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霸业 从晋之分封到文公称霸》(韩)沈载勋作;(韩)郑兴洙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晋国霸业 从晋之分封到文公称霸》

【作 者】(韩)沈载勋作;(韩)郑兴洙译
【页 数】 311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22.07
【ISBN号】978-7-5732-0279-6
【价 格】98.00
【分 类】中国历史-研究-晋国(前11世纪-前4世纪中叶)
【参考文献】 (韩)沈载勋作;(韩)郑兴洙译. 晋国霸业 从晋之分封到文公称霸.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晋国霸业 从晋之分封到文公称霸》内容提要:

从叔虞分封,到重耳称霸,首次重构和展现晋国前期历史。 立足新发现的考古学资料和传世文献,探究两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晋国,如何成长为春秋时代的霸主。 分析当时的地理环境、民族关系、文化交融、内外局势、关键人物等,重新认识晋国称霸的精彩过程。

《晋国霸业 从晋之分封到文公称霸》内容试读

绪论

重新审视晋国史

本书基于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至近期在中国山西省西南部进行的考古发掘成果,研究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一晋国,在春秋时期发展成为“地区性国家”乃至登上霸主地位的过程。这里所讲的“地区性国家”是指西周封建体制崩溃后,在成为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领土国家之前,兼并周边小国,以地区为单位建立治理体系的春秋时期国家。

众所周知,公元前11世纪中期,商王朝被来自西方的周所灭,周朝为有效控制广袤国土,实行了分封制。因此,不仅是定都于今陕西省西安及周原一带和河南省洛阳的周王室,而且分封于各地的众多诸侯国无疑也是西周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往的西周史研究大都以周王室为中心。即便承

认关于诸侯国的研究资料不充分,但这种不均衡的研究方向致使很多学者在西周王朝的统治范围等最基本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大多数学者推定西周的统治范围为今中国核心地区即黄河和长江一带,但另有学者以尚无足以证明周朝统治广大疆域的资料而认为其统治范围仅覆盖黄河流域。[2)亦有学者结合上述推论指出西至陕西省宝鸡、东北至北京的广袤区域(东西长125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

[1]Herrlee G.Creel:The Origins of Statecraft in China:Volume One The Western Chou Empire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pp.405;郭沫若:《中国史稿》,北京:人民出版t社1976年版,229页;Cho-yun Hsu and Katheryn M.Linduf:Western Chou Civilization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8),p.143

[2]Edward L.Shaughnessy:"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the Extent of the Earliest Chinese Kingdoms,"

Asia Major 3rd ser.,2.2(1989),pp.13-22.

2晋国霸业一从晋之分封到文公称霸

在西周时期至少曾拥有过相似的文化。1研究西周政体的李峰(Li Feng)聚焦王畿

地区的“官僚制”性质,并提出“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模型,即诸侯国也作为西周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使由王室委任的权力。2]然而诸侯国的结构,以及与周王室的关系等问题至今尚未被查明。

所幸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积极的考古发掘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考古学视角已扩大到晋、燕、卫、虢、应等西周诸侯国。[)尤其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晋国早期遗址,不仅为研究晋国发展史,还为探明晋国与周王室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西周早期(前11世纪中晚期),分封于山西省西南部的晋国〔4)与周同姓,姓姬。公元前7世纪晚期,晋文公(前636一前628)在位时

称霸中原。直到春秋末期被瓜分成韩、魏、赵三国,晋国在诸侯国中势力最大

在战国七雄中,有三国继承了晋国的遗产,在中国古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自1992年春至2001年1月,在位于

山西省西南部曲沃、翼城两县境内的曲村一天马遗址发掘了北赵晋侯墓地。在此发现西周早期、中期至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的晋侯及其夫人合葬墓[5)9组19座。

[I]Jessica Rawson:"Western Zhou Archaeology,"in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From the Origin of Civilization to 221 B.C.ed.by Michael Loewe and Edward L.Shaughness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pp.423-425.

