91亿元,股东权益增至366.68亿元。保险业务收入为817.13亿元,较2005年增长21.3%。其中,寿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689.89亿元,同比增长17.2%,市场占有率约为17.0%;一年新业务价值为51.32亿元,同比增长13.1%;寿险业务全年实现净利润

47.74亿元,同比增长68.5%。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人168.62亿元,市场占有率约为10.7%,净利润为6.45亿元,较上年增长121.2%。

寿险业务从零起步,每年保持了50%的惊人增长,远远超越全行业的发展速度。在保险市场开放度最高的上海,平安与约15家中资、中外合资、外资寿险公司同场竞技,已连续7年稳坐市场头把交椅。

从中国到世界

英国《金融时报》全球超过390万读者参与评选举办的“中国十大世界级

品牌”中,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规范、开放的公司运作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世界各地投票者的青睐,荣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殊荣,在中国金融企业的整体排名中位居第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金

融企业的品牌实力。这是世界知名的财经媒体英国《金融时报》首次从全球

视角对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所展开的调查活动。平安,这家扎根中国的本土企业在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正稳步推进公司的国际化运作,朝全球

知名的金融服务品牌迈进

由全国工商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07第四届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颁奖典礼,2007年5月2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国平安保

“中国旗舰企业管理”系列丛书一进度篇

平安之道

中国平安:平安中国,挺进世界

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第四年荣登最具生命力企业百强榜冠军宝座。

中国平安凭借领先的品牌国际化程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荣膺1980~2005年中国25年典范品牌称号。

2006年11月2日,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首次公布的中国

20大品牌排名,中国平安以130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及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荣列榜单第六。

应该说,平安是幸运的。它诞生和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风起云涌的年代,得“天时”之助,又处在深圳这片创业的沃土,占“地利”之便,但这绝非平安成功的全部。平安能够成就今日的辉煌,更多的依赖于其前瞻性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一丝不苟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根深叶茂的民族化企业精神。

一位在平安保险服务逾10年的老员工这么说,“平安从蛇口走出来,

一步步发展为今天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企业集团,令我常想起CCTV一则广

告:一个跳舞的红衣女孩,从农家小院跳到了大都市,最后在一座摩天大楼顶端翩翩起舞,广告的主题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2综合经营的“大舞台”

中国平安虽然是一个综合金融集团,但集团的业务发展仍然不平衡,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其利润的80%以上来自平安寿险,证券、信托等业务利润合计占比几乎可忽略不计。因此,集团化经营后,摆在中国平安面前的新任务是,如何将非保险业务壮大,而最终实现各领域业务和资源的整合。

6

“中国旗舰企业管理”系列丛书一进度篇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