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知道的高级会计师论文期刊有哪些?

    您知道的高级会计师论文期刊有哪些?想要通过高级会计师评审,就一定要了解评审论文应该发布在哪些论文期刊上。发表期刊不合格,会直接导致评审失败。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高级会计师论文期刊有哪些吧。一、您知道的高级会计师论文期刊有哪些?在高级会计职称的评审申报中,大多数省市考区要求申报人将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知网期刊上。具体没有统一的规定,具体单位有不同的要求。但基本上要求具有国内CN刊号或国际ISSN刊号,选择刊物时各位考生尽量安排知网或者万方收录的期刊。有些地区要求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符合部分地区要求的期刊有《财会学习》、《财经界(学术版)》、《商业文化》、《化工管理》、《中国集体经济》、《管理观察》、《全国流通经济》、《企业改革与管理》等等。大家在平日里应该多多关注发表要求,以及感兴趣的杂志的性质。二、高级会计师评审材料要求若考生《高级会计实务》成绩达到了分数线的要求,考生应以最快的速度去准备评审申报所需的材料。由于评审环节需要准备的材料较为繁琐,因此小编建议各位申报人提前进行准备,避免材料的遗漏。三、学习《高级会计实务》的风险意识对于风险意识而言,主要可分为企业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三大方向。您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五大风险要素:风险评估、内部监督、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环境。说明:由于考试政策和考试内容随现实条件在不断变化与调整,所以由东奥会计在线频道向各位考生提供的有关于高级会计师评审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参考,若产生异议,请各位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2022-04-05 管理会计师(高级)案例分析 以发展的眼光观察管理会计师

  • 高级会计认可的论文期刊

    高级会计认可的论文期刊都有哪些?高级会计师评审的论文,是比较重要的评审资料,除了本身论文要写好,您还需要注意评审的论文必须发表在符合当地财政局要求的期刊上。现在就和小编一起了解符合高会评审论文期刊吧。一、高级会计认可的论文期刊大家在确认考试成绩超过地区线或是国家线后,可以快速查询出去年报考地点所要求的高会论文发表刊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部分允许发表的部分期刊,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报考地财政厅或财政局的要求去辨别可以发表的、符合要求的期刊。《化工管理》、《船舶物资与市场》、《财会学习》、《财经界(学术版)》、《商讯》、《中国集体经济》、《管理观察》、《企业改革与管理》、《商业文化》、《全国流通经济》、《现代商业》、《中国物流与采购》、《中国市场》、《中国商论》、《现代商贸工业》、《中国证券期货》、《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注:以上期刊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打电话咨询报考单位,确定该期刊是否符合要求。二、高级会计师评审论文排期关于发表论文的时间问题,是发表期刊中无法规避的问题。并非写好了论文,想在几月发表就能在几月发表。一般期刊论文排期需要持续1-3个月,一些非常火的期刊可能会直接将今年报送的论文排到明年发表。所以同学们要搞清楚报考地是在几月份进行评审申报,提前打好时间量,确定期刊的排期是否比较符合评审时间。同时还要注意论文准备时间问题。小编建议您尽早准备评审材料,如果您对《高级会计实务》考试的知识点都已掌握,那么您可以边备考《高级会计实务》教材,边进行论文的写作。请不要等到财政厅下发评审政策后,再着手准备论文。三、评审材料勿遗漏若考生成绩达到了分数线的要求,考生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准备评审申报所需的材料。由于评审环节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很繁杂,因此小编建议您在考试之前就着手准备,规避材料的遗漏的窘境。说明:由于考试政策和考试内容随现实条件在不断变化与调整,所以由东奥会计在线频道向各位考生提供的有关于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参考,若产生异议,请各位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2022-04-03 商贸类论文 现代商贸工业 期刊

  • 评高级会计师论文要求都有什么?

    评高级会计师论文要求都有什么?论文对于通过获得高级会计职称这件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参与高级会计师评审的论文都要具备什么条件呢?现在就和小编一起了解这些要求吧!一、评高级会计师论文要求都有什么?考生在进行高会职称答辩时,所回答的问题请务必以自己的论文内容为中心阐述,不要脱离自己的主题。这就要求各位考生在答辩前,要熟悉自己的论文。答辩前会有20分钟的准备时间,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这20分钟。我们需要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理解、分析老师给的答辩问题。可以自备笔记本,将关键词写在本子上,利用自己带来的论文及相关资料内容,以便在高级会计职称答辩时能围绕关键词,条理清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回答问题要控制好自己的语速和答辩的时间,一定要凸显出问题的核心点。若在答辩中评审老师向您提出异议,您千万别紧张,也别和老师起口角冲突。一定要虚心接受老师的点评,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放稳,冷静思考老师的话后,再合理地回答老师。二、高级会计师评审支持的部分期刊列举大家在确认考试成绩超过地区线或是国家线后,可以快速查找去年报考地点所要求的高会论文发表刊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部分允许发表的部分期刊,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报考地的要求去判别发表的期刊。《船舶物资与市场》、《财会学习》、《财经界(学术版)》、《商讯》、《中国集体经济》、《管理观察》、《企业改革与管理》、《商业文化》、《全国流通经济》、《现代商业》、《中国物流与采购》、《中国市场》、《中国商论》、《现代商贸工业》、《中国证券期货》、《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注:以上期刊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打电话咨询报考单位,确定该期刊是否符合要求。三、论文期限情况由于全国各考区的评审政策有所不同,同学们需要在报考地区的财政部门和人力部门的官方网站上,进行仔细核对,主要为了确定当地高级会计评审政策中关于评审时间的规定。部分地区可以当年评审,也可以选择下一年评审;而有的地区则要求只能在下一年度评审;一部分地区要求只能当年评审。在前两种情况下,同学们还有较长的准备时间,但若考生遇到最后一种情况,想要在《高级会计实务》成绩公布之后再去准备论文,其通过评审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所以不论是哪种情况,考生们都应在自己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提前着手准备评审所用论文。说明:由于考试政策和考试内容随现实条件在不断变化与调整,所以由东奥会计在线频道向各位考生提供的有关于高级会计师评审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参考,若产生异议,请各位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2022-04-03 高级会计师论文期刊有哪些 高级会计师论文选题

  • 高级会计师评审论文可以发表在哪些期刊上?

    高级会计师评审论文可以发表在哪些期刊上?有评审经验的同学应该知道,如果评审论文在不符合规定的期刊上发表,则您很可能陷入评审失败的困境。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高会评审论文正确的发表期刊吧。一、高级会计师评审论文可以发表在哪些期刊上?大家在确认自己的考试成绩超过高会地区线或是国家线后,最好快速地查找去年报考地点所要求高会论文发表刊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部分评审论文允许发表的部分期刊,同学们需要根据报考地的要求去判别发表的期刊。《船舶物资与市场》、《财会学习》、《商讯》、《中国集体经济》、《企业改革与管理》、《商业文化》、《全国流通经济》、《中国物流与采购》、《中国商论》、《现代商贸工业》、《中国证券期货》、《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注:以上期刊仅供参考,如考生需使用请打电话咨询报考单位,确定该期刊是否符合当地的要求。二、高级会计师评审材料勿遗漏若考生成绩达到了分数线的要求,考生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准备评审申报所需的材料。由于评审需要准备的材料非常多且获得较难,所以小编建议您提前准备这些材料,避免材料的遗漏。三、高级会计师评审论文格式是怎样的?①封面(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课题的专业方向)②目录③摘要(摘要是对论文主旨和内容的概述,一般200到300字之间)④关键词(多个)⑤绪论(说明研究背景、动机、意义和目的)⑥论文主体⑦结论及建议⑧参考文献表(应与正文中的加注对应)⑨封底说明:由于考试政策和考试内容随现实条件在不断变化与调整,所以由东奥会计在线频道向各位考生提供的有关于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参考,若产生异议,请各位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2022-04-03 高级商务会计 会计高级会计

  • 2022年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在哪些刊物上?

    2022年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在哪些刊物上?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评审论文的重点只有论文本身,还有一点是评审论文的发表!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2022年高会评审论文可以发表在哪些刊物上吧!一、2022年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在哪些刊物上?在高级会计职称评审申报过程中,大多数省市的考区要求申报人将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知网期刊上。具体没有统一的规定,具体单位有不同的要求。但要求申报论文具有国内CN刊号或国际ISSN刊号。同学们在选择刊物时,尽量安排知网或者万方收录的期刊。有些地区要求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符合部分地区要求的期刊有《财会学习》、《财经界(学术版)》、《中国集体经济》、《管理观察》、《化工管理》、《全国流通经济》、《企业改革与管理》、《商业文化》等等。大家在平时应该多多关注各期刊的发表要求,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杂志并进行了解。二、高级会计师评审材料要求若考生《高级会计实务》成绩达到了分数线的要求,并以最快的速度整合需要申报的材料。捋顺出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和尚未准备的材料。由于评审环节需要准备的材料非常多且获得较难,因此小编建议各位申报人提前进行准备,避免材料的遗漏。三、高级会计论文发表有哪些规则呢?①题目:要做到“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让各位评审老师从题目中能清清楚楚获悉您要探讨的内容是什么。②摘要:您要做到客观、理性,不夹带自己的理解和注释。同时在叙述方式上需要做到简洁、明了。③关键词:该部分的提炼较为简单,要具有精确的概括性,能反映论文主题即可,一般控制在3-5个。④绪论:您要清楚地展现出本篇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所能产生的意义。⑤论文主体:这是论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要包含您的观点、论据。一般按照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走向书写。⑥结论及建议:您要提出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并在文章的结论处明确论文的主旨。⑦参考文献表:注意不要遗漏该添加注释的内容。如论文中引用的文字、数据,应采用加注的方式,并在参考文献表中标注出原作者、原文章名称、日期、页码。论文中引用的表格,应在表格下面注释原作者姓名、原文章名称、日期、页码。说明:由于考试政策和考试内容随现实条件在不断变化与调整,所以由东奥会计在线频道向各位考生提供的有关于高级会计师评审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参考,若产生异议,请各位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2022-04-05 高级会计师论文期刊有哪些 高级会计师论文选题

  • 高级会计师论文期刊要求很高吗?

    高级会计师论文期刊要求很高吗?对于专业论文而言,发表在哪个期刊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高会论文对于发表期刊的相关要求吧!一、高会论文发表在哪些期刊上?大家在确认考试成绩超过地区线或是国家线后,可以快速查询出去年报考地点所要求的高会论文发表刊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部分允许发表的部分期刊,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报考地财政厅或财政局的要求去辨别可以发表的、符合要求的期刊。《化工管理》、《船舶物资与市场》、《财会学习》、《财经界(学术版)》、《商讯》、《中国集体经济》、《企业改革与管理》、《商业文化》、《全国流通经济》、《现代商业》、《中国物流与采购》、《中国市场》、《中国商论》、《现代商贸工业》、《中国证券期货》、《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注:以上期刊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打电话咨询报考单位,确定该期刊是否符合要求。二、高级会计师评审论文格式是怎样的?①封面(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课题的专业方向)②目录③摘要(摘要是对论文主旨和内容的概述,一般200到300字之间)。④关键词(多个)⑤绪论(说明研究背景、动机、意义和目的)⑥论文主体⑦结论及建议⑧参考文献表(应与正文中的加注对应)⑨封底。三、高级会计师评审论文排期关于发表论文的时间问题,是发表期刊中无法规避的问题。并非写好了论文,想在几月发表就能在几月发表。一般期刊论文排期需要持续1-3个月,一些非常火的期刊可能会直接将今年报送的论文排到明年发表。所以同学们要搞清楚报考地是在几月份进行评审申报,提前打好时间量,确定期刊的排期是否比较符合评审时间。同时还要注意论文准备时间问题。小编建议您尽早准备评审材料,如果您对《高级会计实务》考试的知识点都已掌握,那么您可以边备考《高级会计实务》教材,边进行论文的写作。请不要等到财政厅下发评审政策后,再着手准备论文。说明:由于考试政策和考试内容随现实条件在不断变化与调整,所以由东奥会计在线频道向各位考生提供的有关于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参考,若产生异议,请各位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2022-04-04 高级会计师论文期刊有哪些 高级会计师论文选题

  • 认识的升华实践的硕果: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论文精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鲁兰桂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认识的升华实践的硕果: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论文精选试读: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深化分税制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等多篇研究成果,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扩散、我国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并深化税制改革、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并力促民生改善的关键时期陆续形成的,切入角度精准,分析见解独到,力求解决税收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和瓶颈,体现了研究者对地税现实工作的热切关注和深度思考,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其中,《论科学组织税收收入的八大关系》成稿之初我就看过。报告从经济税收宏观层面和征收管理微观领域,全面分析论述了科学组织税收收入需要处理好的若干基本关系,看似老生长谈,但全文不乏发人深思之处。《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我也曾仔细看过。这篇报告从基础理论的概念和内在的关系开始论述,最后提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实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兰桂同志把这些有价值的报告集中起来,编辑成著作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也足见其一贯工作的务实精神和远见卓识。滔滔直欲催前浪,端赖新潮汇巨流。经济税收的加快发展,也给税收科研工作带来了研究、探索、创新的广阔空间。衷心希望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继续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现新规律,在税收科研工作中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理论研究,突出广东地方税收实情研究,突出从外部经验和自身实践中总结规律的税收学术研究,突出涵盖主张、方向、措施、目标以及实施办法的税收决策研究,多出精品力作。我相信地方税收研究会的这本文集的出版,一定会不断为提升我省地方税收工作水平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推动税收工作学术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促进财政、税收决策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局。是为序。(钟阳胜,广东省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课题组【摘要】本文提出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符合中国国情的内涵和外延;明确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四种关系,提出了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四个税收政策建议:一是从根本上转变税收政策的整体设计观念,把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税收政策的主要目标;二是适度调整应用于虚拟经济的税收政策,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中弱势部分的税收支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的内部结构调整,并实现协调、同步发展;四是切实减轻实体经济的税费负担,提高实体经济的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税收政策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应当如何划分?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在具体的经济实践中,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在国外文献中,实体经济译为realecoomy,相对地,虚拟经济是virtualecoomy或者omialecoomy、fictitiouecoomy。对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学术研究,大多是从货币作用这一宏观经济学的经典议题展开的。在国内学术界,基本都是沿用国外的统计口径来计量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即将实体经济理解为包括(金融等)所有行业在内的GDP,将虚拟经济理解为特定的证券综合指数(如上证指数)或资本市场总额或货币供应量。我们认为,以上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界定,尚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对虚拟经济的度量脱离我国国情,存在严重偏差。国外(如美国)的金融体制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资本交易较为规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界限相对明显:实体经济基本都列入GDP核算范围,虚拟经济几乎都存在于受政府监管的资本市场,故其采用以上统计口径是无可厚非。而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至今只有30多年,金融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体制还不健全,资本交易不仅出现在实体经济和正常资本市场(如上证A股市场,属于虚拟范畴,受到政府有效监管)领域,还大量存在于非正常资本市场,如民间借贷、地下融资等,这些游离于传统金融体制之外的资本运转,政府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有鉴于此,上述国外计量标准并不能准确反映我国虚拟经济的真实情况。二是对实体经济的度量缺乏精确性,存在高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通常是1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在具体核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相当一部分虚拟经济(特别是民间资本的虚增,如温州炒房团)隐藏在GDP统计中,使得GDP高估了实体经济的规模。三是对地区性研究无能为力。假定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广东省,那么用于衡量广东虚拟经济的资产总额或货币供应量指标将无法统计。一方面,货币供应量等指标是全国货币政策的执行结果,不可能划分出广东省的货币供应量指标,而资本市场的资产总额,如股票市值等,亦不可能单独划分出广东一省的数量。另一方面,广东省的虚拟经济在省内外都存在大量的互动现象,不应该单一割裂其与外部的联系。为此,我们认为应从商品(或服务)流通的角度重新界定我国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内涵。在商品(或服务)的流通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种情况的增值:其一是实体增值,即该商品因实际需要而发生的内在增值,这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二是虚拟增值,即在商品本身内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以该商品为载体进行的纯资本流通,从而导致商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的“增值”,这属于泡沫经济。基于以上思路,我们作出以下定义:在国民经济中,利用某一实物载体进行的纯资本交易,导致该商品的价值虚增——市场价格与其自身内在价值严重分离,这样的增值应计入虚拟经济范畴(成思危认为,所谓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虚拟经济具有三个显著特征:①商品本身在流通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增值;②资本交易的结果往往是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远远抛离本身内在价值;③中间环节的多寡,会影响到该商品的最终市场价格。同理,所谓实体经济,是“实际的”经济,是在商品或服务的流通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增值,一般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既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金融、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具有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等特征。它与虚拟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实体经济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产品或服务,成为社会总产出的一部分,而虚拟经济只是利用既有的产品或服务作为载体进行纯资本的交易,目的只为以钱生钱,赚取价差(套利),并不产生任何额外的社会产出。以房地产市场为例,一手房交易,是供需双方出于自身实际需要的合理经济活动,属于实体经济范畴;而房产的二手及后续交易则是以房产为载体的资本交易,属于虚拟经济范畴。假设一套新落成的房子成本为100万元,以150万元的价格卖出去,这50万元的增值属于实体经济。如果在房地产市场上以该房子为载体进行资本交易,以200万元或是300万元转卖、倒腾,则属纯资本流通,再增值的50万元、150万元应计入虚拟经济。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既具独立性,又具统一性。(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相对独立的不同经济范畴一是地位不同。实体经济总是先于虚拟经济而存在,而且只有实体经济才能创造物质财富。二是运行机制不同。实体经济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则与再生产过程相脱离。三是定价方式不同。虚拟经济采用的是资本化定价方式,被看作是观念支撑的价格,而实体经济则表现为成本和技术支撑的价格系统。(二)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在实体经济中产生了信用,信用的产生又使货币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信用货币、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存在基础,所以说虚拟经济的产生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的依托。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的利润源泉。虚拟资本虽然比较容易获得利润甚至是超额利润,但它不能创造价值,它的利润价值最终来源于实体经济,其本质是对实体经济剩余价值的分割,就总量而言其利润只能是实物资本利润的一个部分。基于以上两方面,我们认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本”或“源”,是第一性的,而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互促进实体经济的良好运转能够增加对虚拟资本的需求,进而推动虚拟经济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实体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虚拟经济来促进,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在于服务实体经济:它有利于活跃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形成,为实体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它的高流动和高收益可以吸引大量暂时闲置的资本,满足实体经济资金的需求,提高资金融通能力;它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它可以解决实体经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实体经济运作效率,最终促进实体经济优化配置。一般我们将此称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引致效应”。以我国为例,从改革开放至今,GDP从1979年的4062.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1564亿元,增长了116倍之多;另一方面,据估算,2007年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超过160000亿元。这从某种角度反映出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得益彰,实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是虚拟经济得以迅速增长的“温床”;而虚拟经济反过来又在实体经济运行中产生显著的正面效应,一般包括“储蓄—投资”转化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金融一体化效应等等(孙妍、郑贵廷,2012)。(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互制约当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即上述的“引致效应”。而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二者发展不协调时,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即“溢出效应”:虚拟经济发展滞后,会导致资本市场萎缩等一系列问题,对实体经济需求产生剧烈冲击,进而制约了实体经济发展;反之,虚拟经济发展过快,不仅会产生“泡沫”或“虚假”经济,而且其虚高的盈利率会挤占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资源(如社会资本),进而扭曲资源配置,损害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另外,虚拟经济往往会成为监管和税收的“盲区”,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体制尚不健全的中国,存在大量游离于监管之外、体制之外的虚拟资本。最后,虚拟经济的发展也会增加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投机风险。例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所形成的泡沫经济有关。三、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一)从根本上转变税收政策的整体设计观念,把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税收政策的主要目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税收政策对虚拟经济有所倾斜,这在当时具有时代的必要性:原因之一,资本是一国经济起飞的关键。对于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很多经济学家都做了大量理论研究。