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张玮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

【作 者】张玮著
【丛书名】社会聚焦系列
【页 数】 443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2012.08
【ISBN号】978-7-209-06728-7
【价 格】58.00
【分 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张玮著. 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2.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阐述了当代中国作出平安建设重大决策的时代背景及目标追求,以具体数据实证分析了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及山东社会治安形势的演变历程。

《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内容试读

绪论

绪论

为什么要搞平安山东建设?平安建设的性质是什么,意义何在?解决什么问题?政策和体制给平安建设提供了什么条件与环境?

1

社会治安的出发点是什么?治安的依据从哪里来?社会治安长期没有实现根本好转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解读治安状况?

除了以上这些,平安建设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正等着人们去解答。其实,社会治安的各种疑问早已存在,只是平安建设使人们得以从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视角去观察问题,探索究竟。虽然从中找到了许多有趣的新鲜的认识,但本书所进行的探讨仍是初步和粗糙的。推进平安建设固然重要,而赋予它科学理念从而转变传统治安观念更重要,因为只有如此才有可能通过体制和制度的改革来提升治安实践。

必须承认,治安形势长期不佳与法学理论无法对治安现实提供充分的科学解释和指导有一定关系。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模式,它的综合性特点需要综合性的理论来指导,而现行法学体系恰恰缺少这种整合多学科并应用于具体实践的理论。不仅如此,人们早已习惯于按照官方确定的实践总结所谓理论,而综合治理模式本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会制约相应理论的科学、完善和系统化。于是,如果仅仅把平安建设界定为综合治理的一个载体,传统的综合治理理论的局限性就会给深入认识与推进平安建设带来困难。缺少科学理论的民族将会因缺少理性而失去发展机会。平安建设是扭转社会治安严重形势的一个重要机遇,虽然它未必就是救命的稻草,而且抓住它需要政策

。1…

20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

PINGANJIANSHEYUSHEHUIZHIANYANJIU

和理论的坚强支持,但它有可能把社会治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仅此一点也值得大家一搏。当社会实践以变革的方式前进时,理论也必须以变革自身来适应。历史上有不少事例是理论变革推进了实践,理论把实践当作实现自己的工具。

30年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至今还没有实现治安形势的根本好转。治安形势始终处在十分严峻的局面。迫切需要解释和治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治安形势不断恶化的社会问题。

引起犯罪态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有两个突出因素。一个是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引起的犯罪多发;另一个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所引发的犯罪高涨。这两个因素从根本上动摇了以往的社会治安态势,成为影响当前治安的关键问题。在性质上,这些不是治安所能够解决的,而恰恰是需要平安建设来解决的问题。

治安状况是不是某些政策导致或者所选择的结果?比如大力发展工业化生产而造成普遍污染是某种经济社会政策所选择的结果。人们有了更多的生产企业,更多的技术与设施,有了更多的高楼大厦与财富,但也有了更多的污染,更多的疾病,更拥挤的道路与城市,或者说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有了更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还有了为获取这些利益与财富而萌生的更多的犯罪行为,更多的人走向犯罪。总之,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决定了犯罪产生的模式。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治安状况主要不是由违法犯罪分子所制造出来的产物,这些人没有这么大的能量,某些政策与体制因素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违法犯罪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国家行为的因素。以往的或者传统的体制与方式既然不能对这种后果免除责任,也就不能指望它根治这些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治安问题,即便不是把调整经济社会政策摆在第一位的话,也绝不应当否认它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治安较差的时候,找领导要求增加相关投入,有的领导会说,治安形势差,说明你们干得不好,这时给你们增加人力和经费,其他部门肯定有看法;

·2·

绪论

当下经济建设特别缺乏资源,财政十分紧张,只好对你们的困难表示理解。治安较好的时候,对于社会治安要增加人力和经费的请求,领导又会说,治安形势这么好,怎么还要增加人力和经费呢?哪个部门都缺人少钱,现在经济建设与发展民生的任务那么重,财政十分紧张,希望你们顾全大局。以上场景只是在反映治安领域对资源的强烈需求以及所面临的窘境。必须承认,政府的资源始终紧张,特别是用于治安的资源相当有限,只要涉及人力财力等资源的分配调整,只能在各部门之间搞平衡。怎么搞?原则和标准是什么?这就出现了平安建设的平衡模式。第一,平安建设就是关于治安资源配置的

