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村务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村务契约化管理理论和实践》李继凯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时期村务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村务契约化管理理论和实践》

【作 者】李继凯编著
【页 数】 191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2014.05
【ISBN号】978-7-80257-639-1
【分 类】村民委员会-民主管理-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李继凯编著. 新时期村务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村务契约化管理理论和实践.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14.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新时期村务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村务契约化管理理论和实践》内容提要:

《新时期村务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村务契约化管理理论和实践》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章概述

本章在研究背景基础上,提出本书的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内容和研究意义以及为实现该研究目标所需要的研究方法;最后简要概述全书的组织结构。

1.1研究背景

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民群众在获得经济自主权的同时,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越来越强,而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仍延用行政命令的传统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因而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新的农村事务管理秩序成为一种历史必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各种不稳定因素

。3·

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这里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或者更长的

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党对社会管理的方针,是建立一个系统全面村的社会管理格局。

村级治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农村,建立新的

村棋

务式有效的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村级治理模式,是建设中国特约新

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中国农村发展的有力保障。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

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

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当前,农村的社会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村级治理工作,确保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2研究问题

农村治理是国家政治治理的基础性部分,农村治理模式的选择,不仅直接决定着治理农村的绩效,而且对于国家治理的绩效同样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人,中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历史变迁,农村治理模式如何实现现代转型以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已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课题。因而,为了研究农村基层组织治理创新模式,我们首先需要回答以下一些关键问题:

(1)村务契约化管理模式的提出有什么理论依据?

(2)中国村级治理发展现状如何?其中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

(3)村务契约管理作为村级治理的一项创新,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如何保证该制度创新与中国乡村治理的实际相契合并具备可推广性?

(4)村务契约管理的推广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在发展中进一步创新村级治理方式?

(5)目前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村务契约管理模式经验?

回答以上问题,对政府引导和推广农村基层组织治理创新模式,指导乡村现代化和谐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4…

第一部分绪论

书主要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理论和案例研究。

1.3研究目标和内容

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就中国农村治理模式进行深人研究,全面解读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及其他典型实验区探索的“村务契约化治理模式”的实践、效果和理论根据,以及该模式对中国广大农村的治理带来的启示意义。

为实现该研究目标,本书将就如下具体内容开展详细论述和分析:第一,就村务契约化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和综述。第二,对中国村级治理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乡村治理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系统阐述。第三,从国家政策需求出发,对村务契约管理发展的背景、基本内容、实践前提以及客观依据等分别进行详细阐述,并讨论村务契约化管理制度创新与中国乡村治理相契合的前提条件。第四,进一步就村务契约管理的推广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村级治理方式创新提出了展望。第五,以中国已经试点实施的村务契约化管理案例为基础,详细分析了村务契约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为完善我国农村治理方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益经验和重要启示。

1.4研究意义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民富则国昌、农村稳则国定、农业兴则国盛,解决好“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

村务契约化产生于基层,来源于实践,是基层干部群众的智慧结晶;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村民

。5

自治的有效手段,是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模式。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全面深人,农村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农民群众的致富积极的

性得到释放,农业生产力得到大幅提高;农村基层管理组织结构与

管理方式发生转变,原来以村为单位的经济格局被经济个体所代替;村

群众的思维观念日趋活跃,在获得经济最大自主权的同时,民主法契创

约新制意识、维权意识、参政议政意识越来越强;农村干部的工作模式

需要与新形势匹配,行政命令式、大包大揽式的传统领导方式方法

已落后于时代要求。这些转型期间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对传统和实

农村治理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已成为当下基层政治建设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2005年以来,坊子区探索推行村务契约化,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基层治理模式,其精髓就是把经济学与法学中的契约关系,科学灵活地应用到农村具体治理中,经过六年多的实践与摸索,取得较好效果。尽管村务契约化管理在实践层面时间比较长,但在理论探讨研究方面还不够,还没有形成清晰、系统、稳定的理论体系。

本书力求通过对坊子区村务契约化治理案例的研究剖析,从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具体实践中的成效,客观地评价其实用价值、社会作用,进一步探讨其发展前景,以期获得系统、全面、实用的理论,为规范、完善村务契约化治理提供可靠依据,旨在为加大广大农村面上改革力度,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1.5基本概念

1.5.1契约

契约是两人以上相互间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在狭义上,“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契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法律行为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