经济学家柯布·道格拉斯认为,一国的社会产出Y取决于三个因素:资本(K)、技术(A)和α1-α劳动力(L),即Y=AKL。其中资本(K)积累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的“速成”,这也就是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如当前各发展中国家)如此重视招商引资的原因所在。原因之二,资本存量不足。改革开放实施之初,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迫切需要国内外资本的大力支持。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当时我国资本市场的形势极为严峻:首先,人均收入和储蓄不足。1978我国人均GDP仅381元,城乡居民的存款只有210.6亿元,过低的国内储蓄水平制约了投资水平的扩大,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即过低的人均收入造成了过低的储蓄和投资,从而导致资本积累的低速度,不可避免地造成低生产率水平,而低生产率水平又会降低人均收入。这时,即使政府和企业有很大的投资欲望,但因为受到储蓄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经济建设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其次,外汇储备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严重不足。197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在1980年甚至出现了负值,为-12.96亿美元,外汇储备在90年代以前一直存在较大的波动,这一局面直至1991年才得到根本改善。国家有限的外汇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设备、技术和产品的进口,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最后,吸引外资的能力低下。1979—1984年这5年里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额仅181.87亿美元,不到1992年一年的外资利用额。在这种情况下,鼓励虚拟经济发展的税收策略十分必要。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活跃市场,促进资本形成,以完成更大规模的资本积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策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渐趋复杂:虚拟经济已经极为膨胀,资本严重过剩,并出现明显的经济泡沫(主要是资本流通环节太多,扩大了其载体的价值。如房地产,本来是实体经济,而由于虚拟流通太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供应虚增,从而呈现出供需失衡的现象);而实体经济却面临着资本紧缺、后续增长乏力的情况。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脱节,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埋下巨大隐患。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正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向人们展示金融风险积聚和释放对国民经济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普遍性难题。我们在抵御经济危机的同时,更应理性地吸取经济危机爆发的经验教训,正确对待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其一,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要以实体经济为本。这是发展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其二,虽然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矛盾还未完全暴露,不至于引发经济危机,但是长久的量变终会引发质变。一味地纵容虚拟经济不断扩张,坐视实体经济日渐疲软,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步西方国家的后尘。试想,西方国家拥有如此健全和规范的金融体制,都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那么我国当前潜在的经济风险就更值得警惕。所以,为了扭转实体经济空心化、空洞化以及(体制、监管外游资所带来的)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趋势,引导国民经济回归正常、健康的发展轨道,我国的当务之急是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虚拟经济发展的度,消除泡沫,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形成和谐、良性的关系。对于各级(中央和地方)税务部门来说,要转变观念,对税收政策进行针对性调整,将政策目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倾向虚拟经济转向促进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我国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使扩大内需成为可能)和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凡是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都要继续坚持,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都要逐步削弱或删减。这既是税收政策作为一个宏观调控工具要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具体要求,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客观要求。(二)适度调整应用于虚拟经济的税收政策,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目前,我国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原因之一在于虚拟经济的盈利率相对高于实体经济,资本逐利性和个人逐利性导致“热钱”青睐一夜暴富的行业,使社会资源(资本)扎堆于虚拟部门。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低,不仅无法吸引外部资本进入,而且还出现实体经济的资本外逃。浙江的情况即为一个典型。当地的企业家以实体经济起家,积累财富后,许多资金并没有再投入到实体经济中。由于资本市场不健全(股票市场不完善,风险大;而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又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大量社会游资也没有进入正规资本市场,而是去炒作各类实物,例如房屋、生产原料甚至普洱等生活用品。如2007年,股票投资热潮席卷全中国。据统计,截至2007年11月16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1.34亿户,开户数超过了2002—2006年五年的总和,股票成交金额达到460556亿元,比2006年的5倍还多。一时之间,炒股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金钱游戏,成为中国老百姓眼前快速致富的最佳途径。再如2010年,楼市调控“挤”出来的部分热钱开始炒作农产品,导致少数农产品价格大幅飙升。大蒜价格相对前两年涨了100倍,绿豆最高也涨了5倍。要真正实现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戳破经济泡沫,就运用税收杠杆而言,可以考虑对以商品为载体的资本流通所产生的虚拟经济收益增加税负,以降低其盈利空间,从而引导游离于监管之外、体制之外的资金流出虚拟经济领域,让泡沫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税收政策的有力调控(抑制虚增),避免其“越吹越大”。具体到税收政策上,可以有如下思路:1.通过税收政策,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的证券税制不仅是证券市场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制度保障,而且其本身就是完整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和发展,我们必须从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证券市场本身运行的环节和规律,采取有差别的、较为宽松的税收政策,尽快形成完整、系统的证券税制,实现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1)进一步扩充证券税种,构建完善的证券税制。一方面,开征证券交易税。目前国家已先后出台了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等方面的税收政策,客观来看,交易佣金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平均水平,降低印花税的政策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因此,证券交易税应继续对买卖双向交易行为征税,为未来开放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和融券卖空交易预留政策空间。另一方面,开征证券发行调节税。对所有上市公司的发行收入按一定税率课税,专用于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不仅拓宽了社保资金来源,而且提高了上市公司发行成本,加大了上市公司融资风险,有利于上市公司质量提高。(2)取消金融机构从事股票、基金、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和金融期货买卖业务,分季预缴、按年结算就其差价征收5%营业税的规定,实现各类投资者税负公平,避免金融机构为避税而利用个人名义进行证券投资而形成的不必要风险。(3)实行差别税率政策,调整市场结构,抑制投机行为。首先,依据证券持有者实行差别税率,鼓励长期投资。对证券交易税和证券交易资本利得税,可依据投资者持券时间的长短分为长期税率和短期税率,长期(一年以上)持有者实行低税率,短期(一年以下)持有者实行高税率。其次,根据证券品种实行差别税率。将证券分为股票类、基金类、公司债券类、政府债券类,制定由高到低的税率。最后,根据交易场所的不同实行差别税率。区别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为尽快发展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对场外交易课以较低的税率。(4)适当地放宽企业债券市场,引导资金适度回流至债券市场。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股票与债券这两种投资手段是根本。目前,企业融资难与广大居民投资渠道缺乏并存,以及整个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发挥欠佳,都与我国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滞后有很大关系。发达国家的企业直接融资主要依赖于债券市场而不是股票市场,但我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不仅如此,在规模明显偏小的国内债券市场中,企业债仅占总量的20%左右,与占比达80%的国债、央票和金融债相比,又处于附庸地位,只是一个“配角”。因此,加快发展企业债券融资很有必要。从税收政策上看,可以通过对债券收入进行一定减免。例如对个人所得税中,企业债券利息收入部分的税率进行下调,以吸引资金从股票市场流动至企业债券市场。这一举措具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方面,债券利息的所得税税负下降,必然使得企业的债券投资价值上升,引导资金从原来的股票市场,逐步流入企业债券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税率下降而使债券的实际利率提高,使得企业的债券更易销售,从而降低企业通过债券进行融资的融资成本,这实质上是对实体经济的一项重要扶持政策。2.控制民间游资的炒作行为,引导其回归正规的资本市场对此,可以考虑适时开征资本利得税,调控虚拟经济。尽管我国现行税法中已经部分涵盖并实施了对资本利得征税,如对股权转让所得征税、对资本性房产转让所得征税等,但仍没有使用资本利得的概念,更没有对资本利得适用单独的税种。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虚拟经济的调控力度,可以考虑针对资本利得,建立专门的税收框架,对各种股权转让所带来的收益,进行征税。在资本利得税的税制设计上,应遵循两个基本准则:第一,低税准则。通过利益驱动,引导大量社会资金流向资本市场;第二,灵活原则。政府应根据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同情况,适当采取阶段性的高税或低税、开征与停征等手段并灵活运用。(三)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中弱势部分的税收支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的内部结构调整,并实现协调、同步发展我国实体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整体,涵盖了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因此在制定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时,要抓住突出问题,使之与实体经济的全局发展相协调。如对中小企业、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偏远山区或革命老区的企业、福利企业等特殊对象进行重点扶持,在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方面予以减负,通过税收杠杆扶持弱势实体经济的发展。就目前来说,应侧重从以下三个问题着手:一是从规模上考虑,中小微型企业竞争力相对低下,属于实体经济弱势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大量涌现,已经超过4000万家,其中包括3700多万家工商个体户,吸纳了2亿多人口就业。它们分布在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50%的税收和80%的就业岗位。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实际,突出表现在中小微型企业进入难、公平竞争难、融资贷款难、技术创新难、招聘人才难,以及税费负担重。总体来看,中小微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政策支持,其生存发展将会是更加困难的。因此,作为国家宏观经济重要调控手段的税收政策应当积极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为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税收环境。二是从行业上考虑,新兴服务业等行业规模仍偏小。相对于目前我国传统行业,无论从规模上来看,还是从营利水平上来看,新兴服务业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筹措资金、开拓市场、提升管理等方面,其实力明显需要加强。三是从所有制来讲,我国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生存空间较小,抵御风险能力差,亦属于弱势实体经济部分。为了促进民营经济、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税务部门可行的政策有:首先,改革和完善流转税。放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对金融企业向民营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利息收入应给予减征营业税优惠,以鼓励其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考虑到多数民营企业资本规模有限,对于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有着巨大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租赁业的税收制度;对民营企业减少许可限制和减征关税,对其进口的属于国家产业鼓励的设备和技术可进一步降低关税税率甚至免征关税。其次,改革和完善所得税。考虑对个人从居民企业取得的税后收益给予优惠免征个人所得税,这样将有利于增加居民投资性收益,提高民间投资能力和自主创业热情,有效引导鼓励民间投资;降低所得税税率,实行超额累进制度。最后,完善税收征管模式。严格依法治税,明确税务机关的执法权限,制定严密、科学、易于操作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保证税收执法的规范化和效率化,建立合理、有效的税收执法体系。针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账证不全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帮助其防范纳税风险,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四)切实减轻实体经济的税费负担,提高实体经济的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正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要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除了适度控制虚拟经济,引导资金回流,更重要的是拓宽实体经济的盈利空间,增强实体经济对民间游资的吸引力,这才是从根本上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积极探索推进税制改革(1)加大费改税的力度,减轻企业不必要的负担。清理各项政府收费,用税收取代一些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少量的、必要的政府收费为辅的政府收入体系,是费改税的基本思路,亦是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的重要举措。推行费改税,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其一,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既无法律、法规依据,又无正式行政文件的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和乱集资项目,均在取消范围内。国家已经下文件明令取消的各种收费,应依照国务院规定,坚决取消。其二,对现有的各种行政性收费,经过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确实存在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再列出一部分名单,应由国务院下文,明令废止。其三,应明确规定,取消地、县级以及县以下行政单位确定并收取行政性规费的权力。其项目及收费标准,一律由中央和省两级政府依照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收费项目目录和收费标准,以及管理、监督办法。省级政府确定的收费项目必须报国务院批准。(2)从流转税出发,切实减少实体经济的税费负担。2011年我国税收收入是1994年的17倍,是2000年的7倍。1994年我国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占全部税收的81%,企业所得税占15%,个人所得税占2%,其他税收占2%。2011年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占全部税收的63.8%,企业所得税占18.7%,个人所得税占6.7%,房产税占1.2%,其他税收占9.6%。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格局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现在已经具备了适当降低流转税负担的条件。(3)合理改进所得税,避免资本利得的重复征税。可以考虑对个人从居民企业取得的税后收益给予优惠免征个人所得税,即允许个人在取得税后股息红利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扣除股息红利已承担的公司所得税。这样将有利于增加居民投资性收益,提高民间投资能力和自主创业热情,有效引导鼓励民间投资。2.提高实体经济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扩大内需,同时鼓励“走出去”战略企业的生存,归根结底是市场。在目前国内外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大前提下,不少实体经济企业挣扎于市场的萎缩当中,面临着各种销售与成本压力。为此,政府应从各方面提高实体经济的自我发展与市场开拓能力。(1)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扩大内需。目前,制约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外依存度高。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外部市场严重萎缩,这促使我们将眼光重新投向国内。我国是一个具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在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大有所为。为此,在政策上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内需扩大。一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减少民众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适当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负,从而刺激居民消费的提高。(2)积极落实“走出去”战略。一要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解决出口问题的关键。税收政策在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主要创新方面大有可为。可以通过企业所得税在研发方面的减免优惠,鼓励企业投入各种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稳步推进“营改增”,改革现行增值税制,减少和消除重复征税,实现出口商品彻底退税。三是税收政策上要支持企业“走出去”。在国际上贸易保护盛行的今天,又面临外部市场疲软,应对的办法之一就是走出去,到目标市场国设厂生产。对此,涉及国际税收中的税收协作问题。对于跨国设立的企业,由于各种税收管辖权的重叠而造成的重复征税情况十分普遍。各国政府一般通过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等措施予以减免。为鼓励“走出去”的战略,减少企业对外投资的税收负担,应该不断拓宽我国的国际税收协作,扩大协作的国家范围,并规范税收饶让、预约定价等操作,落实对“走出去”企业的保护与支持。探索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不能局限于减税免税等税收优惠措施,还应该包括改善税收环境这一因素,包括税收制度、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等方面。对税务机关而言,还应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税务行政效率,持续优化纳税服务,使税收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努力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法治服务环境。【本文参考文献】1.冯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述论.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5).2.郭冬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商品与质量,2011(12).3.程广琪.简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2012(5).4.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种解释.经济研究,2004(4).5.翟晓英.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探讨.中国市场,2011(23).6.王爱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7.包亚钧.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探究.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4).8.王玺.中国经济结构变革与资本存量的动态估计——基于财政学视角的一个初步考察.财贸经济,2012(3).9.孙妍,郑贵廷.虚拟资本及其对实体经济发展之效应研究.求索,2012(1).10.田文喜.我国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7).课题组组长:鲁兰桂课题组成员:沈肇章、冯绍伍、唐飞鹏、陆超云、陈壮练、蔡丹深化分税制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基于广东的实践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课题组【摘要】本文通过总结1994年以来广东省级以下分税制改革的实践,分析广东省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深化分税制改革势在必行,并提出深化分税制改革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赋予省一级必要的税收立法权,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应以税收收入为主体、省级以下的财政要做到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等设想。【关键词】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地方税体系2012年3月8日,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了历时8年研究完成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11(地方版)》,披露了我国地方政府的收入结构情况:一般预算收入只占全部地方政府收入的47.37%,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8%,不足四成。学者安体富认为,这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地方税体系不完善,缺乏主体税种。我国当务之急是不断深化分税制改革,逐步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构建“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权”、各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一、现状、问题及成因(一)广东省级以下分税制的发展状况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广东相应制定了省对市县的分税制管理体制,其发展变化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1.1996—2001年为了实现由分税包干制到完全分税制的平稳过渡,理顺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规范省与市县财政分配关系,保证市县的既得财力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增强省级宏观调控能力,广东省于1995年开始对省级以下分税制进行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中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的预算级次划分,对属于我省地方财政收入部分,按税种和行业划分省与市县的收入。将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和税源较为集中的行业税收划为省级固定收入;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收入规模较大的主要税种划为省与市县共享收入;将适合基层征管的税种划为市县固定收入。具体划分见本文附录。2.2002—2010年为配合国务院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方案,广东省对省级以下分税制进行相应调整:①2002年省与市财政体制暂不作调整。省、市固定收入部分,地方分享的50%所得税继续作为各级固定收入;省市共享收入部分,地方分享的50%所得税继续实行“四六”分成,即省分享20%,市分享30%。②中央下划的所得税暂入省库;2002年,中央下划所得税收入比基期增长或短收影响本省部分,按属地原则,省与市按“四六”比例分享或弥补,各市应分享的收入或弥补的短收,由省财政在2002年决算时,通过专项返还或专项上解办法处理。③保证地方既得利益,省对市实行基数返还的办法。以2001年为基期,按改革方案确定的分享范围和比例计算,各市分享的所得税收入,如果小于地方实际所得税收入,差额部分由省作为基数返还给各市。3.2011年至今为了增强省级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为了集中财力办大事,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广东省于2010年重新调整了省级以下分税制。各级政府的固定收入分享比例如表1所示:表1广东省各级政府收入分享比例表(二)存在的问题分税制改革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划分税种的方式,规范各级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以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经历多次变动后的分税制,已经逐渐偏离原先改革的初衷,名存实亡。就目前来说,名不副实的分税制已暴露出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土地财政”影响了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来维持财政支出。“土地财政”的背后隐藏着巨大隐患:首先,土地属于稀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地方政府这种“以地生财”的短期行为必然导致“寅吃卯粮”现象的出现,终将难以为继;其次,由于外生因素影响以及自身周期的变动,土地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以地生财”会给地方财政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广东省为例,2007—2011年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表22007—2011年广东省一般预算收入及土地出让金收入情况(单位:万元)2.“负债财政”引发巨大的地方财政风险截至2009年5月末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政府融资平台有3800多家,其中70%以上为县区级政府的平台公司。它们的负债总额由2008年初的1.7万亿元,在不到一年半时间里升至5.26万亿元,其中85%来自银行贷款。广东省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最早发生在1980年,至1996年年底,广东省本级、21个地级以上市和113个县(市、区)全部举借了政府性债务。截至2010年年底,广东省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7502.96亿元,债务率为64.22%。