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固定资产再生产 校订本》梁文森,田江海|(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社会主义固定资产再生产 校订本》

【作 者】梁文森,田江海
【页 数】 265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2020.01
【ISBN号】978-7-5130-6628-0
【分 类】社会主义经济-生产固定资产-再生产
【参考文献】 梁文森,田江海. 社会主义固定资产再生产 校订本.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0.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社会主义固定资产再生产 校订本》内容提要:

本书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指导下,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阐述固定资产这一经济范畴同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积累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理论与实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宏观与微观,内部与外部,以及管理体制与计划方法等各个侧面及其结合上考察、分析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规律性。同时,全书对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技术进步、投资效果和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同固定资产再生产的关系给予特别的注意,并贯穿在各章节。

《社会主义固定资产再生产 校订本》内容试读

第一章固定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

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经济性质和特征

固定资产通常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期

内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等方面服务的物质资料。这样理解虽然没有错误,但还不够。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首先应认清固定资产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范畴,它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固定资本有本质区别。最根本的是,两者体现的生产关系不同。

固定资本是资本家占有的剥削雇用工人的工具,作为生产劳动者的对立物,与生产劳动者相分离。

固定资产是全体人民或集体劳动者共同拥有的劳动资

固定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料·,是社会主义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工具,是提高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不体现剥俏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

“劳动资料”也曾被译为“劳动手段”,本书在不同地方为

行文方便,两者经常混用。

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由工人和他的生产资料的分离,是既定的出发点。自由工人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不得不被迫与资本家掌握的生产资料(固定资本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起来,一同进入生产过程,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固定资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直接结合起来,这就为人和物的更好结合创造了比资本主义优越得多的客观条件。我们应当珍视和充分利用这

社会主

种优越性。

固定资产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前者包括机器、设备和厂房、建筑物,如机床、高

定资产

炉、矿井、铁路、桥梁、电站、码头、船舶、汽车、拖拉机、仓库等;后者包括住宅和科学、教育、文化、保健、公用事业

及管理机关的建筑与设备,如学校、医院、托儿所、俱乐部、影剧院、图书馆、行政办公楼和其他生活福利设施等。我们所

校订本

要着重阐述的是生产性固定资产。

就构成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物质要素来讲,有与固定资本相同的一面,即都是参加生产过程的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就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4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203页。

2

在固定资产和固定资本其物质要素都是由劳动资料构成的这个范围内,马克思关于固定资本的分析,对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固定资产也具有直接指导意义;资本主义国家关于劳动资料管理、使用方面的经验,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

劳动资料成为固定资本是有条件的。马克思说,“劳动资料也只有在下面两个条件下才是固定资本:第一,生产过程一般地说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因而生产资料一般地说是资本,具有资本的经济规定性即社会性;第二,劳动资料以一种特殊方式把它们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可以说,劳动资料成为固定资产也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

条件与劳动资料成为固定资本的条件相反,生产过程是社会主

义生产过程,生产资料不是资本而是由劳动人民所拥有的物质条件;第二个条件则与劳动资料成为固定资本的条件相同,即

定资产

在社会主义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也要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来考察固定资产的周转特点。

国民经济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存在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固定资本周期的大规模更新,是资本主

义历史时期内不断重复的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固定资产的周转特点虽也会影响生产发展速度,但由

和作用

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有可能避免生产大起大落,使经济趋于平衡发展,因此它并不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而是不断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

总起来可以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固定资产和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252页。

3

制度下的固定资本,作为反映生产关系内容的经济范畴,是根本不同的;但作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条件和具有特殊周转方式的劳动资料,又是完全相同的。对反映生产关系不同的方面,我们当然要坚决排斥,但对反映生产力相同的方面,要认真借鉴。过去有一种偏见,就是借口固定资本与固定资产反映的生产关系不同,从而对资本主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地、科学地、有效地组织管理劳动资料方面的经验,也一概置之不理,弃之不用。这是一种自我封锁,不利于加速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更快地实现四个现代化。

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固定资产,不能从它的自然形态出发,而要根据它的经济内容,根据它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不是从自然形态上看可以成为劳动资料的所有物品

都属于固定资产。只有当它们参与生产过程,并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劳动手段的作用,或为保证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而作为

储备的劳动手段时,才是固定资产。机器制造厂为了销售而制造出来的机器,不是固定资产,只是劳动产品。从机器制造

运出的机器,还没有到达生产企业使用,而是存在于商业或物

资部门的仓库中,同样不是固定资产,只是库存的产成品。处在装配和安装阶段的机器设备及所有的劳动工具,还没有成为劳动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手段,也不是固定资产,只是劳动对象。在农业生产中也存在类以情况: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一产品可以既充当劳动资料,又能充当原料。例如,在牲畜饲养业中,牲畜既是被加工的原料,又是制造肥料的手段。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个使用价值究竟表现为原料、劳动资料还是产品,完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起的特定的作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随着地位的改变,这些规定也

4

就改变”。0

总括地讲,生产性固定资产就是工厂、企业等生产单位所拥有的、供长期使用的、在其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为避免烦琐和便于管理,财政部门规定:“企业的房屋、建筑物、设备、工具、器具、物品等,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为固定资产:①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②单位价值在二百元(小型企业)或五百元(中型企业)或八百元(大型企业)以上。不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为低值易耗品。”但是,“有些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单位价值虽然

低于上述标准,也应当列为固定资产”。而“使用年限较短,

容易损坏,更换频繁的物品,以及为生产购置的专用工具、卡具、模具、玻璃器皿等,虽然符合固定资产条件,也可列为低值易耗品”®

符合上述条件的物品,因为其实物形态长期地固定在生产过程中,是生产过程中稳定的因素,所以称为固定资产。它的

固定资产在国民经

根本特点在于:实物形态上是整体一次性退废与替换,而在价值形态上则是渐次性转移与补偿。

固定资产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在不断反复的劳动过

地位

程中,总是反复地执行着相同的职能。它一进入生产领域,就

作用

不再离开,而在执行职能时,也就是在损耗时,把一部分价值转移到它所生产的产品中去,另一部分则仍旧固定在劳动资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207页。

2

参见财政部1973年5月15日财企字第41号《国营工业交通企

业若干费用开支办法》。

5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