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封尘》张金科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古道封尘》

【作 者】张金科作
【页 数】 307
【出版社】 北京:现代出版社 , 2022.03
【ISBN号】978-7-5143-9805-2
【价 格】49.80
【分 类】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参考文献】 张金科作. 古道封尘. 北京:现代出版社, 2022.03.

图书封面:

《古道封尘》内容提要:

本小说以济水文化、小清河文化为背景,以张世承家族的创业沉浮为主线,将鲁商文化和小清河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时间从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开始,一直到光绪三十年(1904),描写了乐丰县济水镇鲁商张世承的传奇人生,主要塑造了以张世承为代表的鲁商鲜明的形象和经营有方的创富传说,表现了他们的奋斗之苦、竞争之累、成功之趣,叙说光阴中原汁原味的清河故事。《古道封尘》的创作篇幅横跨整个小清河流域,贯穿政界与商界,展现出清末小清河流域的史迹、特产、农耕、民俗和物产,反映了当时小清河流域文化的基本状况。

《古道封尘》内容试读

GU DAO FENG CHEN

时光回到清朝晚期的光绪年间。

小清河下游有个济水镇,这个镇西北角有一座乾隆朝盖的三进四合院。

四合院坐北朝南,金柱大门楼顶中心挂有一块木雕匾额,上写“张府”两个金色大字,图案古朴大方,字体精美,熠熠生辉。高高的石阶两侧摆放着两个石狮墩,厚厚紫檀木门中心,浮雕一副对联“一脉真传醇香四溢;石磨工艺福润万家”,横批“香飘华夏”。门垛子的右边有一面书写“玉食村香油”字号的旗幌,可能是年代已久,旗上的墨字有些褪色。

就在这年冬天,一个风雪之夜,刺骨的西北风呼啸着,鹅毛大雪覆盖了

一切,次日早晨的大地已是一片白茫茫。

管家张恒推开张府大门,带着伙计们扫雪除冰,清理门前台阶和路面。这时管家看到大门旁的石台阶上躺着一个人,一动不动,风刮的雪盖住了此人半个身子。管家赶忙吩附伙计将此人身上的雪除去,自己跑去告知张府大少爷。

“大少爷、大少爷,你快去看看吧,咱门口躺着个人呢,怕是冻得不行了,你快看看去啊。”张恒冲着院中晨练之人大声地呼喊着。

这大院中的主人,也就是“玉食村”大掌柜,名叫张世承,此时正在院子里晨练,听到张恒的呼喊声,赶忙收住马步,对跑过来的张恒问道:“是什么样的人?看清楚了吗?”

“不知道啊,让昨晚的雪给埋住上身了,看不清。”张恒说。

“走,看看去。”张世承说着,两人快速来到大街门前,伙计们已把覆盖在此人身上的雪清理干净。张世承急忙让伙计把此人扶起,半坐在那里,他端详了一眼此人的五官,用手摸了一下他的前额后,托起他左手把了一下脉搏,告诉张恒说:“快,把他抬进院内偏房。”

话说这张世承刚才又看五官,又把脉的,是什么来头?听我道来。

001

古道封尘D

此人是济水镇的大户,出身中医世家,小时候跟随祖父学过中医,并且深懂易学,对于主人的传奇经历,书中章回自有表述。

先说管家和伙计把此人抬到院内专门招待客人的房间,让他平躺在床上,张世承上前边把脉,边吩咐伙计拿来新棉被,盖在此人身上,又让伙计端来

一盆热水,把毛巾烫热后拧去水分,盖在他的额头,然后对张恒说:“通知厨房做一碗鸡蛋面,再加一碗红糖姜汤,送过来。”

“是,大少爷。”张恒应声而去。

张世承通过把脉,知道此人并无大碍,只是饥饿加严寒冷冻,体力不支,昏了过去。大约过了两个时辰,此人醒了,慢慢坐了起来,看到眼前的张世承,忙用微弱的声音问道:“先生,这是哪儿啊?”张世承用手示意,让他先不要说话,告诉他说:“先把这碗姜汤喝了。”