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5891.76亿元,占78.53%;另外对897.76亿元负有担保责任,其他相关债务余额为713.44亿元。从偿债期限看,未来五年将进入还债高峰期,2011年至2015年到期债务占债务余额的六成,其中今年到期应偿还1467.61亿元。2016年及以后到期应偿还3064.41亿元。从地区分布看,广东省本级及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政府性债务余额占广东省全部债务余额的87%以上,逾6550亿元。地方政府如此大量的“负债财政”现象,已经构成了严重的财政风险。3.财权过于集中,侵占了地方政府的预算自主权根据财政部公布的全国财政收入情况,2012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7.9%。转移支付虽然有效地平衡了地方财力,但却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全国的转移支付构成中,有指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数额偏大,用于缩小地区差距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数额偏小。2010年,在2.73万亿元的中央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为1.41万亿元,再加上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有明确用途的2622.2亿元,共计有61.7%的转移支付是“定向的”(有规定用途)。在广东省,2009年的专项转移支付2116亿元,虽然只占全部转移支付的25%,但是事实上许多计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项目,其使用范围亦有限制,真正用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并不多。如此的转移支付结构,一方面,侵占了地方的预算自主权,束缚了地方政府可操作的空间,造成政由上出,最能了解基层群众需求的地方财政无法因地制宜,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另一方面,财政资金分配的主动权过度集中在中央与省级政府,造成了“跑部钱进”、“跑厅钱进”等不良现象,容易滋生各类权力寻租与腐败。4.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扭曲了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如图1所示,近5年来,广东省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2012年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18.53%,比2007年高出5.24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同期水平(14.17%)。根据《广东省201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地市一级的非税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超过20%,有3个市的税收比重低于60%,6个县甚至低于50%,茂名等地市非税收入更是超过了40%。由图2可知,非税收入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率,两者存在明显的背离。自2009年以来,非税收入的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2011年更是达到了28%之多。这都反映了广东省财政运行中的不健康因素。因为非税收入不是财政的固定收入,其组成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不应该成为地方财政可依靠的重要收入来源。同时,过高的非税收入亦表明在经济运行中,社会实际承担的隐性负担较大,各种费用通过不规范的方式流入财政,必然影响社会经济长期的健康发展。图12007—2012年广东省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数据来源:《广东财政年鉴》。图22007—2011年广东省一般预算收入与非税收入的增长率(%)数据来源:《广东财政年鉴》。5.政府间分配关系未理顺,削弱了基层政权的财政自给能力一方面,经过所得税共享改革,2011年广东省4383亿元的税收收入中,属于中央和地方分成共享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达到1802亿元,占全部税收的41%。随着“营改增”改革的推进,原有的营业税税源逐步被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这意味着广东省大半的税收收入都变成了分成模式。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体制已经偏离了分税制改革的方向,逐步走回分成制。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政府收入分配关系,导致地方财政的自给能力不足,难以通过税收满足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需要,而不得不依靠各种非税收入、土地出让金和来自上级的转移支付。以2009年为例,广东省的财政自给系数(本级财政收入与本级财政支出之比)仅为0.84,地市级的财政自给系数为0.88,县级的财政自给系数仅为0.62。这反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自主性严重不足,过于依赖上级的各种补助。从税收收入占地方预算支出比例的角度来看,2009年广东省的税收收入加上各种税收返还,仅占实际支出的86%,这显示地方基层政府缺乏必要的税收收入来源,在财政收入的结构上存在着各种不合理的因素。(三)问题的成因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存在着非税收入占比过高、增长过快、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负债过重、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省级以下的事权财权划分不明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省与市县的事权与财权,但对事权的划定较为模糊,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具体到实际支出项目。之后2002年和2010年的两次改革也只是重新划分了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并未相应调整。这造成了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方政府的职能空间大为拓宽,新增的事权得不到对应的配套财源,造成了“上级开单,下级买单”的怪象,地方财政不堪重负;第二,我国在2007年进行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但是省以下各级财政并未跟随这一改革而重新明确划分事权,导致地方财政严重依赖于上级拨款,降低了地方财政的自主性。2.对于收入分配的调整缺乏规范性无论是中央与地方,还是省级以下的财政分配关系都应由各级人大立法,任何调整都应根据规范的法律程序进行,但是在实践中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坚持和贯彻。而这一关乎地方重大利益的决策,没有经过充分审慎的讨论、考据,也没有必要的法律程序予以规范,就显示出调整的随意性,导致财权并不跟随事权增减而变化,下级政府只能被动地服从上级政府,沦为上级政府的附庸,违背了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3.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地方税收体系按照分税制的改革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明确各级政府的主体税种。而建立和完善地方税收体系,税权划分是一个不可能回避的问题。但是分税制改革实施至今将近20年,我国的地方税收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税权划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大量政府性非税收入游离在分税制之外,遂使分税制改革成了“半场改革”。省以上是分税制的“阳光世界”,省级以下却是谁也搞不清的“灰色地带”。4.所得税共享改革、“营改增”等措施进一步肢解了地方的税收体系在原分税制体系下,营业税、所得税是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广东省营业税收入为1377亿元,占税收收入31%;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087亿元,占税收收入25%。但是,随着所得税共享改革的推行,地方原有的营业税增量有50%上解中央,从而显著地削弱了地方的可支配财力。而随着“营改增”在广东试点运行,现代服务业等广东的税收增长点亦被纳入了增值税范围,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在这一趋势下,各类流转税与所得税都将陆续重新回归分成模式,走上了回头路,违背了分税制的初衷。总之,分税制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目前地方政府存在的“土地财政”、“隐性债务”、“跑部钱进”等问题,矛盾的根源不是分税制,而恰恰是因为没有坚持分税制改革方向。所以,我们当务之急是要继续深化分税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省级以下的分税制。二、深化分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一)深化分税制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主持召开的经济工作座谈会中强调:“坚定不移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推动科学发展增添新动力。”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政府与财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来自财政资金的各类公共投资,为我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乘数效应。不仅如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十分依赖于政府财政的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活力,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而在运用财政手段促转型、保增长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广东省内情况复杂,各地差距十分显著。21个地市在地理区位、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发展水平、技术集聚、人才储备等方面,都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财政的投入上,必须发挥地方优势,坚持因地制宜。例如,广东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厚实,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其发展重点应倾向于各种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而粤北、粤西等地则由于历史原因,产业体系尚未完整,应重点发展制造业、资源型产业等。在建设地方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地方独立自主权,这就要求在财权上,允许地方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为此,必须切实保证地方财政的财力,不搞“一刀切”。(二)深化分税制改革,是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需要目前均衡地方财力的主要措施依然是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的主动权被收归上级政府,一方面无法为地方提供稳定财源,构建平稳运行的财政体系;另一方面,迫使地方频频向中央、省等上级政府申请拨款,剥夺了地方的主动权,不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亦容易滋生腐败与权力寻租现象。从现代的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来看,转移支付应该局限在具体的专业领域,是上级政府对地方公共服务的一种调整。转移支付应该集中于均衡地方差异,为相对落后地区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提供财力保障,而不是成为地方特别是区县政府“保运转”的手段。地方财政的运作,应以稳定的税收为其主要来源,构建以税收为主的财政收入格局。因此,只有通过完善分税制,建立起地方自有的、稳定的、充沛的财源,赋予地方必需的预算自主权,才能改善省、市、县三级财政现状,改变地方“等、靠、要”的状况,调动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两方的积极性。(三)深化分税制改革,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早在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更多地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2008年2月23日,胡锦涛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政府职能由单纯的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要求地方政府不能仅仅关注GDP的增长,只忙于组织收入(创收),而要更多地关注民生、市政建设、生态环境等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少地方政府由于可支配财力不足,而将精力专注于“吃饭”问题,想方设法地组织财政收入,甚至插手企业,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严重超出了政府的职能范围(政府职能“越位”),而在民生、市政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却无所作为(政府职能“缺位”),这是极其不合理的。由此可见,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需要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问题。有了固定财源,地方政府才能脚踏实地地专注于提供公共服务。所以我们建议深化分税制改革,不仅因为该制度能为地方政府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还因为省级以下政府作为基层政府,是联系社会群众的第一线,它们最为了解当地人民对公共服务的诉求,所以把财权适当下放到市县政府,便于它们因地制宜地提供公共服务,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这样,既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深化分税制改革,是推进“营改增”等重大税制改革的需要2012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营改增”自此正式拉开序幕。2012年11月1日,广东省也加入试点行列。从税收公平、效率等角度看,实行“营改增”改革是必要的。“营改增”不仅能够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税负公平,而且差额征税还能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但是,“营改增”断掉了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进一步破坏了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平衡。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营改增”使地方财政失去了主体税种,那么就有必要重新建设地方主体税种,这是一个大事,是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营改增”后,地方和中央的财政分成比例就会发生变化。而分成比例一旦发生变化,就意味着整个财税体制需要重构了。所以,要保证“营改增”的有效落实,需要重新调整和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中央税与地方税),建立新的地方税收体系。而省级以下分税制的构建,恰好可以弥补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因“营改增”税基合并而失去的财源。所以,我们提出来,“营改增”的实施需要省级以下分税制相配套,否则将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地税局职能萎缩以及由此产生对“营改增”的抵触情绪,最终会使“营改增”半途而废。总之,离开了分税制的支持,“营改增”是不可能成功的。三、深化分税制改革的设想(一)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体系都是分为若干级别,通过权力的分配达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目标。财政分权理论认为,要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其自主决定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使处于基层的地方政府能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政策类型,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其结果便是使地方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在我国,1994年进行了以财政分权为理论依据的分税制改革,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明确各级政府的主体税种。但是时至今日,分税制已经名存实亡,基本不存在了。中央税和地方税的界限日益模糊,分享税的数量逐渐增多,存有回归旧体制“比例分成”的倾向;中央政府不断集中财权,从财权、事权、组织管理等多层面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管制,导致了“小地方税,大转移支付”和“中央‘大马拉小车’”、“地方‘小马拉大车’”的失衡格局。这与“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权”的基本原则相去甚远,与旧体制的“统收统支”模式倒是有几分相似。所以,要实现省级以下的分税制,必须合理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改变地方依附于中央的现状,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两个方面:其一,不管是中央与省的财政关系,还是省与市县的财政关系,都要妥善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根据管理学的基本原理,集权和分权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颇。过分的集权容易造成决策质量下降、忽视地区特殊性、组织应变能力差、下属积极性不足、信息交流受阻、下情难以上达等不良后果;过分的分权又容易导致政令不一、标准不一、难以统筹全局、执行力不足、各自为政、地区间竞争等问题。所以不管是集权还是分权,都要适度而行。其二,无论是中央与省,还是省与市县,分配关系都要严格规范化,以各级人大立法的形式出现,任何调整都要程序化,必须在通过人大立法程序后方能实行。而且在分配关系确立后,各级人大要加强对各级财政的审查与监督。(二)赋予省一级有必要的税收立法权我国宪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税收法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在中央,目前几乎所有地方税种的税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都是由中央制定与颁发的,只是把屠宰税、筵席税的某些税权如是否征收及征收额度下划由地方决定,地方税的其他税权如税收优惠政策和减免政策也完全集中在中央。在社会经济发展不成熟的时候,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和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4 虚拟经济税收 虚拟货币税收

  • 北大论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烨子出版社:中国艺术文化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北大论文试读:广告词面对现在高校的论文,“水货”杂丛,“真货”难觅,感叹聪明的大学生们把所有的智慧往旁门左道上靠拢,连最能表现自己真才实学的论文都用尽“大抄”的心思去欺骗导师,更有可悲者在网上公开招卖论文,明知道是在做假,不仅不脸红,还似乎自豪得鹤立鸡群,敢于开创自己的经济思维,其结果,令读者赤目,令大学们汗颜。难道如今的天之骄子随着时代的迈步已经劣性?笔者对此深以为痛,很想帮助那些劣性的学生从社会大染缸中寻回自己,让他们安心的去学习,去完成他们大学期间的完美之作——论文,所以,笔者特意步入燕园,从全国最高学府中挑选了一些优秀学生的论文以展示给我们全国的读者和大学生们。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论文何以如此赏心悦目,令人叫绝。本书是从北大四百多篇学生论文中精挑了四十多篇极品,其内容涉及金融证券、工商经济、经济管理、文史哲、法律五个专业。话题紧扣时事,特别是对于入世后的各个领域的论述尤显突出。从他们的论文中,我们能看到北大学生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极目放远,对社会最敏感的话题能进行深入潜出的分析,同时也能给人一种清晰的感觉:原来写论文既简单而又有意思。为了帮助写论文的同学和朋友,我们还特意在本书的开头写了一章“大学生如何写论文”,希望它能给读者以启迪,在写论文时多掌握技巧,少走弯路。北大论文大学生如何写好论文高校毕业论文“真货”有多少毕业论文(工科称之为“毕业设计”)是对大学生4年学习的考核和总结,它检阅和展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因此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下滑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围绕这一问题,笔者近日对武汉高校的毕业生作了一次调查采访。据报载,前不久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38所高校送来的464份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检查,结果在原被评定为及格以上成绩的论文中,竟发现有近10%为不及格论文,另有40%的优秀、良好等成绩的论文被降了档次。在抽查中,专家还发现有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6份毕业论文竟有大段雷同。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存在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如不引起重视,势必会影响高校的育人质量。①抄,抄,抄,天下论文一大“抄”?完成毕业论文,学校规定的时间为10周,可武汉理工大学的王某,洋洋洒洒的9000字居然只用了3天。问其“秘诀”,他坦然地说:“第一天找资料,第二天抄资料,第三天定稿打印,3天还多了。”当记者问他是否害怕露馅时,他说:“怕什么!我的资料都是在省图书馆借的,学校里没有,而且选的都是一些小杂志,万一被老师发现,重写不就得了。”武汉某综合性大学一位知名老教授抽出一篇评析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论文,无奈地说:“其观点和课本上完全一样,对名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分析也是大段大段抄袭参考书。想不通现在的毕业生怎成了文抄公?”据某教授介绍,现在毕业论文缺少自己的创见:有的闭门造车,少有现代感与针对性;少部分文科论文出现语法不通,行文跑题的现象;有的为凑字数,裹脚布似的洋洋数万言,或两三千字干瘪乏味,缺筋少骨……②便宜又实惠的网上买天下可笑事太多,竟有学生明码标价网上买论文。只需到招商银行申请一张“一网通”,就可以在网上“交费”买论文,这是少数网站推出的新型电子商务——-“出售论文”。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某某论文网”,该网站大张旗鼓地宣称:普通学士论文每篇10元,普通硕士论文每篇20元,普通博士论文每篇30元。据该网站介绍,过去他们主要是以介绍论文内容为主,最近改版后实现了出售论文的功能,即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论文,在自己论文出售后,按照销售的总额,可以获得20%的回报。笔者曾在该网站介绍有关论文销售情况的“出售排行榜”上,看到共有19人提供了论文,其中一个英文名为Jay的有4篇文章,竟被下载了56次之多!雇“枪手”,你有我也有武汉某重点大学历史系四年级的学生李某向笔者吐露了“天机”:“只要交50元钱雇一个‘枪手’,自有人帮忙搞掂毕业论文。”50元钱就可以雇一个“枪手”?笔者带着疑惑找到了校园“枪手”阿俊。阿俊说,三年级时就开始帮熟人写毕业论文,并不收钱。后来由于找他帮忙写论文的人越来越多,他便开始收钱了,渐渐成为校内写论文的“枪手”。每写一篇毕业论文,收取50元至100元不等的报酬,“他们省了事,我也赚了钱。何乐而不为?”阿俊说现在只想着赚钱,论文已沦为“剪刀加糨糊”的产物,没有创见与思想,所幸从未出现过被老师退回的情况。③有“理由”的“水货论文”从四处抄到雇枪手再到网上买,接受了4年大学教育的大学生越来越无力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这是否就意味着部分大学生的知识“含金量”在下降?然而,在采访中,笔者又体会到了毕业生的另一番无奈。湖北大学一文科专业规定,学生应该用3个月时间完成论文。可该专业一个毕业生说:“找到工作后,单位要求试用半年,我只好将毕业论文压缩在1周内完成。”武汉大学张某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做好毕业论文,又不能给找工作带来好处。现在正是找工作求职的黄金季节,谁愿意做论文耽误了前程?”一些已参加工作的学生坦言,自己的毕业论文是“混过来的”。连武汉理工大学人文社科系杨怀中教授也觉得:“滑坡现象较普遍,而且是全国性的问题”。学生忙于找工作而忽视毕业论文,一些学校也持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尽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一再强调举行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不宜过早,以免影响毕业生的正常学习,但各校见面会的时间普遍提前,去年有些高校在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就已“红红火火”,把毕业生的胃口吊得老高——-毕竟衡量一个高校的尺度,最终还要看学生“出路”的好坏呀!④提高论文质量势在必行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滑坡现象,武汉市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吕渭源教授深感忧虑。他告诉笔者,毕业论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对大学4年学习的总结,很能体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了毕业论文,大学教育就不完整。武汉理工大学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邱观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中,三年级学生必须撰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学生必须作毕业论文。但有些学生综合训练和工作量不足,论文书写不规范,不愿去查阅资料,基本技能训练薄弱,胡编乱造一篇论文了事。可偏偏论文审核并不严格,通常是有一篇文章即可过关,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懒惰的情绪。也有专家认为:毕业论文的管理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做论文的时间缺乏灵活性,与人才交流会冲突;管理松懈,指导老师忙于自己的科研任务,对学生指导无方……这些都从客观上纵容了毕业生不负责任的态度。因此,只有广大毕业生、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联合起来,多从毕业生的实际考虑,才能遏制毕业论文水平下降,使毕业生为自己大学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论文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一、指导的内容论文要指导的方面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七项内容。1.指导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好比走路,这开始的第十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迈向何方,需要慎重考虑。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南辕北辙,难以到达目的地。指导学员选题,要遵循这样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价值原则,即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论文价值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之分,选题时,要把应用价值摆在首位。学员写的论文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对空”的文字游戏,而是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的。衡量一篇论文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之大小,应当首先看它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如何。我们要鼓励学员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题目,写出文章来最好能指导现实,为当前的现实服务。第二条是可行原则。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学员在选择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即要选择那些客观上需要,主观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题目。2.指导搜集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论文如果缺少翔实的材料,就会像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过的党八股那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像个瘪三,瘦得难看”。写作的材料从哪里来?第一来自生活。人民群众丰富多采的生活实践是文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鲁迅曾对青年作家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党校学员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从自己的“生活仓库”中摄取写作材料。第二来自书本,包括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等。