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泊河次方言苗族丧葬仪式祭祀辞》吴正彪,罗云,蓝文书整理|(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罗泊河次方言苗族丧葬仪式祭祀辞》

【作 者】吴正彪,罗云,蓝文书整理
【页 数】 627
【出版社】 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 , 2022.12
【ISBN号】978-7-5691-0652-7
【价 格】208.00
【参考文献】 吴正彪,罗云,蓝文书整理. 罗泊河次方言苗族丧葬仪式祭祀辞. 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 2022.12.

图书目录:

《罗泊河次方言苗族丧葬仪式祭祀辞》内容提要:

罗泊河次方言区苗族丧葬仪式开路祭祀辞作为一种精神信仰的口传经典,主要由《驱邪祭祀辞》《敬祖先神祭祀辞》《迁徙史话》《祭祀鸡经辞》《椎牛辞》《创世之初万物生成史话开天造地》《生计记忆史话》《祭魂辞》等几个部分组成。本书对我们了解苗族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罗泊河次方言苗族丧葬仪式祭祀辞》内容试读

导言:罗泊河次方言苗族概述

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一千多万人。苗族的语言主要分为黔东方言(有的又称为“中部方言”)、川黔滇方言(有的又称为“西部方

言”)和湘西方言(有的又称为“东部方言”)三大方言。在苗语的这三大方言中,黔东方言和湘西方言只有土语之分,没有次方言的划定,而川黔滇方言则因其内部的

语音差异较大,语言学界还将之划分成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

惠水次方言、麻山次方言、重安江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①和平塘次方言等八种次方

言。罗泊河次方言区的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福泉市、龙里县、贵定县和开阳县等地

交界一带的清水江上游两岸的自然村寨中。

使用罗泊河次方言的苗族主要分布在福泉市的有:原干坝乡的谷把、谷顶招、谷顶洲、野鸡坡、铜鼓坡、新寨、上奶塘、下奶塘、旧院、泡木山、谷顶洋、牛角坡、金文田、高坡等苗寨,原王卡乡的岩寨、新寨、花芽、上寨、头寨、青冈坡等苗寨,原仙桥乡的江边、仓岩脚、大谷宾、麒麟山、新寨、龙井、甲子戎、干底沾、碳灰等苗寨,原沙坪乡的安邦、老里冲、营盘坡、菜子地、冷溪、龙井、江口坪、凉水井、坝上、喜鹊窝等苗寨,原道坪乡的翁卡底、袁家寨、格老保、干坝、大路坪、沙子坎等苗寨,原高石乡的翁巴、水头寨、尖坡、哲无、腰箩田等苗寨,原双谷乡的甲

九寨、漆树坡、岔路、龙洞、茶山、吴家庄、颜家寨等苗寨,原安谷乡的王家坡、碓丫坡、新寨等苗寨,原谷汪乡的山脚、老鸭寨、蓝院等苗寨,原杨义司乡的下谷鸡和黄里冲等寨,原高坪乡的新龙坝、坪叉、窝铺等寨,原岔河乡的谷顶翁、关庄、新庄等寨,原鱼酉乡的甲秧寨、新庄、桐油坪、山宝营、下新庄等寨,原甘巴哨乡的阿里堡、马坡,原城厢镇的马家坪、水落洞、王家塘、野鸡冲、白泥坡等寨,原马场坪镇

①罗泊河这个名称,有的称为“落泊河”,也有的称为“洛泊河”,由国家民委订正的《苗语简志》中书写为“罗泊河”,在此特沿用这一“官书”里的定称,特此说明。

001

的羊基堡、新街等寨,原凤山镇的牛角田、枧头寨等,原龙昌镇的谢家凼、大土等,原陆坪镇的林塘、茅坡顶,原云顶乡的土坪和原团杨乡的樊家庄等苗寨。①

使用罗泊河次方言的苗族主要集中居住在贵定县的有:原定东乡的大岩寨、小岩寨、东山、青菜塘、麻窝寨、竹林沟、岩坡、竹林脚、野鹿田、栗树田、虎转田、大坪子、上寨等苗寨,原德新乡(公社)的菜苗、反背冲、双岩、半坡、安心寨、茅草坪、燕子洞、大石头、下马寨、牛屎寨、米孔、三岔田等苗寨,原新铺乡的大坪田、裤子田、萝卜寨、小寨、高笕坪、黄毛地、谷撒、木老寨、小寨、夹耳沟、小坤主、大坤主、改猪田、大新寨等苗寨,原光明乡的石灰窑、甲多、龙塘、新寨、樟山、吉顶坝、扛高、苗田、高坡、王杂坡、杨家湾、干河、上谷拉、下谷拉等苗寨,原宝山乡的小寨、上寨、煤田、黄泥田、上岩等苗寨,原落北河乡的沙坝冲、大关坡、木老冲等苗寨,原马场河乡的下院、张家湾等寨以及原新巴乡的甲底寨等。②

罗泊河次方言苗族集中居住在龙里县的有:原落掌公社(乡)的大坡、窖谷坡等寨,原巴江乡的下斗府、干麻窝、背后田、平坡、打朗、长寨、平山、光金陇,原牛场乡的苗寨(后改名“猫寨”)、黄家冲等寨,原平寨乡的平寨、苗寨、关大田、后

