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褚文化,张萍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

【作 者】褚文化,张萍主编
【页 数】 166
【出版社】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2020.08
【ISBN号】978-7-5672-3266-2
【价 格】32.00
【分 类】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职业教育-教材;职业道德-职业教育-教材
【参考文献】 褚文化,张萍主编. 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20.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内容提要:

本教材开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感知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本教材采用的活动方式有情境体验、心理叙事、心理游戏、行为训练、心理剧、讨论等形式,通过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自主地进行心理调整。该课程以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生命教育、生涯规划为基本内容,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本教材具体包含如下内容:第一章健康心理人生基石,第二章悦纳自我快乐成长,第三章融洽人际健康生活,第四章珍爱生命感悟人生,第五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第六章规划生涯开创未来。每一节的内容按照呈现的先后顺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案例导入、心理课堂、趣味一则、健心活动或心理游戏、作业(讨论题)。

《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内容试读

健康心理人生基石第一章

第。章

健康心理人生基石

引言

当回想过去的时候,你是否感到无怨无悔如果是,那么,你放下了当面对现在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平和宁静如果是,那么,你接受了当畅想未来的时候,你是否感到激情澎湃如果是,那么,你的人生将充满希望

1

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

第一节幸福人生共享成长

【心事心语】

王东(化名)是某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学生,前段时间女朋友跟他提出分手,王东因此情绪低落,不愿说话,精神恍惚,经常一个人发呆。他觉得自己活得很失败,连女朋友都看不起他,常常一个人站在宿舍窗户前说:“跳下去就一了百了了。”同宿舍同学将他的情况报告给了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立即带王东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老师帮忙。一段时间后王东的情况仍没有好转,班主任通知王东的父母,希望他们能带王东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王东的父母却认为儿子很健康,只是一时受到了打击,不存在什么心理问题,对学校老师的建议置之不理。

【心理课堂】

一、认识心理健康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0)对健康做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

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等,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只有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我国学者刘华山认为:“心理健康应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江光荣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是一个适应与发展良好的人,是一个心理机能健全的人。心理健康的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其心理活动过程能够有效地反映现实,解决面临的问题,达到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并且指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健康心理人生基石第一章

王登峰、崔红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的和谐所表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应是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身心和谐的结果。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最终表现,也是个体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个体的内部与外部和谐的结果。

关于心理健康,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公认的定义,并且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但是大多数观点都强调个体的内部协调和外部适应,都把心理健康看作一种内外和谐的良好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各种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

1.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志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并且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彼此能互相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2.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了十条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经典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评估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3.马建青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建青主编的《心理卫生学》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1)智力正常。

3

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

(5)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4.郭念锋提出的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郭念锋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从以下十个方面评估心理健康水平。

(1)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2)心理活动耐受力:指长期经受慢性精神刺激的能力。

(3)周期节律性:指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的内在自然节律。

(4)意识水平:指精神活动的专注水平,以注意力品质作为指标。

(5)受暗示性:指一个人的思想和情绪是否容易受到他人或自我的影响。

(6)康复能力: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7)心理自控力:指对情绪表达、思维过程及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能力。

(8)自信心:指正确的自我认知的能力。

(9)社会交往:指正常社会接触、人际交往的能力。

(10)环境适应能力:指面对变化的环境条件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能力。

尽管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但对一个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外乎是:能够认识和接纳自己,拥有乐观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悦纳自我

如果你有天使般的面孔,有过人的智慧,比周围的人身体更强健,比其他同学学习成绩更好,你的家庭经济条件良好,你可能很容易觉得自己不错,愿意接纳自己;但是,如果你相貌平平,学习新事物比别人慢,而且家境贫寒,你还喜欢自己吗?