宋朝朱熹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讲的是读书的好处。书籍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写作者如能经常向书本请教,文章的材料就像“源头活水”那样源源不断。指导教师平时博览群书,浏览各种报刊,发现有用的材料,就可以向学员推荐。材料靠自己去搜集。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员先制定一个搜集材料的目录,如是调查材料,可按时、地、对象拟定目录;如是文献资料,可按书刊名称和发行年月安排目录。要着重搜集第一手材料,对第二手材料要查明出处、核对原著。3.指导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主题。主题在文章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主题是其衡量的主要尺度。指导学员立意,须遵循以下原则:①符合现实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文章是时代的产物、现实的反映,它的主题应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及发展方向。因此,论文应牢牢把握时代脉膊,回答时代提出的最尖锐、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②反映客观事物本质。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反映,但并不是像镜子那样机械地反照现实,而应当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本质,揭示其内部的规律性。③要有独到的见解。只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人受到启发,令人感奋,于人有益。什么是“独到的见解”?就是古人所说的“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思想、认识、意见、主张。要获得独到的见解,关键在于多思。其次,要有胆识,敢于标新立异。指导教师要指导学员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入事物的本质,多思深思,确立有现实意义;有独到见解、有理论深度的主题。4.指导谋篇布局所谓谋篇布局,就是考虑和安排文章的整体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确定了主题,选定了材料,接着就要把文章的框架搭起来。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围绕作题安排结构;(二)要有明确、清楚的层次;(三)要完整、自然、严密。指导教师应根据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指导学员合理安排结构,做到有中心,有层次,首尾圆合,重点突出,严谨自然,富于变化。5.指导起草起草初稿是写文章最重要的步骤,是按照设计“蓝图”进行“施工”的阶段,是以文字形式实现作者构思的过程。6.指导修改修改是文章定稿前必不可少的步骤。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不大可能一次就反映正确。因此,就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怎样指导学员修改论文?①斟酌主题。主题是文章的价值所在。主题要正确、鲜明、深刻、集中、新颖。主题如果有问题,就非改不可。②掂掇树料。论文的材料不可太少,也无须太多。材料翔实,论据充分,论文才有说服力。材料太少,就会使文章显得内容空洞;材料太多,掩没观点,理论性不足,也是疵病。因此,学员初稿写成后,教师要指导学员,对材料重新估价,加以必要的增删。③调整结构。要检查文章结构是否合理。所谓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头绪繁多而杂乱,层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或重点确定有误,内部次序颠倒,首尾缺乏照应,等等。要通过调整,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首尾圆合,挥然一体。④锤炼语言。有些学员写的毕业论文,文字粗糙,语言拉杂,句式单调无变化,空话套话一大堆。对此,必须进行修改。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答北斗杂志社问》)我们应学习鲁迅的这种严谨态度。7.指导答辩答辩是毕业论文的最后“验收”阶段,旨在了解学员对所选择课题研究的深广程度和真实程度,并引导学员对本课题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论文作最后的修改和补充,使之更臻完善。答辩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员端正态度,做好准备,以迎接答辩。二、指导的方法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讲,要坚持启发式、谆谆诱导。具体地讲,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只对论文中的原则性问题进行指导,不能越组代庖,代替学生撰写或更改。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导教师要保证论文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学生要对论文的具体观点、论据、数据以及逻辑性负责。②指导教师要给学生方法论的指导,讲解撰写论文的要领,富有启发性地引导学生去独立地撰写论文。③指导教师要以平等的民主探讨式的态度,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要照抄书本资料。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培养学生写论文的具体方法和优良学风及文风。④指导和督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进度计划,克服撰写过程中的困难,完成选定的课题。指导的形式,要少用“背靠背”的通讯形式进行指导。因为面批面改,口问手写,更容易渗入学员心田,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指导前,教师应对学员论文(初稿)仔细阅读,打上记号;指导时,应着重指出为什么应当这样写、不应当那样写。至于具体修改,则应放手让学员自己改。论文答辩的目的和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学员在写好毕业论文后,对还要举行毕业论文答辩不很理解,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态度也不那么积极。因此,有必要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和意义先作一讨论。一、什么是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答辩是答辩委员会成员(以下简称答辩老师)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学员面对面的,由答辩老师就论文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当面回答。它有“问”有“答”,还可以有“辩”。答辩是辩论的一种形式,辩论按进行形式不同,分为竞赛式辩论,对话式辩论和问答式辩论。答辩就是问答式辩论的简称。与竞赛式辩论相比,论文答辩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答辩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a.人数不对等。毕业论文答辩组成的双方人数是不平等,参加答辩会的一方是撰写论文的作者,只有一个人。.由教师或有关专家组成的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人数有3人或3人以上。一般地说,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始终是处在主动的、审查的地位上,而论文作者则始终处在被动的、被审查的地位上,并且双方的知识、阅历、资历、经验都方面都相差悬殊。②答辩委员会具有双重身份。竞赛式辩论除了参加辩论的双方外,还设有专门的裁判,即有个“第三者”对辩论双方的高下是非作出评判。而论文答辩虽然也要作出评判,但它不是由特设的裁判员来评判,而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对另一方即论文作者的论文和答辩情况作出评价。可见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是具有双重身份的:既是辩论员,又是裁判员。③毕业论文作者的答辩准备,范围广泛。为了顺利通过答辩,毕业论文作者在答辩前先需要作好充分准备。然而,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的题目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老师根据另一方提供的论文拟就的,所要答辩的题目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一般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并且答辩小组拟就的题目对另一方——论文的作者事先是保密的,到答辩会上才亮出来。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让学员即论文作者独立准备一段时间(一般是半小时以内)后再当场回答;另一种情况是不给学员准备时间,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就要当即作出回答。因此,虽然在举行论文答辩会以前,学员.也要为参加答辩会作准备,但难以针对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因为事先不知道)作准备,只能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有关的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这个问题将在本章第二节详细讨论)④表达方式以问答为主,以辩论为辅。论文答辩一般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由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问题,论文作者作出回答。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作者与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观点相左的情况,这时也会而且也应该辩论。但从总体上说,论文答辩是以问答的形式为主,以不同观点的辩论为辅。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1.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2.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3.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尤其是像电大、函大等开放性大学,学员面广、量大、人多、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的出现。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而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三、毕业论文答辩的意义通过答辩固然是大学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追求的目的。但如果大学毕业生们对答辩的认识只是局限在这一点上,其态度就会是消极、应付性的。只有充分认识毕业论文答辩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才会以积极的姿态,满腔热忱地投入列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中去,满怀信心地出现在答辩会上,以最佳的心境和状态参与答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水平。1.毕业论文答辩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为了参加答辩,学员在答辩前就要积极准备,对自己所写文章的所有部分,尤其是本论部分和结论部分作进一步的推敲,仔细审查文章对基本观点的论证是否充分、有无疑点、谬误、片面或模韧不清的地方。如果发现一些问题,就要继续收集与此有关的各种资料,作好弥补和解说的准备。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再说,在答辩中,答辩小组成员也会就论文中的某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学员又可以从答辩教师中获得新的知识。当然,如果学员的论文有独创性见解或在答辩中提供最新的新鲜材料,也会使答辩老师得到启迪。这正如一位外国学者所说的:“如果我们彼此交换想法,本来各自只有一个想法,而现在大家都有几个想法,因此一加一就等于四了。”2.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勇气、雄心、才能、智慧、风度和口才的最佳时机之一。毕业论文答辩会是众多大学生——包括已走上工作岗位的电大、函大学生——从未经历过的场面,不少人因此而胆怯,缺乏自信心。其实毕业论文答辩将是大学生们在即将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全面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才能的良好时机。而且毕业论文答辩情况的好坏,对于国民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影响的不仅仅是毕业论文的成绩,而且还很可能影响工作分配的去向。人生能有几回搏?毕业论文答辩就是大学生们的一次重要拼搏。大学生们应该用自己的拼搏,为今后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组织上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提供依据。对于在职学习的函大、电大毕业生来说,虽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来改变工作岗位的机会较少,但它也是人生中二次难得的经历,一次最宝贵的体验。所以,大学毕业生们对毕业论文答辩不能敷衍塞责、马虎从事,更不可轻易放弃。3.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们向答辩小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学习、请求指导的好机会。毕业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是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和专家组成,它们在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一般是本论文中涉及的本学科学术问题范围内带有基本性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论文作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却又是论文中没有阐述周全、论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就是文章中的薄弱环节和作者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通过提问和指点,就可以了解自己撰写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其他问题时的参考。对于自己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还可以直接请求指点。总之,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论作者是否能当场作出正确、系统的回答,都是对作者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4.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毕业生们学习、锻炼辩论艺术的一次良机。在当今社会,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能言善辩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高超的辩论技巧,具有雄辩的口才,他在事业上,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逢凶化吉、遇难呈样。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那些胸怀大志的人,都非常重视辩论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把拥有精湛的辩论艺术视为其事业成功的得力臂膀。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能言善辩更是竞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擅长交际、善言能辩的学生要比一个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被聘用的机会多,在社会上成就事业的可能性更大。既然善于辩论,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里这么重要,我们的大学生就应抓住每一个学习辩论的机会。毕业论文答辩就是大学毕业生学习、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毕业论文答辩虽然以回答问题为主,但答辩,除了“答”以外,也会有“辩”。因此,论文答辩并不等于宣读论文,而是要抓住自己论文的要点予以概括性的、简明扼要的、生动的说明,对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作出全面正确地回答,当自己的观点与主答辩老师观点相左时,既要尊重答辩老师,又要让答辩老师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得学会运用各类辩论的技巧。如果在论文答辩中学习运用论辩技巧获得成功,就会提高自己参与各类辩论的自信心,就会把它运用到寻找职业或工作的实践中去,并取得成功。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①学员应该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②在答辩会上,先应让学员用一刻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③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④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⑤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都不当场宣布。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①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②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a.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c.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d.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③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异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观点亮给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④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学员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1.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综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能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能边思考边作作,使思考过程不至于大尴尬。2.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3.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4.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5.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多加提问,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6.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不同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譬如,在一次答辩会上,一位老师在说明垄断高额利润时,把垄断高额利润说成是高出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利润。答辩的学员听出老师的解释错了。就用平和不解的语气说:“那么,垄断高额利润是垄断价格高于成本价格的话怎么理解呢?”提问的老师听后一怔,隔了一会儿,高声说:“问得好!”从提问老师的喝彩声中,我们知道,他已心悦诚服地同意了你的观点。这样的辩论,答辩老师不仅不会为难你,相反会认为你有水平,基础扎实。7.要讲文明礼貌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论文的逻辑一、论文与逻辑一篇毕业论文,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主题和材料,形式是指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论文的内容固然起决定作用,但论文的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事实上起重要作用。我们知道,人们要进行思维,就要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这些思维形式既是人类用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手段,又是构筑论文的基本材料。只有掌握了这些思维形式及其有关的逻辑要求,才能写出具有逻辑持色的论文来。因此,我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应当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自觉地将这些基本规律,贯穿于写作的各个环节和整篇论文当中,具体说来,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论文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令人信服。2.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连贯。3.论文的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篇论文形成统一的整体。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他们有着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专门学过形式逻辑,基本上掌握了逻辑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在这里重点谈谈论文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篇论文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样一类的逻辑问题。在论文的逻辑中,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作者思维逻辑联系的具体表现,又是作者所论述的客观事物的逻辑联系的具体表现。它对增强论文的逻辑效果和说服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结构论文之间的逻辑联系,亦即论文所反映的事物和事理的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基本上表现为纵向逻辑联系和横向逻辑联系,而两者又总是交织在一起,它们表现在论文的逻辑结构上就是: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合式结构三种形式。1.纵式结构。所谓纵向逻辑联系,是指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及分论点之间,小论点之间的逻辑顺序。论文内容之间的纵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论文的纵式结构,其特点在于论文的思想体系是纵向展开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只有恰当处理论文内容的纵向逻辑联系,才能使论文有严谨的结构。一篇论文为了阐述总论点,要列出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扩展为一个部分,各个分论点之间,各个部分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每个分论点又分为几个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扩展为一段,各个小论点之间,各个段之间,也应有内在联系。这样,全篇论文的纵向逻辑联系便体现出来了,并且相应地形成了论文的完整体系和严谨结构。2.横式结构。所谓横向逻辑联系,是指论点和论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论文内容之间的横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论文的横式结构。在一篇论文中只有总论点才单纯地作为论点或观点存在,而分论点和小论点却有双重“身分”,或者作为论点或观点存在,或者作为论据和材料存在。至于用来说明小论点的材料,则只能有材料或论据一重“身份”了。论文要做到有很强的说服力,富有逻辑力量最重要的是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揭示论点和论据的必然联系。其一,只有把总论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论文才有生命力,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其二,还要处理好分论点和材料的关系,以至小论点和材料的关系,这不仅能直接证明分论点或小论点,而且能间接地为突出总论点服务。3.合式结构。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纵向、横向穿插进行,交织在一起的。具体表现为论文的纵、横式结构,简称合式结构。这种结构的论文,有的以纵向展开为主,有的以横向展开为主。三、运用逻辑方法要正确处理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增强论文的逻辑力量,必须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逻辑思维方法不仅是论文写作中内容安排和逻辑论证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1.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由若干个别事例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或用若干个别的判断作论据来证明一个论点或论题。要从事实材料中找到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就要应用归纳法。它是我们写论文时经常用到的一种逻辑方法。演绎与归纳相反,它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道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一个个别性的论点。比如,我们用理论指导调查研究,以至用经典作家的一句话来论证一个观点,用的就是这种方法。2.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对它们分别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再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无论研究和表述论点,还是研究和表述分论点,都时常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例如: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开头先提出问题,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辨敌、我、友问题;中间,逐个分析组成中国社会整体的各个阶级;结尾,综合以上分折,解决问题,回答开头提出的中国革命的敌、我、友问题。3.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表象出发,经过分析和研究,形成抽象的概念和范畴的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按照从抽象范畴到具体范畴的顺序,把社会经济关系的总体从理论上具体再现出来的思维方法。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总体上说,也要运用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即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找出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论文的体系,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论文写出来。当然有的论文也不一定采取此种方法。4.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逻辑的方法。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表述的方法。逻辑的发展过程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在理论上的再现。不过,一篇论文从总体上运用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是不多见的,而在经济学专著和教科书中往往在总体上运用这种方法。应当指出,上述各种逻辑方法,都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地加以运用。论文修改的重要性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作家,没有不重视文章修改的。两千多年前的苟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写《光与生命》,反复修改9遍,一直到他认为每个字句都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发表。美国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才最后付印。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由此可见,文章是改出来的,论文也不例外。一、认识过程的艰巨性决定了修改的必然性论文要求大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来阐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些带规律性的认识。论文是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曲折复杂的,认识它不容易,反映它更是困难。