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孙犁 耕堂闻见集》卫建民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我与孙犁 耕堂闻见集》

【作 者】卫建民作
【丛书名】我与孙犁
【页 数】 193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22.07
【ISBN号】978-7-201-18586-6
【价 格】46.00
【分 类】回忆录-作品集-中国-当代
【参考文献】 卫建民作. 我与孙犁 耕堂闻见集.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2.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我与孙犁 耕堂闻见集》内容提要:

本书是“我与孙犁”丛书的一种,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所写的与孙犁先生有关的回忆性文章、孙犁先生致作者的信件62封,以及作者记录与孙犁先生交往的日记摘抄,在这些文字中,有作者对孙犁作品的解读,也有对孙犁人生经历的介绍,还有忘年交之间的真挚的情感。

《我与孙犁 耕堂闻见集》内容试读

文学作品的生命,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解释,是由读者来完成并由读者来投票决定的。孙犁在世时说过,他的作品可能只有五十年的寿命。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他没有补充说明。不过,《荷花淀》发表已七十八年,《铁木前传》已发表六十

七年,直到今天,还有学者在研究,还有无数的读者在读,他留下的文学遗产,保值增值,没有贬值。他对自己作品寿命的保守估计,已被时间证明是错误的判断。

今年是这位20世纪的中国作家逝世二十周年。还在去

年,《天津日报·文艺周刊》的接力者宋曙光先生就提议,要在纪念孙犁逝世二十周年时,由我们几个人各编一本小书,作为

一束小花,献给孙犁在天之灵。《天津日报》的这块文学园地,

耕堂闻见集

是孙犁和他的同事共同开发耕耘的沃土,七十多年间,从这里走出许多著名作家,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孙犁为这个园地付出的心血,已为全国读者和作者所了解。曙光先生是这块

园地的后继者,也是在孙犁的旗帜下精心经营这块园地的名编。所以,纪念孙犁,也是对“文艺周刊”的回眸。我作为这个

园地后期的外地作者,作为孙犁的读者和业余研究者,理应遵命,响应曙光先生的提议。

早在二十多年前,我给上海一家报纸写过一篇谈孙犁的短文,其中有句话说:“采访孙犁的文章已有不少,研究孙犁的论文时而出现,但孙犁研究还没开始。”孙犁看到这篇短文,曾笑着对谢大光兄说:“那就从建民开始吧!”我在这篇短文里提

出孙犁的创作分四期,老人家问我四期怎么分,我写信告诉他我的初步想法。他认为有道理,曾鼓励我写篇论文。要从理论上展开研究孙犁的作品,我的准备还不够,就先把这篇未完成的文章搁下了。近年,我已集中精力进入孙犁的世界,我要尽快写出自己理解的孙犁,完成老人家在世时的嘱托,让读者看到一个奇异的精神文化现象,为我敬爱的前辈立传。

本集中第一篇《去见孙犁》,是我第一篇写孙犁的作品。文章写好后,我曾寄到天津,请他过目,他读过后,用红铅笔改动几个错别字,写下“读过”二字退给了我。我将文章寄给吴

2

泰昌先生,他发在《散文世界》,我高兴了好几天。这篇幼稚的

习作,完全是一个文学青年对前辈的顶礼膜拜。我写作时,既兴奋,又小心翼翼,生怕有不妥当的地方。好在,我熟读孙犁的作品,登耕堂求教,有话可说。往后多年,我还写过几篇谈孙犁的文章,大都是读过他一个时期的新作后,以读书心得、在场采访的形式,跟踪研究孙犁。为了保存及向学术界提供

一点资料,我曾将孙犁给我的六十几封信发表在《新文学史料》,这次亦收入集子,希望更多的读者能看到。在互联网时代,手写的书信几乎灭绝,这些反映一个老作家思想、读书、写作活动的书信,是孙犁作品喜爱者的辅助读物,也是从一个侧面了解孙犁的资料。

孙犁逝世后,二十年间,他的作品继续被编辑出版,以各种形式广为流传:研究孙犁的文学道路,重新评价孙型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及影响,在学术界有可观的成果。我要特别指出的是,以老革命、老作家的资格,在社会转型期能活出自我、从不迷失的孙犁,他的坚守知识分子的尊严,淡泊名利的处世风格,他的“干净”,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操”,更是一本

读不尽的大书。我们读文学书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改变我们的精神世界,让人活得更像个人吗?孙犁接受过传统教育,又在革命队伍里淬炼,他做人的风范,像他的作品一样

3

耕堂闻见集

充满无穷的魅力。

感谢天津人民出版社。我曾是你们的读者,买过不少你们出版的书,印象最深的是冯友兰、顾颉刚等先生的文集,还有《王瑶先生纪念集》。为纪念孙犁,我编辑这本小书,第一次成了你们的作者。

是为序。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