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李秀玲,马东霞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作 者】李秀玲,马东霞主编
【丛书名】山东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材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通用教材
【页 数】 161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1.09
【ISBN号】978-7-5723-0942-7
【价 格】32.00
【分 类】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职业教育-教材
【参考文献】 李秀玲,马东霞主编. 心理健康教育.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09.

图书目录: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职业院校学生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排序,形成科学的、有机联系的逻辑体系。即从心理健康概述、新生入学、自我意识、学习力、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网络成瘾、健全人格、亲密关系、生命教育、积极品质培育、压力与挫折应对、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这样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保健常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技能,提升心理品质,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试读

第一章

01

健康新标从心出发

本章导读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就无从施展…知识也无法利用。”美国哲学家欧文也曾经说过:“健康是富人们的幸福,穷人们的财富。”还有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说法是:给家庭、事业、幸福等等评分,无论1后面有多少个0,健康永远是最有效的那个“1”。可以说,没有健康,所有的一切将无从谈起;而有了健康,就带来了希望和动力,我们就可以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所谓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但这只是单纯从生物医学模式的角度去看待健康。如今,人们对

健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正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的新定

义那般:“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躯体正常,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得出,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三方面的有机统一是一个健康人的必备条件;而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学业发展目标

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开

1能够解读心理健康的真正含义,

学科学习素养培养

发学习潜能,行为符合教

并能对心理健康状态做出正确

育的要求

评判;

2.能够正确把握职业院校学生心

学习识别优秀心理品质,

健全人格素养养成

理健康标准;

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3.学习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

能够在活动中培养沟通合

因素;

公共参与素养训练

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有一定健康心理培养的技巧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初识心理健康

案例导读

小美是今年入学的新生,学习刻苦认真、待人温婉有礼,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活动且能力不凡,入学没多久就被师生认定为优秀学生。与此同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小美并不可亲,似乎与大家隔着一段距离,不能接近。实际上只有小美自己清楚,所谓的“隔着距离”是她自己造成的。小美从两年前开始不能与人挨得太近,假如有人挨她太近,她就会控制不住地想要离得远一些,行为会变得不自然,曾经因此在中学时得罪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因为想要掩饰住自己的这个“怪癖”,小美从那时开始就刻意拉开与周围人的距离,因此,成了众人眼中“完美却不可亲”的形象。

小组讨论

1.小美对自己“怪癖”的处理是否恰当?

2.假如你是小美,你应该怎样对待这个“怪癖”?

非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1.含义

关于心理健康,国内外专家有过各自不同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

又类似的定义。

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所

我国学者的观点一般为:

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环境条

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国内,将个人的

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状态,而不是指一

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种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广义定义

种持续高效而

满意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狭义定义一知、情、意、行的统一,人格完善协调、社会适应良好,并以预防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为主要目的。

………………第一章0健康新标从心出发

因此,心理健康就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所谓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并非绝对完美,是一种相对状态,是个体心理在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心理功能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

(1)与大多数人相比,心理功能是正常的;

(2)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一种相对关系,分属于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极,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2.评判原则

个体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具有同一性。即个体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应能正确反映外部世界,无明显差异。

(2)心理过程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即个体的心理活动中,知、情、意(认知、情感、

意志)三个过程应内容完整,协调一致(若一个人冷漠地面对令人愉快之事,愉悦地面对令人痛苦之事,这就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3)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即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能够相对稳定,行为表现也保持一贯性(若一个平常待人热情的个体,忽然变得冷漠寡言,就是心理异常的表现)。非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以何标准和依据去评判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对此问题,目前的理论界存在不同看法。原因就在于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否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也就无法以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去评判它。对此,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中,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准是:①身体、智力和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20岁,此年龄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青年前、中期”。该学生群体的心理是否健康,依据其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特征,一般从以下几个标准着重考虑:

1.智力正常

智力作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是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

3

。。。。。。g。。。

心理健康教育。04。。4”。。。4。。444440。。。。0.400。。。。。4”。。0.0”。”。45。。4。。。

2.了解自我和悦纳自我

心理健康的个体,首先应能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我,且能在自我观察和评价的时候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因此,职业院校的学生要做到:

自知—既不自傲,亦不自卑;

