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产拍卖的市场设计》许永国|(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公共资产拍卖的市场设计》

【作 者】许永国
【页 数】 119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18.06
【ISBN号】978-7-313-19270-7
【分 类】国有资产-拍卖-研究
【参考文献】 许永国. 公共资产拍卖的市场设计.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公共资产拍卖的市场设计》内容提要:

本书以美国和欧洲各国在20世纪90年代发起的声势浩大的无线电频谱产权拍卖为背景, 综合政治经济学与 (多物品) 拍卖机制设计的既有理论研究, 较为深入地剖析了拍卖相对于行政审批等公共资产权利配置的政治劣势与经济优势、公共资产拍卖市场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多种备选物品拍卖机制的相对经济绩效。

《公共资产拍卖的市场设计》内容试读

第1章

拍卖在公共资产配置中的应用

拍卖是一种古老的市场交易机制与价格发现机制,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拍卖被政府用于处理公共资产的历史也很悠久。古罗马军队曾拍卖过战利品与劫掠来的奴隶。罗马皇帝Caligula和Aurelius为偿还债务,都曾拍卖过皇家的家具和传世珍宝。公元193年,疯狂的罗马禁卫军甚至拍卖了罗马城以及整个罗马帝国的统治权。1556年,法国成立世界上首家官办的“法庭拍卖事务所”,专门从事死刑犯遗产的估价与拍卖业务。很早以来,经济学家们就主张利用拍卖等市场机制来配置公共资源(比如Cose,1959)。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拍卖才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配置形形色色的公共财产,成为一项受到各国政府青睐的市场化政策工具。拍卖在各种复杂的公共资产拍卖背景中的大规模应用,激发了对新兴的公共拍卖市场进行设计的强烈需求,基于博弈理论发展起来的拍卖经济理论以及与之互补的实验经济学和计算经济学为此提供了学术支撑和指导。经济学家们也因此顺理成章地在公共资产拍卖中越来越频繁地担当起了设计师的角色。

1.1公共资产拍卖的兴起

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书中,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生动地描述了早期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公共资产拍卖,这场拍卖的标的是罗马城以及整个罗马帝国的统治权!那是公元193年的3月,罗马禁卫军在发动兵变推翻当时的皇帝Pertinax以后,决定将整个罗马帝国的统治权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出售给开价最高者。两位有钱的罗马人参与了这场角逐。一些士兵在两位竞拍人之间来回穿梭,为彼此通报对方最新的出价信息。结果,大富翁Didius Julianus以

002公共资产拍卖的市场设计

最高的出价夺得皇位。①但是,在两个月之后,这位执政仅仅66天的新皇帝就被从维也纳率兵愤怒杀回罗马的大将Septimius Severus斩首了。这场恶作剧式的著名拍卖后来作为共同价值拍卖中特有的“赢家的诅咒”(Winner's Curse)现象的一个早期极端实例而为拍卖理论和市场设计理论的研究者们津津乐道(比如,Shubik,1983;Klemperer和Termin,2001;MeMillan,2002).@

在距此恰好1800年之后,美国政府举行了一场同样注定要载入拍卖史册的公共资产拍卖,这次拍卖的标的是一项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弥漫在空气当中的特殊公共资源一无线电磁频谱。1993年8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国会刚刚审议通过的《综合预算和解法》(Omnibus Budget Reconciliation Act,简称OBRA),该法授权美国电讯产业管制机构联邦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简称FCC)拍卖频谱牌照,并限令在一年之内启

动首场拍卖。1994年美国FCC举行的频谱拍卖堪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共资

产拍卖,③它开创了公共资产拍卖市场设计的先河,①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

一场经久不衰的公共资产拍卖革命。⑤1995年,美国FCC举行的一场频谱拍卖

以大约70亿美元的最高成交金额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00年,

英国政府举办的3G频谱拍卖以340亿美元的天价打破了这项纪录。但是,这

一纪录很快就被稍后举行的德国3G频谱拍卖刷新,这场拍卖的成交额高达460

亿美元!

