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师的成长型思维养成法》林丹华编;王素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未来教师的成长型思维养成法》

【作 者】林丹华编;王素总主编
【丛书名】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系列丛书
【页 数】 166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22.08
【ISBN号】978-7-111-70901-5
【价 格】59.00
【分 类】中小学-师资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林丹华编;王素总主编. 未来教师的成长型思维养成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2.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未来教师的成长型思维养成法》内容提要:

这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为我国教师发展量身打造的一本真正符合教师需求的书,它从解决教师教育困境出发,帮助教师养成成长型思维,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发展。本书共9章,第l和第2章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型思维背后的心理学和脑科学理论基础及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第3章到第9章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型思维系列课程模块、单次成长型思维干预、成长型思维干预的评估、成长型思维理念指导下的师生沟通和家校沟通,以及成长型思维校园文化创设等内容。本书注重“理论性”和“实操性”的紧密结合,使教师能以“顶天立地”的视角看待和学习成长型思维的培养,从而建立起对成长型思维的整体性认知框架,实现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的真正落地。扫描封面上的二维码,即可查看学习T,方便教师更好地使用本书。

《未来教师的成长型思维养成法》内容试读

Chapter 01第1章初识成长型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算是同一样事物,观察角度不同,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图1-1所示。不仅如此,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件事物,每个人也会有不

一样的收获:以“半杯水”的故事为例,假如桌上只有半杯水,有的人看见了很开心“我还有半杯水”,但有的人见了会很伤心一“我只有半杯水了”。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有的学生能够把困难和挑战当作成长机会,越挫越勇,最终超越自我,获得成功,而有的学生认为困难和挑战是难以跨越的障碍,因而受到打击,一蹶不振;在提升学业水平上,有的教师会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赞成“因材施教”,根据能力和兴趣进行分层教学,而有的教师则会更注重学生的发展潜力,赞成“有教无类”,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的家长认为,为了让孩子有良好的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而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重在有效的亲子沟通和交流。以上这些,都是人们对事物(困难和挑战、提升学业水平、培养良好习惯)的不同解释,且这些解释会对随后的感受、想法和行为产生影响。

12

A13

C

14

图1-1两可图:此图从左往右看和从上往下看,有什么不同

2

·未来教师的成长型思维养成法

1.1思维模式理论下的成长型思维

1.1.1思维模式是什么

思维模式(mindset,或称心态)是人们头脑中的意义系统,用来解释自身、事物和其间的联系,它会影响人们在特定情况下的想法、感觉、行为一简而言之,思维模式帮助我们理解发生了什么,并且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面对一件事情时,首先,我们的思维模式会对事情做出解读:这件事对我是好还是坏?是固定不变的还是可以改变的?这些事情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这些都属于思维模式的范畴。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这些思维模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看待自己、生活、他人和世界的方式。其次,思维模式还指导着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方向。通常来说,我们的思维模式会直接影响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式,进而影响我们的行动目标,再进一步决定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行为。

思维模式有两个重要的特点:首先,即使面对同样的事物,持有不同思维模式的人也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和反应。举个例子,面对不理想的考试分数,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考试成绩可以通过努力而提升,学生就倾向于坚持、努力,并寻找有效方法;而如果认为自己的考试成绩难以提升,学生可能就会放弃学习。其次,思维模式存在自证效应,能形成自发的循环。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学生坚持、努力,并寻找有效方法,会更有可能在下一次取得理想成绩,也就会在之后更加相信考试成绩可以通过努力而提升;反之,如果学生放弃学习,自然更加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也就会更加相信考试成绩难以提升。

目前,心理学家们发现每个人都拥有很多不同的思维模式,如图1-2所示,关于智力、关于压力、关于人格、关于情绪、关于亲密关系等不同的思维模式,不仅让同样的世界在不同人看来大不相同,还会通过影响个体的选择,塑造人们不同的生活轨迹。

思维模式

智力

情绪

压力

亲密关系

人格

图1-2思维模式“家族”