悦己一适度自尊、自强和自爱,正视现实并积极进取。

3.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保持情绪的稳定,能够以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去面对不同的情境和场合。这个恰如其分,既表示情绪类型的恰当,也表示情绪强度的恰当;且应是正性情绪多于负性情绪,表现为积极乐观、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

4.乐于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交往中与人为善,积极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社会支持系统完善有力。

5.人格品质健全而统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品质健全而统一,是指个体的所思、所言和所行都是协调一致的,且行为表现出一贯性或统一性。

6.积极的意志品质

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果敢的判断力、坚韧的有恒性,能寻找切实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面对的问题,并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言而有信、行之有度、不畏困难。

7.社会适应良好

社会适应良好的个体会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秩序,能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效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困难,或改造自我适应环境,或改变环境适应自我需要。

总体来说,个体的心理健康是随时间、情境动态变化的,职业院校同学的心理健康衡量标准也只是一种理想的尺度,目的在于帮助大家确立一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在成长过程中,个体会遇到很多难题与困境,只要能够及时警醒自我,提高自我心理保健指数,就能够避免或自我解决很多心理问题。

年年年。金年年年。

第一章·健康新标从心出发

拓展阅读

心理学一般以个体是否有良好的生活适应作为标准,去判断其心理是否健康,而目这种评判标准重视个人心理感受、顺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越来越为民众所接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习惯于将人的精神正常与否看作是黑白分明的事情,要么精神正常,要么不正常,无论个体的思想、行为是否异常,也无论疾患是否已好转或治愈。显然,这种非白即黑的评判标准太过简单和武断。

国内学者张小乔就此提出心理健康的“灰色理论”概念。他认为,人的精神正常与不正常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其精神和心理状况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该理论指出,假如用白色和黑色分别表示正常和非正常心理,那么在这两个颜色之间还应该存在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一灰色区域。而这个灰色区域还能继续细分,可以用浅灰色区域和深灰色区域来填充这个缓冲区域:

各种非病理性精

各种病理性精

神痛苦之总和

神痛苦之总和

纯白

浅灰色

深灰色

纯黑

浅灰色区域一诸如工作、学习不顺心,人际关系的和谐度不够等生活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有心理不平衡与精神压抑,没有人格的变态;

深灰色区域一患有某种异常人格障碍和神经症等情况。

在浅灰色与深灰色区域之间并无明确界限,且后者往往包含前者。

心理健康“灰色理论”概念

各种由生活、

拥有健康人

各种变态人格

人际关系压力

人员

格、自信心强、

与异常人格、

精神病患者

引起的心理

适应力强之人

人格障碍之人

冲突之人

心理咨询员、

心理医师、心

服务人员

无须

精神病科医生

社会工作者

理门诊大夫

咨询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服务模式

无须

医学模式

模式

模式

5

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培养健康心理

梨例导读

小单是班里的“小透明”,入学一年了,很多同班同学甚至会经常忘记班里还有这样一位沉默的同学存在。而小单却感觉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因为只要与同学交流,就躲不开同学的目光注视。每当这时,小单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会紧张,会流汗,导致语无伦次,那种想要逃开的想法会一直充斥着他的大脑。为了避免在同学面前“出洋相”,小单只好做个沉默的“背景板”,放弃自己发声的愿望。

小组讨论

1.小单的这种逃避社交的状况在你身边的同学中是否出现过?

2.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非一、职业院校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1.适应问题

刚刚入校的学生总是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慢慢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无论是专业的划分,还是原有生活环境的改变,都会引发学生心理上的焦虑、疲惫和无措,进而可能引发身体上的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作“新生适应不良综合征”。

2.人际关系问题

个体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个体的心理障碍也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该年龄段同学的人际关系问题通常表现为沟通不良,难以融入团队,与他人相处困难,交往恐怖,缺乏主动交往的勇气和动力,缺少必要的交往技巧,并最终影响人际交往,影响支持系统的建立。

3.自我意识问题

学生在新学校的自我发展中,如何正确看待自己,评价和约束自己,是其在此学习阶段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假如缺乏正确的引导,可能会使同学的自我评价过低,自卑感过重,从而难以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情绪困扰问题

此年龄段的同学们正处于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渴望成熟,却又对自我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