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 上》(汉)刘向编纂;萧祥剑注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说苑 上》

【作 者】(汉)刘向编纂;萧祥剑注译
【丛书名】谦德国学文库
【页 数】 369
【出版社】 北京:团结出版社 , 2021.11
【ISBN号】978-7-5126-6786-0
【价 格】88.00(全二册)
【分 类】笔记-中国-西汉时代-《说苑》-译文-《说苑》-注释
【参考文献】 (汉)刘向编纂;萧祥剑注译. 说苑 上. 北京:团结出版社, 2021.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说苑 上》内容提要:

《说苑 上》内容试读

卷一君道1

卷一君道

【题解】君道,顾名思义,旨在为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本卷共采集自夏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十六则轶事,从不同侧面阐明为君之道:即为君者,需严于律己,重视教化,善于自省,广开言路,举贤任能,赏罚分明,居安思危,关注百姓疾苦,方可治国安邦。这不仅体现了历代明君的治国智慧,对于现代的国家及企业管理同样有着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1-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注释】①晋平公(?一前532):姬姓,名彪,晋悼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公元前557年至公元前532年在位。晋平公即位

2说苑

之初,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公元前552年,同宋、卫等国结盟,再度恢复晋国的霸业。师旷:字子野,今河北省南和县迓祜村人。春秋时著名乐师。他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②趋(cù):同“促”,催促,急速。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为君之道是什么?”师旷答:“作为国君要清静无为,一定做到博爱,当务之急是任用贤能;广泛开拓视听,以此明察四方情况;不拘泥于一般的世俗习惯,不受周围人的约束和控制;目光远大,有独到卓越的见解;时常考核官员政绩,以此监察臣下。这就是作为国君的德行。”晋平公说:“对!”

1-2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⑤。’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注释】①齐宣王(约前350一前301):妫姓、田氏,名辟彊,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尹文(约前360一前280):尊称“尹文子”。齐国人。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并且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能言善辩,“白马非马”为代表性的论点,以诡辩著称。尹文的学说,当时很受公孙龙的称赞。②《书》:古书名,《尚书》的简称。③睿(ui):通达事理的才智。④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语出先秦佚名的《天

卷一君道3

作》,岐山大道平坦易通,子孙应当保住它。这里以岐山坦途比喻周文王清明的政治。

【译文】齐宣王对尹文说:“国君处理政务该怎么做?”尹文答:“国君处理政务要以德化民,不采政刑,容耐臣民。政务少了便于依顺,法令精简容易沿袭,百姓便不会因为繁杂的政务而犯罪。正确的道理可容纳众人,盛美之德能包容天下百姓,圣人顺

其自然,少事施为,天下就得到了治理。《尚书》上说‘思路深明通

达,就可达到圣人的境界了。’诗人也说:‘岐山大道平坦易通,子孙应当保住它。’”齐宣王说:“对!”

1-3成王封伯禽为鲁公0,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注释】①成王(?一前1021):姬姓,名诵,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周朝第二位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太师姜子牙的外孙,母为王后邑姜。公元前1021年,因病驾崩,在位22年。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伯禽:生卒年不详,姬姓,名禽,伯是其排行,尊称禽父,周文王姬昌之孙,周公旦长子,周武王姬发之侄,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当时周公旦受封鲁国,但因周公旦在镐京辅佐

4说苑

周成王,故派伯禽代其受封鲁国。伯禽在位时期,平定徐戎叛乱,坚持以周礼治国,使鲁国政治经济出现新局面。其辖区北至泰山,南达徐准,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②撙(zin)节:抑制、节制。

【译文】成王封伯禽为鲁国国君,召见并告教他说:“你知道

成为国君的道理吗?凡是身居帝位之人,一定要尊重下属,顺从

道德,以善言劝诫,必须打开直言无隐的进谏大门,有所节制,气

度沉稳地抚慰进谏之人,不以权势震慑他们,不阻止他们进言,

广泛采纳他们的建议,挑选有价值的内容。只有文才而缺乏武艺的治理之道,则不能威慑臣民;只有武艺而缺乏文才的治理之道,

臣民又会因畏惧而不敢亲近;只有文武并举,威势和德政才能树

立。威德一旦树立,臣民就会亲近顺服,廉洁奉公之人得到升迁,

巧言奸佞之人被遏止,进谏之人得到任用,忠诚信实之人被培养。”伯禽再拜成王,领受封命告辞而去。

1-4陈灵公行僻而言失①,泄冶日③:“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③?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

卷一君道5

化。《诗》曰⑤:‘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弑于徵舒。

【注释】①陈灵公(?一前599):妫姓,陈氏,名平国,陈共公之子,陈成公之父,春秋时期陈国第十九任国君,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9年在位。陈灵公为人荒淫无道,竟和大夫孔宁、仪行父三人同与司马夏徵舒之母夏姬通奸,三人甚至在朝堂上穿着夏姬的汗衫炫耀嬉戏。大夫泄冶劝谏,陈灵公不听,并纵容孔宁、仪行父杀害泄冶。公元前599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在夏徵舒家喝酒,酒兴正浓时,陈灵公跟仪行父开玩笑,互说夏徵舒长得像对方,因此激怒夏徵舒,夏徵舒便设伏兵射杀陈灵公。失,同“佚”,放纵不羁。②泄冶(?一前600):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因谏陈灵公与夏姬私通之事而被陈灵公所杀。③景:同“影”。④易:古书名,《易》即《易经》,也称《周易》。⑤诗: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译文】陈灵公行为邪避且言语放荡,泄治说:“陈国要亡国了!我屡次劝谏国君,国君不听我的,而且越来越丧失了威武仪表。国君对臣民的教化,就如同风吹草低一样:东风吹,则草倒向西方;西风吹,则草倒向东方。风吹向哪边,草就倒向哪边。所以国君不可不谨言慎行。如果培植了弯曲的木头,哪会有笔直的影子?国君不端正自己的行为,不谨慎自己的言语,就不可能保住自己的帝王称号,也无法留下显赫美好的名声。《易经》上说:‘国君深居宫闱所讲的话是善意的,即使千里之外都会有所响应,何况身边之人?如果国君所讲的话不是善意的,那么千里之外都会有人

6说苑

忤逆,更何况身边之人?言语出于自身,施加于百姓,近处发生的

行为,能够显效于远方。言行是国君的根本。根本上的生发,关乎

荣辱,决定国君是否能感天动地,怎能不谨慎呢?’感天动地万物才会变化。《诗经》上说:‘言语谨慎,敬慎威仪,无不柔和美顺。’

说的就是这个。如今国君不谨言慎行,反而恣意妄为,这样即使不

亡国也会被弑杀。”陈灵公听后,以妖言惑众的罪名把泄冶杀了。后

来,他果真被夏徵舒所杀。

1-5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对曰:“有之。”哀公曰:“何为其不博也?”孔子对曰:“为其有二乘。”哀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也?”孔子对曰:“为行恶道也。”哀公惧焉。有间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之甚也®!”孔子对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①,我心则说⑤。’《诗》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哀公曰:“善哉!吾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微孔子,吾焉闻斯言也哉?”

【注释】①鲁哀公(前521一前468):姬姓,名将,鲁定公之子,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公元前494年至公元前468年在位。孔子(前551一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