第1章初识成长型思维·

例如,智力内隐观(也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后面会详细介绍)指的是人们对于聪明才智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聪明才智是先天确定、不可改变的,也有人认为聪明才智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到提升的。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指导下,人们会对努力的意义有不同的看法,也会为自己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还会在学业挑战和失败面前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最终带来不同的学业表现。智力内隐观影响着每一个人对于成就的追求之旅,尤其对于学生的学业会有更大的影响。

压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话题:学生面临着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成年人面临着业绩和考核的压力,通常还同时面临着教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压力…如何感知压力、看待压力,决定了我们如何应对压力,也进一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斯坦福大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对3万人进行追踪研究后发现,那些持有成长型压力观,能够看到压力背后的成长机会,从而面对压力,而不是逃避的人,在应对压力方面也做得更好,他们更不容易被压力相关的疾病击中。耶鲁大学的研究者克拉姆等人也发现,即使在高压、高绩效要求,且面对裁员风险的工作环境下,持有成长型压力观,也会使人们的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人格领域的思维模式是指人们对于性格的可变性、可塑性的看法。简而言之,就是人们更加相信“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固定型人格观,还是更加相信“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成长型人格观。研究发现,人格领域的思维模式有如下作用:持有成长型人格观的人,相信自己的社交能力可以提升,也可以主动改变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模式,面对冲突时,他们的自尊水平更加稳定,敌意和攻击行为也更少,并倾向于采用主动、灵活、互利共赢的方式解决冲突。相反,持有固定型人格观的人,认为性格、习惯和社交能力难于改变,也会采用刻板的方式看待他人,当面对人际冲突时,持有固定型人格观的人要么认为自己的性格和社交能力有缺陷,要么认为对方才是错误的根源,倾向于陷入自我怀疑,或攻击他人,他们的自尊更加脆弱,且容易陷入非赢即输的零和心态,解决冲突的方式也往往较为僵化。

除此之外,在情绪、亲密关系、意志力等领域,均有相应的思维模式,影响着生活的不同方面。由于本书主要聚焦学业场景,因此将主要阐述看待智力的思维模式。

1.1.2看待智力的思维模式一内隐智力观

人们看待智力的方式是思维模式的一种,我们将其称为“内隐智力观(implicit theoryof intelligence”。内隐智力观这个词比较学术,我们可以把它拆开来理解。首先,可以先看它的主体一“观”,“观”是指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对事物的综合、朴素的认识,观念既有客观性,更有主观的色彩。其次,“内隐”是“外显”的反义词,是指这些观念往往难以在意识层面准确识别,但是在意识之外影响了想法和行为。最后,智力,也就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这个观念的认识主体。本书介绍的“内隐智力观”,特指德韦克等

·未来教师的成长型思维养成法

人提出的、人们对于智力可变性的观念,而非其他学者提出的、有关人们对于智力内涵和结构的观念。由于“内隐智力观”的说法比较学术,德韦克等人将“内隐智力观”改称为“成长型思维”,以帮助更多的人熟悉这一概念。

如图1-3所示,如果我们认为智力是一种先天确定、后天无法改变的属性,就叫作持有“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相反,如果我们认为智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提升,我们就拥有“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

智力与能力是与生俱来

通过努力,智力可以发

的,后天努力无法带来

展,能力可以提升。

改变。

growth

fixed

mindset

mindset

图1-3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谁也不会天天把智力挂在嘴边,人对智力的观点有那么重要吗?”确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智力并不是一个每天都会讨论的话题,但这是否意味着智力观在生活中无足轻重呢?当然不是,智力是一个较为学术的概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会使用“聪明才智”“是不是学习的料”以及“能力水平”等通俗化的方式来描述智力,并判断自己以及他人的智力、能力,乃至学业水平是否可以提升和改变。

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智力可以改变、能力可以提升、学业水平可以变得更好,人们就会对未来更加有希望和信心,也会相信努力的积极作用,并更愿意从挑战、失败、批评和他人的成功中学习和成长。相反,如果人们不相信学习和成长的潜力,一旦面对挑战、失败、批评和他人的成功等情境,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变得无助、懈怠、怨天尤人或是干脆放弃,以至于最终收到不利的结果。以下案例描述了思维模式在不同情境中的作用。

