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的逻辑》彭翕成|(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数学人的逻辑》

【作 者】彭翕成
【页 数】 201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2021.02
【ISBN号】978-7-312-05128-9
【价 格】29.80
【参考文献】 彭翕成. 数学人的逻辑.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21.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数学人的逻辑》内容提要:

本书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产物,共分为文学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网络中的数学、数学杂谈四部分,内容涉及广泛,谈古论今,有古代故事,也有当今趣闻,还有网络新潮,都被作者顺手拈来,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解读。对于网络上一些流传的谬误,作者毫不留情,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同时这些案例也让大家感受到逻辑学的美妙,在案例中学会如何清晰思考,运用逻辑这一工具具体地处理实际问题。本书是可供理工科师生、数学爱好者以及数学教育研究者参考。

《数学人的逻辑》内容试读

1

文学中的数学

自称文学爱好者的人很多,而以“没天赋”“不喜欢”为由放弃数学的人也不少,甚至一些名人谈起读书时数学很差也毫不在意。

数学和文学就如此不相容吗?

数学家刻苦钻研的例子,大家已经看得太多。下面不妨看看著名学者梁实秋谈学数学的体会:

我不喜欢的课是数学。在小学时“鸡兔同笼”就已经把我搅昏了头,到清华习代数、几何、三角,更格格不入,从心里厌烦,开始时不用功,以后就很难跟上去,因此视数学课为畏途。我的一位同学孙筱孟比我更怕数学,每回遇到数学月考大考,他一看到题目就好像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一般,匆匆忙忙回寝室换裤子,历次不爽。我那时有一种奇异的想法,我将来不预备习理工,要这劳什子作什么?以“兴趣不合”四个字掩饰自己的懒惰愚蠢。数学是人人要学的,人人可以学的,那是一种纪律,无所谓兴趣之合与不合,后来我和赵敏恒两个人同在美国一个大学读书,

001

数学人的逻辑

清华的分数单上数学一项都是勉强及格六十分,需要补修三角与立体几何,我们一方面懊恼,一方面引为耻辱,于是我们两个拼命用功,结果我们两个在全班上占第一、第二的位置,大考特准免予参加,以“甲上”成绩论。这证明什么?这证明没有人的兴趣是不近数学的,只要按部就班地用功,再加上良师诱导,就会发觉里面的趣味,万万不可任性,在学校里读书时万万不可相信什么“趣味主义”。

1.1数学与文学

龟兔赛跑的故事是大家很熟悉的。免子本来跑在前面,但由于骄傲,路上睡了一觉,结果输给了乌龟。

在文学作品中,当然要大力渲染兔子的骄傲自满和乌龟的坚持不懈。而从数学角度来看,则可抽象为下面的行程图。

个路程

终点

时间

文字转换成图像,显得更加简洁直观,但从具体到抽象,难免会丢失一些信息。仅从行程图来看,我们可以编出另一个故事。

兔子原本跑在前面,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坐等失主,结果眼睁睁地看着乌龟跑到前面去了。尽管内心挣扎,兔子还是坚持等失主,虽然输了比赛,但一点都不后悔。

002

1文学中的数学

从正版的龟兔赛跑故事中,有人总结出:前进速度虽然慢,但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超越那些走走停停、没有毅力的对手。此外,像水滴石穿、愚公移山这些故事也充分表达了努力坚持的重要性。

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些故事都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表述:对于任意正实数a、b,必有自然数n使na>b。

这也给我们启示:做事情不能看表面。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在坚持,但内心早放弃了,只是在敷衍,付出一次比一次少,最后所得也只会极其有限。在无穷级数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数学突出本质,文学注重情节。

设想一个情境:一天夜里,一位老人走进一家旅馆,他想住店。前台服务员心想:旅馆已经客满了,怎么办呢?

如果服务员学过数学,碰巧还懂点集合论,他可能会想:要是有无穷多个房间该多好啊。我们可以让第一号房间的客人搬到第二号房间去,第二号房间的客人搬到第三号房间去…这样一来,老人不就可以住到第一号房间了吗?可是,现实中哪有无穷多个房间呢?全世界的房间加起来也是有限的啊。于是他只能对老人说:非常抱歉。

如果服务员是个文学爱好者,成天充满幻想,他可能会想:这么晚了还来住店,不会是总部的老板来视察吧。千万不可错失良机啊!于是他把老人领进自己的房间休息了一晚。这位老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大有来头呢?在文学作品中,那是肯定的。

数学家想帮忙,但他更注重逻辑,确实没客房了啊!他不会拐个弯想想,让客人住自己的房间。而文学家则常常异想天开,为了情节的需要,没有客房可以虚构一间服务员的房间,反正和提供的情境也不冲突。

是的,不冲突。冲突的话,不就穿帮了吗?数学体系要建立

003

数学人的逻辑

在一系列的公理之上,文学故事也是如此。

大多数人对公理的理解是:经过长期实践,大家公认无须证明的自明之理。可仔细想来,这种说法存在漏洞。多久才算“长期”,多少人承认才算“公认”,这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文学故事中的公理更是如此。

以大家比较熟悉的武侠作品为例,其中就有很多经典的定律,如主人公不死定律。万一要死,也是结局时才死,如《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而像《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开篇看起来英雄无比,但英年早逝,注定不是男主角。

由主人公不死定律可推导出很多性质,譬如:

性质1:主人公一般不会中箭,哪怕是万箭齐发;若中箭,那必定是一旁有大恶人挟其亲人导致分心。

性质2:主人公一般要象征性地过几招才出绝招,并且大叫“去死吧”。而在出绝招的时候,总要完成一些花哨的动作,通常时间还不短,但敌人绝不会乘机偷袭,尽管这是个好机会……

性质3:主人公被逼掉下山崖,这绝对是命运的转变。通常都会遇到传说中的前辈教他失传已久的绝技,或者得到增长功力的仙草妙药。当然也有其他变化,譬如被女主人公搭救。

很明显,主人公不死定律和概率原理是冲突的,但很符合文学中的极端化思想。与主人公不死定律相对的是反派衰运定律,即不管反派主角如何聪明绝顶,都会失败。这两大定律好比是数学中的对偶性质。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要么是被人从窗下或屋顶无技术偷听,要么是被自己属下临时出卖,要么就是在宝藏山洞被压死…

文学写作有很多套路,就好比数学中有很多公式一样。下面这个写作套路可谓历经千年而不衰。

004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