一种新模式。或者说,是关于保障政府各项职能同步发展的资源平衡问题。而这种配置模式又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相统一的,是这个模式的组成部分,总的发展模式决定了治安资源的配置。因此,第二,平安建设的资源配置实际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面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民众谋福祉,民众是根本动力,也应当是最终的决策者。民众的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将影响关于发展和治安相平衡的政策。必须了解和判断民众的选择和意愿,据此确定发展模式,从而进行治安资源配置。于是,第三,平安建设必须从民众的安全需求出发。

由上得出一个结论:当前的治安形势是某种发展模式和政策体系的结果,而平安建设和安全需求则来自于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政策体系,是对现行发展模式和政策体系进行调整的产物。当然,这种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定型,其政策体系也远不完善,这都给平安建设的未来增添了变数。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平安建设是这个发展模式终将登上前台的先声。

社会治安从综合治理进入到平安建设,怎样给平安建设定位十分重要。平安建设要不要独立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至少到目前仍然是放在综合治理体制中,它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体制。从性质上看,平安建设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关于治安的指导方针政策,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治安模式与体制问题。总之,其核心是政治与政策问题而不是具体的治安问题。这些本应在综合治理之上或者之外给予指导,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反而是平安建设要受

·3·

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

PINGANJIANSHEYUSHEHUIZHIANYANJIU

综合治理的指导。它原本不是要去解决具体的治安事务,但却被具体的治安工作淹没了。应当强调,平安建设定位于与社会治安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调整,也就是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同时,平安建设要把治安基本政策、政策协调之间等问题,通过社会参与的民主方式来决策。政治问题与政治途径的性质必然要求平安建设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体制。通过平安建设之路走向治安政策的政治化民主化,这些年的实践证明,这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实现的。其间涉及诸多政治问题纠葛,即便是平安建设创始者也未必提倡或始终坚持这个方向。可是,民众迟早要对治安资源配置问题进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政治民主的方式表达自己意愿

平安建设大不同于综合治理模式。把平安建设当作可以立即解决治安问题的灵丹妙药,完全不符合实际。它不具备这种功效。它的效果展现需要很长的过程,而且是间接产生作用。因为它针对的是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而不是犯罪行为;它产生的结果是关于政策之间调整的后果一主要是对政府行为调整的后果,而不是对犯罪行为调整的后果;它所解决的不是直接的治安问题,而是社会发展模式问题以及发展政策的协调问题。它的机理是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与政策的转变,引起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因素的改变,进而实现治安形势的逐步改变。这显然与综合治理模式有重大差别,理念也很不相同。不过,平安建设未受到政治上的推崇,主要原因是它与各地追逐

GDP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或者政策体系存在某些抵触,因而在利益与资源

平衡等问题上难以协调,况且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许多官员似乎不愿意认真反思发展模式与政策问题。

平安建设的重要特点是把重大治安问题带入了政治途径。党委政府把平安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概就属于治安问题的政治化。因为在制定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离不开民主决策程序,人大代表和民众会表达自己意愿,讨论表决相关政策和资源配置问题。这是用政治方式来解决治安方面的重大问题。它的好处就在于原先的相关资源配置问题不由民众或其代表来决定,现在他们则要参与拍板了。以往治安政策及治安问题远离人大代表和民众,没有民众参与决策,这种状况反映了什么?第一,领导层不认为它是民生问题,而是政治与政权问题,与百姓民生相隔较远;第二,治安工作直接动用国家机器和暴力,涉及警察法院和监狱等,属于国家专门职能,

·4·

绪论

不应由民主方式决策;第三,确实涉及到一些关系政权稳定的政治与政策问题,例如危害国家的事情,如何定义稳定、邪教、境外反动势力和组织等,对哪些范围的哪些事情从重从快以及怎样从重从快,还有很多属于操作或技术层面的问题,等等。这几类问题由民众参与的民主方式来决定,恐怕不很容易统一认识,形成决策,或者说其中的大多数不适宜以民众参与的民主方式来决定。可是,治安的基本政策、治安资源配置,经济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与调整及与治安政策的协调等问题,可以也应当通过民众参与的民主方式来解决,因为它们直接涉及民生,应该也适宜由广大民众来决定。总之,不适宜由民主方式决策的,就未必利用平安建设的体制;适宜于或应当由民主方式解决的,就把它放在平安建设之中。划分出这种适宜于由民主方式决策的范围和界限,并在体制上落实,是平安建设的首要目标。