美国和欧洲各国所举行的轰动全世界的频谱牌照拍卖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蓬勃兴起的公共资产拍卖风潮的一个缩影。基于自然垄断、外部性、共同财产等方面的经济学理由,政府往往拥有许多对社会来说非常重要但自己不愿意或者无法利用的公共资产,希望选择合适的私人企业充分实现这些公共资产的经济价值。因此,政府必须决定哪些企业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最有效地利用这些公共资产,也就是说,如何挑选赢家是政府在配置公共资产时必须面对的主要决策问题。

①根据Klemperer和Termin(2o01)参考当时的精锐土兵的薪俸所做的推算,假如Julianus向一万多名禁卫兵兑现自己承诺的人均投标价格(相当于一个禁卫军土兵5年的薪俸),总价格大致相当于今天的10亿美元。

②Wilson(1969)以及Milgrom和Weber(1982)分析了赢家的诅咒现象的重要经济学含义。关于赢家遭受诅咒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可以参阅Garvin和Kagel(1994)。

③巧合的是,正是在这一年,三位博弈理论的开创者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④美国频谱拍卖所采用的同步多回合拍卖设计后来成为世界各国频谱拍卖以及大量其他公共资产拍卖

设计的国际标准。

⑤1995年,eBy拍卖网站的兴起同样在互联网世界掀起了一场电子拍卖革命。随后谷歌的广告竞价

拍卖更是广为人知

第1章拍卖在公共资产配置中的应用003

从历史上看,政府在挑选赢家方面的记录是相当糟糕的。经济学家们很早以来就主张利用市场化的拍卖机制来配置政府所管理的公共资源。1959年,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91年)的芝加哥大学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建议在清晰界定产权的基础上,用拍卖取代政府行政命令来配置类似于无线电磁频谱这样的稀缺性公共资源①,并将频谱拍卖的思想上溯到更早的Leo Herzel(1951)。

作为一种灵活透明的市场机制,拍卖的确也是政府常常选择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自1954年以来,美国内务部就开始拍卖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回收权以及各种矿产的开采权。20世纪70年代,美国财政部用拍卖取代了原有的固定价格机制来销售国债。如今,拍卖已经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销售国债的常用机制。新西兰曾举行过进口配额拍卖,牙买加、玻利维亚、尼日尔和罗马尼亚等国曾举行过外汇拍卖。处于转型中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地举行国有企业拍卖,并且采用拍卖机制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给私人企业经营。此外,拍卖还是各国政府采购或者外包大型工程项目时常用的一种机制。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通过拍卖方式配置公共资源才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普遍趋势。从那时起,各国政府越来越频繁地通过拍卖市场实施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配置稀缺的公共自然资源以及重塑竞争性的基础设施产业(比如,电讯、电力、天然气、交通等)。近年来,拍卖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像污染排放权、无线电频谱使用权、海上捕捞权这样的新领域。

在历史上,曾被各国政府以拍卖方式配置过的公共资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稀缺公共自然资源的财产权(或使用权):比如,公地耕作权、放牧权(在国有土地上放牧私人牲畜的许可权)、石油与矿产开采权、木材砍伐权(在联邦和各州土地上开发私用木材的权利)以及无线电磁频谱使用权(在规定的电磁频率范围内广播的权利)、空气污染排放权(将污染物排入原本清洁的空气中的权利)、海上捕捞权、机场停机坪使用权。②受到政府管制的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经营权:比如,高压输电电网、出租车运营以及水、废弃物处理、电讯、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产业的经营权。在配置这些特定垄断产业的经营权时,政府既可以直接拍卖市场的特许经营权,也可以拍卖未来市场竞争所必需的排他性核心资

①1959年,科斯在法和经济学杂志发表了题为《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开创性论文。在这篇论文中,科斯深人考察了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以及美国无线电通讯管制的历史,并首次表述了后来被称之为“科斯定理”的重要思想。1993年,科斯在《芝加哥的法与经济学》一文中慷慨地将利用价格机制来配置频谱这一思想的首创者归于Leo Herzel(1951).