[2]Li Feng:Bureaucracy and the State in Early China:Governing the Western Zhou(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pp.294-298.(此书中译本:《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吴晓娜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下同。)

[3]关于这些诸侯国的考古学成果见本书第二章49页脚注[1]。中国学术界也基于这些成果积

极展开西周封国的研究。这一趋势可以见于任伟:《西周封国考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在韩国也曾出版基于燕国考古学成果的论著:[韩]裴真永:《古代北京斗燕文化:燕文化形成斗展开昌中心。呈》(古代北京与燕文化:以燕文化形成和发展为中心),首尔:韩国学术情报2009年版;[韩]金秉骏:《中国古代地域文化斗郡县支配》(中国古代地域文化与郡县支配),首尔:一潮阁1997年版,主要是研究四川省的考古学成果。[4]据《史记·晋世家》载,“晋”这一名称从第二任统治者“燮”在位期间开始使用。《史记正

义》则引用《括地志》和《毛诗谱》,指出“晋”源于晋国始祖唐叔虞始封地附近的“晋水”(《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1636页)。但晋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已不存在。关于晋国分封一事参看本书第一章。

[5]异穴合葬,即夫妻分别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穴中。

绪论重新审视晋国史3

包括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在内,这些墓葬出土了大量丰富的资料,揭开了当时晋国统治集团的神秘面纱。此外,在西周时期晋国都城曲村-天马50公里以内地区也发现了重要的遗址。尤其是,2005年以后在横水与大河口地区发掘到从未被传世文献记载的西周政体一倗国与霸国的统治者墓葬。在这些墓葬中,亦出士了大量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而且,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闻喜县上郭村发掘的贵族墓地也揭示出晋国旁系统治集团一曲沃小宗在春秋早期的发展过程(图0-1)。曲沃小宗于公元前679年篡夺晋国统治权,并为后来的晋国称霸奠定了基础。

。富汾市

■大河回地

一治河

■横水慕地

⊙期喜縣

■上郭粉独

晋城市

河南

26

52km

图0-1山西省西南部的地形与西周考古遗址[1]

[1]中译本按:本书地图均系原版所附地图,地图中的繁体字加以保留,下文不再一一注明。

4晋国霸业一从晋之分封到文公称霸

本书将根据这些新的考古学资料和传世文献,主要探讨晋国早期历史发展轨

迹,内容涵盖西周早期晋国始祖唐叔虞分封于唐地,至公元前632年重耳(晋文

公)称霸中原的城濮之战。《左传》和《国语》均详细记述了春秋时期晋国的兴衰

史。在这些文献中,晋国的地位比春秋时期其他国家更为重要。因此,说关于晋国

的研究由《左传》《国语》或《史记·晋世家》的注释家主导,并非言过其实。然

而注释内容极其有限,仅靠这些资料使得他们只能着眼于细枝末节的问题

关于晋文公的研究

除上述三种文献之外,《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等亦把晋文公当作中国历史

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正因如此,对晋国感兴趣的古代和现代学者都将晋文公作为重要的研究主题。然而,围绕晋文公尚存几个有趣的争论。第一,晋文公于公元前635年平定王子带叛乱后,向周襄王(前652一前619)请求的“隧”。[《国语》的注释家韦昭指出“隧”与《周礼》中的六遂之“遂”相通,而“遂”为周王靠特

权管辖的地方行政单位,故将其解释为晋文公想设立同周王一样的行政单位之野心。[2]清代的孔广森也认为晋文公的要求与后来将其军队扩大为六军一脉相承,采纳了韦昭的见解。[)

然而,韦昭之前的学者曾提出不同看法,将“隧”解释为天子按“隧礼”下葬的特权。杜预为《左传》作注时,即引用比韦昭早150年以上的贾逵之注解“掘地通路曰隧”。孔颖达也引用《左传》将“隧”用作地下通道的用例,采用了杜预

[1]《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1820页(僖公二十五年)(下

引此书,仅注书名及页码,余同此):《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54页(《周语中》),374一375页(《晋语四》)。[2]《国语》,55页(《周语中》)%

[3]《经学后言》,皇清经解本,7162下一3上页。杨宽曾研究周朝的乡遂制度和军事制度的相

关性(杨宽:《论西周金文中“六自”“八自”和乡遂制度的关系》,《考古》1964年第8期,

414一419页)。

绪论重新审视晋国史5

的看法。清代注释家董增龄亦假设行政单位“隧”比晋文公时期更早存在,反驳了韦昭的观点。[贾谊《新书·审微》亦释曰:“古代周礼,天子葬用隧,诸侯具下。”[2]故此,童书业和李隆献等现代学者也采纳了上述解释。〔3

尽管多数学者采纳后者的观点,但从考古学的立场来看至今依然无据可循,无从知晓其正确含义。即便如此,但能够确定的是,晋文公的“请隧”,是在挑战周王的权威。据《左传》和《国语》记载,周襄王拒绝了晋文公的请求,向他赐予了

