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精神与新时代浦东开发开放文集》高国忠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精神与新时代浦东开发开放文集》【作者】高国忠编【页数】259【出版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09【ISBN号】978-7-313-26909-6【价格】75.00【分类】区域经济发展-浦东新区-文集-区域经济-开放经济-浦东新区-文集【参考文献】高国忠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精神与新时代浦东开发开放文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09.图书封面:《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精神与新时代浦东开发开放文集》内容提要:本书围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第一追求,始终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第一职责,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从党建引领、创新发展、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以及路径探索。本书适合相关的专业研究者和对此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和参考。...

    2023-12-12

  • 上海浦东机场的地铁最晚几点(浦东机场地铁最晚几点)

    上海浦东机场地铁最晚几点?上海浦东机场地铁最晚开行时间为每天23:30。关于上海浦东机场的地铁最晚几点,浦东机场地铁最晚几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浦东机场到广兰路方向的地铁2号线最晚是22点整发车。...

    2023-02-21 上海浦东机场 浦东新区 上海浦东机场 浦东国际机场

  • 浦东中医发展简史》李新明,郁东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浦东中医发展简史》【作者】李新明,郁东海主编【页数】131【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5478-5322-1【分类】中国医药学-医学史-浦东新区【参考文献】李新明,郁东海主编.浦东中医发展简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5.图书目录:浦东中医发展简史》内容提要:本书以时间为界,分别介绍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的起源、发展、成熟、抗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和新时代的发展情况,并对每个历史阶段的医药、教育、人物等进行全方位的挖掘和阐述,系统和全面地反映了浦东有史以来中医药发展的史实面貌和发展轨迹,记录历代浦东中医药……《浦东中医发展简史》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追寻浦东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踪迹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大医天下源远流长。中华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同时孕育了绵延流长的中医药发展史。追本溯源,发祥于中华大地的中医中药存在与发展,恐怕还远不止五千年。顾名思义,中医是中国特色的治病方法,中药是中国特有的治病良药。远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无论是对于自身疾病的困扰,还是外来因素导致的伤残病痛,总要想方设法治疗。这个过程伴随着人类由原始到现代的漫长进化过程,可谓亘古演绎而历久弥新、代代相传而绵延不绝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观察,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中医学科学宝库,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健康文化和医疗体系,成为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祖传医学宝典。中医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吮引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巧妙融汇“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等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营养,逐步发展成为认识人体及疾病的中医理论基础,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对症下药的规律,充分体现为中华民族对医学科学的认知方式,无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医西药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冲击与影响,始自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中国,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西医西药与中医中药在近代中国的不断融合过程,犹如两股造福于人类健康的医药川流,汇入中华健康和医疗服务的浩瀚大海里,追波逐浪!自古以来,中医药一直连系着中华民族的体魄健康与繁衍发展,可谓静水长流、绵延不尽。中华民族虽屡经天灾、战乱、瘟疫,却都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中华文明的传承从未断流,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毋庸置疑,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解除华夏儿女疾病痛苦的医学文化。今天,当我们站在伟大新时代的历史制高点,重温中医药悠远的历史发展进程,必将唤起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层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升腾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鞭策我们去为实现中医药历史价值的再复兴、创造中医药涅槃重生的新辉煌而继往开来,不懈努力!暂且让我们把关注的视线,聚焦在中医药历史悠久、浑厚壮阔的土地上,阅览中医药2【浦东中医发展简史历史发展的一幅幅博大精深的经典画面…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不断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药物,并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发现食用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流传久远的“神农尝百草”传说,生动折射出远古先民通过无数次尝试而认识药物的实践过程,被认为是中医药“内治法”的最早起源。《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现存最早的中医药物学专著,总结了汉以前的药物知识,载中药药物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中医药物学理论,对于以后中医的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中药的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一直沿用至今。据史学家研究,人类最先发现的药物是植物药。