坝、平土、土地关、春菜坪、杨柳冲、牛落洞、大龙井等寨,原和平乡的顶过、沙

冲、上把比、布庄、干坝、金竹坡、杨柳井、高寨、盘爪、塘边等寨,原谷冰乡的木

箐、嘎哈、大谷冰、何家寨、沙坝、白岩脚、龙井、岩背后、干田等村寨。③

罗泊河次方言苗族集中居住在开阳县的有:原平寨苗族布依族乡的光中、后寨、

马屎寨、光巴、蒲窝、新寨、主坪、顶跋、堵浒、顺岩河、丫口田、窝卜等苗寨,原禾丰布依族苗族乡的半边山、田坝、青冈林、平山、洋田、深水、老王山、白花、岩

脚、老鹰岩、懒板凳、大桥等村寨,原顶兆乡的谷光,原杠寨苗族乡的牌坊、新河、

沙子坳、栀杆坳、大槽、油榨山、团坡园、金山等寨。④

对罗泊河次方言苗族的介绍和研究,在元明清时期的汉文典籍文献中就己经有相应的记载。明代郭子章的《黔记》中是这样记述这一支系苗族的:“西苗有马、谢、

①这些村寨地名参考贵州省福泉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福泉苗族》第23页至27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沿用这些地名的原因在于本文主要作者在1992年参加撰写该书时,都是归入上述的乡镇,后来这些行政设置多次建并撒,但自然村寨的变动并不大,故在此引用中在所有乡镇名称前加了一个“原”,以示与今行政区划的区别。

②资料来源参考贵定县人民政府1983年4月编印的《贵州省贵定县地名志(内部资料)》。

③资料来源参见龙里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1983年9月编印的《贵州省龙里县地名录(内部资料)》。

④开阳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开阳县民族志(征求意见稿)》,1989年12月内部油印书稿。

002

事史》中亦云:“东苗西苗,乃东晋时,命谢氏为群牁太守…唐时群牁分裂,有东谢与西谢之分,东谢是东苗,西谢即西苗。”这里所说的“西苗”,即指罗泊河次方言苗族的文化群体。

生活在福泉、贵定、龙里、开阳四县市交界一带的罗泊河次方言苗族,其居住地自然环境多为低矮的丘陵和山谷,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为主,同时在坡地还分别种植有马铃薯、红薯、荞麦等,以作为一年的粮食补充,而贵定县带的苗族则将烤烟等经济作物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的补充。在文化习俗上,这个支系的苗族有很多独特之处

一、苗族传统服饰

罗泊河次方言苗族服饰主要有王卡式和谷冰式两种服饰款式类型。

1.王卡式

这种苗族服饰类型主要盛行于福泉市的王卡、仙桥、干坝、黄丝等乡镇的苗族村寨,瓮安县的白沙乡,贵定县的定东、德新、新巴、洛北河、宝山、光明、新铺等乡,龙里县的巴江镇打郎、长寨的苗族村寨。穿这种服饰类型的苗族男子现已普遍着

汉装,妇女中除福泉市道坪镇的袁家寨、翁卡底、格老堡、大坪子、沙子坎和瓮安县的白沙乡等地苗族在20世纪60年代因布匹短缺和受汉族影响而逐渐改穿汉装外,其

他各地至今仍保留其传统的服饰,其服饰特点为:

族丧仪式祭把辞

图2苗族传统服饰

004

儿童多数头戴绣花帽,帽钉镶银铃或锈上一排剪贴的花纹图案:穿长衫,胸前有蜡染“肚包”。

未婚姑娘剃出一圈头发,清末民国时兴戴马桶式花帽,以后戴猫式花牌帽,花纹素净,着青布长衫,系花围腰,平时只系一张,节庆时系多张,显示富有和美好。缠青布绑腿,穿时兴鞋。跳月时少女和结婚妇女一样可以包蜡染花帕和着花衣花裙,但不跳月时,少女绝不包花帕、着花衣花裙,否则会被人讥笑。

导言:罗泊河次方言苗族概述

图3苗族少女服饰罗士朝摄

因此,平时穿戴花帕、花衣、花裙是女子结婚的重要标志。

不论是少女还是中老年妇女,除大领上衣因身材高矮大小不同,用布不统一外,头巾、围腰、裙、裹脚的用布都统一。

妇女头帕是一正方形蜡染布,边长1.2尺①,蓝底青花,一只角缝一条长5尺、宽1寸的白带,包法是把头巾折成等腰三角形,带子在底角上,三角形底边横在头顶上,项角向后,先将两底角相交于后颈窝,用带子缠一周,再把顶角也盖向后颈窝,形成两只尖角,再用另一张方花巾折成三角形,把后颈窝盖住,顶角朝下,两底角相交于头顶,用带子扎牢。传说头巾折成三角形有不忘西山后三角坡的先祖故居之意。

中青年及老年人的衣和裙的款式,没多大区别,但颜色、花饰及镶花部位不同。

①1尺约合33.33厘米。后文的1寸约合3.33厘米。

005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