004公共资产拍卖的市场设计

源间接地赋予市场经营权。比如说,当一家电讯运营商从政府那里获得了特定

波段的频谱使用权(比如3G牌照)以后,它实际上也就拥有了在未来的3G电讯

市场参与竞争的权利,因为电磁频谱波段是提供3G服务必不可少的投入品。

③政府代表公众管理或拥有的共同财产:比如,国有企业的资产、被政府没收的非法私人财产(违禁品、无人认领的财产、未申报的外国进口品、未付费或缴税的个人与企业资产、用于非法活动的资产)、国家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不良资产。

④其他公共资产:比如,个性化的电话号码、汽车车牌、公路收费权、政府征税权;国债、外汇、进口配额:飞机、卡车、工业品以及房地产。

本书重点分析的对象,就是上述的前两类公共资产拍卖,尤其是特定市场经营权拍卖的市场设计问题。然而,其中涉及的拍卖经济学一般理论,以及基于频谱拍卖案例分析的政治经济学与市场机制设计启示,同样适用于其他公共资产拍卖市场的塑造。市场经营权拍卖的有趣之处在于,拍卖市场将会塑造出一个新兴的产业市场。①也就是说,拍卖市场的角逐者不仅要在拍卖过程中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在拍卖结束之后,它们还要在未来的产业市场中展开面对面的竞争。这种互动对公共资产拍卖的市场设计提出了更加艰巨的挑战。

1.2公共资产拍卖的公共政策选择

主张采用拍卖来配置公共资源的想法其实并不新颖。很久以来,经济学家们就积极鼓动政府借助市场的力量来管理公共资源。这种亲市场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市场竞争与行政命令这两种配置方式的经济效率的理论比较。也就是说,相对于行政命令,在合理的法律框架之内展开的市场竞争应该更有可能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在原先不存在市场的领域内,拍卖可以模仿市场力量来解决公共资源的配置问题。而且,这种对拍卖的市场力量的推崇已经得到了过去五十多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拍卖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有力支撑。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受到各国政府青睐的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一直都是行政命令等其他程序,而非被视为理想配置机制的拍卖。@

①注意,拍卖后的产业市场与拍卖之后的转售交易市场是两回事。前者属于下游市场,交易的对象是利用公共资源作为投人品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或者服务。后者则是以投机性套利为目的二级市场,交易的对象是在公共资产拍卖的初次分配中所获得的公共资源。

②事实上,直到现在,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依然在采用传统的行政命令等方

式配置公共资源

第1章拍卖在公共资产配置中的应用005

在经济学理论上具备相对优势的拍卖机制在政治上似乎受到了明显的抵制。只有深刻理解公共资产拍卖决策背后的政治经济学,才能合理地解释拍卖为什么曾经长期受到冷落,以及拍卖最终何以能够从众多的配置方式中脱颖而出,成为倍受各国政府青睐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

1.2.1拍卖及其竞争程序的刻画

当政府决定将某项适合于被私人所利用的公共资源的使用权配置给特定的群体以后,它无法回避的下一个重要决策问题就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配置机制来裁定谁将有权使用这些稀缺的公共资源?从历史上来看,曾经被各国政府实际采用过的公共资源配置程序主要有六种,它们分别是行政评审(俗称选美)、摸

彩(俗称抓阄)、先来先得(或排队)、世袭、谈判以及拍卖(或竞价)。D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拍卖是包含了一套明确规则的市场机制,它们根据市场参与者的出价高低来确定资源的配置结果及市场出清价格(McAfee和

MeMillan,l987)。②或者说,拍卖是这样一个市场过程,它通过对参与者的投标的明确比较来确定买主(或卖主)的身份以及交易的条款,尤其是价格(Milgrom,1996)。③相对于公共资产的其他配置方式,拍卖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它依靠一套完全公开透明的博弈规则以及市场单方面的价格竞争,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决定应该按照什么样的价格将稀缺资源配置给谁来使用。③无论拍卖所面临的具体环境如何变化,拍卖的规则都必须是预先设计好而且提前向所有潜在的参与者公开的。任何潜在参与者都有选择参与或者不参与的权力。但是,拍卖一旦启动,拍卖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恪守游戏的规则。尤其是,拍卖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拍卖过程中无法行使自由裁量权。拍卖实际上将公共资源的配置变成了一个几乎可以完全委托给独立的第三方(甚至是计算机)来处理的纯技术

①在理论上,可以选择的资源配置方式的种类仅仅受到人们的想象力的限制,比如,价格竞赛(拍卖或谈

判)、行政选美、排队(时间)、抽彩(运气)、考核(分数)、人头,甚至是权力、资历、等级、种族竞赛等等可以说,几乎所有可以将私人使用者区别开来的因素都可以成为资源配置的依据(张五常,2014)。

