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中山陵》苏艳萍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抗战中的中山陵》

【作 者】苏艳萍著
【页 数】 209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17.10
【ISBN号】978-7-214-21098-2
【价 格】36.00
【分 类】中山陵-抗日战争-史料
【参考文献】 苏艳萍著. 抗战中的中山陵.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抗战中的中山陵》内容提要:

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中山陵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在抗战风雨中经受了数年考验,依然伫立不倒。本书对中国军民在中山陵开展的抗日战争过程进行了综合评述,配有一定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内容积极感人,准备作为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图书。

《抗战中的中山陵》内容试读

第一章民族象征:九一八事变后各界谒陵主抗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遵照其生前安葬南京紫金山的遗愿,在京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孙中山家属决定立即成立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负责陵墓建设及安葬事宜。最终决定在南京紫金山中茅山南坡选址建陵,1929年6月1日完成安葬。与此同时,1928年国民政府实现孙中山遗愿遗志,顺利完成北伐,实现全国统

一。因此,孙中山在逝世后超越了党派利益,成为各界公认的政治偶像,发挥了整合各党派的作用,孙中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孙中山这一符号的民族主义象征功能日益彰显,人们将孙中山纪念空间视为表达抗日决心的象征。谒陵仪式遂成为各界表达抗日立场和决心的重要形式,成为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

清华大学讲师吴其昌率妻弟哭陵绝食请愿

九一八事变后,各界民众要求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奋起抵抗,这是民心所向。日本已占领东三省一个多月,而南京国民政府为解决宁粤两派的“党争”而在上海召开的“和平会议”,却仍在扯皮,统一之鸿论和通电,时时见诸报端,然而只见议论,毫无实质性进展。当报端透露出“和平会议”即将又一次破裂时,学界中焦虑国事的知识分子心里的救国途径,似

2抗战中的中山陵

乎只有向当政者哀泣之一途了。于是,出现了全国震动的清华大学历史系讲师吴其昌率领妻弟哭陵绝食请愿事件。

吴其昌(1904.4.26一1944),字子馨,号正厂,浙江省海宁县陕石镇人。幼失父母,生活艰困,眇一目,刻苦好学。5岁知书,8岁能日记数百字,10岁能文,乡里称为神童。1921年17岁时,考入无锡国学专修馆,受业于唐文治。好治宋理学。以才思敏捷,与王蘧常、唐兰合称“国专三

杰”。例假日常怀烧饼坐图书馆中,攻读终日。1924年毕业后至广西容县中学任国文教员,并扶助弟妹求学。1925年以第二名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王国维治甲骨文、金文及古史,从梁启超治文化学术史及宋元明史。钻研不辍,时有著作发表,深得王、梁两先生器重。1928年因梁启超的举荐,任南开大学讲师,后任清华大学讲师,1932年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抗战军兴,随校迁至四川乐山,旋

吴其昌

任历史系主任。

吴其昌一生爱国。在无锡国专时,慨国事日非,曾上书政府,洋洋数千言。唐文治大为激赏,改杜甫诗赞之曰:“吴生拔剑”。1926年参加抗议日本要求北洋政府撤出大沽口军备的无理通牒而举行的“三一八”反帝大游行,扛着大旗走在队伍前面。惨案发生时,枪弹从他耳边飞过,当即扑倒在地,方免于难。九一八事变后,与夫人诸湘、六弟吴世昌乘车南下,谒中山陵痛哭,通电绝食,要求抗日,朝野震动,传为爱国壮举。抗战开始,吴其昌患肺病、咳血,仍以国难当头为念,坚持讲课、写作。临终前

一月,应约着手写《梁启超传》,仅完成上卷而卒,年仅40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吴氏兄弟忧愤中烧,寝食难安。9月21日,弟弟吴世昌率先在燕京大学校园里贴出要求抗日的大字报,即《告全体同学书》,称:“国家亡了,只要有志士仁人,还是可以复兴的。哀莫大于

第一章

民族象征:九一八事变后各界谒陵主抗日

心死!所谓士大夫阶层对国事如楚人视秦人之肥瘠,这才是最大的耻!耻!耻!”①随后,燕京大学率先成立学生抗日会,吴世昌被选为第一任主席,积极组织罢课游行、募捐、慰问等活动,并主办《火把》杂志,奔走呼号,鼓吹抗日。11月19日,吴世昌到吴其昌家谈及马占山将军在东北孤军抗日,弹尽粮绝,几临覆灭,全家悲愤欲绝。

