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史 分裂的邦邻 第3版》(美)拉尔夫·李·伍德沃德著;刘东主编;王诗傲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美洲史 分裂的邦邻 第3版》

【作 者】(美)拉尔夫·李·伍德沃德著;刘东主编;王诗傲译
【丛书名】地区研究丛书·拉美系列
【页 数】 311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3.03
【ISBN号】978-7-208-17846-5
【价 格】88.00
【分 类】中美洲-历史
【参考文献】 (美)拉尔夫·李·伍德沃德著;刘东主编;王诗傲译. 中美洲史 分裂的邦邻 第3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美洲史 分裂的邦邻 第3版》内容提要: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一种,本书介绍了中美洲从16世纪至当代的历史。中美洲各国具有相似的特点,比如相似的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类似的被殖民历史、相近的文化传统,等等。基于这些共同特征,中美洲各国彼此间交往密切,本可以形成统一的行为体,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美洲各国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作者指出,外部殖民者“分而治之”的干预策略,以及中美洲各国彼此间的竞争甚至是冲突的关系,是中美洲分裂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虽然中美洲各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各不相同,但是中美洲民众面临的问题和处境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政治上的各自为政也限制了这些国家在社会和经济上的联合,这些国家仍存在着组成一个单一国家联合体的潜在可能。

《中美洲史 分裂的邦邻 第3版》内容试读

第一章地峡

从16世纪开始,中美洲就已经是当地居民与旅人眼中土壤丰饶、气候宜人的人间天堂。在那里,人们不仅能轻易地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还能生产出大量可供出口的剩余物质。然而,历经三百多年的变迁,这个潜在的伊甸园却始终未能成为现实。即使是在20世纪末,中美洲地峡仍是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充斥着贫穷而非财富。无论是从经济指标还是社会指标来看,中美洲的几个国家都位于整个拉丁美洲最贫穷国家之列。

关于为何中美洲未能成功完成现代化、实现该区域地理潜力的解释非常多。其中不乏地理或气候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热带地理环境是罪魁祸首;也有种族说,即将问题归因于西班牙殖民遗产、西班牙文化特质或原住民的懒惰;还有人指责欧洲和北美的帝国主义应为此负责。然而,造成中美洲落后的并不仅是人们通常提及的某个单一因素,实际的原因要更为复杂。

诚然,土地的丰饶和全年适宜的气候条件为中美洲地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蒸雾弥漫的热带雨林、崎岖不平的山地和炙烤的荒漠地区,这些早期让中美洲给世人留下“天堂”初始印象的地理条件更是决定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数百年来,对中美洲森林资源不加节制的开发造成了大量浪费,历代农民所采用的刀耕火种式种植方式导致数百万公顷

2

中美洲史:分裂的邦邻

的可耕地被侵蚀贫化。

中美洲最显著的地理特征莫过于自墨西哥至巴拿马遍布各地的火山群。这些崎岖、荒凉、流动的群山一方面为地峡带来四季如春的气候,另一方面也对交通连接和农业耕种造成严重阻碍。过去,这些山峦是天然的军事堡垒,它们保护原住民抵抗外来入侵者;后来,来自欧洲的征服者利用它们作为对抗其他欧洲竞争者的要塞。不计其数的火山锥在中美洲地峡拔地而起,许多高度超过1万英尺。位于危地马拉的中美洲最高峰塔胡穆尔科火山(Tajumulco)高出海平面将近1.4万英尺;在哥斯达黎加,一些火山高达到1.2万英尺。分布在其他国家的火山高度也几乎都在7000英尺以上。这些延绵的火山链在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部分地区中断。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在国际贸易利益的驱使下,中美洲民众一直渴望穿透山群打通跨洋运输通道。

地峡各处还散落着风景如画的湖泊,其中在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尤为集中。海拔5000多英尺山地上的危地马拉亚特兰湖(Atitlan)是世界上最美的高山湖泊之一。在人迹罕至的韦韦特南戈(Huehuetenango)的北部,静谧的迷雾中散布着景色同样动人的小型高原湖泊群。危地马拉首都附近的著名度假胜地阿马蒂特兰湖(Amatitlan)兼具美景与温泉。在海拔更低的热带地区,伊萨瓦尔湖(Izabal)通过极具风情的杜尔塞河(Rio Dulce)将洪都拉斯湾和加勒比海相连。在佩滕伊察湖(Peten Itza)的中心坐落着弗洛瑞斯村岛(Village of Flores),附近还坐落着瓦夏克通(Uaxactun)和蒂卡尔(Tkl)两处玛雅文明遗址。萨尔瓦多境内的科胡特佩克湖(Cojutepeque)和伊洛潘戈湖(lopango)也同样壮观。洪都拉斯中西部的约华湖(Yojoa)、尼加拉瓜的尼加拉瓜大湖(Lake Nicaragua)和马那瓜小湖(Lake Managua)都是探险的绝佳去处。中美洲地峡绝佳的自然美景令人沉醉,以至于有时人们甚至会忽视在这里生存的人们仍在经受严重贫困