随着人类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又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却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琢磨并逐渐形成“外治法”的砭石、针灸、按摩等疗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产生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中医的原始医学。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人誉为“医祖”的扁鹊,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中医诊疗理念,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不失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和中医理论的莫基人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问世于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通过假设的黄帝君臣问答,阐明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对于中医学的见解与贡献。从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古人对于疾病已能按身体部位进行分类,对于药物性能及有效剂量也已有相当认识。传说商汤的厨师伊尹发明了中药煎药方法,因而被称为“汤液”创始者。翻开《黄帝内经》更是令人惊叹,那时古人就已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经验积累,逐渐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开始形成中医药理论的框架体系。东汉时期被称为“医圣”的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出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分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实收药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中医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东汉末年的中医“外科鼻祖”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中医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之先河。值得一提的是,“麻沸散”较之西医麻醉药的产生提早了1600多年。唐代医家孙思邈集毕生之精力,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30卷,合方论5300首;《千金翼方》30卷,载方2571首。两册典籍对中医临床各科、针灸、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孙思邈还提出“大医精诚”的中第一章绪论:追寻浦东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踪迹【3医理念,更是体现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追求,充分体现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智慧在中医药领域的精神荟萃,构成了亘古流传至今的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宋代是中医药发展的鼎盛时期,政府比较重视中医教育,专设“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最高机构。尤其是中医教学方法有很大改进,如针灸医官王惟一曾设计铸造铜人两具,精细刻制了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之用。作为最早的中医教学模型,具有直观具体、形象逼真的展示效果,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宋朝还专设“校正医书局”,历时10余年,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目前还能读到的《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中医典籍,无不都是当时校订、刊行后流传至今。明清时期中医药得到较快发展,杰出的医家代表李时珍,历时27年之久写成《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1593年起《本草纲目》先后被翻译成日、法、英、德、俄等多国文字,在世界广泛传播,产生深远影响,李时珍也被誉为“东方的达尔文”。公元11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在细菌学尚未出现的17世纪中叶,这无疑是一伟大创举。到了清代,医家叶桂所著的《温热论》《湿热条辨》《温病条辨》及《温热经纬》等著作,代表中医在治疗温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方面取得成就。清代医家王清任根据尸体解剖和临床经验写成《医林改错》,纠正了古代医书在人体解剖方面的一些错误,强调解剖知识对医生的重要性,并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与治疗方法,创立了30多种活血化瘀的方剂。明清时期中医药的发展也带动了中药堂、中药铺的兴起。创始于明嘉靖年间的广誉远,是中医药史上现存最悠久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建于1600年、寓意“陈李结缘、同心济世”的陈李济是现存最古老的中药堂。之后又陆续出现了同仁堂、雷允上、蔡同德、胡庆余堂、九芝堂等中药堂。这些距今三五百年的老字号,虽历经朝代更迭、战乱洗礼,至今依然坚守着以传统制药的制作技艺造福百姓的信念,成为家喻户晓的中药知名品牌,在中医药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历经沧桑、时代变迁,中医药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着中医药文化,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据历史记载,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已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传统医药产生重大影响。明清时代,中医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传遍世界,中药名著《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当今,随着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延伸,中医药与时俱进漂洋过海。截至2015年统计资料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国际组织已签订86项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国,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法律认可。2018年10月1日,4【浦东中医发展简史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的医学纲要,并将于2022年在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得以实施。不言而喻,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医药在全球愈发受到青睐,中医作为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医学品牌,在世界范围内也无愧为文化积淀最深厚、服务对象最广泛、为人类文明作出最大贡献的医学品牌,声名远扬海内外。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走进新时代,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更多的支持,推动中医药事业突飞猛进。