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四部经典医书,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 朝代歌四部学而思轻课(完结)|百度云网盘

    此课件来自学而思网校朝代歌四部完结,《朝代歌》了解中国各朝代建立灭亡背后的故事,学习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的文化和故事,认识王侯将相的起伏,其形式多为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

    2022-12-12

  • 《柳吉忱中医四部经典讲稿》柳吉忱|(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柳吉忱中医四部经典讲稿》【作者】柳吉忱【页数】544【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132-5661-2【价格】138.00【分类】中医典籍-研究【参考文献】柳吉忱.柳吉忱中医四部经典讲稿.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四部经典讲稿》内容提要:本书为柳吉忱先生《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的讲稿。柳吉忱先生1955年调莱阳地区专员公署,负责胶东地区的中医培训工作。时值文登专区并于莱阳专区,故而学员来自胶东地区各县的基层中医人员。先后曾主办了七期中医进修班。吉忱公自编讲义,亲自讲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神农本草经》、《中国医学史》,及西医之《生理解剖学》、《诊断学》。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员的中医经典理论水平,和西医学的基础知识。“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公授课的特点,故教学成绩显著,从而全面提升了胶东地区中医的学术水平。其中一部分学员成为创办山东省中医学校的首批教师,一部分成为地、县级医院的骨干中医师。其后于1956年,吉忱公调莱阳专区人民医院筹建中医科并出任主任,同时仍兼任地区的中医进修班培训工作。1960年山东中医学校迁入莱阳,公又受聘讲授《温病学》。《柳吉忱中医四部经典讲稿》内容试读第一部分1《黄帝内经》讲稿第一部分《黄帝内经》讲稿一003一小言引意这是1955年至1958年上半年为中医进修班讲课备课笔记的修订本,主要集合古今医家关于解释《内经知要》②的一些综合材料。内容以张志聪、马玄台诸家的语释为主,作为随堂演说、申明经旨的一些材料,原名《内经知要浅释》。今天既可作为个人进一步深造的参考,又可作为与诸同学们研究探索的资料,将来有时间翻阅又还作为个人对《黄帝内经》熟悉的一个引路牌。思前想后,对个人进一步深造来说,保存下来是多少有裨益的!1958年9月吉忱志注①中医进修班:1955年起,我受莱阳地区行政公署委任负责胶东地区的中医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七期中医进修班,并亲自讲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温病学》和《中国医学史》。为全地区培养了大批中医骨干,进修班的学员,一部分成为山东中医药学校的骨干教师,一部分成为半岛地县级医院的骨干中医师。②《内经知要》:为《黄帝内经》的节注本,系明代著名医家李中梓选择《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经重新分类和注释而成。全书二卷,卷上有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五篇;卷下有经络、治则、病能三篇。书中将《黄帝内经》重要原文节录归类,并加以注释。所选内容少而精,既可概括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又分类清楚,注释简要,为研究《黄帝内经》的各家所推崇。《内经知要》首列道生类,体现了《黄帝内经》人与自然的统一观及未病先防的思想;次列阴阳类,以明指导思想;再以藏象、经络类,阐明生理病理;色诊、脉诊、病能、治则类,则反映辨证论治的内容。《内经知要》虽仅八类,然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无所不包,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概况,深得《黄帝内经》之旨。本书分类简要,选材精当,为学习《黄帝内经》的入门佳作。一004一柳吉忱中医四部经典讲稿第一章道生道生,是说明修道养生,亦即摄生防病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换句话说,就是摄生,亦即讲卫生保健防病的一些理论。后来《类经》和《医经原旨》等关于此类文字,都作摄生。本章共有四节,即《素问》之《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应象大论》和《遗篇·刺法论》。第一节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系指很远的古代。“天真”,系指自然纯朴的天性。本篇指出要注重保养先天真气的古代养生方法,还指出生命过程中生、长、壮、老、已的规律,教导人们改善生活方式,益寿延年,所以称为“上古天真”。本节主要节选介绍上古懂得养生方法的四种古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内容。【原文】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第一部分《黄帝内经》讲稿一005一【讲解】《上古天真论》这篇的主要内容,是说古时的人明白修道养生的法则,保全他始生的天真之气,天真即人类开始在母体内发育生长的先天真气和有生之初的真元之气,爱护自己的精神气血,不使耗散,以达到延长寿命,同天地长久。这就符合天道玄真的奥妙之理。虚邪贼风是指不正常的气候转变而能使人致病的因素。在前人来看,是一些使人发病的外在因素;从现在来说,可以把传染病的毒素、细菌等病原体包括在内。恬檐,《尔雅》云:恬是静,儋是安。《准南子》卷二《俶真训》云:“静漠恬儋,所以养性也;和愉虚无,所以养德也。”《老子·三十一章》云:“恬檐为上。”《庄子·刻意》云:“恬檐无为。”总的说来,就是少思寡欲,抱乐观主义,而没有杂思乱想。“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说在预防疾病之中,首先要少思寡欲,不为财色所迷,世俗所扰,再用动功、静功来锻炼体质,使先天之真气(即元气)不受损失,精神安闲,不受刺激和损耗,体健力强,方可祛病延年。真人、至人、圣人、贤人是四种修道养生不同类型的人物。这些人能把外界的大自然变化规律掌握得准确,又能随时随地地去适应它,使本身意志情绪永远处于安静之境,而无突然波动和刺激发生。这样做就能使形体不蔽、精神不散,臻于寿命无穷的养生目的了。(1)真人:张景岳说:真是天真也。不假修道而能养生之人,故曰真人。也就是生而聪颖,即能适应天地转变,掌握身体脏腑阴阳的规律,运用内功吐纳之法,使呼吸交替,排碳吸氧,源源不绝,增强体力,既可正本清源,又能使精神内守,独立在天地之间,不衰不老。这种人与至人、贤人比而上之,生后性合于道,即能使精神返于至真,故谓之真人。(2)至人:既具有淳厚的道德,爱护群众,又能调和天地的阴阳,适应四时的气候变化,与本身互相适应,而不发生疾病的人,叫至人。老子观察自然社会的一切变化,发现了事物的矛盾性,他把这种矛盾性称为道德。