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蟑螂放心上》赵方任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别把蟑螂放心上》

【作 者】赵方任著
【页 数】 172
【出版社】 后浪出版公司 , 2017.03
【ISBN号】978-7-5502-9788-3
【价 格】32.00
【分 类】散文集-中国-当代
【参考文献】 赵方任著. 别把蟑螂放心上. 后浪出版公司, 2017.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别把蟑螂放心上》内容提要:

起早贪黑拼命工作,有一天却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似乎只是为了车子、房子;心里把亲情、友情看得比什么都重,却每每有各种鸡毛蒜皮的琐碎烦恼缠绕着自己;有钱了,天天的山珍海味,却怎么也找不到儿时那一小块儿豌豆黄、一碗豆腐脑的美妙感觉;欢喜过后,为什么总会有一种淡淡的寂寥随之而来本书是一个在海外打拼的“文人”,以淡淡的笔调把海外经历呈现出来,和大家一起品味“放下”“平常心”的个中三味。

《别把蟑螂放心上》内容试读

吃·喝1

吃·喝

这是两幅日本街头流浪汉的照片。

他们露宿街头,用捡来的塑料布、纸板箱、各类服装搭一个自己的小窝。其中的很多人靠捡些空易拉罐儿或旧杂志卖了换点儿食物果腹。他们大都切断了与正常社会的交流,过着单独的或小团体的生活,却遵守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大吵大闹、不扰民强要,坐电车会买票,扔垃圾会分类。但同时他们经常会遇到警察的驱赶,偶尔还会遭到不经事儿的年轻人的欺辱和袭击。据日本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长期的露宿生活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退化了20%~30%。

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原先都是普通的工薪族,突然的失业或家庭变故把他们推上了街头。在日本,找工作要投简历,要面试,这些不仅要花钱,还需要固定的住所。然而,要租房子,就要交相当数额的押金等等,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怪圈儿,等

2别把蟑螂放心上

于基本上关闭了他们重返社会的大门。

在他们之中,偶尔也会见到一两个女性。但据说很多无家可归的女性会选择住在最便宜的24小时营业的“网吧”里,没法携带的大件行李便寄存在车站的寄存箱里,然后以投身“风俗”或近似的行业维系自己的生活。

如果在街头看到这样的流浪汉,看到他们“香甜”地在吃一碗方便面或被商家扔掉的过期的面包,你会有些怎样的感想呢?

关于前面那两幅照片,我们先放一放。关于《心经》,我们也先放一放。

我们先来聊几个日常中的、身边的话题。

大学毕业实习,去的是敦煌莫高窟,住在莫高窟下面的敦煌研究院里面。

当时,敦煌还没有通飞机,旅游业也不是特别兴盛,研究院的生活很清苦。对于二十刚出头的我们来说,最痛苦的是:吃不到肉。也就十来天的功夫,弄得全班人都馋得跟饿狼似的。

实习结束后回到敦煌县城,第一顿饭“竟然”是肉包子。第一盘儿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包子转眼之间就见了底儿。接着的几盘儿也几乎都是“秒杀”。

当时的感受,过了二十几年,早已经忘得干干净净了。只依稀记得每个人都吃得顾不上说话,眼睛盯着厨房的门,只希望下一盘儿包子尽快端上来。想来,当时大家应该都是沉浸在

吃·喝3

“幸福”之中吧。

那之后,北京烤鸭、海参鲍鱼、美国的牛排、法国的鱼子酱、日本的生鱼…美食吃了不少,却好像再也没有找到过敦煌那几个包子的“快感”。

偶尔去横滨的中华街闲逛,随处可见日本人捧着直径足有

十几厘米的大包子,当作“中华美食”,站在街边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嚼慢咽,一副舍不得太快吃完的架势,心里便不仅会想,一个包子有什么好吃的,日本人真是不知道中国美味的奥妙。要知道,那一个包子要卖到三十几块人民币呢。