不一会儿的工夫,姜汤、面条全部下肚,只见此人赶忙下床“扑通”一声,跪在张世承面前就想磕头。张世承赶忙将此人扶起,说道:“不可、不可,善举救人是我张家的祖训,应该的。”

随后,张世承又吩咐张恒说道:“快去,告诉夫人,让她取一套我的新棉衣,你拿来给这位书生换上。”不一会儿张恒返回,将一套崭新的棉衣拿来,此人换好衣服后,张世承细细审视了一下眼前的这位青年,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闪着聪明伶俐的神采,眉毛弯弯似月牙儿一般,又浓又密的头发扎着一条乌黑油亮的长辫子,挺秀端正的穹鼻,绝美的双唇,眼前的这位青年,健美、洒脱,看上去给人一种朴素而天然的魅力。张世承点点头,说道:“小先生,走,咱们客厅说话。”

来到客厅落座后,此人首先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救命恩人,高高的个子,额头光洁,白皙的国字脸,棱角分明的脸庞透着冷峻,浓眉大眼,明亮的黑眸泛着神采,高挺的鼻梁,厚薄适中的唇形,嘴角带着会心的微笑,看年龄也就三十上下。然后他站起,十分礼貌地谢主人救命之恩,便把自己的身世告诉张世承,说:“恩人好,我叫丁占元,是苏北人,是去京城赶考,不想路过韩庄荒洼时,遭遇歹人抢劫,身上的盘缠(银两)和准备的干粮被洗劫一空,两天来水米未进,来到济水镇己是傍晚,又赶上下大雪,饥饿难忍,

一进镇便来到贵府门前,本想借宿一晚,要点吃的,可、可、可是…”丁占元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张世承起身给他倒了一杯茶水说道:“丁老弟,在咱自己家,没有外人,直说无妨。”丁占元看了看张世承后说道:“昨晚来到贵府门前,我敲响了门,门开后出来一位个子不高的人,我赶忙对他说明了来

002

GU DAO FENG CHEN

意,他说先让我在门外等候,进去禀报一下。我忍着饥饿等着,不知过了多久,感觉眼前一黑,再后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听到这里,张世承“赠”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站在一旁的张恒说道:“管家,这事你知道吗?”

“不知道啊,没人提起这件事。”张恒说。

张世承说:“昨天傍晚是谁在打更(值班)?让他过来一下。”张恒转身外出,不一会儿昨晚打更的两个伙计吴顺、王有,来到客厅。

“大少爷有什么吩附?”吴顺、王有异口同声地问道。这时丁占元站起来对张世承说:“恩人,不是、不是、不是这两位爷,不是他们,开门的是个小个子。”张恒一听,便对张世承说道:“大少爷,我心中有数了,跑不了,

一定是他们,是他们看到这位书生昏倒后,趁着大雪天黑,把他抬咱家门口了。”张恒说的“他们”是谁,暂且不表。

张世承听后,也没多说,对吴顺、王有说道:“没什么事了,你俩先下去忙吧。”吩附两人走后,和丁占元聊了一会儿,便告诉管家张恒给丁占元准备

一个房间,让他去好好休息。

到了晚饭时间,张世承吩咐厨房炒了几个菜,请丁占元来到客厅,两人落座后边吃,边喝,边聊,两人虽有年龄差距,因思想相似,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交流从天文、地理、文学、书法、绘画、家风,话题贯穿华夏文化及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丁占元的很多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超越了那些严肃严谨的所谓大家论述。张世承听后,深感丁占元思想的豁达与大气,起身为他的才智赞道:“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两人聊得兴起,不知不觉已到午夜,丁占元起身说道:“恩人,我明天就要起程了,去京城的路还有千余里,占元铭记母亲的嘱咐,不敢有丝毫懈怠,不管这次是否金榜题名,事后占元定会前来看望恩人,以谢救命之恩。”他对着张世承双手施礼继续说道:“占元斗胆冒昧问一下恩人大名,以铭记在心。”说完,丁占元弯腰向张世承深深鞠躬。

