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题咏赏解》王光福,刘悦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聊斋题咏赏解》

【作 者】王光福,刘悦作
【页 数】 282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2021.09
【ISBN号】978-7-5607-7150-2
【价 格】68.00
【分 类】《聊斋志异》-研究
【参考文献】 王光福,刘悦作. 聊斋题咏赏解.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21.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聊斋题咏赏解》内容提要:

此著作分为四部分,赏析“聊斋题咏”72首。第一部分“今人联廊”,赏解蒲松龄故居今人(从郭沫若到李希凡)联语12联。第二部分“留仙诗苑”,赏析蒲松龄有关聊斋的诗歌20首。第三部分“古人诗丛”,赏析清代有关《聊斋志异》的题咏20首。第四部分“今人诗簇”,赏析今人有关聊斋的诗歌20首。

《聊斋题咏赏解》内容试读

今人联廊

郭沫若题联

萬鬼宫妖高人一等一五六国彩年题焉

·卷一今人联廊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131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我们都知道,郭沫若(1892~197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

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主要著作有《女神》《屈原》《青铜时代》《甲骨文字研究》等。

郭沫若先生由于其突出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崇高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所以在国内外也一直享有盛誉。再加上他尽管不是职业书法家,却有着很深的书法造诣,其书法艺术在现当代书法史上也独树一帜,影响很大。这样文化底蕴、政治影响、书法艺术三位一体,就促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不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有文化单位,比如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几乎都能看到郭沫若风格迥具的题字。

淄川虽然是个小县城,蒲松龄故居只是小小村落里的一个小小院落,可因为有了蒲松龄这个“中国文言小说之王”或“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名头也就大了起来。1962年初冬,就获得了郭沫若先生白如雪片、黑如墨梅的墨宝,题写的就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副著名的对联。几十年过去了,若用最简短精当的语言来评价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人们觉得最便宜顺口的就是这副对联。可以说这已经成为官方和民间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一致“定评”。

此对联可以说评价的是蒲松龄,这从郭沫若亲笔的“题为蒲松龄故居”这个短语也可以体会出来。人人都有故居,郭沫若为何不给张家湾的张三故居、李家寨的李四故居题词,而专门给蒲家庄蒲松龄的故居题词呢?那当然是因为他看中的不是“故居”而是“蒲松龄”了。所以现在蒲松龄故居“聊斋”的正面,把郭沫若这副对联悬挂在蒲松龄画像两旁,使之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郭沫若若是真到了蒲松龄故居,看到这一绝佳搭配,一定会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说:“好,好极了!”

当然,正如古人所云,“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就是说作者未必是那样想的,读者不一定不那样想一就是那样想想也未尝不可,有时那样一想还会想出不少新意。在这一点上,国学大师王国维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他在其著名的《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

41

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

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尽管担心晏殊、欧阳修诸公会不同意他的说法,但是也没挡住他还是那样照说不误。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郭沫若这副对联,也可以理解为是对《聊斋志异》说的。这些“写鬼写妖”“刺贪刺虐”的事情,难道不是都写在《聊斋志异》中吗?假如说,我是说假如说,《聊斋志异》就像《金瓶梅》一样,我们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这副对联所说依然是成立的,因为一部小说不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吗?至于“高人一等”“入骨三分”,你就得有点文化积淀才能看得出来了。因为“一”和“三”这两个数字虽说不大,却是必须比较才能得出的,糊糊涂涂的人未必看得出来。

我们都知道蒲松龄号“聊斋先生”,他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他的书房叫“聊斋”一说来说去不如一句话:“郭沫若这副对联是写给‘聊斋’的。”这样多干脆利落!

东晋的王羲之是我国古代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一次皇帝去北郊祭祀,命他在木板上书写祝词。雕刻时工匠惊奇地发现,其墨迹渗人木板竟然有三分深。皇帝不由称赞道:“右军的字,真是人木三分啊!”王羲之曾做过右军将军,说“右军”是用官职代称他本人。后来,人们常用“入木三分”来形容写文章或者说话观点独到,见解深刻。

蒲松龄是伟大的作家,用他艺术的手术刀,把艺术对象的骨髓都给剔

出来了。郭沫若是文化大师,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准确地指出来,也可谓目光犀利。若用一个词来概括,蒲松龄和郭沫若都可以说是“入骨三

分”一淄博人请记住了,是“入骨”可不是“露骨”啊。

包。写9人5

“写”,繁体字作“寫”,上面是表示房屋的“宀”(mián),下面的“舄”

(X)是用来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舄”本来是鸟的象形,写着写着,不知从

哪个朝代的哪个人开始,鸟头就写成了“白”。古代草书中“宀”上的点常被省略,下面的“鳥”常简写作“与”。简化字形“写”就是来源于草书的写法。

“写”的本义是移置、放置。《说文解字》云:“写,置物也。”许慎认为151“写”就是移置物体。徐灏对此注解道:“古谓置物于屋下日写,故从宀,盖

从他处传置于此室也。”也就是说从别的地方把物件移置到这个房间里

题咏

来,就叫“写”。

《礼记·曲礼上》云:“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

意思是伺候国君吃饭,国君赐以剩余的食物,这时就要看盛食的器皿是否可以洗涤。若是可以洗涤的食器,就不必倒入另外的食器;若是不可以洗涤的就要统统倒入另外的食器再吃。这是怕弄脏了国君的食器。

将食物从器皿中转移,称作“写”,将他处的文字抄过来也是一种移置,故“写”又引申指抄录,中古以后又引申指书写。

古云“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就是说文字经过多次传抄,像“乌”“焉”就有可能写成形近的“马”字。以此来表示事情经过多次辗转,易出现讹误。这也提醒人们,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若是精力不集中,就有可能把“心不在焉”写成“心不在马”。尽管“心不在马”也是一个著名典故,但它的意思和“心不在焉”是不一样的。

61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