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张晶,孟广路,王斌,范堡程,吕鹏瑞编;李文渊,王永和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

【作 者】张晶,孟广路,王斌,范堡程,吕鹏瑞编;李文渊,王永和总主编
【丛书名】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系列丛书
【页 数】 189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2021.11
【ISBN号】978-7-5625-4992-5
【价 格】168.00
【分 类】矿产资源-资源潜力-资源评价-地球化学分析-西北地区
【参考文献】 张晶,孟广路,王斌,范堡程,吕鹏瑞编;李文渊,王永和总主编.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21.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内容提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的精神和要求,原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组建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项目。西北地区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在现有工作程度基础上全面开展西北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本摸清西北矿产资源“家底”,为保障矿产资源勘查能力和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书仅反映了“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2007-2013)”工作项目化探专题的部分成果,可与《西北地区区域地球化学图集》配合使用。本书具体收录了“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预测区圈定方法及综合评价”等数章内容,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的精神和要求,原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组建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项目。

西北地区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在现有工作程度基础上全面开展西北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本摸清西北矿产资源“家底”,为保障矿产资源勘查能力和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本书仅反映了“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2007一2013)”工作项目化探专题的部分成果,可与《西北地区区域地球化学图集》配合使用。

第一节工作程度

早在1979年,陕西和青海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化探试点工作,拉开了西北地区区域化探工作的序幕。此后,甘肃于1980年开展区域化探工作,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于1985年开展区域化探工作。至今,已累计完成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为1406911km,1:20万土壤测量为67633k2,基本覆盖西北地区具备开展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前提的基岩出露区域。西北地区还包括少部分的1:50万区域化探工作,主要分布在西天山、西昆仑西段、东昆仑和阿尔金山、西南三江地区北部等工作条件比较困难的区域,总面积为489616km,约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15.71%。区内还开展了中大比例尺地球化学普查和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详见图1-1。

第二节研究现状

1986年,武汉地质学院撰写《陕西柞水-山阳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及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研究报告》。1988年,陕西省地质局综合队完成《陕西省北秦岭铜铅锌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型及化探找矿评价准则研究报告》。

198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撰写《陕西柞水-山阳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

1990年,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简称西北地勘局)214队完成《陕西省汉中地区金矿区域化探总结报告》。

199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撰写《东秦岭及临区区域成矿规律的地球化学研究》。

1992年,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陕西省地矿局)物化探队撰写《陕西秦巴山区地球化学编图说明书》。

1994年,陕西省地矿局物化探队撰写《陕西省双王金矿床8号矿体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评价指标研究》。

图例

塔城村

床架额搬精化学调查区

球菜额装繁化壁查区

克拉玛依市

1:20万地球化学谓查区(水系沉积物、土)

多目标调查区

床浆搬瑞化堡查区·>1:2.5万地球化学调查区(水系沉积物、土壤)

。乌鲁木齐市

阿克尔市

阿图什市

银川市

喻林市

于县

州市

西安市

镇坪

0100200300km

图1-1西北地区化探工作程度示意图

第一章绪论

1988一1989年,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甘肃省地矿局)完成了甘肃西秦岭地区1:50万地球化学编图及综合研究,提交了38种元素地球化学图、单元素异常图、组合元素异常图、地球化学分区图、综合异常图及综合研究报告。

1990一1992年,地质矿产部完成了秦岭-大巴山地区1:50万地球化学编图工作,提交了39种元素地球化学图(色块图)、地球化学分区图、综合异常图和说明书。

1991一1993年,甘肃省地矿局完成了甘肃省北山北带火山岩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提出了该地区此类型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预测了找矿远景区。

1991一1995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甘肃省地矿局化探队完成了甘肃南部碧口群分布区区域化探异常筛选、查证方法研究,提出“以异常形成机制为基础的系统分析方法”进行区化异常筛选评价,圈出4个铜矿预测区、7个金矿预测区。

1995一1996年,甘肃省地矿局完成了甘肃省祁连山西段地球化学编图,提交了39种元素地球化学图及说明书。

2001一2002年,甘肃省地质调查院提交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潜力预测成果报告(甘肃部分)》,对甘肃省Au、Ag、Cu、Pb、Zn、Hg、Sb、W、Mo、Cr、Ni、Co、Sn、U这l4个元素提交了1:100万地球化学块体图及资源潜力预测。