道是从一切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自然法则或规律;德是宇宙间一切具体存在着的事物所包含的特性(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这种古代哲学观点,贯穿《黄帝内经》全部。淳德全道是道教修道养生的原则。一006一柳吉忱中医四部经典讲稿(3)圣人:能善于养生,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来修养自己人格,至于至极之地者,谓之圣人。他们能顺乎自然之变,虽处于八风暴变之中,但能保证身体与天地合法,四时合序,以期祛病延年。(4)贤人:就是德行、才能超过平人者。但比以上三种类型的人修养差些。他们的养生方法也能观察天地、日月、星辰、阴阳、四时等自然现象的顺逆变化,设法来适应这种不正常的规律,来保真养性,也能活到百岁高年。第二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气”,系指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气候。“调神”,即指调摄精神。这节是发前篇修道养生未尽的意义,用春夏秋冬四时不同的气候特点,来说明修养生长收藏的道理,这与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奥旨相同,是调和精神的妙法,所以名之谓“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毋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试读结束···...

    2022-08-19 讲稿的格式及范文 讲稿一分钟多少字数

  • 三棵柚子文化传媒《实体店抖音营销实操》精准获客、打造个人IP实操方法价值1980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三客优子文化传媒出品的《实体店抖音营销实战》,精准获客,打造个人IP实战方法。官网价格1980元课程100%实用,老师承诺包教,针对成功的商业成果,可见老师对这门课程还是很有信心的。课程实操,最系统的实体店短视频营销系统通过21天的陪练教学实践,打造属于自己的同城商户,实现精准客流,打造专属个人IP,成为行业在同城领域的小网红,打造个人品牌力,带来自己的高流量。给你解决方案实体店没有生意,或者生意不好,没有新客流。我想做一个短视频,但我不知道怎么做。发了一段视频后,视频的播放量和点赞量都没有,粉丝增长缓慢。短视频没有给门店带来精准的顾客,也没有带来实际的收益增长。不知道每天要拍什么内容,这样店里才能真正有客户咨询和新客户。去购物。课程目录和下载链接在文章底部。三客优子文化传媒《实体店抖音营销实战》视频截图精准获客打造个人IP课程目录《实体抖音营销实战》精准获客,打造个人IP实战方法1第1课:抖音在实体店的四大误区2第2课:如何选择抖音声号3第三课:抖音的禁忌和红线4第四课:抖音应该如何装修实体店5第五课:首页装修的五个细节6第六课:实体店需要开蓝V吗7第7课:抖音拍摄常用设备8第8课:抖音必备的心态。9第9课:抖音音频审核推荐机制10第10课:抖音八个流量池11第11课:如何提高视频的完成率12第12课:如何提高视频的点赞率13第13课:如何提高视频的评论率14第14课:如何提高视频的点赞率提高视频的转发率15第15课:如何获得自己的准确同城交通16第16课:如何定位你自己在同城实体店17第17课:做抖音需要短视频思维18第18课:热销话题选择1:培训平台推荐19第19课:BreakigChoice话题2:寻找基准帐户20第20课,热门选择3:标签交叉方法21第21课:热门选择4:已经流行的内容肯定会再次流行22第22课:热门视频模板1:营销23第23课:热门视频模板2:抛出问题和互动24第24课:热门视频模板3:卖点ltrgt25第25课:热门视频模板4:解决疑虑26第26课:热门视频模板5:共鸣27第27课:热门视频模板6:热点28第28课:爆款视频模板7:开个玩笑29第29课:如何选择演示方式实体店30第30课:拍好你的第一个视频31第31课:拍摄视频的最佳时间是多长时间短视频32第32课(1):口语教学135第33课(1)口语教学238第34课(2)视频+配音实战教学39第35课(1)灯光图实战视频40第35课(2)灯光图实战视频41第36课:新账号如何快速熬过冷启动42第37课:抖音必备的信念和素质43第38课:发布视频的注意事项44第39课:写好标题的五件事技巧45第40课:抖音排水的维护和操作技巧46第41课:如何在实体店购买DOU+47第42课:如何借助人才引爆店铺48第43课:为什么一定要做抖音49第44课:应该怎么做实体店做抖音的注意事项50第45课:实体店的爆发拥有好的引流产品很重要51第46课:哪家实体店是适合直播52第47课:初学者开播的禁忌红线53第48课:初学者开播的准备工作54第49课:实体店直播说什么55第50课:实体店如何做销售秀56第51课:影响直播间的五个数据57第52课:如何提高直播间的人气58第53课:如何保持直播间的气氛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07-04

  • 《中国药典》2020年版 四部|百度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为第十一版药典。按照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体委员大会审议通过的药典编制大纲要求,以建立ldquo最严谨的标准rdquo为指导,以提升药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服务药品监管为宗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在相关药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国内外药品生产企业及学会协会积极参与下,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完成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各项工作。2020年4月9日,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草案)。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审核批准颁布后施行。本版药典收载品种5911种,新增319种,修订3177种,不再收载10种,因品种合并减少6种。一部中药收载2711种,其中新增117种、修订452种。二部化学药收载2712种,其中新增117种、修订2387种。三部生物制品收载153种,其中新增20种、修订126种;新增生物制品通则2个、总论4个。四部收载通用技术要求361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修订35个)、检测方法及其他通则281个(新增35个、修订51个)、指导原则42个(新增12个、修订12个);药用辅料收载335种,其中新增65种、修订212种。本版药典主要特点:稳步推进药典品种收载。品种收载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不断满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收录品种的需求,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药质量。及时收载新上市药品标准,充分体现我国医药创新研发最新成果。