因为,这种困难一方面来源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部矛盾有一个逐渐暴露过程,它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另一方面这种困难来源于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片面性和主观性。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有个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不够深刻到比较深刻的过程。而且人们对研究成果的反映也有个由不够准确、恰当,到比较准确、恰当的过程。写论文就是对研究成果的反映,在从不够准确、恰当到比较准确、恰当的转变过程中就必然有一个修改的环节。列夫·托尔斯泰说过:“黄金要经过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达得很好的思想也是这样。”写论文,从本质说是一个认识过程,它包括由客观事物到人的主观认识的“意化”,过程和从主观认识到书面表现的“物化”过程。在意化过程中常常出现“意不符物”,即主观认识未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而在物化过程中又容易发生“言不达意”即写成的文章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作者的观点。因此,在写论文过程中,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认识;多一次修改就前进一步,至少可以减少失误和克服不足。正如作家老舍所说:“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二、修改是写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修改从形式上看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文章的完善阶段,但是从总体来看,修改是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写作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加强修改功夫。起始阶段,酝酿构思中的修改。论文在动笔之前,要酝酿构思打腹稿。修改就要从这里开始。如确立中心、选择题材、布局谋篇等等,都要经过反复思索,有分析也有综合。这不落笔端的修改,却决定着通篇的成败,腹稿改得好,写起来少走弯路。如果确定了一个严密的提纲,搭起一个好架子,文章结构就不会有大变动。所以动笔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要信笔写来再作大改。其次,动笔后的修改。落笔以后就进入细致的思索过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用,有事理的推断,形象的探索,层次的划分,段落的衔接,句式的选检,词汇的斟酌、推敲。各方面都可能经过反复分析、对比、抉择,在改换取舍一些词语、句式、层次、段落之后完成初稿。这就是边写边改,边改边写的阶段。再次,初稿后的修改。全文革成之后,要逐字逐句,逐层逐段的审读,作通盘的修改。在修改中不仅要酌字斟句,还要考虑材料取舍、层次安排、结构组织、中心的表达,等等。最后,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修改。指导老师审阅后,对草稿的优点给予肯定,并指出全文的不足。作者在听取指导老师的评讲后,要进一步发现自己文中的优缺点,研究要透,领悟要深,然后重新考虑修改。这时候的修改并不是一二次能结束的,修改的难度也比原先增大了。但是,如果改好了,文章水平可以有显著提高。在这四个阶段中,初稿之后的修改更为重要。因为论文在起草初稿的过程中,作者对每个论点、论据不可能想得很周密,表达则更难做到准确无误。而在草稿写出后,作者的着眼点可以从局部写作转到总体审视,居高临下地检查,推敲中心论点的表达是否突出,各层次、段落的安排是否妥当。另外,作者的立足点可以从撰写者移到读者方面,比较超脱地对论文各个部分进行“评头论足”,“挑三拣四”,更客观和更严格地认真思考,反复推敲,使论文进一步趋于成熟和完美。三、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修改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写作能力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训练。要提高写作能力,既要多写,更要多改。古人说:“善作不如善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有不少大学生思路好,写作也快,但不重视修改,写成的文章语句不通,剔词如堆,水平也提不快。应该把修改看作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学习怎样修改文章,也是写作的一种基本训练,而且是更有效的训练。鲁迅把领悟“不应该那么写”——即修改初稿的方法,称为是“极为有益的学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会不会写文章,可以用会不会修改来衡量。只有到了会写也会改的时候,才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正如契苛夫所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通过修改论文,可以进一步提高遣词造句,结构文章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功夫。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需要。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作者必须抱着对读者对社会的高度负责精神认真修改论文。认真修改论文,严格把关,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治学态度。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劝别人修改文章,他自己的文章也常常是反复修改的。他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有160-170处,《〈坟〉的题记》全文只有1000多字,改动也有百处之多。保尔·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一书中说:马克思“绝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的作品。他不能忍受他未完成的东西公之大众的这种思想。要把他没有做最后校正的手稿给别人看,对他是最痛苦的事情。……有一天他对我说,他宁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身后。”这种对社会的高度负责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汲取无穷的力量。引文、图表、加注引文、图表、加注等是论文写作中广泛使用的写作技术。一、引文写作论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任何创造性的劳动都是要有一定基础的。论文写作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活动。而引文就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方法。用引文来代替、说明、辅助思想的表达,在论文中是常见的。有的引文可以作为文章的观点,有的可以用作分析阐述,多数情况是用来充当论据的。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充实文章内容,增添理论色彩,增强论辩的力量。引文的种类分为:引用关键词、引用原文和引用原意等。1.引用关键词。关键词的引用,多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这种引文,使语言浓缩、凝重,原意与已意合而为一,借他人之言为我所用,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用的关键词要用引号,以示他人之盲与已言的区别;引号后不能加任何标点,使他官与己言在形式上合而为一。例如:……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人治”和“机制”相结合。没有市场机制,人的潜能难以发挥;有了市场机制,没有人的素质提高,再好的体制和机制也难以运作和发挥作用。……这段文字引用了“人治”、“机制”两个关键词,阐述了“以人为本”的观点,并赋予“以人为本”以新的内涵,可以说是恰到好处。2.引用原文。原文的引用主要是为了充实文章的内容,用具有权威性的思想来代替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是作为论证的论据,以起到强化主题思想的作用。文中凡有引文的内容,引文部分必须前后加上引号。原文引用的形式有:①行中引。有两种具体引法:a.引文部分在行文中本身可构成完整意思的,要在引文后的引号内点上原文的语怠终止符号(如、!?等)。如:邓小平南巡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新的概括,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五句话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引文本身不能构成行文中的完整意思,须与自己的阐述结合在一起,才达意周详的,则引文时只加引号,无论原文原有的标点是什么,引号内都不要添加标点,要在引号之外点上行文所需用的表点。如:五句话揭示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核心是发展;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核心是公平;三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提行引。这种形式一般只有在那些具有强调、突出作用和为人不够详知、较新鲜的内容的场合才采用,其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警觉和注意。提行引的引文,抄写时在稿纸上要前后各空两格。前后不必加引号。引用原文要注意两点:——行中引,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以及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引文之后要用序号或括号注明引文的出处。3.引用原意。当引用的原文文字量较多,或综合多人相同的意见时,一般采用这种形式。引用原意,可以不用引号,而只用冒号,有时也可以用逗号。例如: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引用原意,要注意完整理解原作者的观点,并融合于行文的思想表述中。它虽然不加引号,但要注明其原意引自何处。引文的基本要求是:1.精确。引文是论证的辅助手段,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它都不能完全代替引用者所要表述的思想。一篇论文不用引文未尝不可,但如果引用过多,则容易使文章零散、杂沓,影响主体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不利于思想淋漓畅快地表达。同时,连篇累犊尽是别人的东西,还会引起读者的猜疑和不快情绪。好的文章,应尽量多使用自己的语言。只有在非引用不可,引用了确有效果,或用自己的话解释效果不佳,或那些权威性的言论和令人信服的证据之类不引不足以说清问题,或为了争辩的需要时才采用。一般情况可不必采用。所谓精确,就是要少而恰当,把最精彩、最恰当的引文,用之于引文的最关键之处。2。完整。引文是取别人的观点来证明和解说自己的思想,所以,必须忠于原意。不管是引用原文还是弓g用原意,都要作完整的表述。特别是成段地引用原文、原意时,只有自己真正理解了,完整把握了,才能引用。不能为了装潢门面,显示高深而不加咀嚼地摘取只言片语,更不能为了某种目的而断章取义地引用。3.贯通。引文的内容,在文章中作观点使用时,可以不作解释、说明,但作为论据使用时,则必须加以适当的阐释,使其内容与自己表达的思想台拍、融会贯通起来,使其语气、格调与前后的文字甚至全文和谐一致。而不可采取贴标签的方法,引文为引文,自述为自述,彼此界限分明,格格不入。二、图表在毕业论文中,有时为了简捷、明了地说明问题,常用图或表的描述手段。图和表有其特殊的功能。它能够把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述清楚的内容,简明地呈现出来;它能够节省文字,给读者以明朗、具体的印象。(-)作图图的类型很多,主要。是曲线图、圆比例图、示意图、流程图、形象固、记录图谱六种:1.曲线固。它以坐标的形式,标明事物量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如图一。这是一幅表示商品需求量与需求价格之间的关系图。纵轴OP(价格)或横轴OQ(需求量)之间呈现反方向变动的趋势(通常情况下)。2,示意图。适合于用来对事物作量的比较。它有纵式、横式两种样式。如图二、图三。I,纵式:我国历次五年计划完成的钢产量3.圆比例固。用来显示各种数字比例关系的统计图。把单位圆视为100%,各种成份的数量按在整体中所占的份额在圆I,横式:1984年主要国家花生产量(万吨)4.流程图。把较复杂的理论体系和逻辑过程,用图式简明、清晰地表示出来。例如反映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关系的国民经济流转图,如图五。5.记录图谱。用来说明一事物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的图示。例如:股价指数变动图。见图六。6.形象图。用图象直接表示出来,使文字要表现的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哈雷彗星与地球位置图。见图七。形象图实际上也是一种示意图。只不过它的绘制方法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罢了。图易于进行比较、说明问题。使用时应少而精,要绘制得清晰、简明、大方、美观,使人通过看图能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另外,使用图一般应在回的上方或下方标明图的名称,图中内容的说明等。(二)表表的种类较多,主要有示意表、统计表、说明对照表等。l,示意表。例如:材料来源:汽车制造商协会《世界展望》2.统计表。例如:1970-1980年发展中国家木材产品人均消费量产品〖〗1970〖〗1980〖〗变化(立方米)〖〗(百分比)木柴和木炭〖〗0.445〖〗0.452〖〗+2工业木材〖〗0.090〖〗0.118〖〗+31纸张和纸板〖〗0.005〖〗0.008〖〗+603.说明对照表。例如:1983年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国家比较表国家〖〗人口(百万)〖〗年增长率〖〗年增加数(百万)印度〖〗730.0〖〗2.1〖〗15.33中国〖〗1023.3〖〗1.3〖〗13.30巴西131.3〖〗2.3〖〗3.02孟加拉国〖〗96.5〖〗3.1〖〗2.99尼日利亚〖〗84.2〖〗3.3〖〗2.78巴基斯坦〖〗95.7〖〗2.8〖〗2.68印度尼西亚〖〗155.6〖〗1.7〖〗2.65苏联〖〗272.0〖〗0.8〖〗2.18墨西哥〖〗75.7〖〗2.6〖〗1.97美国〖〗234.2〖〗0.7〖〗1.64使用图和表,目的是“言少而事丰”,节省文字增加内容,以直观手段加深读者印象。使用时,一定要目的明确,通盘考虑。三、加注在论文写作中,加注是常见的。它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者对引文的查找和核实。加注的方法有行中注(夹注)、页末注(脚注)和篇尾注(尾注)三种。1.行中注。即在引文之后,用括号的形式注明引文的作者、著作或文章的名称、出版处、页码等。基本顺序是:作者、篇名、书名(或书刊或文章名称)出版单位、版本、页数。作者姓名后用冒号;书刊或文章名称用书名号;出版单位、版本、页数。作者姓名后用冒号;书刊或文章名称用书名号;出版单位、版本、页数之间用逗号断开,最后可不点句号。整个夹注用括号与行文区分开。例如:邓小平一直强调,一定要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摆在首要地位。“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文章的行中注若过多,会影响外容的美观,读者阅读时也费力。故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处理。2.页末注。即在一页稿纸的下端注明引文的出处。一页中只有一段引文的,在引文末端的右上角注上※图样;引文在两段以上,要标明序号,在引文末端右上角标出①、②、②、④、……。须注意。标引文序号,要以页为单位。页末注的写法格式行与行中注相同。3.篇尾注。即在全文后面集中标明引文的出处,与页末注不同的是它将全文的引文从前至后按顺序统一编号。其他要求也与行中注相同。采用何种方法加注,要视全文的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全文引文不多,使用行中注可以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如果引文较多,则最好用页末注或篇尾注的形式。标题、目录和内容提要一、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一)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1.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等。2.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3.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4.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5.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二)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三、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四、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五、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如:参考文献1.《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959年版)。3.《邓小平文选》第1-3卷。4.仇启华:《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1990年8月27日《人民日报》。5.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毕业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将作详细论述,这里先说说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些原则要求。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一)立论要科学第一,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第二,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第三,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二)观点要创新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①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②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③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④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⑤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⑥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一)论据要翔实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只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一定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不去亲自动手,只是间接得来,那也就失去写论文的意义。(二)论证要严密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首先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其次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最后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混合。选题的重要性所谓选题,就是选择毕业论文的论题,即在写论文前,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问题。在论述选题问题时,我们首先应当把课题、论题、题目三个概念分清楚。这三者同属于某一学科中的学术问题,但又有所区别。第一,论题不同于课题。课题通常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一个大课题,其中包括许多论题,如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思想道德的建设,等等。第二,论题又不同于题目。题目是指论文的标题,它的研究范围一般比论题要小。比如作者选定的论题是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就可以选择很多具体题目来写论文:《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外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设问题》、《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人的思想规律》,等等。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题,可以大体看出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选准了论题,论文就等于完成一半,当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选题能够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毕业论文的成果与价值,最终当然要由文章的最后完成和客观效用来评定。但选题对其有重要作用。选题不仅仅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简单地规定个范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的一番努力。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提问题本身就需要研究;一个不研究某一行道的人,不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问题。也正因为要经过一个研究过程才能提出一个象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问题提得象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很有几分了。这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论文的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论文才有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即使花了很多的功夫,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也不错,也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和作用。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题目,能够提前对文章作出基本的估计。这是因为,在确定题目之前,作者总是先大量地接触、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定下题目。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客观事物或资料中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的思维运动不断发生冲撞,产生共鸣。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使作者产生了认识上的思想火花和飞跃。这种飞跃必然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或者是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是对已有结论的深化,或者是对不同观点的反驳,等等。总之,这种飞跃和思想火花对于将要着手写的毕业论文来讲,是重要的思想基础。如本书第十二章“毕业论文例文评析”中收入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作者周建平长期以来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劳动人事局局长、县财税局局长等领导职务。在工作实践中,他深深体会到,领导干部担任的职务不同,工作岗位也要经常变动,乡镇工作管辖范围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一根针,下面干条线,样样都要管。担任县机关部门的领导,虽然职能相对比较单一,但线长点多范围广。作为主要领导,如何有效地领导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里就有一个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毕业论文选题时,他在多方收集材料,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了抓工作重点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这一题目,取得了成功。二、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我们在研究客观资料的过程中,随着资料的积累,思维的渐进深入,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纷至沓来,这期间所产生的思想火花和各种看法,对我们都是十分宝贵的。但它们尚处于分散的状态,还难以确定它们对论文主题是否有用和用处之大小。因此,对它们必须有一个选择、鉴别、归拢、集中的过程。从对个别事物的个别认识上升到对一般事物的共性认识,从对象的具体分析中寻找彼此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输入大脑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并使其确定下来。正是通过从个别到一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过程,使写作方向在作者的头脑中产生并逐渐明晰起来,毕业论文的着眼点、论证的角度以及大体的规模也初步有了一个轮廓。选题还有利于弥补知识储备不足的缺陷,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获取知识,早出成果,快出成果。撰写毕业论文,是先打基础后搞科研,大学生在打基础阶段,学习知识需要广博一些,在搞研究阶段,钻研资料应当集中一些。而选题则是广博和集中的有机结合。在选题过程中,研究方向逐渐明确,研究目标越来越集中,最后要紧紧抓住论题开展研究工作。爱因斯坦说过,“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够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它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较多的知识积累。对于初写论文的人来说,在知识不够齐备的情况下,对准研究目标,直接进入研究过程,就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来补充、收集有关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这样一来,选题的过程,也成了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加深对问题理解的好时机。三、合适的选题能提高研究能力使写作顺利进行对于大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就难以完成写作任务;反之,题目过于容易,又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写作毕业论文的目的。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选题有利于提高研究能力。通过选题,能对所研究的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以条理使其初步系统化;对这一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找出症结与关键,不仅可以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清楚,而且对研究工作也更有信心。科学研究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但专业知识的丰富并不一定表明该人研究能力很强。有的人书读得不少,可是忽视研究能力的培养,结果,仍然写不出一篇象样的论文来。可见,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研究能力不会自发产生,必须在使用知识的实践中,即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自觉地加以培养和锻炼才能获得和提高。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选题需要积极思考,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在开始选题到确定题目的过程中,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都可以得到初步的锻炼提高。选题前,需要对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下一番钻研的功夫,需要学会收集、整理、查阅资料等项研究工作的方法。选题中,要对已学的专业知识反复认真地思考,并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联想和发挥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的学生自己不作独立思考,完全依赖教师给出题目;有的学生缺乏研究分析,不加思索,信手拈来,拿过题目就写。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一方面不利于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再调动,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再发挥,不利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撰写毕业论文不经过选题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过程,文章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胸中无数”,材料的准备更显不足,这样勉强提笔来写,就会感到困难重重,有时甚至一筹莫展,可能推倒重来。形成论点和论据一、论点的确立是极其重要的文章的论点表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是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直接反映。毫无疑问,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有论点。论文价值的大小首先要看其论点是否正确。所以确立论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论文的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有人认为提出论点是在搜集材料之前,这往往表现为论文的撰写的第一步是确定论文的题目。而实际情况是最早确定的一般都是选题的方向,比如,选定的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题目,选定的是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题目,等等。