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舞玉门 玉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纪实》王新军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风舞玉门 玉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纪实》

【作 者】王新军编
【页 数】 191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2013.04
【ISBN号】978-7-226-04424-7
【价 格】58.00
【分 类】报告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
【参考文献】 王新军编. 风舞玉门 玉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纪实.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3.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风舞玉门 玉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纪实》内容提要:

《风舞玉门--玉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纪实》编著者王新军。长篇报告文学《风舞玉门—玉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纪实》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21万字,由作家王新军历时一年采访创作完成。

《风舞玉门 玉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纪实》内容试读

上篇

抉择

一次破蛹而出的转型次灿烂华丽的新生

一个石油的神话啊,玉门一群追风逐日的人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我们乘着风光的双翼为共同的理想奋勇前行百年石油城

风光能源城

生态文明城

啊,玉门一

您是风,您是光,您是祖国的感动为您付出再多也情愿终生强工兴市,转型跨越我们的目标,我们的责任

雒兴明

2

第一章玉门与中国石油的古老传说

浩浩荡荡的祁连山像一匹烈马,冲出乌鞘岭高耸的樊笼,一路向西狂奔。那飞扬的长鬃火焰样蜿蜒着,跳跃着,与当金山汇合一处,隐入无边的青藏高原之中。就在它群峰林立的褶皱地带一巍峨的妖魔山下,钻塔与采油树组成了一片钢铁的丛林。在北面一侧的山坡上,厂房与高楼向北绵延数十公里,住宅楼房连着油井,磕头机日夜不停地转动。这就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石油工业基地一玉门油田。这片向着西北方向延伸的土地,就是今天地理意

义上的玉门。

油城玉门距离汉代玉门关300多公里,离清代玉门县旧址76公里,它高高地蹲伏在祁连山绵延重叠的余脉上,傍依着白皑皑的雪峰。山谷中那

石油河从这里

一眼眼油井与山坡上排列开来的一座座工厂,组成了一道雄伟壮丽的

冲出祁连山

风景,见证着油城玉门70多年的辉煌。

这里是诞生中国第一口陆上油井的地方,是诞生新中国第一个油田的地方:这里是诞生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石油基地的地方,是孕育大庆、长庆、胜利、克拉玛依等众多大油田的地方:这里是养育和繁衍中国现代工业的地方。数十年来,这里一直激荡着整个中华民族的

光荣与梦想。

了免年么门|一玉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妃安

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田

但在10年前,它几乎成了一块弃地。

在今天玉门市老市区的油城公园里,耸立着一座长方形的纪念碑,正面的上方,一位面容慈祥的学者面带微笑,炯炯目光注视着向北铺开的城市。他便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先驱、玉门油田的缔造者、著名地质学家孙健初先生。正是他带领勘探队伍,于1939年8月11日,发现了中国陆上第一口工业油井一老君庙一号井。

老君庙一号井又名“老一井”,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功勋井。今天

正在钻进中的“老一并”。1939年3月23日由孙健初确定的第一口井开始人工挖掘,27日挖至

23米时出油一吨多,5月6日改为顿钻钻进,8月11日钻至115.51米时发现K层,日产原油27

吨。由此,揭开了开发建设老君庙油田的序幕。

第一章玉门与中国石油的古老传说4

并啤记

中国石油功勋井

一老一井

的它,依然耸立于油城公园以南三公里处的石油河畔,与老君庙一起静静聆听着石油河不息的涛声,安详地领受着人们的注视与敬仰

玉门的老君庙,也因此成了中国石油的发祥地。站在高处的山坡上,眼前是大地巨大的裂隙,河水切开地面,露出了地壳表层的些许秘密。这条源于祁连山深处的河,被人们称之为“石油河”,它的水面上,一年四季漂浮着黑得泛红的原油花。老君庙一号井,就在石油河东岸的一处山坡上。当年这口油井是以半人工的方式开挖的,人工洞挖至23米处,黑色的石油便流了出来。接着进一步改为顿钻钻进,钻至115.51米

时发现K层,

日产原油27

吨,由此揭

开了开发建

设老君庙油

田的序幕。

一号井

旁边的老君

庙,因此成

石油河畔的老君庙

5免年玉门|一玉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纪实

为中国石油人的朝圣之地。这条巨大的石油河谷,也成了中国石油发展的横断面。河谷两侧高高耸峙的山崖底部,密集地分布着一个个狭小而黑暗的洞穴,那就是石油工人最早居住的地方,玉门的第一代石油工人,大多在那些洞穴里住过。沿着这些洞穴向上,是整个中国石油发展的路径,它们是越来越新的磕头机,越

位于油城公园内的

来越亮的储油罐,石油人也从谷底的洞穴住进了平房,楼房。

孙建初同志纪念碑

看着那些被烟熏火燎的洞穴,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一王进喜。这里或许就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吧!新中国成立前,他以一个放牛娃的身份在玉门油矿当小工。新中国成立后,他正式招工到玉门油田,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后来又成长为玉门油田一名优秀的钻井队长。

在我开始准备写一本关于家乡玉门的纪实作品的时候,突然陷入了一种沉思,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提笔。在好多个白天,我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拉上窗帘,努力地将自己脑海里关于玉门的记忆与印象

一点点搬出来,在内心重新进行解读和诠释。

我知道,玉门对我而言是熟悉的,生于斯长于斯的我,40年来几乎没有远离过这片土地。然而真正要将对她的感情诉诸文字的时候,她对我又是那样的陌生,我对她的思绪又是那样繁杂。任何形式的采

访,对于写作者来说都只能是走马观花。我曾经十分不认同那种源于

某种短暂采访的写作,因为它的确与一个作家的内心体验有着清晰的距离。

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又不得不这样做了。采访有时候的确是

第一章玉门与中国石油的古老传说6

抵达现实的最有效途径,我必须用心去重新认识和理解这片对我来说已经十分熟悉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为一种事业奋斗着的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群体。他们在时间的长河里走过的这一段辉煌的日子,注定将一次次感动我。

对于故乡的记忆,最早或许并不与石油有关。但在最早接触到的教科书里,当我因为生活在玉门而感到骄傲的时候,玉门的确已经紧紧与石油联系在一起。这或许便是古老玉门崭新的一页。

这新一页历史,已经清晰地写在了共和国的史册上。

回眸历史,让我们看一看玉门人是如何千辛万苦,历经挫折,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过去走到现在、从今天走向明天。

1939年3月,远在南京的国民政府中央通讯社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发布消息:甘肃玉门老君庙第一口油井出油,日产原油27吨。动荡贫穷的中国,从此甩掉了“无油国”的帽子。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玉

钻井台上的王进喜门”这个名字走出了汉唐边塞诗,一夜之间蜚声中外。边地玉门,也

一跃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大本营。这一事件在新世纪到来之际,被镌刻在了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

1938年,抗日战争正酣之时,由于日本的海上封锁,全国抗战前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油荒”。在国共两党的大力支持下,玉门油田开始了大规模开发建设。1942年8月,蒋介石亲临玉门油矿视察。至1945年,玉门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5.5万吨,占全国石油天然气生产总量的97%。玉门炼制的各种油品,一车一车运往抗战前线,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老

·辈的玉门石油人都知道,抗日战争中后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