健全国家药品标准体系。通过完善药典凡例以及相关通用技术要求,进一步体现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结合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各类药品特性,将质量控制关口前移,强化药品生产源头以及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逐步形成以保障制剂质量为目标的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体系,为推动关联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供技术支撑。扩大成熟分析技术应用。紧跟国际前沿,不新扩大成熟检测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推广和应用,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专属性、适用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药品质量控制手段得到进一步加强。如新增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DNA测序技术指导原则等,推进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中药饮片、动物组织来源材料、生物制品起始材料、微生物污染溯源鉴定中的应用;新增X射线荧光光谱法、单抗制品特性分析方法、采用转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重组产品活性检测等。提高药品安全和有效控制要求。重点围绕涉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检测方法和限量开展研究,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的可控性。在安全性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药材饮片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禁用农药残留、真菌毒素以及内源性有毒成分的控制。加强了对化学药杂质的定性定量研究,对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分别控制;对注射剂等高风险制剂增订了与安全性相关的质控项月,如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等。加强了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控制、建立了疫苗氢氧化铝佐剂以及重组技术产品相关蛋白的控制。在有效性方面,建立和完善了中药材与饮片专属性鉴别方法,部分产品制定了与临床疗效相关的成分含量控制。结合通过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的注册标准,修订了药典相关标准的溶出度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化学药与有效性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增订人用聚乙二醇化重组蛋白及多肽制品、螨变应原制品和人用基因治疗制品总论等,重组类治疗生物制品增订相关蛋白检测及限度要求等。提升辅料标准水平。重点增加制剂生产常用药用辅料标准的收载,完善药用辅料自身安全性和功能性指标,逐步健全药用辅料国家标准体系,促进药用辅料质量提升,进一步保证制剂质量。加强国际标准协调。加强与国外药典的比对研究,注重国际成熟技术标准的借鉴和转化,不断推进与各国药典标准的协调。参考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相关指导原则,新增遗传毒性杂质控制指导原则,修订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分析方法验证、药品杂质分析等指导原则,新增溶出度测定流池法、堆密度和振实密度测定法,修订残留溶剂测定法等,逐步推进ICH相关指导原则在《中国药典》的转化实施。强化药典导向作用。紧跟国际药品标准发展的趋势,兼顾我国药品生产的实际状况,在药品监管理念、质量控制要求、检测技术应用、工艺过程控制、产品研发指导等方面不断加强。在检测项目和限量设置方面,既考虑保障药品安全的底线,又充分关注临床用药的可及性,进一步强化药典对药品质量控制的导向作用。完善药典工作机制。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断完善药品标准的形成机制。组织药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校等单位持续开展标准课题研究,鼓励更多药品生产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国家药品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研究和回应业界反馈意见和建议。严格执行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强化委员管理,防止利益冲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加强风险防控、强化全程管理,进一步保障药典编制质量。本版药典编制秉承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规范性的原则,不断强化《中国药典》在国家药品标准中的核心地位,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标准制定更加规范、标准内容更加严谨、与国际标准更加协调,药品标准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反映出我国医药发展和检测技术应用的现状,在提高我国药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药典》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1953年版(第一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工作,当年11月卫生部召集在京有关医药专家研讨编纂药典问题。1950年1月卫生部从上海抽调药学专家孟目的教授负责组建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和处理日常工作的干事会,筹划编制新中国药典。1950年4月在上海召开药典工作座谈会,讨论药典的收载品种原则和建议收载的品种,并根据卫生部指示,提出新中国药典要结合国情,编出一部具有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药典。随后,卫生部聘请药典委员49人,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另聘请通讯委员35人,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任主任委员。1951年4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对药典的名称、收载品种、专用名词、度量衡问题以及格式排列等作出决定。