1934年,吴其昌与夫人诸湘、女儿吴令华在武汉。

11月20日中午12时,吴其昌夫妇和六弟吴世昌到北平顺承王府的张学良官邸绝食请愿,要求:“一、急调大军,由昂热线昼夜趋进,捣日寇之背,以解龙江之围;二、急电蒋主席,调首都空军飞黑,驱逐暴日;三、

①吴令华主编:《吴其昌文集》(伍),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28页。

4抗战中的中山陵

急电巴黎施公使,在日军未退出祧昂线以前,拒绝任何和解…上列三事,副司令一日不行,则其昌全家一日不食:副司令电发符行之顷,即其昌全家重新进食之时。如终不见允,或效马将军为国成仁,则其昌羞与副司令并立于此庄严神圣之禹域,当即率妻弟全家饿死于副司令之庭,以彰我副司令遗臭万年之德。”①经与张学良副官反复磋商到夜8时,张学良只允第一条,称已电令吉黑各军全由马占山将军指挥,第二、三条则允发电请示南京。于是,吴其昌携妻、弟连夜赴天津,乘津浦路车到南京向蒋介石请愿。在天津车站时,吴世昌写信给燕京大学校方及师长请假,信中称“吾辈书生,无以报国,但有血泪,誓当挥洒。明知此等消极行为,必为爱吾诸师长所不许,但望能因此激发对国事漠不关心者之天良”②。11月23日吴其昌等人到达南京,教育部长李书华、次长钱昌照出面接待,帮助安排住处。11月24日,由国民政府秘书谭翊、参军处刘志道、黄国雄送至蒋介石私邸。此时,吴其昌夫妇和其六弟吴世昌绝食已达84个小时。所请三条要求得到蒋介石的肯定答复后,吴同意复食返校。随后,吴其昌等人前往中山陵前哭陵,宣读《昭告总理文》:

我国自鸦片战争以还,应亡国者屡矣,至庚子之役,而中国实际

上遂受凌迟。仰赖先觉先烈,戊戌诸贤,呼救于前;至我先生挺生,慈悲勇猛,作狮子吼,钜伟人格,照耀寰宇。赤忱精诚,感格灵蠢,使我中国,白骨重肉,是皆依赖我先生一人之光明也。今哲人萎谢,不及七年,而暴邻凶戾,遂肆掠韧。最近东省沦亡,平津起盗,国家存

亡,危系一爱。其昌不忍见我祖国宗社沈沦异族,誓率我妻我弟全家绝食,以促元首觉悟。计自二十年十一月二十日上午十二时起绝

①吴令华主编:《吴其昌文集》(伍),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28页。

②吴令华主编:《吴其昌文集》(伍),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28页。

6抗战中的中山陵

11月10日,东北各界民众请愿团返南京,住在金陵大学内。同一天,天津中等以上学生抗日救国会请愿团男女生470人(北洋工学院7人、女子师范学院72人、水产中学84人、法商学院60人、中山中学50人、震中中学16人、扶轮中学131人、究真中学50人)抵达南京,住在金陵中学,代表团负责人李星颉、李淑敏、熊正秘、刘大伦、王懋华,总指挥张绍衡、副指挥银不振。11月11日,天津中等以上学生抗日救国会请愿团由中央大学至四全会请愿,要求政府“促开和平会议,组织统

一政府,组织国防会议,恢复民众运动,政府明令抗日,如十六日后国联无适当之处置,国府应采进一步的办法”①,由叶楚伧秘书长接见。同时,东北各界民众至中央党部请愿。下午,蒋介石召见东北、天津两请愿团,在中央军校训话。当时细雨不止,道路泥泞,各请愿团步行前往,虽衣履尽湿,但精神奋发,毫不畏惧。11月12日上午9时,东北各界民众

请愿团租赁卡车10辆分队往中山陵谒陵请愿,天津请愿团则步行至中山陵谒陵。

11月15日,天津私立南开中学代表请愿团72人抵达南京,住金陵中学,总指挥张信达、副指挥唐凤都。11月16日上午,全体向四全会、国民政府请愿,要求政府“政治:速组统一政府:军事:准备对日宣战:外交:励行革命外交”②,于右任接见分别答复。下午谒陵,“并在墓前宣誓抗目之决心”。③

①《国民党中央训练部杨立坦关于到南京学生请愿团名称、人数、负责人及主要活动情况的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四),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311页。

②《国民党中央训练部杨立坦关于到南京学生请愿团名称、人数、负责人及主要活动情况的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四),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312页。

③《国民党中央训练部杨立坦关于到南京学生请愿团名称、人数、负责人及主要活动情况的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四),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313页。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