最后确定具体题目,则是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有的学生确实是一开始就确定了具体题目,他之所以有这个把握或下这一决心是建立在已掌握了一定材料的基础上。作为一篇论文,其论点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种事物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又只能在对大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确立论文的论点,必须从分析材料入手,关于这个过程,毛泽东同志有过如下精辟的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里,首先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要对所掌握的材料加以鉴别,弄清它所反映的是真象,还是假象;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事物的主流,还是事物的支流。只有经过这样仔细地鉴别,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会有真实可靠的论据,才能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论点。形成正确的论点之后,就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找到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规律性,形成文章的论点和逻辑体系。所谓理论概括,就是从大量个别的具体材料中找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一般来说,掌握的材料越全面,从中概括出的论点越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对具体材料进行理论概括,并不是只停留在简单地对具体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因为这还只是现象的罗列,还必须深入一步进行分析、判断,找出这些现象的本质,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文章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所以,文章论点的确立,实际上是调查研究的问题,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问题。那种从主观的框框出发,以框框套材料,以材料填框框的主观主义做法是要不得的。当然,提炼、确立正确的论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材料很多,看了之后,一无所得,表明原来所获材料是“贫矿”,提炼不出精华来。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另换方向,进行新的资料搜集工作,而已有资料不必急于处理掉,很可能在另一场合有用,可保留下来作为资料储备;二是发现材料很多,信息蕴藏量很大,这就要求你很好地思索,在反复比较中加以选择、提炼,舍去与论题无关的材料,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三是发现自己分析材料得出的论点早已为别人谈过,而且别人阐述得比自己还要高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其一把别人的精彩意见,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构思,用不同的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二改变论述的角度,重新组织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从材料的提炼中确立论点要力求正确,并有新的见解。确立的论点,首先要能说服自己,做到有理有据。如果自己都认为不行,那就须赶快重新研究材料,重新提炼。做到论点不但能说服自己,而且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论文撰写就有了把握。为此论文的作者,在确立论点的过程中,还要虚心地向导师请教,求得指导。除导师之外,还应得到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导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理论基础厚、思路广、经验多,经过他们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二、确立论点应掌握的原则(一)论点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就是要求论文的作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这首先要求论点正确。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论文归于失败,比如《论中国的农村改革》一文中说:“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性环节,农村的改革之路也成为城市改革的必经之路。”这个论点是不正确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显然,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因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不同,走的也是不同具体形式的改革之路,这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以农村改革的模式来框定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为实践所证实。所以,论点要正确,并不是很容易的,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其次,论点的表达要准确。如果表达不准确,就不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且会给阅读者带来困惑。如《谈谈物业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为了强调物业流通的重要地位,提出:“物业流通能使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得以实现。”这就使阅读者困惑不解了。众所周知,商业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使商品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而文中所讲的物业流通可以转移价值,并使价值增值得以实现是什么意思呢,实质上作者的原意是指物业流通中耗费的费用是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种生产性流通费用在一个恰当的限度内,其耗费可以转移到商品上,并且可以使其价值增值,为物业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带来利润。但由于作者表达的不准确,引起了认识上的歧义。(二)论点的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和客观性是分不开的。科学性要求实事求是,客观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性要求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然后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写毕业论文的常见毛病就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框框去找材料。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大忌讳,因为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随时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或个别材料来证实某一论点,但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三)论点的创新性原则论文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见解,要求创新性。所谓创新就是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然创新不是轻易能做到的,要填补某一学科的空白,或填补某一学科的某些方面的空白,这是大专、本科学生较难胜任的,但在两方面却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首先是补充性论点。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比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实践提出了服务是否是商品的问题,这正是我们需要补充研究的领域。其次是匡正性论点。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比如,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人把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作为企业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实际上企业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的企业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不能搞“一刀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以“谈谈岗位技能工资的适应性”来论述岗位技能工资的实施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就很有意义。(四)论点的价值原则作者在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一定要具有价值意义。其价值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确定的中心论点应该与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即关系到千百万人利益成为千百万人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二是确定的中心论点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具有学术价值,甚至不知在什么时候会产生出它不可估量的意义。虽然,作为论文的价值所在多表现为第一类,但不可忽视有少量不可多得的闪耀着学术价值的论文。三、论文的论据使用写论文必须首先确立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要贯穿于论文的始终。但是,如果只有中心论点而没有若干与之相联系的从属论点,中心论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之后,还必须形成若干从属论点,通过这些从属论点把中心论点加以展开,使之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写的《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一文,其中心论点便是文章的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四个从属论点。第一,根据我国建国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7.2%的速度并不算高;第二,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当时的提法,作者注)的最直接的技术经济保证,就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第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还是靠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因为工业是大头,其总产值一般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当前发展工业生产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第四,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就要提高折旧率,并且原则上还必须把折旧基金归还企业掌握和使用。文章通过上述四个从属论点,具体地、贴切地论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就中心论点来讲,这些从属论点就是其论据,当然,这些从属论点(称为上位论点)还可继续有其他次级从属论点(称为下位论点)来论证,这样次级从属论点就成为这些从属论点的论据了。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这种展开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向排列形式。二是横向并列形式。要使论点正确、深刻、能说服人,作者需要使用确实有力的论据。确实有力的论据应当是真实的、典型的、新鲜的、充分的。这在前面已有阐述,这里不再展开。论文的结构原则一、顺理成章,依理定形在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基本推理形式决定着内在结构形式。例如,一篇文章主要是想探讨某一事物产生的原因,反映在结构上,必然有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或者由结果推断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断结果,缺一不可。又如,论述事物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或从个别到一般,或从一般到个别,或从个别到个别,反映在结构上,从个别到一般,总是要逐一分析个别事物的特征,然后归纳出一般事物的特性;从一般到个别,也必然一般结论在先,而后再触及个别事物的特征。如果违背了这一发展逻辑,其结构就会显得不合理。比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出一个一般结论,只建立在一个事例的剖析上,如果没有充分理由证明这一事例本身具有普遍性,那么从中得出的一般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论文的结构是不合理的。再如,在论述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时,总少不了正反、前后、表里、上下、质量等各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分析对比。忽略一个方面,就会产生片面性。片面地肯定某一方面,这种偏激的论述方式往往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所以,理的发展,不能不遵循人类的思维规律。违反了,理就不通,文就不顺。讲同样一个道理,比如,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社论、文学评论、经济论文的外在形式,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但在这个理论的内部结构上又是一致的。当然,我们这里讲的是基本形式,并不排斥与其它推理形式的结合与交替使用。二、以意为主,首尾统一意是文章的中心,是主脑,是统帅。要写好毕业论文,就要抓住中心。这个中心的要求应当是简单明了的,能够一言以蔽之,可以达到以简治繁的目的。抓住这样的中心,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不可停滞,不可跳跃遗隙,这样就能使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作为一篇论文,从思想的发展来说,要一层一层地讲,讲透了一层,再讲另一层意思。开头提出的问题,当中要有分析,结尾要有回答,做到前有呼,后有应。比如论文《对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有关问题思考》,围绕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这一中心论点,首先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论述了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其次从深化体制改革和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分析中探索了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条件和基础,从条件和基础的差距出发再探究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方向和过程,提出了建筑市场的长远发展方向和发展全过程;最后,对近期建筑市场的发展提出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和对策。层层剖桥,前后呼应,成为一篇优秀论文。虽然,作为一篇优秀论文,还须做到每层之间瞻前顾后,后面讲的与前面不要有矛盾,留在后面说的,也不要在前面一气说光。中心思想能够贯通始终,才能真正做到“文以传意”,不流其词,文章自然增色。三、条理清晰,层第有序文章要有层次,有条理,这和材料的安排处理关系极大。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不能错乱,错乱了,层次就不清楚,自然也不会有条理。递进关系,有些材料之间的次序不可随意颠倒,递进关系就是这样,这些材料之间是一种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系,颠倒了就会造成逻辑混乱。接续关系。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有直接的逻辑联系,层次虽分,道理末尽。前一层有未尽之意有待后面续接,不可中断。比如按行进过程顺序安排论据,阐述某些事实,就比较多的采取这一种方式。像在论述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时,作者就往往从起缘、发展、完善这样一个行进过程来层层展开,显得层次清楚,有条有理。对立关系。文章论述的事理是对立统一体。为正反、表里、前后、质量、胜负、成绩缺点等等。它们有联系又有区别。论述的重点在于阐明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不能将它们孤立地对待。那么在论述时,就不能强调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由于学员理论功底不很深厚;辩证思维的方式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往往在论文的撰写中犯片面性错误,为强调某一事物的作用,就把其说得好得不得了,通篇都是正面材料,没有任何不足之处;而要否定某一事物,就把其说得差得不得了,通篇都是反面材料,没有任何长足之处,这种论文从结构的角度来说是层次失衡,有悖常理。总之,理清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结构中体现出来,文章的眉目就清楚了。四、接榫细密,转折自然古人作文讲究起、承、转、合起、合是总起、总结问题。承、转是接榫、转折问题。要使文章上上下下浑然一体,没有断裂痕迹,使文气贯通下来,说理有节奏,接榫和转折是不能不注意的问题。接榫是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接头的地方。就像木制家具的“榫头”。凹凸之处,不能大,不能小,要正好合适,做出来的东西才能精美。如接不下、接不紧,就既难看,又不适合,写论文也是如此。一篇论文很好,但一个接榫出毛病,就会铸成错误。因为它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下联系的纽带,稍不留意,就会造成意的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交代明白联系的媒介与中心环节,通常是通过过渡来实现的。在论文中有段落作过渡,比如,一篇论述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论文,在介绍了五种不同的开发农村股份合作制形式之后写道“上述这些形式,由于生产要素不同,入股合作的方法也不同,因此,收益分配的比例也有差异。”用这段过渡,接下去就很自然地转到对这几种不同股份合作制形式的收益分配的剖析上。也有以句子作过渡,比如有一学员对邓小平的农业思想指引着××市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进行论述,先叙述了邓小平同志一系列“农业是根本”的思想,接着要论述××市农业生产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不断发展的问题,中间就以“在邓小平同志‘农业是根本’的思想指引下,××市对农业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作为过渡,显得很平稳、自然。还有更多的是用词语作过渡,像“所以”、“因此”、“显然”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为使过渡得法、得体,必须弄清楚上下两段关系怎样,然后再决定用什么形式把它们联结起来。有些地方需要议论发挥,有的地方需要借曾穿插,有的地方要有比较复杂的判断与推理,不能抽掉它们。省略了,文章就会急转直下,使人感到突冗。转折,指两层意思的转换。在论文中也同样有段落作转折,有句子作转折,也有词语作转折。此外,我国传统的转折手法还有提法(明转)、驻法(暗转),有急转、缓转,有在前头富开一笔勾魂动魄的后转,也有篇末暗送秋波的前转。具体选取何种方法转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五、瞻前顾后,调整结构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形式,论文的结构应是顺畅有序,层次清晰,前呼后应,合乎逻辑。结构一旦确定下来,还须进行一番修改工作,以防止事后的返工。结构的修改主要从三方面检查入手:第一,看各层次是否明白清晰,有无重复或相互矛盾的地方,有无缺少或多余之处,意思上是否连贯通畅,是否达到了各分论点的证明要求;第二,看各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是否吻合,起承转合是否自然得体,各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第三,看序论、本论与结论是否协调一致,是否有前已呼而后不应,前面提出问题而后面没有做回答的情况。总之,结构上的修改,是要把混乱的层次划分清楚,把不合理的段落安排妥当,把上下不衔接的改得连贯,把前后不照应的改得呼应,把详略不得体的改得相宜。尽量做到天衣无缝,不留痕迹。拟定结构提纲1.编写提纲的意义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所谓构思谋篇,就是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像写一首短诗、一篇散文、一段札记那样随感而发,信手拈来,用一则材料、几段短语就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资料,较多的层次,严密的推理来展开论述,从各个方面来阐述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构思谋篇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必须编制写作提纲,以便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有些学生不大愿意写提纲,喜欢直接写初稿。如果不是在头脑中已把全文的提纲想好,如果心中对于全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步骤还是混乱的,那么编写一个提纲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处的,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1)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3)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2.编写提纲的步骤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论文的提要完成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一、序论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3.结论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一、序论1.提出中心论题;2.说明写作意图。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三、结论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2.呼应开头的序言。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3.论文提纲的拟定如何落笔拟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论文提纲的方法:1.先拟标题;2.写出总论点;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在编写论文提纲时还要注意:第一,编写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四)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毕业论文的种类和规格一、毕业论文的种类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①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②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③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④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二、毕业论文的规格毕业论文的规格,也就是毕业论文的标准。这里讲毕业论文的规格或标准,主要是就毕业论文的质量方面而言的。至于一篇毕业论文究竟要多少字数,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规定。一般说来,一篇毕业论文需要有五千字以上。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更好地理解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规格,我们把与大学生毕业论文相近的几种论文作一番比较。大学生(主要是指本科生)在校期间一般要写两次论文,一次是大学三年级写的学年论文,另一次是大学临近毕业时写的毕业论文。此外,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要写硕士学位论文,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要写博士学位论文。下面,我们把这四种论文的联系和区别作些分析说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这四种论文是一种由浅入深的关系,它在学术水平上有区别,因而有不同的规格或标准。①学年论文。它是大学生在大学读了三年基础课,具备了一些基本知识之后,初次锻炼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个学术问题的能力。论文的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初学论文写作,主要是取得撰写论文的经验,初步掌握撰写论文的方法,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奠定基础。在大学的前两年,基本上是听讲、看书、接受前人已有知识;而写论文,就不是听讲、看书、作笔记和汇总前人的知识了,而是要求自己运用前人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了。由于写学年论文是大学生初次学做的一件新工作,所以,撰写学年论文是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②毕业论文。它是大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运用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问题的论文,它是在撰写学年论文取得初步经验后写作的,它的题目应该比学年论文大一点、深一点。其基本标准应该是: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运用大学三四年间所学得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当然,它的选题一般也不宜过大,内容不太复杂,要求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大专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在五千字左右,本科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在六干字以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如果写得好,可以作为学士学位的论文。③硕士论文。这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其学术水平比学士论文要高。它必须能够反映出作者所掌握知识的深度,有作者自己的较新见解。国家学位条例第五条规定,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只有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研工作和专门技术工作的独立能力者,才可通过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这就是说,硕士论文强调作者在学术问题上应有自己的较新见解和独创性,其篇幅一般要长一些,撰写前应阅读较多的有关重要文献。④博士论文。它是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它要求作者必须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具有坚实而深广的知识基础,必须有独创性的成果;它应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能够对别人进行同类性质问题的研究和其他问题的探讨有明显的启发性、引导性,在某一学科领域中起先导、开拓的作用。通过上述几种相近论文的比较,可以明确毕业论文的规格或标准,这对写好毕业论文有着具体的指导作用。写毕业论文,不可能把大学阶段所学的全部专业基础知识都用上,但在题目需要限度内所运用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必须运用得准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多动脑筋,认真思索,紧紧围绕论题,运用专业知识,使论文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以体现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完全做到发现前人所未发现的真理,但也要力求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见解,决不能人云亦云,仅仅重复前人已经讲过的东西,更切忌东抄西拼,改头换面,把别人的成果拿来冒充为自己的东西。写好序论本论和结论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论文写作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并逐渐成为相对定型化的文章结构程序,通常称之为论文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基本型的文章结构,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有似乎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的结构,故被人们称为“三段论式”。论文的起草,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写好序论、本论和结论。一、写好序论序论也叫前言、引言、导论或绪论,它是论文的开头部分。