第一章地峡

和残酷的种族不平等。

在整个中美洲都没有大型运河。虽然诸如危地马拉的莫塔瓜河(Motagua)和波洛奇克河(Polochic)、洪都拉斯的乌卢阿河(Uúa)、尼加拉瓜的圣胡安河(San Juan)、巴拿马的查格雷斯河(Chagres)等水流不时地为连接加勒比沿岸和内陆地区提供通道,但这些河流难以抵达位于高地的人口中心区。太平洋岸的分水岭弧度陡峭,这导致航行近乎不可能,只有萨尔瓦多的伦帕河(Lempa)能提供局部的运输功能。

大部分人口生活在海拔3000至8000英尺的地区,而两岸的热带低地始终很少有人定居和开发,这使得高地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离开来。尽管

有两条绵长的海岸线,但都不具备天然良港。在中美洲的历史上,人们曾多次尝试寻求安全的深水锚地,但大多以挫折和失败告终。在太平洋沿岸,只有蓬塔雷纳斯(Puntarenas)和巴拿马城(Panama City)能为水上运输提供合理保护,但也都存在一些缺点。在其他地方,港口只是稍微延伸到海滩深处海水中的停泊处。虽然加勒比海沿岸具备更好的天然港湾,但热带的高温、湿软的低地以及随之而来的疾病都阻碍了港口的发展。即使是那些得到了开发的港口,也只不过是高地社会的不卫生的前哨站。高地在远离低地的同时也远离了相应的问题和危险。在海拔接近海平面的地区分布着一些重要的人口中心,包括巴拿马城、圣佩德罗苏拉(San

Pedro Sula)、伯利兹、马那瓜、莱昂(Leon)和格拉纳达(Granada)。然而,中美洲的主要城市大多坐落在太平洋山脉群的高海拔地区: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的海拔为2238英尺,特古西加尔巴(Tegucigalpa)超过3000英尺,圣何塞(San José)的海拔也将近4000英尺。海拔最高的城市在危地马拉,那里的首都高出海平面5000英尺,而克察尔特南戈(Quetzaltenango)的海拔则高达7710英尺。

然而,高地也有自己的问题与危险。尽管高原地区气候温和、自然条

4

中美洲史:分裂的邦邻

件更为宜人,但仍有不少疾病的危害。除了天花和瘟疫,高原还有霍乱、痢疾、伤寒和其他通过水传播的疾病。在高原地带,尤其是海拔偏低的地区,更不乏黄热病和疟疾等蚊传播疾病。在热带地区,无论是高海拔还是

低海拔区域,茂盛的植被为植物病害和昆虫瘟疫提供了温床,这阻碍了农业发展。在那里,雨季经常大雨倾盆,一场降雨往往伴随着长时间的干旱,这对生产和交通造成了额外挑战。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众多溪流都是干涸或滴水小溪的状态,然而在大雨过后,随着河道变深,它们又变成了河道反复变化的汹涌河流。这样的条件下,修建道路和桥梁困难重重,这

不仅导致高地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隔离,也使得高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交往不便。在交通无法到达的市场,当地的产品根本不具备竞争力。

有时,自然灾害不仅会改变中美洲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破坏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给一些城市乃至整个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每年的5月至11月,许多地区都会出现降水导致的暴风雨和洪水泛滥。在沿海地区,飓风猛烈地鞭打海岸,狂风暴雨交加,庄稼作物、道路、桥梁等建筑物全部受损。在高原地区,地震和火山爆发的破坏性更大。中美洲地区的火山群沿主断层线分布,它们当中许多年代久远的火山仍然十分活跃,不时还会出

现新的火山。这些火山在造就令人惊叹的美景的同时也见证了大自然巨大的破坏力。流动的岩浆常常毁坏农业和交通。20世纪60年代,危地马拉

长期休眠的帕卡亚火山(Volcan Pacaya)喷发,摧毁了附近宁静的村庄群,而伊拉苏火山(Volcan Irazu)爆发留下的火山灰则给哥斯达黎加造成了近

十年的空气污染。频繁的火山喷发和地震摧毁了尼加拉瓜的里昂城,导致人们在1610年被迫弃城。1902年,危地马拉的克察尔特南戈和附近的无数村庄遭到严重破坏。在其他地方,地震与洪水火灾经常相继发生,几乎每个中美洲城市都经历过这些自然灾害的浩劫。1541年,阿瓜火山(Volcan