2002一2003年,甘肃省地矿局开展了甘肃省1:100万地球化学编图工作,提交甘肃省39种元素地球化学图等系列图件及说明书。

1978一1984年,地矿部青海地质矿产局化探队和地质部物探所协作先后开展并完成了青南高寒山区区域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特征与区域地球化学扫面方法研究(1978一1980年)和柴北缘荒漠残山区表生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地球化学扫面方法研究(1981一1983年)。

1983一1986年,青海地质矿产局在地质矿产部83064科技攻关项目下设置两个三级课题:①“青化

I”一对柴北缘方法研究成果与乌兰幅试生产效果进行总结和补充研究;②“青化Ⅱ”一对锡铁山铅

锌矿和赛什塘铜矿开展矿床原生晕研究。他们在该项目中引入了泥沙运动力学概念,对水系沉积物形成及对河床床沙分层地球化学属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明晰了在青海省自然景观条件下,应强调高能位采样措施和方法。对两个矿床地表和钻孔、坑道岩石地球化学的系统测量和研究的原生晕成果,填补了该矿床深部研究内容的空白。

此后,青海省地矿局地球化学勘查队在青海东部黄土盖帽山区(负责人:张农一)、可可西里荒漠化草原地区(负责人:于兆云)完成了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地球化学扫面方法等研究项目,基本形成了青海省主要景观区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系列。

21世纪以来,青海对具科研性质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的较大规模系统已进行了两次开发。第一次是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青海省地矿局)组织实施的青海省矿产区划与靶区优选(三轮区非能源固体矿产部分,2001一2003年),第二次是青海省国土资源厅规划院组织实施的黄南、都兰、祁漫塔格山、杂多县纳日贡玛四大片区金属矿产潜力评价与靶区优选(2005一2006年)。特别是在三轮区划中,以80%应测面积、近300万个数据处理为基础,尝试大面积使用主因子分析结果揭示控矿构造格架、某类岩性、矿产潜在区段,惊人效果,发挥了浓幅分位值拟合法与衬值异常法的诸多优点。

198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简称宁夏勘查院)对宁夏卫宁北山地区金矿床(1:1万化探中No-3异常)从平面、钻孔、地化剖面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工作,建立了该矿区金的原生晕水平及垂直地球化学分带,完成了《卫宁北山金场子一二人山地区No-3异常原生晕研究报告》。

199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编制了Au、Ag、Cu、Pb、Zn、W、Sn、Mo、Bi、As、

Sb、Hg等25个元素的1:50万地球化学色块图,对这些元素的分布及背景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完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球化学图说明书》。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

200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地质调查院(简称宁夏地调院)和宁夏勘查院利用较多的物化探资料,较系统地对历年来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成果进行了总结,合作撰写了《宁夏成矿区(带)研究》。

2004年,宁夏勘查院对已存在的各种物化探资料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对区域、成矿带、矿区的物化探资料、研究成果、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撰写了《宁夏物化探工作程度研究》。

1995年,由国家305项目办公室组织,陕西省地矿局物化探大队、西安地质学院等承担完成“新疆北部地球化学图及综合研究”。编制完成了阿尔泰地区、西准噶尔地区、东准噶尔地区、西天山地区1:150万地球化学图,并开展了综合研究和数据库建设。

1995一1998年,新疆维吾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新疆地矿局)组织完成《新疆北部1:300万地球化学图》(北纬41°20'以北范围)。针对39种元素的260万个原始资料,以1:20万图幅为单元、以各个元素为对象,采用线性系数校正法进行全区统一调平。通过编制新疆北部地区系统的地球化学图件,从宏观上研究新疆北部地表多种元素含量分布和浓集特征。

2001一2003年,新疆地质调查院撰写了《新疆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潜力预测研究》,对Au、Ag、

Cu,Pb、Zn、W、Mo、Hg、Ni、U、Cr、Co、Sb、Sn这14个主要成矿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块体圈定和研究,划分单元素地球化学块体322个,剖析了重要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详细对比研究地球化学块体与已知矿床的对应关系,对地球化学块体内的资源潜力进行深人分析和综合排序,圈定成矿远景区42个。