张世承对丁占元说道:“我名叫张世承,字是状元,祖父给我起的,希望我长大后能考个金科状元,这不,快大半辈子了,还是个种地的呢,看来今生没这个福了。”

“状元哥,你已经是状元了,人人见了你,都得叫你状元哥。你啊,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不用考,天生的。”丁占元说完,张世承接过话茬笑着说道:“占元呵,还是你会说话,到了京城真金榜题名了,当了官,以后对老百姓的

003

古道封尘

事,可别光说不做啊。”

“世承哥,放心吧,占元记着了。世承哥,天不早了,明天我还要赶路,我先回房睡了。”

“这么急着走,多住两天吧?”张世承说。

“世承哥,不了,还是早走吧,咱们后会有期。”丁占元说。“好吧,就这样,早早歇着吧。”张世承说完,各自回房休息。

次日清晨,一觉醒来,丁占元来到正房和张世承告别,两人边说边聊来到大街门口,此时管家已经安排吴顺、王有备好马车门前等候。

丁占元出得门来,看了一下眼前的这座大门楼,想了片刻,对张世承说道:“世承哥,我那天昏倒前,看到的不是这个门楼,这是咋回事?”

张世承说:“我知道,占元,去京城的盘缠钱,我已给你准备好了,银票我已让管家装好,就在车上你的包中。这不京城那边要货嘛,正好去送芝麻,你就搭个便车吧。”

丁占元说:“世承哥,真是应了一句话,人有善恶之分,友情有真诚和虚假之说。大智者必善,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品德。世承哥,你让占元敬爱,更感到可亲…”

丁占元上得马车,随吴顺、王有开启了进京之行,经过半个多月的车马劳顿日夜奔波,终达京城。

这一天他们来到皇城根下,吴顺、王有赶着马车沿着一条足可以供四辆马车并排行驶的宽敞街道,径直向前走去。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阳光所及之处,余晖洒在青砖蓝瓦和巧夺天工的楼阁飞檐之上,给眼前京城一片繁华的街道盛景抹上了一层金色光辉。大街的人流中一张张风雅、清新、急躁的京人脸庞,在丁占元乘坐的马车边穿行,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偶尔传来一声马嘶长鸣和车把式那清脆的甩鞭声。街道边店小二那富有穿透力的叫卖声,让人感受到京城名吃那浓浓香郁的味道。游游逛逛不多时,马车在这条繁华商业街中段街北的一座楼房商铺前停下。他抬头一望,只见一个朱红漆大门,门上各有两个黄铜狮子头,口叼铜环闪闪发光,正红朱漆大门顶端中心悬挂着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雕刻着三个大字“玉食村”,金色的光辉照耀在上面,衬托出它的华美,尽显厚重与庄严的气氛,让人看上去富丽堂皇,整个院落的布局,处处显示着主人的与众不同。

“占元哥,咱们到了,下车吧。这是咱家在京城的买卖,来时大少爷都吩

004

GU DAO FENG CHEN

附好了,你就住在这里,什么都别想,只等开考就是了。”王有大声对丁占元说道。

丁占元随即走进“玉食村”住下,专心看书,只等考试时间的到来。

张世承送走丁占元回到府中,刚进客厅,管家张恒急忙走了进来,和张世承说道:“大少爷,这个书生被人深夜放到咱家门口,一定是刘国坤偷着让人干的,真是丧尽天良,他是想让丁占元冻死在咱家门口,栽赃咱家,报复偷运私盐那件事…”

“张恒,你怎么认为占元这件事是刘国坤干的呢?说来听听。”张世承微笑着说。

“大少爷,你想啊,今早上占元兄弟临行时说了,他晕倒前看到的不是咱家这个门楼。他是苏北人,进京赶考由南向北而行。咱济水镇中心大街是必经之路,因饥饿难忍,他进镇后敲响的是咱镇子南头第一个大门楼,这是谁家还用说啊,不是他家是谁!咱家在镇北,还隔着三四里地呢,难不成占元兄弟都晕倒了还能跑咱家大门口?又不是闹鬼,哼,刘国坤这小子鼠肚鸡肠,还不是报复他偷运私盐那事。大少爷,以后啊,再要是被我发现他利用咱家的船和码头走私,非逮着他送官不可,你不能那么婉转地给他说情了。”

