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字毛笔四体对照字帖 楷行草隶》米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常用字毛笔四体对照字帖 楷行草隶》

【作 者】米骏著
【页 数】 339
【出版社】 北京:金盾出版社 , 2013.02
【ISBN号】978-7-5082-5871-3
【价 格】49
【分 类】汉字-毛笔字-法帖
【参考文献】 米骏著. 常用字毛笔四体对照字帖 楷行草隶.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3.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常用字毛笔四体对照字帖 楷行草隶》内容提要:

本书石由著名书法家米骏写的。并提供了2500个例字,供读者临写....

《常用字毛笔四体对照字帖 楷行草隶》内容试读

常用字毛笔四体对照字帖®

毛笔书法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

书写姿势

书写姿势包括坐姿和站姿两种。坐姿宜写中、小字或小幅作品;站姿宜写大字或大幅作品。

坐姿要头部端正,略微低俯,眼睛看着桌面。身体背部要挺直,前胸离桌沿有一横拳的距离,两只手臂自然张开,平扑在桌面上。胸前形成一个圆盘,右臂肘关节悬起,前小臂放平。两只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平踏在地面上,不前伸、不后缩。

站姿要头朝前,略俯向桌子,与纸面保持一定的距离。身体略向前躬,腰不能挺得太直,要做到自然不紧张,前胸与桌沿保持一定的距离。执笔的右手全部悬空,肘和腕都不能靠在桌子上,左手自然按在纸面上。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右脚稍后,身体安稳。

(坐姿)

(站姿)

执笔方法

一、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是“推、压、钩、挡、托”五指执笔法。推:大拇指从里向外用力顶住笔管;压:食指压在笔杆外侧,由外向内力向大拇指方向用力;钩:中指由笔管外侧向里钩,配合食指、大指在笔管的内外两侧同时内用力压紧;挡:无名指协助大拇指由笔管内侧向外挡;托:小指紧贴无名指,辅助大拇指从内下方托住笔管。这样,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指实掌虚。(见图一)

二、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用枕腕法书写毛笔字,因手腕靠在桌面上,手很平稳,适宜于写小楷或一寸见方的中楷。(见图二)

三、悬腕是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臂仍靠在桌上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手腕活动范围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关节还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较平稳,可写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见图三)

四、悬肘是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毛笔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不管写大字、小字都很适宜,是书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当然,对初学者有一定难度。(见图四)

五指执笔法(图一)

枕腕(图二)

悬腕(图三)

悬肘(图四)

圆常用字毛笔四体对照字帖

四体简介和基本笔法

一、楷书简介

楷书又名“正书”,“真书”。它始创于汉末魏初,相传为东汉王次冲所创,是从隶书及章草演变而来的。后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唐趋于完善,一直通行至今。楷书的出现,奠定了方块汉字的标准字体,是一种易认、易学、易写,使用面很广的书体。

楷书形体方正,减省了隶书中的蚕头燕尾,代之以平直的横和捺。用笔平稳,点画清晰,偏旁部首已趋向标准化,搭配匀称,结体规正,章法整齐而笔法多变,既易书写,又极庄重。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

大談

“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

公权)、“赵体”(赵孟頫)等。楷书与行草书迥异。苏东德論供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跑。”楷书法多于意,但也不能写成“算子书”式的馆阁体,即使法度极其严谨的唐

