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高楼》兰芳 著 , 朱存明 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西北有高楼》

【作 者】兰芳 著 , 朱存明 编
【丛书名】汉学大系
【页 数】 233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2019.07
【ISBN号】978-7-5039-6676-7
【价 格】56.00
【分 类】明器-研究-中国-汉代
【参考文献】 兰芳 著 , 朱存明 编. 西北有高楼.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9.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西北有高楼》内容提要:

本书是对汉代陶楼进行的造物艺术的研究。汉代陶楼是模仿现实建筑的微缩陶制雕塑,是两汉之际墓葬礼仪、社会信仰、文化体制、手工艺技术发生转变的典型器物。作为随葬明器,它体现出墓葬礼仪的物化结构;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它反映了汉代民间造物艺术的思想观念与技术水平;同时,它模仿现实中的建筑,是现实建筑形制、技术的镜像。通过研究器物的形制、制造与消费等相互关联的动态场域,还原造物的历史情境与文化场域。在传统文化日益成为文化重心的今天,根据新发现的材料,采用新的研究手段,来重新审视汉民族文化的造物传统。

《西北有高楼》内容试读

陶楼的发现与研究第一章

111I1

转折期的特殊产物,它折射了两汉艺术特有的文化精神。就造物艺术来说,汉代的随葬器物经过由神性到人性、由巫术思维向实用理性转型的重要时期。陶楼的艺术性中包含着宗教性,具有符号性的特征。海德格尔在分析艺术作品的本源时,认为作品建立了一个世界,艺术并不模仿实在的什么,而只是建构无形的什么。艺术形象作为一个能指,其所指既非实在事物又非抽象概念,而是无形的历史性世界和存在。汉代陶楼作为墓葬空间的敞开之物,将汉代墓葬礼仪、社会经济、文化体制、民间造物艺术建筑技术等聚集于一体。我们关注的不再是静态器物的形制及历史文化背景,而是将其置于立体的动态空间中,还原其历史情景与文化场域①。

本书以陶楼造物的空间场域为主线,以技术场域、消费场域及文化场域为中心,从造物角度将陶楼作为“设计作品”来加以分析。本书所涉问题的出发点是陶楼作为汉代随葬品的组成部分,其出场的历史背景。建立在社会结构、阶层、文化信仰基础之上的造物场域的研究是本书的重点问题。通过考察陶楼的制作、技术、尺度等,试图找到陶楼发生、发展、流行的造物场域问题。其中,空间与时间、制造与消费是研究陶楼造物场域的难点。

对明器、建筑明器与陶楼概念的界定可以使陶楼的研究在比较严格的意义上进行。“明”通“冥”,“明器”又称“冥器”,即“送死之器”“冥中所用之器”。明器是中国古代墓葬中随葬的各种模拟与生活、生产有关的物品,如盆、杯、家具、农具、手工用具、建筑模型等。明器一般用竹、木或陶土制成。从宋代起,纸明器逐渐流行,陶、木等明器渐少。

①“场域理论”是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它起源于19

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提出者是库尔特·考夫卡等。总体而言,该理论指人的每一个行动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说:“我将一个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布迪厄的场域概念,不能理解为被一定边界物包围的领地,也不等同于一般的领域,而是在其中有内含力量的、有生气的、有潜力的存在。

|第一章陶楼的发现与研究|005|

据文献记载,“明器”一词始于战国时期。《礼记·檀弓》指出:“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盐铁论·散不足》载:“古者,明器有形无实,示民不可用。”明器不同于祭祀之器,其随葬目的是供墓主之灵在阴间生活所需,是“具其形”的代用品。因为亡灵不能用生者的器具,所以明器必须和生者的用器有别。“人们把死者的随葬品由生前的实用器改为明器,显然是人们对传统思想的一种挑战。”①所以明器不同于“生活用品”“随葬用品”“实用器”,它体形相对较小,特征明显,是随葬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明器就已经出现,但是这一时期丧葬物品以实用器为主、明器

为辅。汉代的随葬品“一方面用鼎、盒、壶等陶礼器随葬,仍保留着旧葬俗的残存;另一方面新的封建制度的发展,在葬俗上反映财富多少和生活日用的模型明器开始出现”②。

建筑明器是一个新近的概念,是对明器的研究更为系统化之后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随着考古材料的新发现,模型明器的种类出现程式化特征,出土了汉中期以后的仓、灶、井、屋、院落、楼阁、圈舍、作坊、田

地等模型明器。建筑明器就是古代墓葬内随葬明器中各种各样的表现几近

真实的建筑模型。®从考古资料看,秦代的墓葬中就偶有釜、仓的组合明器了,陶鼎、盒、壶、罐等仿铜礼器是秦代墓葬的主要随葬品。到了两汉时期,明器的组合结构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变。西汉中后期及王莽时期随葬品增加了仓、灶的组合。至东汉晚期,陶楼开始兴起,随葬品组合以模型明器为主。

孙机在《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指出:“从东汉开始,除了满足特

①袁广阔:《试析姜寨出土的一幅彩陶图案一兼谈半坡类型鱼纹消失的原因》,《中原

文物》1995年第2期,第38页。

②周学鹰:《汉代“建筑明器”探源》,载《建筑史》(第1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第5页。

③周学鹰:《汉代建筑明器随葬思想初探》,载《建筑历史与理论(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

选辑)》(第九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1006|西北有高楼1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