2015年5月,我国发布首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一2020年)》:2016年2月,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一2030年)》,在国家层面确立了未来15年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导向和工作重点,明确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2月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这也是我国首次发布中医药发展状况的白皮书。2017年7月正式实施我国首部《中医药法》,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扶持和促进发展中医药事业确立了法律依据。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更为中药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2019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为新时代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砥砺奋进的发展导向。岁月悠悠,大爱绵绵。让我们怀着对传统中医药的敬畏之心,把目光聚焦上海浦东,透过中医药博大精深的历史发展大背景,集结在这本《浦东中医发展简史》的历史时空里,循着岁月变迁的光阴,一同去穿越历史的深沉隧道,感受绵长的历史温度,追寻上海浦东中医药一路走来的发展轨迹与历史踪迹!医药发展的历史本色镌刻上新时代的印记。第二章浦东中医药的萌芽溯源(远古时代至公元960年宋代建立之前)第一节概述在中医药的起源中,诸多因素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人类救护自己是内在因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则是外在动力。探明浦东中医药的起源是如何产生,首先要弄清中医药发展的源头。据史学考证,古代人类最早发现的药物是植物药,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随着渔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火的发明与使用,提供给原始人更多肉类、鱼类及蚌蛤类食物,也导致更多动物性药物的产生。浦东中医药的起源,可追溯到从远古时代至公元960年宋代建立之前。中国历史先后经历了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的原始社会,到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而进入奴隶社会,又经过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等封建社会的王朝更迭。浦东的巫医药文化与传播而来的中医药文化交集,一起成为浦东中医药发展过程中萌芽阶段的两个重要源头。这两个源头在浦东中医药发展的萌芽和早期互相纠缠。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巫医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既互相影响,又逐渐分离,最后形成科学理性的中医药文化。无疑,浦东中医药的起源是中医药起源的一个缩影,一定程度上重演着中医药起源的历史进程。寻觅中医药起源的历史线索中医药的起源与巫术、巫医的产生和存在密不可分,可以从中国古文字中得到佐证。“医”的古文字,其中一种写法是“医”字的下部是个“巫”字,写作“毉”。《广雅·释诂四》解释说:“医,巫也。”“巫与医皆所以除疾,故医字或从巫作鐾。”古文字反映着造字时代的社会现实,反映着造字者对事物的认识。从医字的古文字形象可以看到,早期的医生曾为巫者。小篆中的巫字,写成“亚”,形似女巫挥动两袖在跳舞的样子,本义是指古代称其6【浦东中医发展简史能以舞降神的人,《说文解字》释为:“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相传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萌发了原始医学。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抗争中,发现食用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进化,人类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从商墓出土之药丸可知,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医学就崭露头角,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这些知识初始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逐渐记录下来,出现医药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流传推广的作用。《帝王世纪》中记载,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认为伏羲发明了医术。在很多古代典籍中也常提到医术起源于“上古三坟”。“上古三坟”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孔子在《尚书》中说过:“伏羲、神农、黄帝,谓之上古三坟,言大道也。”而现代有学者认为,所谓“坟”就是用来刻字的泥板,“上古三坟”,也就是记录了伏羲、神农、黄帝言行的泥板典籍。历史上有伏羲画八卦、神农遍尝百草、黄帝辩论医道的传说,与伏羲密切相关的阴阳神学是医术中医的理论基础,所以认为医术中医起源于上古的伏羲、神农、黄帝时代。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相传起源于神农氏。“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这是中药最早的起源,是在不断尝试中累积的对药物性味功效的认识。《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做,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其中,《素问》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以阐述医学理论。后世称中医为“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也被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在原始社会已创造了远古文明,中医药学于彼时己经萌芽,流传着有关中医药起源的“三种观点”,以及后人研究论及的“两条源流”之说。中医药起源的“三种观点”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各种各样的人类疾病。从考古挖掘出来的古人类化石中,经常可看到古代人患有各种疾病。例如,河南成皋广武镇古人类遗址发现15个古人类下颌骨,其中10个生前有轻重不等的牙周病。原始人类的口腔疾病,主要有氟牙、龋齿、牙齿磨耗等。也发现有创伤性伤口,头盖骨伤痕,有利丸器物、圆石棍棒打击的痕迹等。骨性疾病也很普遍,有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脊椎变异、股骨弯曲、骨髓炎等。从古文字和古代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中可以推测,神农是通过尝百草知道药性,通过茶来解除毒性。神农的认识不是生而知之,而是从实践中认识植物的药性。他也经常失误,经常中毒。除了药,中国先民还发明了砭针或砭石。出于生存和保健需要,医疗活动随之应运而生,并产生有关中医中药起源的三种代表性观点。“动物本能”这种理论认为,得了病的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会产生某种自救治病的本能,会本能地寻找某种草药拯救自身。例如猫误食了有毒食物后,会本能地喝水和采食解毒植物,如紫苏叶。人类也有这种本能,或者说人类发展了这种本能,并逐渐演变成中医药。这种理论指出人的生物学本性和动物求生本能的继承性,固然与中医药的发生、发展有某些联系。但人是万物之首,人与动物有着本质区别,人类识别药物、···试读结束···...

    2022-07-26 李新明 SK 抚州李新明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