Agua)的一侧发生泥石流,这场灾害冲毁了整个城镇,导致大部分居民遇

第一章地峡

5

难,其中包括新任总督、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Pedrode Alvarado)的遗孀比阿特丽斯·德·拉·奎瓦(Beatriz de la Cueva)夫人。这场自然灾害让危地马拉首都开启了重建计划。殖民地的新首府选址于数千米之外,这座现名为安提瓜(Antigua)的古城在1575年、1577年1585至1586年、1607年、1621年、1640年、1651年、1687年、1717年和1751年先后经历多次小型地震。1773年发生的一系列地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以致首都最终被迁至目前的所在地埃尔米塔谷地(Hermita Valley)。在整个19世纪,频发的地震表明新选址仍不安全。当前,危地马拉首都的建筑基本都是1917年12月至1918年1月地震之后修建的。哥斯达黎加的I旧都卡塔戈(Cartago)也遭受了与安提瓜相似的命运,1841年那里一度满是废墟。格拉纳达、科马亚瓜(Comayagua入巴拿马、圣萨尔瓦多、雷阿尔城(Ciudad Real,即现今位于墨西哥恰帕斯州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斯卡萨斯(San Cristobal de las Casas)等城市也在不同时期都遭到了类似的破坏。1931年3月的大地震与火灾让尼加拉瓜的马那瓜几乎毁于一旦,1972年发生的地震再次对这座城市造成摧毁性破坏。

频发的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地对中美洲民众的人生观与发展观产生了影响。可以说,顺从天命的斯多葛主义(Stoicism)*构成了他们民族心态的一部分,影响了他们看待未来的态度。在中美洲,死亡和悲剧似乎总是并不遥远。通信往来、交通运输及生产的原始状态和人类生活中的不安全感构成了该地区历史的决定性因素,这不仅导致中美洲地峡内部难以统一,也使这里的民众与世界其他地区分隔开来。

中美洲地峡的狭窄使之成为连接两个大洋的汇集点,造就了它的国际

地位。同时,凹凸不平的地形也导致了南北美洲大陆之间的地理阻隔。16

*斯多葛主义是希腊哲学的一个派别,在社会生活中,斯多葛派强调顺从天命,要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恬淡寡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一译者注

6

中美洲史:分裂的邦邻

世纪初,欧洲人开始重视横跨巴拿马的路线。当秘鲁的黄金和白银开始在狭窄的道路上流动,西班牙及其竞争对手们就意识到了地峡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转运站之一的重要性。此后,中美洲地峡的战略重要性一直影响着

国际政治。

在中美洲的形成过程中,人文因素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地理因素。尽管西班牙人统治之下的地峡经历了三百年的统一,但其凝聚力更多地停留于表面而非实质。在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从恰帕斯到哥斯达黎加的地理区域虽然构成了一个归属于西班牙的单一王国,但每个省彼此相互猜忌、各有利益考量,而地理上的障碍更是加重了这些分歧。在西班牙侵略者到达前,在地峡上居住的原住民部落之间已经存在竞争关系,他们

经常交战,西班牙征服者的统治保留和利用了这种分裂传统。

作为南北美大陆之间的考古桥梁,中美洲地峡上保存了各种游牧文

明和定居文明的遗址。中美洲是前哥伦布时期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玛雅人的故乡,但他们的影响力仅到达了现今位于墨西哥的恰帕斯、尤卡坦以及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玛雅人本身也并非以团结而著称,他们不同于发展出高度发达的、统治大片领土的中央国家的阿兹特克人

(Aztec)和印加人(Inca),玛雅人建设的是保留自治权的或几乎完全自治

的独立城市或城邦国家。可以说,玛雅的统一只存在于文化层面而非政治层面。

几千年前的人类生活遗迹显示,在来自北方与南方的双重刺激下,在

公元前两千年时中美洲地区就出现了文明。在巴拿马的帕里塔(Parita)海湾地区发现的陶器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约2130年。具有南美文化色彩的陶器说明,南北之间的交换往北已经到达恰帕斯和危地马拉地区。墨西哥对恰帕斯的影响则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交往活动向南一直延伸到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的尼科亚半岛(Nicoya)。中美洲因此成为美索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