论文的序论的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缘由、意义和目的,或研究的目的、范围、方法及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对本文的基本观点、本论部分的基本内容作一个扼要的介绍。序论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交代式。开头交代论文写作背景、缘由和目的意义。例如,《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一文的序论:《中国残疾人法》的颁布实施,使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残疾人的劳动就业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并妥善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引自学员毕业论文,下同)。2.提问式。一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在简要交代写作背景之后随即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国有企业人才外流的原因及对策》一文的序论:当今世界,商品竞争,科技竞争,国力竞争,正在突破地域、意识形态的界限而日趋激烈。而在这股竞争大潮中,人才的竞争则是关键。当人们为改革开放中人才大流动的出现而欢呼时,国有企业却频频告急。人才大多是从国有企业流向非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的不少厂长(经理)深感“留人乏术”。为什么在人才竞争中,国有企业会处于被动地位?怎样才能吸引人才?本文就此作一探讨。3.出示观点式。序论开宗明义,将本文的基本观点或主要内容揭示出来。例如,《略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序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证。坚持党对社会主义的领导,是历史作出的结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党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4.提示范围式。序论部分提示本文的论述范围。例如,《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一文的序论:在我国十一亿多人口中,有九亿是农民。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国的小康。而要让九亿农民都能在本世纪末奔上小康路,农村党支部建设是关键。本文试就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问题,谈一些看法。5.阐释概念式。序论先释题,阐释题目中和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例如,《国有商业企业潜亏现象初探》的序论:潜亏是企业亏损在报告期已形成,而未在报表上反映的潜伏亏损额。它一般以物亏、价亏、呆帐和坏帐等形式潜伏于企业内部,随时都可转化为明亏。潜亏造成企业虚盈,财政虚收,资产不定,信息失真,掩盖了经营状况的真相,助长了经营的短期行为,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潜亏侵蚀了国有资产的完整,将不该分配的收益予以分配,形成国民收入超分配,既危害企业,又贻害国家,必须加以解决。以上列举的是论文几种常见的序论写法,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序论的不同写法使论文呈现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风貌,避免“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感觉。但无论采用哪种写法,每篇毕业论文的序论,都应当符合以下几点要求:其一,序论要开门见山,迅速入题。议论性文章通常要求开门见山,一开头就能让读者接触到文章的中心,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而不能“下笔干言,离题万里”,带着读者在文章中心以外尽绕圈子,使读者如堕入五里雾中。其二,序论要引人入胜,能抓住读者。开头要让读者对文章产生良好的初始印象,发生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序论要有实质性内容和易于吸引读者的词句。其三,序论要简洁、有力。开头的文字不宜过长,以免显得头重脚轻,结构不匀称。一个繁杂冗长的开头,会使读者产生恶劣印象而不忍卒读。古人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开头要像放鞭炮,骤然而响,使人为之一震。论文开头的文字尤其要简洁、有力。文章如何开头,是作者常常要煞费苦心的事情。写好序论,对论文初稿的完整是关键性的一步,切不可草率从事。二、写好本论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论证观点的主要部分,也是最能显示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部分。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本论部分写得怎样。本论部分的要求,一是论证充分,说服力强;二是结构严谨,条理清楚;三是观点和材料相统一。下面分别加以说明。(一)论证充分,说服力强本论部分最主要的任务是组织论证,以理服人。作者要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可信的。为此,必须围绕论点,运用论据,展开充分的论证。论证就是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或证明敌对论点错误性的过程和方法。从论题的性质来看,论证又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1.立论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证明它的正确性,从而把论点确立起来的过程就叫立论,也叫做证明;常用的证明方法有:(1)例证法,这是一种用事实作为论据,举例说明的论证方法,就是常说的“摆事实”。事实胜于雄辩,让事实说话,这是最常用而有效的论证方法。例如:××市热电厂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紊乱,引起交接货手续不清,货款支出异常,个别领导与供销人员收受贿赂,致使厂方多付货款11.2万余元,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引自学员论文,下同)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事例要典型,数据要确凿,叙述的语言要简明扼要。(2)引证法,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言论,权威人士的观点、理论,或科学上的公理、定律,还有其他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论证方法,也称“事理论证”。例如: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基本原理,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又说:“任何民主,和一般的政治上层建筑一样,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服务的,并且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列宁的这些基本观点说明,政治来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既是指导作用,又是服务作用,是指导与服务的统一。采用引证法,所引用的言论要忠实于作者原意,不能断章取义;引语要准确无误,最好注明出处;引语要简洁,避免大段引用、喧宾夺主;对引语要作一些阐发说明,不要引完即简单下结论。(3)分析法,就是把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事物或事理,分解切割成若干部分,然后一一加以考察的论证方法。通过对所论事物或事理的分析、透视,发掘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和规律来,从而很好地证明论点。例如,题为《要办好学校必须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论文,对学校原来的领导体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所存在的弊病作了这样的分析:(一)文字上含义不清,可以作出多种解释。(二)把“领导”与“负责”分工,不符合管理原理。(三)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四)在校长上面加了一个管理层次,形成了书记——校长——主任——教职工四个层次。管理层次越多,工作效率越低。通过这样入情入理的层层分析,旧体制的弊端昭然若揭,也就从反面很好地证明了“要办好学校必须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中心论点。(4)推理论证,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议论文与逻辑推理是分不开的。从文章的整体来看,完整的论证过程也就是归纳、演绎或类比推理的过程;从文章局部来看,在各个论证环节中,也可采用这些推理形式。学员论文运用推理论证的例子随处可见。立论论证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外,还有因果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这里不一一介绍。2.驳论驳论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常用的驳论方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等。(1)直接反驳,就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例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就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然后运用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从而驳倒了反面论点。(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例如:如果按那些政治“精英”们所述的理论来分析,只会产生这样一个现实:即凡是走上资本主义私有化道路的国家,全部或至少大部都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但可惜的是,这种现实还不存在,这种材料在现实的世界上还没有。论证或反驳的方法有很多种,究竟使用哪一种或哪几种,要根据论证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一般来说,单纯地只用一种论证方法是很少见的,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将几种论证或反驳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论证效果。(二)结论严谨,条理清楚本论的篇幅长,容量大,层次较多,头绪纷繁,如果不按一定的次序来安排文章内容,就会层次不清,结构混乱,大大降低表达的效果。根据层次之间的不同关系,可以把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划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和混合式等三种类型。1.并列式结构又称平列式结构或横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围绕中心论点划分为几个分论点和层次,各个分论点和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2.递进式结构又称推进式结树或纵式结构。它对需要论证的问题,采取一层深于一层的形式安排结构,使层次之间呈现一种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逻辑关系,从而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透彻的论证。3.混合式结构也称并列递进式结构或纵横交叉式结构。有些论文的层次关系特别复杂,不能只用一种单一的结构形式,需要把并列式和递进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的结构形式。采用混合式结构,又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并列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并列的面上,又展开递进(并列中的递进);一是在递进的过程中,在每一个递进层次上,又展开并列(递进中的并列)。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更复杂,也更难掌握一些。为了避免由于内容过多而使条理不清,写作本论时,常在各个层次之前加一些外在的标志,这些外在标志的主要形式有小标题、序码、小标题与序码相结合及空行等几种。(三)观点和材料相统一本论部分的内容由观点和材料构成,写好本论的另一个要求是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观点统帅材料,以材料证明观点。从总体上说,材料应按照各自所要证明的观点来安排,即把所有的材料分别划归到各个小观点之下,随着观点间逻辑关系及排列顺序的明确,材料自然也各得其位了。但是,在同一内容层次之中的观点与材料应怎样安排,究竞是先出观点还是先列材料,在起草时不能不斟酌一番。为了避免雷同,应该有所变化。一般是先摆观点,后列材料;有时也可以先列材料,再摆观点;还可以边摆观点边列材料,夹叙夹议,由浅入深。总之,要把材料和观点紧紧地糅台在一起,有机地统一起来,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三、写好结论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和讨论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最后结论。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提出论证结果。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应对全篇文章所论证的内容作一个归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总体性看法和意见。例如,《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乡镇领导方法》一文的结论:总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新的体制转换阶段,乡镇领导干部作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带头人,在思想认识、领导方法等方面都必须来一个很大的转变,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论文结论部分,作者常常不仅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还指出课题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为他人继续研究指明方向、提供线索。例如,《地方行政机关后勤工作改革之路》一文的结论部分:总之,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在当前,我们仍处在上述较容易见到成效的某些方面进行探索的阶段,我们要力争有一、二个突破口,在取得成果之后,不断把后勤改革引向深入,达到服务社会化的最终目的。谢辞。在结论部分的最后,也可以写上几句话,向在本篇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谢辞要写得感情诚恳,言语得体,不要过多的溢美之辞。例如: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我的指导导师××先生的悉心指教,并得到其他几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谨致谢忱。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论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写好结论,应该注意两点;第一,要使结论部分真正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观点或材料;第二,结论的语言要简洁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避免两种错误:一是草草收尾,不当止而止;二是画蛇添足,当止而不止。毕业论文指导的意义和任务一、毕业论文指导的意义第一,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向学校所交的最后一份书面作业,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最后一次执手训练。大凡一个人第一次独立地完成某项工作,都离不开老师(或家长、师傅和其他人)的指点。对大多数学员来说,写论文在他们的经历当中还是第一次。许多人不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错误地认为,这是学校强加给他们的额外负担。“宁做十万利润,不写毕业论文”,这就是部分学员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的心态,写作的实践证明,学员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帮助和指导。第二,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师检验其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绝好机会。毕业论文写作,是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员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生动反映,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次全面反馈。尽管有的学员平时学习成绩不错,对书本的内容掌握较好,但未必能写出一篇有质量的毕业论文。这里,除了学员的学习基础、整体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外,从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是否也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今后怎样改进之?对教师来说,这正是指导学员写作毕业论文的一大收获。第三,毕业论文是学员留给学校的一份宝贵财富。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学员从学校获得的是知识,接受的是文化和道德的熏陶;同时,学员也以各种方式影响学校,许多学员的才华、见识、经验以及党性修养等等,都给学校和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毕业论文则是学员留给学校的另一份特殊的精神财富。每届学员毕业,都留下一批毕业论文,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学校可以用它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启发教育后来的学员。可以用它来分析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填补这些领域科研的空白;还可以推荐给有关部门或报刊杂志,以扩大影响。总之,指导学员写好毕业论文,无论对国家、社会、学校、学员和教员,都具有重要而实际的意义。二、指导教师的任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毕业论文的成功与否,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关系重大。因此,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必须以积极、负责、认真的态度做好指导工作。指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有三条:第一条,启发并鼓励学员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排除各种困难和心理障碍,立志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第二条,悉心指导学员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做到立意新颖,内容充实,格式规范,文字畅达,并作好答辩准备。第三条,树立新鲜活泼、生动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优良文风。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工作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方面,审定论文题目。选择合适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性环节。因此,指导教师要在对学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题,反复审定学生确定的论文题目。第二方面,指导学生制定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进度、计划,并定期检查学生执行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进度计划的情况。第三方面,指导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的参考材料,介绍必要的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围绕毕业论文的主题做读书卡片或者读书摘要。第四方面,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做好调查材料的研究和分类。用社会调查得到的材料,作为论据,摆事实,说道理。第五方面,正确指导和引导学生拟定论文提纲,定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提出提纲或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和修改建议。第六方面,审阅论文,评定论文成绩,并指导论文提要的写法及其论文答辩的方法和技巧。金融证券论文篇创建品牌银行的重要意义李双1.银行的“品牌效应”品牌是一种“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它需要企业经营者精心设计,它需要长期投入,也是知识、智力、信誉和资金的结晶。然而品牌效应具有隐蔽、难操作、价值构成复杂等特点,容易被人们忽视和低估,甚至遭到侵犯、流失,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由于金融业的竞争深化发展,已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和形象竞争,又发展到如今的品牌竞争。商业银行的基本目标有两点,一是经营目标,二是声誉目标,这两个目标也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品牌银行的创建,其主要是一种有形资产,能够带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2.树立品牌银行意识(1)市场经济呼唤品牌银行。目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市场化阶段,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量的扩张也日益迅猛,业务竞争更是日趋激烈。无论是工商企业间的竞争,还是银行间的竞争实质都是价格、品种、质量和品牌上的竞争,品牌效应带来的是客户对企业、对产品的价值认可,因此说,创品牌者得市场,赢市场者得天下。(2)金融开放催生品牌银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频繁,我国经济、金融还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金融业也必将进一步对外开放,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势必对我国的金融机构造成冲击。面临挑战只有实施品牌银行战略,才能提高我国金融业的自身竞争力,增强国内银行对金融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在国内外多元化金融竞争的“割居”格局下站稳脚跟,与世界品牌银行抗衡,同外资银行开展有力竞争。(3)知识经济打造品牌银行。知识经济时代的消费将进一步呈现多样化、个体化、艺术化的特点,消费者的选择取向日益摆脱低层次的直接需求,情感因素开始渗入选择行为。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达,为银行科学技术服务的开创、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商业银行面对全球化、市场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牢牢抓住这一机遇,提高银行品牌的知识含量,创行业品牌。3.创建品牌银行方略所谓品牌银行是指得到社会公众认同,在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资金实力雄厚、质量上乘、盈利水平高、待遇一流的金融机构。它理应是属于某个经济区域内或某个层次上各方面皆表现一流的银行。所以说,实施品牌战略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银行名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银行整体素质和实力的竞争。首先是以人为本。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一批勇于开拓、善于经营、大公无私、团结进取的金融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求得生存和发展。提高银行人才资源的质量是品牌银行强盛的根本。人才的培养、开发也理所当然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实施品牌战略的首要战略。其次是科技先行。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支柱,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金融企业首先要确立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创建品牌银行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科技武装工程”,用当代最前沿的高科技和信息化来装备银行,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在深入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不断研究,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的金融电子产品,不断努力提高交易电子化,服务网络化,管理现代化的层次和质量,以此不断改善服务、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赢得广泛、密切的客户群体。再次是业务创新。创新是我们金融业适者生存的灵魂。不断创新,“敢为人先”,即要把创建品牌银行作为我们要求的目标之一,又要树粒“服务创新”意识。第四是塑造形象。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至诚至信的信誉形象,其次是公道正派的廉洁形象,再次是的实力形象。在建立和维护自身社会形象的同时,还要充分发展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广告力度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必须转变的传统经营观念,要全方位、多渠道地包装、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知名度,向宣传要效益,让自己的品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最后是科学管理。从严治行的管理作风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其一,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内控机制。第二,强化监督制约,依法从严治行。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李双汇率研究在货币金融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起步较晚,不如西方国家历史悠久。‘成果很少。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汇率这种经济杠杆的作用日益重要,汇率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对汇率进行理论上和政策上的研究。在汇率研究范围内有不少问题可供选择,本文以汇率均衡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汇率均衡研究在西方汇率理论中仍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自然也就是一个很有“挖掘”潜力的理论课题。如果我们能用科学的方法,取得不同于西方理论但又高于西方理论的汇率均衡研究成果,将是有理论意义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迄今为止,在我国的汇率研究中,可以说这还是一个“空白”领域。而现实是,经济发展中总存在着“均衡”运行的问题,西方国家如此,我国也是如此。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就强调经济总体和各部门之间的平衡,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更需要重视经济的均衡运行。而经济的均衡运行是由许多方面的均衡及其相互配合组成的,汇率便是其中之一。汇率均衡是保征我国对外收支平衡的重要条件,对国内经济的其他方面也将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以理论分析为前提,以中国现实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建立我们自己的汇率均衡理论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我希望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货币对美元或出现较大幅度贬值,或表现的十分疲软。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民币汇率却表现的异常稳定,成为全球最坚挺的货币。尽管如此,国内外市场上还是产生了强烈的人民币将贬值的心理预期。从国外看,有人认为人民币贬值是迟早的事。从国内看,1998年1月和7月,在各大城市出现了两次黑市炒汇高潮;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骗汇、逃汇、资本外逃问题十分严重。这些现象说明国内外人们对于人民币汇率缺乏信心。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信心问题对货币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所谓信心主要指某种货币的持有者愿意继续保有它,而不会发生惊慌地从一种储备货币转向另一种储备货币的情形。在上述背景下,针对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所持的怀疑态度,中国政府多次强调人民币不会贬值,以此增强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那么是否说,中国政府强调稳定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就稳定了呢?换句话说,是一种权益之计,政治上的需要还是基本经济因素起作用呢?人民币汇率今后走势将如何呢?(一)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直接因素是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和影响一定货币汇率变化的直接因素。