2006一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西北五省化探主管单位及西北大区专题组充分利用历年来的区域化探资料及比例尺大于1:5万的各类化探普查资料,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要求,依据《化探资料应用技术要求》,从数据库建设、基础图件编制人手,通过典型矿床地球化学建模、十多种金属矿产的地球化学研究以及铜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定量预测等海量、系统而又扎实的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除了为本次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外,还为西北地区及其相应省份基础地质、矿产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建立了各省级西北地区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为地球化学数据库服务西北地区及各省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研究、地质工作规划部署以及公益性地质调查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2)基于区域地理景观(气候、地形、地貌、疏松层性质、生物和地质等因素的综合)资料,编制了西北各省区及西北地区的地球化学景观划分图,为西北地区及其相关省份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的确定以及地球化学信息提取提供了景观依据。

(3)首次系统编制了西北地区及相关省区的地球化学基础系列图件,并建立了相应的图形数据库。不仅为西北地区及各省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而且为西北地区及各省区各类地质研究和工作部署提供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基础资料。

(4)首次编制了西北地区地球化学分区图,建立了西北地区地球化学异常谱系图。通过对区内大量常量元素及某些特征元素区域分布特征的研究对比,参照区域构造地质特征进行了西北地区构造地球化学分区研究,将西北地区划分为4个构造地球化学域、15个地球化学分区和46个地球化学亚区,每个亚区又划分出若干个地球化学异常带(共计382条);建立了西北地区地球化学异常谱系图,为西北地区区域地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选区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5)取得了丰富的基础地球化学参数统计成果。对不同级(层)次的地球化学分区(地质单元)特征值进行了系统的统计计算,为区域、成矿带以及整装勘查区等不同尺度的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系统的背景地球化学参数。

(6)圈定了Au、Ag、Cu、Pb、Zn、W、Sn、Mo、Ni、Cr、Co、Sb等单元素异常19165个以及相应矿种的综合异常6643个,圈定区域异常带382条,为西北地区几个相应省份资源潜力评价及今后的地质找矿选区提供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异常资料。

第一章绪论

(7)开展金、银、铜、铅、锌、钨、锡、钼、镍、铬、锑、稀土等矿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圈定了各类地

球化学找矿预测区1144个,其中A类141个、B类334个,为西北地区及相关省份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

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表1-1)。

表1一1西北地区各矿种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区一览表

(单位:个)

和矿

A

B

陕西

11

2

2

0

靶区16

16

86

0

13

12

10

9

A

2

10

0

0

0

0

B

7

7

1

甘肃

15

3

靶区

24

12

1

1

B

12

3

5

7

青海

24

19

10

10

22

靶区

99

55

2

5

20

0

0

0

1

宁夏

2

0

A

8

3

2

2

2

1

新疆

B

10

9

18

12

C

18

12

11

16

10

预测区总计140

65

74

64

87

43

52

54

44

52

87

275015

17

3012

29

把区总计

139

45

4152

101

47

9

17

15

16650

50

06140

20

(8)铜资源量地球化学定量预测。西北地区各省开展铜矿产资源潜力地球化学定量预测工作,汇总西北地区铜资源量定量预测成果。预测资源总量为6117.085万t,其中预测资源量最多的是新疆,铜预测资源量为3340.93万t;其次为青海,预测资源量2446.64万t;陕西铜预测资源量为147.614万t;甘肃预测资源量为168.1315万t;宁夏铜预测资源量为13.77万t。

(9)对西北地区共116个典型矿床进行了研究。为了便于应用,西北地区在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金、银、铜、铅、锌、钨、锡、钼、镍、铬、锑、稀土12个矿种67个典型矿床,编制了典型矿床模型卡片,制作了西北地区典型矿床地球化学模型集。

(10)利用典型超镁铁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西北地区超镁铁岩的可能分布区域进行解译,共圈定超镁铁岩分布预测区273个,其中已确定有超镁铁岩分布的预测区为64个;依据碱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K+N)/Si地球化学异常对西北地区碱性岩分布区进行了解译,共圈定碱性岩分布预测区187个,其中已确定有碱性岩分布的预测区为24个;编制了西北地区超基性岩以及碱性岩预测区分布图,为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

区域成矿地质环境研究做了有益的尝试。

(11)应用大窗口小步长滑动平均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效果显著。此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研究区范围大、地质景观复杂、采样介质种类多等情况下的区域地球化学编图问题:能够有效解决由于背景系统差异而造成的许多已知矿床没有地球化学异常,或仅有弱异常,或高背景显示的地球化学信息失真等问题。同时,为此方法的应用提供了示范。

1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