王子带曾管辖的地区。

关于晋文公的另一个争论就是其年龄。按照《左传》和《国语》的说法,晋文公终年44岁,[4]而《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文公62岁即位。[5切清代学者梁玉绳和洪亮吉分别为《史记》和《左传》作注解时,采纳了司马迁的说法。梁玉绳的主旨以《左传》为依据,即晋文公之父晋献公(前677一前651)在位11年时,为牵制戎狄而派第二子重耳守护蒲城。[6]根据记载,重耳因骊姬之乱而于献公二十二年离开蒲城,在外流亡了19年,若根据《左传》或《国语》记载推算,他17岁开始流亡,被派至蒲城时的年龄仅为6岁。因此,《史记·晋世家》记载重耳32岁被派至蒲城更加合理。71洪亮吉在采用《左传》或《国语》的说法时,曾提出质疑,若由此推算重耳的年龄极不合理,因为这样推算,重耳只比更早即位的弟弟夷吾(晋惠公)之子、被他篡夺君位的侄子圉(晋怀公)大10岁。[

然而,亦有杜预或阎若璩等采用《左传》和《国语》说法的学者。尤其是阎若

[1]《国语正义》,会稽章氏刊本,1880年,2.11下页[2]《新书》,四部备要本,2.4上页。

[3]童书业:《春秋史》,香港:太阳书局1946年版,178页;李隆献:《晋文公复国定霸考》,台

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1988年版,385页。

[4]据《左传》昭公十三年和《国语·晋语四》记载,重耳(晋文公)因晋献公妃子“骊姬”之乱:

17岁被迫离开晋国,流亡了19年直至复国(《春秋左传正义》,2071页:《国语》,347页)。由此可以推算重耳36岁即位。若此说属实,加上在位期间共计9年,晋文公逝世年龄为44岁。[5]《史记》,1660页。据此,晋文公终年70岁[6]《春秋左传正义》,1781页(庄公二十八年)。

[7]《史记志疑》,广雅丛书本,1887年,21.13下一14上页。[8]《春秋左传诂》,四部备要本,8.12页。

6晋国霸业一从晋之分封到文公称霸

璩,曾质疑《史记·晋世家》所载晋文公的年龄太大。竹添光鸿也比较了晋文公及同父异母姐姐系姬的年龄,反驳了司马迁的主张。首先,据《左传》载,晋献公长子申生的同母妹妹系姬在重耳开始流亡时嫁于秦穆公(前660一前621)。由于系姬的年纪比重耳大,若根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推算,重耳43岁开始流亡,系姬嫁于秦穆公的年龄一定超过43岁,而这一推论实为不合理。[2]

20世纪以后,顾颉刚、王玉哲和张以仁也对司马迁的主张提出了疑问。[

顾颉刚曾指出《史记·赵世家》借用秦穆公之口,提及晋国霸主晋文公未老而死一事。41张以仁也引用《左传》中士蔿所言之蒲城建于晋献公在位十九年,

推定重耳14岁时被派至蒲城。张以仁在论文中对支持司马迁主张的很多观点也

提出了疑问,切中要害,因此目前中国和日本学者大都采用《左传》和《国语》的说法。[5]

此外,学者们还关注了孔子对第二位霸主晋文公和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前

685一前643)的评价。《论语·宪间》载孔子曰: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6

学者对上述引文中的“谲”各执一词。采用郑玄观点的何晏在《论语集解》中将“谲”释为“诈(欺骗”。如《左传》所载,孔子对晋文公于公元前632年成为霸主后,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唤周襄王参加的做法严加批判,[]因此孔子对晋文公给

[1]《四书释地》,皇清经解本,23.26下页。

[2][日]竹添光鸿:《左氏会笺》,汉文大系,东京:富山房1974年版,8.16页。

[3]顾撷刚:《晋文年寿》,《浪口村随笔》,《责善》1.7,1940年,15一16页;王玉哲:《学术通

讯》,《责善》1.15,1940年,23页;张以仁:《晋文公年寿问题的再检讨》,《春秋史论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269一332页。[4]《史记》,1787页。

[5][日]田中柚美子:《晋上戎狄一献公)婚姻关系书中心上L℃》,《国学院杂志》第3卷,

1975年,36页脚注12:晋彦、付玉千:《晋文公重耳生年考辨》.《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82一84页。[6]《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2511页。

[7]《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1827页(僖公二十八年)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