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供应增加,顺差国的货币汇率就会上升;反之,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就会引起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应短缺,逆差国的货币汇率就会下跌。就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看,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其中外贸顺差,资本项目下净流入,外汇储备连年增长,由1993年底212亿增加到1998年底1450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稳定,由1994年底并轨时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这表明国内外汇市场在相当长时期内已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人民币有升值的要求。为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央行入市操作,收兑美元投放人民币。但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又使央行货币政策选择空间狭小。因此,政府适时推出外汇改革措施。一是扩大居民因私出国个人用汇的范围和标准;二是把外商投资企业纳入结售汇体系;三是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保留一定额度的现汇。这一系列改革使人民币没能进一步升值,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在亚洲各国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我国未来的国际收支会如何演变,这将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走向。1.贸易收支状况分析。从中长期看,贸易收支状况在整个国际收支中具有决定的意义。1997年,我国外贸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当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2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出口1827亿美元,增长20.9%,进口1423.6亿美元,增长25%,全年贸易顺差403亿美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日益显露和加深,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3239.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出口183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进口140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贸易顺差435.9亿美元。1999年,我国外贸仍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仔细分析,也面临一些有利因素。从外部看,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最大的亚洲金融危机各国和地区的金融形势已经稳定,经济已度过最困难的时期,1999年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会出现恢复性增长。货币币值稳定并可能出现一定程度升值,这有利于我国恢复对该地区的出口。同时,我国实施的出口多元化战略仍会继续发挥作用。从内部看,决定贸易收支最基本的因素是国内经济状况。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社会商品零售物价将在低位徘徊。在这样的局面下,外贸出口面临的有利因素是:首先国家对外贸出口给予政策支持。国家采用出口退税、税收优惠、出口信贷等手段鼓励出口。由于亚洲货币贬值的压力,国家一方面加快了出口退税进度。另一方面,从1998年1月1日起提高纺织品和机械产品的出口退税率,6月1日起提高煤炭、钢铁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1999年1月1日起又一次提高了机电、纺织、钢材、水泥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适当的提高出口退税率可以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强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银行加大对外贸企业支持力度,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优先提供贷款;特别是对机电产品出口给予政策支持;提高向外经贸企业贷款比例。这些政策措施使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明显改善。其次,出口成本的稳定为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企业产品成本主要是由原材料、工资、运费及税金构成。从原材料看,1994年以来,由于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这使得以进口原材料从事生产的外贸企业成本相应下降。与此同时,国内物价逐步下降,原材料价格也呈跌势。从工资看,我国工资增长率不断下降。自1995年以来,我国工资增长率下降30%多。原材料和工资下降,使企业换汇成本下降。据沿海主要港口城市的统计,1997年退税后出口换汇成本为7966元人民币。预计1998年以后仍会大体如此。其原因,一是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六次降息,贷款利率水平不断下降;二是1997年10月中国又一次较大幅度地降低关税,幅度达26%,这使以进口原料和中间产品从事加工的出口企业可以相应地降低其成本;三是物价稳定,并略有下降,因此,可为出口的稳定和增长创造相应的条件。再次,国有外贸企业积极转变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近年来,随着外贸体制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逐步确立,以及人民币小幅升值的压力,使国有外贸企业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依靠本币贬值刺激出口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开始加强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大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技术改造,调整商品出口结构,实行多元化市场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逐渐走上效益型的对外贸易之路。因此,作为出口规模扩张主导因素的一般贸易,其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已相对稳定,今后将继续发挥作用。第四,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势头强劲,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外商投资企业总体技术水平较高,对外熟悉国际市场,应变能力强;对内管理完善,机制灵活,企业新建,人员负担轻,自有资金充裕,成本控制好,同时又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其出口换汇成本普遍低于中资企业。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在全国总出口额中所占比例从前几年的10%上升到1997年的407%,1998年进一步上升为42%。上述分析表明,现行的汇率水平是有利于出口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在东亚各国货币大幅贬值的严峻形势下,1997、1998年贸易顺差403亿、3459亿美元也支持这一论点。事实有力地证明了至少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高估问题。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1998年我国出口增速下降较大。主要是受向亚洲出口大幅下降的影响,应该说主要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当然,在现行的汇率水平下,部分企业、主要是中资企业出口亏损,企业在补偿可变资本后,仅能补偿部分不变资本。但即使这样,国内宏观经济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迫使企业通过出口去寻求市场,这既符合企业本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社会需要和利益,同时也会获得政府的支持。2.资本收支状况分析。资本项目收支状况影响外汇供求从而影响货币汇率。当一国有资本大量流入时,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外汇求过于供,外汇汇率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流入中国的外资4200多亿美元,其中2747亿美元为直接投资,外债为1460亿美元。在借入的1460亿美元外债中,85%左右是长期债务,仅有15%是短期债务,外债结构合理,无论偿债率、负债率和短期债务比率都大大低于国际通行标准。具体看,从1994年以来,资本项目下净流入规模较大且比较稳定,1994-1997年四年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326亿美元、370亿美元、400亿美元、452亿美元。我国连续四年成为全球实际利用外资数额居第二位的国家。外资大规模的流入,外汇供过于求,给人民币带来了较大的升值压力,为避免本币升值幅度过大给我国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央行入市在外汇市场上大规模收购美元。可以说,近年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是市场供求关系演变和央行干预的结果。央行不会也不应该在贸易持续顺差并规模较大时应部分企业要求及市场预期引导本币贬值。亚洲金融危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吸引外资,但影响不大。这是因为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主要的不是取决于东南亚有关国家的对华投资。因此,近期我国外资流入规模仍将处于较高水平。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为抵消其对我国吸引外资的消极影响,1998年我国政府已出台了进一步吸引外资政策措施,其主要有:第一,实行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需进口的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投资于其他鼓励类项目需进口设备减半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第二,补充修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加大开放的程度,拓宽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引导外商投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第三,引导和鼓励外商到中西部投资。对我国产业政策中限制外商投资,但能发挥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的项目允许外商在中西部兴办;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和沿边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在今后发挥作用。同时,由于我国避免了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并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减少了投资风险,增强了外商投资的信心。1998年1-11月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417亿美元。中国仍然被列为最佳的投资国之一。因此,可以预计,从中长期看,只要中国改革开放方针不改变,外资就会继续大量流入。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结构调整,巨大的人口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的扩张潜力,极高的储蓄率所转化的投资率,低廉的劳动成本和充裕的人材,教育投资的持续增长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政治的稳定等已经变成投资的良好预期。(二)低水平的通货膨胀是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的根本原因在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决定的。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是对内价值的体现。物价是一国货币价值在商品市场的体现。通货膨胀就意味着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因此,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中的基本因素。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联系的条件下,一国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反映在经常项目收支上。因为,高通货膨胀率会降低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导致出口减少,继而出口外汇收入减少;同时,又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引起进口增加,进而外汇支出增加。这一减一增会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从而影响汇率的变化。其次,通货膨胀的差异还会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反映在资本项目收支上。一国通货膨胀率较高,货币对内价值下降,人们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下降,由此进行货币替换,即把手中持有的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国家货币,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现实下跌。中国经济改革的取向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内商品市场与国际商品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国内价格体系与国际价格体系逐渐接轨,国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1978年至1997年20年间,我国通货膨胀年均约725%。与此同时,人民币连续16年贬值,由1978年1美元兑换1.5元人民币下跌到1993年底的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年均贬值约11.6%。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即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合二为一,将人民币兑美元由5.7比1的官方汇率下调为8.7比1市场调剂汇率。从此以后,人民币市场汇率即名义汇率开始稳定并缓慢升值。从理论上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是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基础。实际有效汇率是按照对外贸易国别权重加权平均计算的多边汇率指数。实际有效汇率一般反映的是一国货币的长期汇率水平。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1994-1996年中国国内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三年累计高达42.6%,这说明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对内贬值42.6%。由于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其对外价值。因此,人民币对外价值即名义汇率也应贬值42.6%。但实际情况是,人民币的市场名义汇率不仅没有贬值,反而由8.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升值到83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小幅升值约4%左右,两者相加约升值466%。如果考虑到美国同期每年有约3%的通胀率,三年累计共有9%通胀率的因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大幅升值37.6%左右。近年来,国内学者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根据国际比较项目进行的计量分析表明,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远远低于现行的人民币市场汇率,具有潜在的长期升值压力而非贬值压力。事实上,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稳中趋升走势,也就相应地奠定了人民币名义汇率稳定的基础。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看,自1993年下半年宏观调控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商品供给总量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已相对过剩,物价持续回落并稳定,买方市场已经出现。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快速增长的存货是当前的主要特征。在这样一种宏观经济背景下,预期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出现较高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其原因是:①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价格近期内会比较稳定。近年来,由于中央始终把农业放在工作的首位,狠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粮食连年获得大丰收,国家和广大农民手中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这就为粮食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农产品价格稳定提供了充分保证。②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在逐步变硬。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逐步确立,投资饥渴症现象大大减少。投资需求疲软使生产资料商品价格难以大幅上升。③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注重经济效益。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日益规范。首次普遍出现了惜贷,国有商业银行年度贷款额度没完成计划的现象。这不仅显示出银行贷款讲求效益,还使贷款增长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张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受到强力制约。④财政赤字带来的货币超经济发行导致通货膨胀因素被杜绝。中国人民银行法禁止中央银行向财政透支,这从制度上排除了财政出现赤字挤银行,央行印钞票弥补财政赤字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⑤央行的“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约束自己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制造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因此,只要国内不出现恶性通货膨胀,随着多数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改革成功并走出困境,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将长期保持稳定,可能持续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三)强劲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物质基础货币问题本质上是经济问题,决定货币的基本因素是经济状况。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经济的强劲增长是货币稳定和升值的物质基础。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每年平均以98%的速度增长,经济规模总量按现行市场汇率折算已据世界前列。从改革开放的20年看,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人民币汇率先是经历了不断下跌的过程,由1978年1美元兑换15元人民币一直跌到1993年底的87元市场调剂价,汇率走出了与基本经济状况不一致的走势。然而从1994年初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人民币汇率才开始稳定并缓慢升值,呈现了与基本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一致的走势。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日益深化的情况下,虽然人民币汇率稳定与坚挺给我国外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国际国内金融经济形势分析,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仍居主导地位。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在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增长速度下降后,1999年会出现恢复性增长。这是因为,一是大部分金融危机发生国和地区经济出现了稳定和复苏的积极信号,经济与金融混乱和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1999年经济会出现恢复性增长或增长。二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美国经济增长仍保持强劲势头,继续承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欧盟由于统一货币的实施,成本的降低,经济仍将保持增长。日本由于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出台,估计1999年以后经济会有一定的起色。三是全球性的降息活动为投资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对汇率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内基本经济状况。1999年以后,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其主要理由是: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及近年逐步回落的经济增长率,政府采取了适当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适当调整扩大内需的重点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投资向交通、能源、通信、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倾斜,大力支持面向市场需求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资,积极支持灾区重建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继续支持发展居民住宅建设,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②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将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根据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力深化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逐步消化过去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房地产过度投机造成的泡沫经济,积极引导和规范国有企业按市场规律兼并和重组,促进产业资本存量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以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为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的结构矛盾,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健康的经济结构基础。③我国地域辽阔,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这是我国特有的自然优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的梯度推移有着广阔的空间,借助于江河流域,使经济增长由东向西推移,使东中西部发展相连结。这是周边国家所没有的自然优势,也是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可以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维持较高水平的原因之一。同时,我国人均GDP水平仍很低,经济增长仍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之中,这种情况在未来10年左右时间仍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仍会保持适度的快速增长。在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经济质量会有较大提高,经济效益会更好,通货膨胀会明显地低于改革开放前20年,这将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四)合理、有效、完善的外汇管理体制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目前,我国已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但对资本项目仍实行管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充分吸取了国际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采取了积极稳妥又渐进的方式,不失时机地不断改革和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建立和实行了适合我国国情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外汇管理制度。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但何时达到这一目标还没有时间表,要根据国内外条件去逐步实施。目前,我国对资本项目仍实行较严格的管理政策,对资本的流入和流出都实行计划和审批管理。在这样的体制下,居民和非居民都不可以在我国境内进行人民币与外汇的自由买卖。市场参与者也不能根据其预期自由买卖外汇;同时,国际投机者也难以获得人民币对市场形成冲击。因此,市场预期并未扭转也不可能扭转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人民币仍面临升值压力。目前,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在经常项目可兑换基础上,正完善资本项目的管理。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我国严格控制外债规模,合理外债结构,严格控制短期资本比例。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汇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结售汇必须有真实的商业单据和有效凭证,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实盘交易,对企业外汇帐户有限额规定,外汇指定银行也受到周转头寸的制约,并进行监管。还建立了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等事后监管机制,这从制度上根本堵住了国外投机性资本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套汇、套利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这也制约了国际投机资本向我国流动的动力。从我国金融市场现状看,国内货币市场随着1996年全国统一的银行拆借市场的建立而起步,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刚刚允许准入市场。股票市场分设A、B股市场,A股市场禁止境外投资者进入。人民币债券市场刚起步,境内发行外币债券也只是试点;国债的二级市场欠发达,国债的流动性较差。国内房地产市场随着1993年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以后,一直市道低迷。国内期货市场刚刚起步,并且只有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品种没有开办,国际短期资本在中国境内不具备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套利的条件。同时,由于我国实行较严格的金融管理,外资非法进入不受法律保护,制度成本约束会使投机性资本望而却步。最近,针对国内外对人民币贬值的心理预期增加,逃汇、骗汇、黑市外汇交易猖獗情况,国家开始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以堵塞漏洞。一是开展外汇大检查。对于那些违反外汇管理有关规定,以虚假或伪造的凭证到银行骗购外汇的非法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二是完善外汇管理法规。陆续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外汇管理法规以弥补监管中暴露的薄弱环节;三是加大打击力度。对参与非法逃套外汇或黑市交易的不同行为主体明确了相应的处罚力度。上述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外汇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及外汇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制度保证。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2 研究生论文毕业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毕业论文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