②拍卖的交易规则主要涉及配置(或赢家确定)规则与支付(或定价)规则两个方面。但是,在涉及多件

商品的拍卖实践中,卖主往往还要考虑起拍规则、过渡规则、终止规则以及信息披露规则等其他要素。

③注意到“拍卖”一词也用于描述一个买主面对多个卖主的相反情形(即采购拍卖或反向拍卖)。在本书

中,若非特别说明,通常都是指以销售为目的的正常拍卖,即由卖主确定拍卖规则与销售数量。

④我们无意低估质量等非价格要素在拍卖中的作用。重要的是,所有投标要素都必须是可以客观测量

的。比如,质量要素可以在拍卖中发挥三种作用:其一,作为对竞拍人参与资格的最低要求:其二,作为(在拍卖竞价之前)定义拍卖品的一种方式:其三,作为竞价过程的一部分(比如,在采购拍卖中)。在最后一种情形下,质量属于竞价过程的一部分,应该采用客观的指标将质量投标转换成价格投标。

006公共资产拍卖的市场设计

过程(或算法)。价格竞争是贯穿整个技术过程的主旋律。在真实的经济世界中,无论拍卖的具体规则如何变换,“出价最高者得”、以价格高低论英雄,这一条都是最普遍的评判依据。拍卖是一场最赤裸裸的货币竞赛,在这场竞赛中,价格是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①

行政评审(比如召开比较听证会)是拍卖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它曾经是全世界最为常用的一种公共资源配置程序,迄今为止依然是许多国家的政府乐于选用的公共资源配置方式。行政评审要求对公共资源感兴趣的潜在利用者递交一份商务方案,阐明自己计划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并设立一个内部专家委员会或者举行正式的比较听证会,按照事先规定好的一套决策准则,对相互竞争的商务方案进行评判,从中遴选出最有吸引力的申请者。很显然,这是一个行政过程,因为资源的配置决策是由政治人士或官僚们通过某个特别过程做出的。行政评审就像是一场由评委们打分的选美比赛,申请者就如同是候选的佳丽。因此,这种程序又被称为选美。行政评审与拍卖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在遴选赢家时所依赖的评判标准包含了无法定量化或者客观化的因素(当然还可以包括能够衡量的技术性标准,甚至是价格),②而且往往没有明确说明各项评判标准的权重分配,因此赋予了评审者主观判断的余地或自由裁量权。行政化的选美程序与市场化的拍卖程序之间的区别,就如同相马与赛马的区别。

与预先设计明确规则的拍卖和事先规定评判标准的行政评审相比,摸彩和先来先得这两种程序似乎要简单得多。摸彩是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在申请者当中挑选出公共资源的未来使用者,先来先得则是按照递交申请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决定该由谁使用公共资源,二者都具有随机配置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要求公布所采用的排队类型以及有资格参与排队的潜在使用者的数量。比这两种程序更为简单的一种配置方式是维持原状的“世袭制”,也就是直接将公共资源重新分配给既有的私人使用者(除非其表现太糟),潜在的新使用者完

①在理论上,当然可以设计出出价最高者未必得胜的拍卖机制。比如,在基准的独立私人价值模型中,

如果满足风险率单调递增性,最优的激励相容性直接拍卖机制将按照“实际价值”(或称边际价值)而非估价(=出价)来确定赢家(Myerson,1981)。倘若竞拍人的估价服从不同的分布,最优拍卖可能要求将标的分配给出价并非最高的竞拍人。McAfee和McMillan(I989)将上述研究拓展到政策采购的背景中,对政府公然向处于成本弱势的本国企业提供价格优惠的招标规则提供了一种合理的经济解释。在价格优惠政策下,出价最低的投标人未必能够中标。但是,这种歧视性采购拍卖有助于鼓励弱者参与竞争并刺激强者降低投标价格,从而降低政府采购的成本。

②一种普遍的误解是,价格在行政评审中不起作用,或者必须是独立于评审过程的固定值。其实,选美

也可以要求参与者明确表达自己的支付意愿,并将其作为评分的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人们清楚公共资源未发给出价最高的参与者时政府放弃了多少钱。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