自己早已经忘记了当年吃敦煌包子的“感动”。

是啊。一个馒头给予一个饿极了的乞丐的“快乐”和给予

一个每天吃山珍海味的人的“感觉”,肯定是天壤之别的一“口福”越多、美味佳肴的阅历越多,岂不是“幸福的感觉”

越难找到。

我们对美食的欲望其实正在扼杀我们在饮食上面能够获得的“幸福指数”。

一个包子就可以得到的“快乐”,如今一桌酒席也得不到了,这岂不是一种不幸。

现在上初三的女儿最近有了一句口头禅:人生乐趣的三分之一是“美食”。

听得多了,偶尔我会调侃地问一句:那另外的三分之二是什么呢?

女儿回答不上来,却一副坚信的样子:不管其他的三分之

二是什么,美食这三分之一是绝对不错的。

4别把蟑螂放心上

调侃归调侃,其实自己内心里是非常羡慕女儿的。因为那是一种最朴素的、不掺任何杂质的幸福感。

不知道今后女儿尝到的美味越多,嘴就会越刁,这种幸福感是否会越来越少呢?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食色性也”,饮食这一人生最基本的欲望,可选择的余地大了,幸福感怎么会反倒少了呢?一这话听起来有些道理,可前面说的“敦煌包子”的感想又作何解释呢?

要是从理论上说,其实这只是提高了幸福指数,提高了幸福的“质”,那自然“量”就会有所下降。

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不断追求更“精美”的饮食吗?说白了,所谓幸福感越来越少,其实只不过是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大了。

翻开三十多年前出版的《美国国民健康白皮书》《日本传统饮食》等著作,都会出现“过度的营养摄取将会严重危害国民健康,降低综合国力”的论述,其中不乏“‘生活习惯病'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之类的警示。很不幸,三十多年前的预言,现在变成了越来越清晰的现实。所谓的“提高了幸福的质量”只不过是一句不懂之人的自欺欺人的庸人之言罢了,只不过是我们败在了“口腹之欲”这一人类最基本的欲望面前的一个托词罢了。

佛教僧侣中有“过午不食”的习惯。最初在书里读到这一点的时候,只觉得“那怎么可以?”,就算和尚们早睡早起,

吃·喝5

就算和尚们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但长年不吃晚饭,岂不要营养失调?不过,历代和尚们长寿的那么多,又似乎说明人家的做法是对的。

直到自己过了四十岁,才终于发现,晚饭就多吃了那么两口,半夜就会肚子胀,胃酸就会出来折腾人,反倒是少吃,甚至干脆不吃晚饭,会觉得神清气爽,会觉得早饭、中饭更美味可口,试了几次“过午不食”之后,连饿的感觉都没有了。虽然没有大鱼大肉、大快朵颐的“畅快”,但那种绵绵的、淡淡的舒适感却要长久得多得多。

一在饮食上知道节制,我花了四十多年的时间。

一个人理解自己最基本的“需要”,竟然要绕这么大的一个圈子。

就说家里的一日三餐吧。吃饭时碗盘里出现了些剩饭剩菜,我想这在每个家庭都是最最常见的事情啦。在我们家,以前大都归我“打扫”,毕竟觉得扔了可惜、存放麻烦,于是不管肚子需要不需要,都装进肚子里去。现在想想,自己简直已经变成了一个垃圾箱而又不自觉。

饮食原本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最基本的欲望,当然也就是人类最基本的快乐。然而,在这个“最基本”的上面,我们又额外、人为地加上了各种杂质要素,让这个最基本的快乐减低、消失,甚至让我们的心情不再平静。

比如,请客时,酒桌上的那些大鱼大肉、海参鲍鱼,有多少只是为了装面子呢?比如,酒过三巡,宾主尽欢之余,为什么还要一瓶接一瓶地继续开酒呢?难道我们的友情表现一定要借助山珍海味、酒瓶成山来表现吗?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