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O次世界大战》萧西之水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第O次世界大战》

【作 者】萧西之水著
【页 数】 312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2015.02
【ISBN号】978-7-113-18810-8
【分 类】日俄战争-史料-日俄战争
【参考文献】 萧西之水著. 第O次世界大战.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5.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第O次世界大战》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火药桶,如何引发?同盟,跨越洲际、谈判全球化、军部,雏形、偷袭,始于安全困境、现存舰队与堵口、火力战,想打也打不成、愚将?只是不适应要塞车堑壕战、营前不和、T字战术,不可一意孤行等。

《第O次世界大战》内容试读

第一章

火药桶,如何引发?

为什么会有火药桶?

19世纪末期,世界上有两种国家,一种是宗主国,一种是殖民地。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埃塞俄比亚,就打退了意大利人进攻;再比如大清朝,也并不全是殖民地。但除此以外,世界上的土地,大都烙上了人的印记,一个国家不是控制着别人,就是让别人控制着。

这有什么,不就是瓜分殖民地么?

不一样,现在这种格局下,瓜分殖民地已然不是拿着枪就可以占,因为其他大国已经捷足先登;别说人家不让你占,没准人家还想占你的殖民地呢!于是在殖民地交汇处,甚至在宗主国交汇地,常会爆发冲突。

这便是19世纪末的世界格局:围绕殖民地、势力范围,宗主国明争暗斗。这让19世纪末的世界局势变得非常迥异。

本来两国对立,由头大多是领土、民族、宗教、经济,但现在,殖民地、势力范围成了新矛盾。而且比起前几个矛盾,殖民地、势力范围的产出利益实在太大,居然成了主要矛盾。于是新现象产生:国家矛盾,往往不是因为两国本身矛盾,而是两国都觊觎一块地方,在这块地方发生了一些摩擦,于是两国就干了起来。

想想一战吧,塞尔维亚远处欧洲一隅,冷不丁让人杀了大公,看起来和其他国家无关,结果英法俄、德意奥互相宣战,然后美国、日本也加入,蔓延成国际灾难。

有些地方,大家都觊觎,很容易出摩擦,兵家称“争地”,现代给了一个新名字一火药桶。整场日俄矛盾中,火药桶首次在近代亮相一这就是中国东北(满洲)、朝鲜半岛(韩国)两地。

2第O次世界大战(VORLD WAR ZERO)

满洲州、朝鲜,这两块地方不能分开

提日俄战争,大部分国人直接想到: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居然在我们国土上打仗,实在是岂有此理!

的确,日俄打仗,跑到中国地面儿上,老少爷们很不爽,正常。但也要注意,日俄争夺的重心,绝不仅有中国东北(满洲),更有朝鲜半岛(韩国),而且日俄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两地的争斗,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

先说日俄矛盾的起点一三国干涉还辽。

1895年4月17号,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辽东半岛;但紧接着4月23号,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却不约而同,一起跑到日本公使馆,要求日本退辽东半岛。

这件事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欧洲国家直接干涉亚洲主权国家条约,世界历史上这算头一次。

虽是三国干涉,但主谋肯定是俄国,这点没问题。问题在于,很多人都觉得,俄国让日本退地,只是想自己占住满洲,却忽略了另一个因素:俄国还想占有韩国。

这点证据在何处呢?就在俄国给日本的公文中:

“俄国皇帝陛下政府查阅日本向中国要求的讲和条件,认为日本拥有辽东半岛不仅有可能危及中国首都,也会使朝鲜独立有名无实,危害未来的远东和平。因此,俄国政府为向日本皇帝陛下政府再次表示诚实的友谊,劝告日本政府应确然放弃领有辽东半岛。”

文中透露两个重点:

(1)拿了辽东半岛,对中国有威胁:

(2)拿了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无法中立。

其实这都是俄国的关注点:辽东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日本一旦拿到这个地方,北可以拓向北满,东可以与日本本土遥相呼应,夹击朝鲜。

俄国这才动用外交手段,说什么也要让日本退还辽东半岛。

从一开始,日俄之争就不仅限于满洲,更有朝鲜半岛在里面插了一杠子。若想理解日俄矛盾,必须始终明确一个观念:无论对于日本还是俄国,满朝两地利益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第一章火药桶,如何引发?3

从来也没人告诉你的日我矛盾点

但对满朝两地,日俄两国认识却并不相同。

日本要控制朝鲜半岛,是要在国外找一个缓冲地带:即便有战争,也能将坏影响降到最低。但想控制朝鲜,就必须搞个二级缓冲地带,来保护朝鲜半岛。纵观明治时代,日本大陆战略的第一步便是控制朝鲜半岛。这种理论托生于1870年代的“征韩论”,经历众多波折,到了1890年代,“征韩论”终成主角。1890年3月、12月,日本第3任首相山县有朋为把“征韩论”提升一个层次,特地唠叨过两次:

“想来,国家独立自主之路有两条,其一是守护主权线,其二是保护利益线。主权线指的是国家疆域,利益线指的是与主权线安危有紧密关联的区域…我国利益线的焦点,事实上在朝鲜。”

简而言之,拿辽东半岛,是保护朝鲜半岛;拿朝鲜半岛,是保护日本国境。保护国境不要紧,却侵犯了俄国利益线。俄国远东国境在海参崴、伯力一带,与满洲、朝鲜都接壤,这些地方都是俄国的一级缓冲地带,也就是俄国所谓的利益线。

日本人啊,很抱歉,辽东半岛是你的二级缓冲带,却是我的一级缓冲带,你要占,我怎么可能不插手呢?让你占了辽东半岛,下一步肯定是要拿朝鲜半岛,俄国不能容忍一下子失去两块缓冲带!

换句话说,不得已时,日本可以为朝鲜弃满洲,后来日本提出“满韩交换论”,根源也在这一点。不过,俄国人始终认为两个地区同等重要,不可能为了

一方而牺牲另一方。这就是日俄矛盾最大的不可调和之处

朝鲜就成了甲午战争的火药桶,然后这次日俄战争,又成了火药桶。

日本人,计算国运

“三国干涉还辽”刚一出来,日本国内立刻沸腾了,政府内部言论四起。于是4月24号,伊藤博文召集内阁成员到天皇那里开会。

但很可惜,御前会议讨论外交时,最重要的角色—陆奥宗光(外相)却没参加会议。倒不是摆谱,他很早就患上了肺结核,如今已是晚期,好不容易忙完中日谈判,赶紧回家休息去了。没办法,伊藤博文只好代行外相职务,向在场众人提出三个选项:

4第O次世界大战(VORLD WAR ZERO)

山县有朋(中主大·药)之名,1838-1922),长州藩出身。青年时期尚武,参加著名的“奇兵队”并在后期统领该组织,为倒靠运动立下汗马功劳。明治雏新后主要负责军队建设,享誉“国军之父”,在军政两界长期拥有极高威望。政治思规偏于保守,长期被批评者指责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始作俑者”。

(1)拒绝三国干涉;

(2)召集列强开大会,共商辽东问题;

(3)接受三国干涉。

毫无疑问,(1)代表强硬派呼声,(2)是协调派,(3)是现实派。伊藤博文力主协调,选了(2),会议也通过这一草案。

但很快,4月25号早上,伊藤博文把方案(2)拿到陆奥宗光病榻之前,陆奥宗光立刻急眼:疯了吧!现在只有法德俄三国干涉,万一搞一个五十国大会,又有其他国家干涉怎么办?

伊藤博文恍然大悟,赶忙与陆奥宗光、松方正义(财相)、野村靖(内相)四人制定方案:

(1)不管接不接受三国干涉还辽,先交换《马关条约》:

(2)既然日本打不过三国,只好接受干涉,但也要先做“其他工作”。

这个“其他工作”是什么意思?不错,日本得知一个消息:发起三国干涉还辽之前,俄国曾给英美两国通过气。由此判断,如果那两方也同意,那就不是三国干涉,而是五国干涉一但事实仍然是三国干涉,这就说明:英美不愿意跟俄国穿一条裤子。

日本人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便向英美两国拍电报求助:

其实在19世纪末,列强在全世界殖民地、势力范围都存在大量矛盾,远东更是矛盾焦点。日本人敏锐地发现英美与俄国之间存在矛盾,便有意向英美靠拢,拉一派,打一派,也给日英同盟打下基础。

但这一次,日本人并没收到好果子。4月27号,日本驻美大使栗野慎一郎回电:“美国只同意在不违反局外中立的范围内予以协助。”紧接着4月29号,英国回电:“英国政府以往保持局外中立,此次仍想维持同一意向。”

政治家说话就是费劲,简单说来:日俄的事,我们不管。

陆奥宗光觉得没戏了,4月30号,向三国回复电文:我们只保留金州,剩下的还给清朝,如何?

所谓金州,大致相当于如今整个大连市,可谓港口重地。

辽东半岛最重要的就是这一部分,扔了辽东留了金州,好似吃桃子只留下

第一章火药桶,如何引发?5

桃核,三国肯定不干。于是5月5号,日本只好宣布无条件接受三国干涉。

5月9号,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分别发来贺电,庆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取胜,这让陆奥宗光气不打一处来:你们三国这不是成心挑事吗?