情境1:挑战

转学到新的高中后,小刘发现这里的同学“高手如云”。原来在班里,自己可以轻松获得前几名,但是在这里却只能名列中等。

第1章初识成长型思维·

持有固定型思维的小刘:小刘感到学习任务不仅很多很累,也没办法证明自己,学习越来越没意思…

持有成长型思维的小刘:小刘感到学习任务虽然很多很累,但是自己可以从周围同学那里学到很多,每天都在进步,学习非常有意思…

情境2:失败

同学们正在上数学课,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小王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了手,孙老师请小王起立回答,很遗憾,小王的回答不正确,但是很接近正确答案,孙老师让他坐下,深入思考一下再回答。

持有固定型思维的小王:小王觉得没有获得老师的夸奖,很泄气。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孙老师发现小王变得不积极,开始和周围学生说话,也不再回答课堂上的问题

持有成长型思维的小王:小王很想把问题弄明白,深思熟虑了一番。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小王又举起了手,这一次他回答正确了…

情境3:努力

小郑平时喜欢唱歌,她一直想试着参加校园歌手大赛。

持有固定型思雏的小郑:她总是觉得自己做不到,因为其他参赛的同学们水平都很高,自己即使努力也没用…

持有成长型思雏的小郑:她觉得只要找到合适的练习方法,让声乐教师指,点一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自己很有希望获得好名次…

情境4:批评

赵老师在办公室,采用比较委婉的方式,私下批评了一名考试作弊的同学,这名同学平时在赵老师的课上表现不错,成绩也很好,这次是第一次作弊,赵老师希望他在平时下功夫,而不是在考试时采用作弊的方式。

持有固定型思雏的同学:这位同学觉得赵老师在针对他,因为当时也有其他同学作弊,但是他们没被抓到,他开始在赵老师的课程上变得不认真起来。

持有成长型思维的同学:这位同学向赵老师承认了错误,表达了好好学习的决心,在课程上的表现和之前一样积极。

情境5:他人成功

小李通过有效预习和复习,在一次英语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在班上表

6

·未来教师的成长型思维养成法

扬了她,推荐同学们向小李学习有效预习、复习的方法。

持有固定型思维的同桌:小李的同桌非常不服气,认为她只是一次考得好而已,完全没必要学习她什么…

持有成长型思维的同桌:小李的同桌学习了她在预习、复习中的方法,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思维模式能够在以上的关键情境中,对学生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在一个个学业情境中,因思维模式而产生的不同选择,最终会将学生们引向不同的发展轨迹。

1.1.3我国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发展现状

既然成长型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如此重要,那么,有没有实证研究能证明它在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呢?我国的青少年在这方面现状如何呢?要想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掌握一批覆盖面广、实施标准化且涵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数据。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后文简称“经合组织”,英文简写OECD)对15岁青少年开展的阅读

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被称为“教育界的世界杯”。2018年,成长型思维作为学

生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首次被纳入PISA,全球超过60万名学生参与了这次测试。

PISA2018的结果显示,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和他们的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学习目标

等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那些拥有较强成长型思维的学生更自信,有着更加明确积极的学习目标,也因此能够取得更加优秀的学业成绩。除此之外,诸多研究表明,成长型思维能促使学生采取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并且愿意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同时,他们不怕挑战和失败,更多地在学习中体会到积极情绪,因此在长期发展上更具优势,甚至能够做到“后来居上”。如果我们把人生比作马拉松的话,拥有成长型思维也许不能让学生拥有比别人更加靠前的起跑线,但它能够让学生跑得更远、跑得更好。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PISA2018结果显示,虽然来自我国四省市(北京市、江苏省、

上海市、浙江省)的学生目前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表现非常优秀,但是成长型思维水平却仅位于平均线。这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关键问题:虽然来自我国的学生在多个关键学科上表现非常优秀,但若成长型思维等学习动力指标的“后劲”不足,那么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学生还能否在后续阶段保持同样的教育优势?那些身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能否在成长型思维的帮助下,坚持努力学习、克服困难,从而改变人生的轨迹?那些有时感到“内卷”的城市学生,能否在成长型思维的启发下看到自己真正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然后真正“为梦想而读书”?成长型思维和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些有待解决或是正在解决的议题紧密相连,值得教育者们的进一步关注。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