干事会根据全会讨论的意见,对药典草案进行修订,草案于1952年底报卫生部核转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批准后,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该版药典共收载品种531种,其中化学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版增补本。1963年版(第二版)1955年卫生部组建第二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49人,通讯委员68人,此届委员会因故未能开展工作。1957年卫生部组建第三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80人,药学专家汤腾汉教授为这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不设通讯委员),同年7月28日至8月5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卫生部李德全部长做了药典工作报告,特别指出第一版《中国药典》未收载广大民众习用的中药的缺陷。会议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了制订药典的原则,讨论了药典的性质和作用,修改了委员会章程,并一致认为应把合乎条件的中药收载到药典中。8月27日卫生部批准委员会分设药理与医学、化学药品、药剂、生化药品、生药、生物制品六个专门委员会及名词小组,药典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改称秘书室。1958年经常务委员会研究并经卫生部批准,增聘中医专家8人、中药专家3人组成中医药专门委员会,组织有关省市的中医药专家,根据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起草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即中成药)的标准。1959年6月25日至7月5日在北京召开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审议新版药典草稿,并确定收载品种。草稿经修订补充后,分别由各专门委员会审定,于1962年完成送审稿,报请国务院批准后付印。1965年1月26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63年版。该版药典共收载品种1310种,分一、二两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附录。一部收载中药材446种和中药成方制剂197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667种。此外,一部记载药品的ldquo功能与主治rdquo,二部增加了药品的ldquo作用与用途rdquo。1977年版(第三版)由于ldquo文革rdquo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药典委员会工作陷于停顿。1972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复卫生部ldquo同意恢复药典委员会,四部(卫生部、燃料化学工业部、商业部、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参加,卫生部牵头rdquo。据此,同年5月31日至6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编制国家新药典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检验、药政管理以及有关单位代表共88人。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编制药典的指导思想、方法、任务和要求,交流了工作经验,确定了编制新药典的方案,并分工落实起草任务。1973年4月,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药典工作会议,讨论制订药典的原则要求,以及中西药品的标准样稿和起草说明书,并根据药材主产地和药品生产情况,调整了起草任务。1979年10月4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77年版,自1980年1月1日起执行。该版药典共收载品种1925种。一部收载中草药(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单味药制剂等882种,成方制剂(包括少数民族药成方)270种,共1152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种。1985年版(第四版)1979年卫生部组建第四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112人,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兼任主任委员。同年11月22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讨论修改了委员会章程、药品标准工作管理办法及工作计划。委员会分设:中医,中药、医学与药理、化学药、生化药、药剂,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及名词10个专业组。由有关专业组分别推荐新药典收载的品种,中医专业组负责审查拟定一部收载的品种范围:医学与药理专业组负贵审查拟定二部收载的品种范围:由主产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检验所和有关单位负责起草标谁,药典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交叉复核:部分项目组成专题协作组,通过实验研究后起草,参与标准草案审议的除专业组委员外,还邀请了药品检验所和企业的代表。经卫生部批准,《中国药典》1985年版于1985年9月出版,1986年4月1日起执行.该版药典共收载品种1489种。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种,成方制剂207种,共713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1987年11月出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增补本,新增品种23种,修订品种172种、附录21项。1988年10月,第一部英文版《中国药典31985年版正式出版,同年还出版了药典二部注释选编。1985年?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执行,该法规定ldquo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淮rdquo。明确ldquo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领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rdquo。ldquo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园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rdquo。