要真正悦纳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你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积极地看待自己,那么你的心理健康就有了基础。只有当你积极评价自我的时候,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带来幸福感,才不容易受到伤害,也才会更积极地评价他人,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越是能积极地评价和接纳自己,他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越低,生活幸福感越高。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有人借他的外貌贬损他,说他长着金鱼眼、狮子鼻、厚嘴唇和大嘴巴。苏格拉底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地说:“一般人眼晴

健康心理人生基石第一章

深陷,只能向前看,而我可以左顾右盼;一般人鼻孔朝下,只能闻自下而上的气味,而我的嗅觉范围可以更大:另外,我的嘴巴比一般人的大,嘴唇比一般人的要厚,那么亲吻起来也比一般人要更丰润,也更有力。”

积极评价自己不等于虚荣。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因为他缺乏的恰恰是应有的自信和自我接纳。设想,如果苏格拉底是一个讲虚荣的人,面对他人的贬损,他能够如此坦然地面对吗?

◆心理阅读

有恋与自我悦纳

在生活中你可能见过这样的人:他们非常欣赏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其他人都不如自己。这些人很像古希腊神话故事中一名叫纳斯客斯的俊美青年一他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顾影自怜,最终化作了水仙花。我们可以用“自恋”来形容这样的人。自恋的人显然是爱自己的,但是他们真正接纳自我吗?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恋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很积极,但是对其他人缺乏关怀和宽容;他们对即使善意的批评都很敏感,并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因此,自恋不是真正的自我悦纳。真正悦纳自己的人,在积极评价自己的同时,也会宽厚地对待他人。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假如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你的生活将会怎样?你的心情将会怎样?

作为人,我们总是生活在与其他人的关系当中。这些人中有我们的父母、师长、同学、朋友,也有的是陌生人。他们中有人给了我们生命,有人传授我们知识,有人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为我们提供支持。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离开其他人而独自生存。对人和动物的行为研究发现,没有群体合作,人类很难生存和繁衍。

但与别人交往,并不一定带给你幸福。与父母冲突频频,被同学排斥,没有好朋友…不良的人际关系往往带给我们苦恼,甚至阻碍我们的健康成长。人际关系是有好坏之分的。只有那些真正带给我们快乐和支持,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才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与坏,是反映一个人心理状态的镜子。心理健康的人,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共享成长的快乐。因此,人际关系良好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

(四)乐观积极的情绪

幸福是许多人毕生的追求。如果一个人拥有许多财富,但是他每天都担心别

5

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

人会偷他的钱,每天都被焦虑、烦恼所困扰,你觉得他会幸福吗?钱买不来欢乐,钱少也能幸福。乐观积极的情绪,才是幸福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心理健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是说没有一点消极情绪,而是指大多数时候我们表现出的是乐观积极的情绪。每个人不可能永远快乐,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快乐。当我们面对困难或压力时,会担心、失望、焦虑,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如果我们一直沉溺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就会影响到心理健康了。因此,乐观积极的情绪,意味着我们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意味着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乐观豁达,不灰心、不放弃。

(五)积极进取,充实生活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我可以不工作、不学习,想吃就吃,想玩就玩,那该多幸福呀!果真如此吗?

我现在坐在电脑前,写着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这是我的工作。为了工作,我必须放弃和朋友聚会,放弃看电视、玩游戏,似乎并不“幸福”。但是,如果这本书能给你带去启迪和帮助,我会得到比吃喝玩乐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如果我们可以在社会角色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就是幸福。一个工人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名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知识,一个妈妈能培养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这些都是人生的乐趣,也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那么你的社会角色是什么呢?作为一名学生,乐于学习,能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和能力,感到自己在不断成长和发展。所以,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悦纳自己,拥有乐观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些就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任何人都难以完全或同时达到上述所有标准。不过,正如前面所说,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需要我们不断去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灵。

三、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职校生应采取怎样的措施,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促进心理不断走向成熟?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激发上进心,调适悲观心态

职校生在职校学习的阶段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一切刚刚呈现出勃勃生机,未来的美好生活正等着他们去开拓。但有的职校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生活失去了应有的信心,丧失理想和信念,降低对自己的标准,不思进取,精神不振,对一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