火气积攒了半个月,总得有个发泄渠道。想了半天,陆奥宗光终于明白该怎么办了一我动不了三国,但可以动清朝啊!

日本告诉清朝:我们接受三国的“友好劝告”,把辽东半岛还给你们。但你们是礼仪之邦,也不可能不表示一下。这样,我们不多要,就要3000万两白银,多了我跟你急啊!

就这样,11月8号,《归还辽东半岛条约》得以签订,清廷虽然丢了台澎,好歹保住了辽东。

需要说明一下,英美虽然没有帮助俄国,但也没有明确反对日本,这给日本

一个暗示:在未来,英美两国很可能对自己带来莫大帮助。

这种推测很有道理。普法战争(1870一1871)结束后,欧洲长达40年没有大战,主要国家也形成了鼎足而立的三派势力:英国光荣孤立,俄法两国结盟,德奥意三国同盟。这次三国干涉还辽,其实是德俄两极干涉日本,英国虽是老大,却只占一极,即便反对,也不可能公开支持日本,否则另两极联合起来,自己只有完蛋的份儿了。

但不可否认,英美两国,尤其是英国已经对日本产生了一定好感。5年后,日英两国将首次拉起双手。

卧薪尝胆

说实话,日本还辽,在国内是犯了众怒。

明治维新虽然对日本国很好,老百姓却承受苛捐杂税,苦不堪言。国民忍了三十年,好不容易打场胜仗,好不容易要些土地,好不容易击败了千年来的老师,居然有更强的对手阻止自己抢夺战利品,日本政府居然一声不吭就接受了,简直就是卖国贼!

陆奥宗光()·力),1844一1897),纪州藩出身。早年参加坂本龙马组织的“海援队”,明治维新以后在伊藤博文提拔下进入外务省工作,1888年任驻美公使,1892年就任外相。就任期间废除日英不平等条约,完成对华宜战任务,并在甲午战净之后主导签订《马关条约》,1897年死于肺结核。

b第O次世界大战(VORLD WAR ZERO)

兴宣大院君(喜付叫别子,1820一1898),朝鲜高宗生父,本名李是应(⊙·号)。1863年开始学握朝鲜实权,剪除把持朝政多年的安东金氏,亲自率军击退法国侵犯。后期与儿媳闵妃代表的外戒集团展开了长年争斗,甚至曾被软禁于中国保定:晚年为重夺权力,两度充当日本傀儡。

日本著名评论家德富苏峰得知三国干涉成功,挥笔撰文:“我不恨俄德法三国,只恨我国外交家居然为干涉而折腰!”

德富苏峰一言,基本代表了当时日本平民的想法,很多人希望不要停战,干脆继续与俄国开战,夺回辽东。为了“纪念辽东曾一度是日本领土”,德富苏峰从国外归来时,特地途径旅顺,还包了一捧土带回日本。

说实话,这种做法在中国人看来匪夷所思。所谓“包了一捧土”,只有被迫离开故土才会干,比如肖邦离开波兰。但日本人在未得即失的土地上这么干,还真是不拿辽东半岛当外人。

这倒还无所谓,后来日本人祭出一个四字成语,更加莫名其妙:卧薪尝胆。甲午战争好不容易赢了,日本却在最后关头丢掉了辽东半岛,这种打击好似输掉了另一场战争。于是日本人想了:你们俄国不是抢么,行,我是打不过你,但我回去厉兵秣马,早晚有一天要跟你俄国大熊决一雌雄!我们要学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绝非本人信口胡言。三国干涉后,日本人要么愤怒,要么消沉,为了把负能量变为正能量,日本作家三宅雪岭在报纸《日本》发表文章《应该期待日后》,里面就写:日本若想洗刷屈辱,必须“卧薪尝胆”,等待时机!

打个比方。一个小强盗来抢一栋大宅子,好不容易抢了几个古董,却被另

一个大强盗踢到了一边,还说:这几个古董是大爷我的!小强盗只能默不作声,但心里却想:我要变强大,这样才能抢我想抢的东西!

恐怕这才是日本人的真实心境。

比起“卧薪尝胆”而言,这里用“韬光养晦”更好一些,但日本人为何执意用“卧薪尝胆”呢?恐怕是因为越王勾践握有大义名分。日本人借助这一典故,也可以把自己摆在一个正义的位置上。但殊不知,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复国;日本卧薪尝胆,却是为了继续抢劫。

下面日俄要抢的,就是朝鲜。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