“张恒啊,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可都是本镇上的人,乡里乡亲的,做事不能太过,得饶人处且饶人吧!”张世承说。

张恒说道:“大少爷,这刘国坤可不是那饶人的主儿,他能在晚上偷着把人从镇南弄到镇北来栽赃陷害,以后咱可要防着他点儿…”

主仆二人还在继续说话,关于管家张恒这一通镇南镇北的述说,此处先交代一下这济水镇的概况。

说到济水镇的由来,是因古河流“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之

一的济水而得名。

济水发源于河南的济源市,流经山东独流入渤海,其流域的济宁、济阳、济南都是因济水而得名。

济水镇有九街十六巷三十二胡同、十庙、八大祠堂之说。古官道呈南北走向穿街而过,北宋、明、清、民国初年曾是贯通胶东、鲁南、苏北地区,往返北京、天津的水旱必经码头,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

济水镇的北边有条小清河,是老济水遗留下来的古河道,经过历朝数次开挖拓宽,成为一条黄金水道,更是把依岸傍水的古镇推向繁华与辉煌,济

005

古道封尘D

水镇便成为小清河流域漕运枢纽和盐运要冲重镇。济水镇大街两旁和小清河口,充满繁华的市井之气,家庭作坊、商业店铺、酒庄饭店,参差错落,依稀可辨,老字号流光溢彩,每个商铺的门前都飘动着一杆字号旗幌,尽现生意的繁荣。

热闹的酒店中,传出店小二不停的叫卖声,八仙桌上青花瓷壶里烫热的白酒散发着地道的芝麻香味儿,客人们押指划拳,开怀畅饮。茶馆里,或有男女知己数人,抚琴轻歌,品茶抒怀,道不尽风花雪月。

白天的码头上人声鼎沸,旱路上独轮木车的吱吱声,铁瓦车车把式的吆喝声,不绝于耳。乘船的、送客的,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依依的道别声、重逢的问候声,系着河畔人家浓浓的乡音和乡愁。

拉人力车的一边小跑,一边喊着“借光、借光,磕着了、磕着了”,穿梭在人流中。卖香烟的小贩儿那“三五牌、老炮台香烟”的叫卖声,回荡耳边。成群结队的搬运工光着膀子,肩挑背扛,粗声大嗓,挥汗如雨。岸边的船工喊着响亮的号子,此起彼伏,汇成一片。

夜晚的码头上,热闹的钱庄门前商贾云集,美女婉约,珠光宝气,自然婀娜,引得南腔北调的商客和才子们出出进进,得意非常。“春花院”招揽生意的艳韵女子在几盏胭脂小灯下,摇曳如春柳,迷得公子哥们探头仰视,诱得富贵少爷和败家子们挥金如土。岸边船船相衔,桅杆林立,密密麻麻,组成一片河中水上村落。在明月繁星照耀之下,船上灯火通明如昼,照亮着水面,照亮着船身桅杆。几只帆船从河面上划过,激起道道清波,在月下闪着片片粼光,河水细浪扑打着船头,泼墨出一幅朦胧的帆船渔火丹青。

小清河水清澈见底,面鱼(银鱼)追逐,鹅鸭嬉戏。清晨,以船为家的妇女用河水洗菜,准备早饭,炊烟从船尾升起,撩拨着东方的晨曦,相伴着初升的阳光,柔曼的炊烟飘移在淡淡水雾中,涂抹出一幅蓝天清河初醒的画卷…

这风水宝地,占尽天时地利的千年济水镇,也曾是“军事重镇”,乐丰巡检司之驻地;“水旱码头交通重镇”,乐丰批验所、乐丰厘金局之驻地;“盐运重镇”,乐丰厘盐局之驻地,人称“小济南”。

这古镇之大,人口众多,姓氏也广,从北到南居住着共二十二姓,分别是:

房行,古

平西吴、邱、徐、王、万,克限任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