平安建设的形式比较适合于处理那些不宜由政府靠行政权力来包办或决断的重大事情。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平安之间如何实现平衡?官员们和大众会有不同选择。无论如何,这些选择不是完全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只是因时因地的侧重不同而已。平衡的量化不是一个简单事情,到达什么程度才算平衡没有唯一标准,甚至可以说在一个很大范围也许没有什么对错。没有量化标准怎么确定二者是平衡的?若有标准,这个标准又是根据什么制定的?人人都会说,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违法犯罪越少越好。但多与少的界线怎么确定?这一类问题实在不好回答。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是影响当前中国犯罪的两个主要因素,当它们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基本推动作用的情况下,恐怕不能指望压制它们以降低对犯罪增长的影响;特别是老百姓大概不会同意明显地降低发展速度,也就是不愿意压制影响犯罪的那两个因素。大多数民众愿意为了控制犯罪增长而坚决放慢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吗?不会。这就是国情。一切只能在这个大前提下决定。由此得出

一个道理:当前治安形势是社会处在某一特殊发展阶段的反映,不能把改变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因素作为搞好治安的前提和条件。相反,只能在社会发展的大目标里决定治安的任务。不过,换个方式提问也许民众有不同的回答:愿意接受在某一经济增长速度下,犯罪同步增长甚至更快增长的结果吗?愿意在经济增速没有明显下降的条件下,使犯罪较快下降,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吗?显而易见,这类问题都将归结到增长或者下降的具体数值,它事关社

·5

?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PINGANJIANSHEYUSHEHUIZHIANYANJIU

会安定和民众的切身利益。

既然以上问题没有唯一的数量标准,那么任何答案都不可能是唯一的解,所以要害不在于对数量的精确计算,而是如何判断答案的合理性。可是,既然任何答案都可能是也都可能不是正确的,那么无论得出怎样的判断结果都不具有唯一的合理性。换言之,如果根据数量来判断,答案的合理性永远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为此,关于数量合理性所发生的争论彻底失去了意义。这时,事情完全改变了:关键不在于找到结论,而是怎样回答问题。也就是说,数量未必适合作为到达合理性的通道,确定什么是合理性才是关键。文明社会创造了一种用来处理公共利益纷争与社会公众意见分歧的模式,就是协商性和程序性的民主制度。它最擅长的是用合法性来解决合理性问题。于是,关于上述合理性问题的答案,交由那些参与民主决策的人们做出抉择,无论表决的内容是多么奇怪或是充满了矛盾,他们仍可以认为自己有权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是合理的。显然,用民主政治方式处理以上问题远比用科学方式要简便。很难说清这其中的优点和缺点,但它最主要的功绩就是必定会产生一个人们都要接受的结果。采用这种方式解决争端,是因为社会治安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资源配置有着密切联系,无论哪一种解决方案都会涉及相关利益问题,从而引发争议。以民主政治方式来解决,虽然不会总是得到正确结果,但与行政决定的方式相比其负面影响较小。由于民主政治方式的包容和广泛性,特别是要在程序上耗费大量时间,会把几乎所有尖锐问题都消磨掉或淡化下来,充分地协商将使各种利益、各项政策和各个方面之间最终达成妥协。平安建设充分借鉴了这项经验。

本书提出的安全需求理论是平安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它解决为什么治安,根据什么治安,社会治安向哪个方向前进的问题。它的出现不是孤立和偶然的。安全需求的凸现是社会利益需要调整的强烈信号。它是我国改革逐渐深化而产生的一种要求。它既是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深化改革的动力之一。在政治上,安全需求是社会利益深入调整的缘由之一。所谓利益调整,一方面是人们自身的不同利益之间的调整,例如经济利益与安全利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