安到

左御

碑,也是各有风格,如,欧阳询的险劲、虞世南的醇雅、褚遂良的潇洒、颜真卿的宽博、柳公权的遒丽,各有千秋,但总体上说,是平正之中寓飞动之势。

初学书法者多由楷书入手,先以此掌握规矩,打牢根

基。蔡襄说:“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正,渐而至于行草,亦

柳公权《玄秘塔碑》】

不离乎楷正。”楷书笔画的关键是要抓住怎样起笔、行笔、

收笔,掌握其中轻重、快慢、提按的规律,做到行笔稳健,锋行画中,提按均匀,不骤轻,不偏颇歪曲,转折处控制得法,写出的笔画自然圆润周到,粗细相宜。基本笔法

斜点:露锋左上起笔,右上稍驻,转锋向右下顿,向左上回锋收笔。

长横:逆锋左上起笔,折锋向下稍顿,提笔向右行笔,稍上昂,末尾向左回锋收笔

三可

悬针竖:逆起左上,右下稍顿,转锋直下,在行笔过程中要渐行渐提出锋收笔。

中¥

常用字毛笔四体对隐字帖國

垂露竖:逆锋起笔,折笔向右下顿,转锋向下中锋行笔,至末端稍驻向左上回锋收笔。

院目林

斜撇:逆锋左上起笔,折笔向右下顿,转锋向左下行笔,边行边提,笔锋送到撇尾。

大少左

斜捺:逆锋起笔,转笔向下行,至捺脚处稍驻,提笔向右捺出。

夫天大

挑:逆锋起笔,折锋向下顿笔,转锋提笔向右上角挑出。

匀地將

竖钩:起笔如竖法,钩处稍挫,顿笔回锋向左上提出。

束了来

横钩:逆锋起笔,提笔中锋向右行笔,至钩处提笔微昂向右下顿,转锋向左斜下方用力钩出。

它虞宗

3

®常用字毛笔四体对照字帖

弯钩:逆锋折笔,向下转锋,弧势顿后向左钩出,弧度适中,钩稍长。

承乎了

斜钩:逆锋起笔,折笔向右作顿,向右下行笔,笔画成弧形,钩处向上稍顿出锋。

代或威

卧钩:露锋起笔,向右下作横弯势行笔,至钩处稍顿,回锋向左钩出。

必恩

竖弯钩:起笔作竖画,弯处稍缓,路圆转,至钩处稍驻,蓄势用力钩出

礼寵亂

横折:起笔如横画,至转折处稍顿笔,向右上微昂,顿笔向左下作竖画收笔。

銘立

撇折:起笔同撒法,转折处向下作顿,再向右上挑出收笔。

淫縛麽

常用字毛笔四体对照字帖@

二、行书简介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始于汉未,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既没有正书那样规矩繁难,也没有草书那样狂放难认的弊病,因具有“不拘不放,易认好写”的优点,所以笔札函牍皆使用,兼以古今人学书,亦特别重视此体。是书法众多书体中最实用、最方便、最美观,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书体,故能相传至今,历久而弥新。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唐代的李邕,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有不少作品传世。

行书结构茂密而不拘谨,宽松而不失自然之韵,平实而又有动感之妙。运笔乃起笔如楷,运笔如草,点画应接,笔断意连,主笔沉着,连笔轻细。可以说,行书的点画之美和韵律感,就在于其运笔的稳健而率意。因此,在把握上要各有适度,各有节制。在书写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相同的点画,或雷同的字,这就需要书者随机应变,

王羲之《兰亭序》

力求新意,使体态各有性情,以避免雷同之弊。在书写过程中能做到体态多变,并能达到情态所如,理趣相生,这就需要书者眼界宽广,多从古今书家名贴名作中汲取养料,只有学力坚实,学养丰厚,才能胸有主宰,自处机轴。对于初学者来说,既要以法帖作为学习的范本,但又不能死搬硬套;既要在法帖中去体悟、研究,但又必须在实践中多去摸索。只要学之有恒、悟之有道,自会成功在握。

基本笔法

斜点: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作顿,向左下出锋收笔,也可不出锋。

挑点:逆势带锋起笔,随即向左下转笔后稍顿,再向右上挑出。

末赤

圆常用字毛笔四体对照字帖

长横:露锋起笔,向右横出,略带斜度,至尾部就势收笔。

二千不

上挑横:露锋起笔,向右斜势横出,至末部即向左上挑出,意在与下一笔画相连。

计士齿

下挑横:露锋向下落笔,转势向右行笔,至尾部作顿后向左下出锋,意在与下一笔画相连。

三示立

悬针竖:逆锋起笔,转锋向下中锋行笔,末端提笔出锋。

的?割

垂露竖:露锋起笔,折笔向右稍顿,转势中锋向下行笔,至末端向左上回锋收笔。

川州

斜撒:露锋起笔向右下稍顿,然后折锋向左下行笔,至末段端向左上撇出。

公企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