进一步确定了药品标准的法定性质和药典委员会的任务。1990年版(第五版)1986年卫生部组建第五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150人,卫生部雀月型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常设办事机构改为秘书长制。同年5月5日至8日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修订了委员会章程,通过了ldquo七五rdquo期间标准工作设想,确定了编制《中国药典》1990年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分别举行了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及药理等专业会议,安排起草和科研任务。1989年3月,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开始组织对1990年版药典标准的审稿和编辑加工。同年12月在北京举行药典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各专业组长扩大会议进行审议,报卫生部批准后付印。1990年12月3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0年版,自1991年7月1日起执行。该版药典收载品种共计1751种。一部收载784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09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275种:二部收截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967种。与1985年版药典收载品种相比,一部新增80种,二部新增213种(含1985年版药典一部移人5种);删去25种(一部3种,二部22种):根据实际情况对药品名称作了适当修订。药典二部品种项下规定的ldquo作用与用途rdquo和ldquo用法与用量rdquo,分别改为ldquo类别rdquo和ldquo剂量rdquo,另组织编著《临床用药须知》一书,以指导临床用药。有关品种的红外光吸收图谱,收人《药品红外光谱集》另行出版,该版药典附录内不再刊印。《中国药典》1990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先后于1992年、1993年出版,英文版于1993年7月出版。第五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1985年版增补本和英文版的编制等工作。1995年版(第六版)1991年卫生部组建第六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168人,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同年5月16日至18日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了委员会的章程和编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设计方案,并成立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专家共1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分设13个专业组,即中医专业组、中药材专业组,中成药专业组、西医专业组、药理专业组、化学药专业一组、化学药专业二组、化学药专业三组、抗生素专业组、生化药品专业组、生物制品专业组、放射性药品专业组、药品名词专业组。1993年,《中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初稿发往各地,作为起草,修订正文标准的依据。1994年7月各地基本完成了标准的起草任务,由药典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分别组织审稿工作。1994年11月29日提交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审议,获得原则通过,报请卫生部审批付印。卫生部批准颁布《中国药典》1995年版,自1996年4月1日起执行。该版药典收载品种共计2375种。一部收载920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22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398种;二部收载1455种,包括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及辅料等。一部新增品种142种,二部新增品种499种。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称只收截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中国药典31995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先后于1997年、1998年出版,英文版于1997年出版。第六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1990年版的增补本、英文版及二部注释和一部注释选编、《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一卷)、《临床用药须知(第二版)、《中药彩色图集》、《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及中国药品通用名称》的编制工作。1993年5月21日卫生部决定将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离出来,作为卫生部的直属单位。2000年版{第七版)1996年卫生部组建第七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204人,其中名誉委员18人,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兼任主任委员。1998年9月,根据中编办(1998)32号文,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更名为国家药典委员会,并成建制划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因管理体制的变化等原因,在经有关部门同意后,按照第七届药典委员会章程精神,1999年12月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同意调整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兼任主任委员。本届委员会设专业委员会共16个,分别为:中医专业委员会、中药第一专业委员会、中药第二专业委员会、中药第三专业委员会、中药第四专业委员会、医学专业委员会、药品名词专业委员会、附录专业委员会、制剂专业委员会、药理专业委员会、化学药品第一专业委员会、化学药品第二专业委员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生化药品专业委员会,放射性药品专业委员会,生物制品专业委员会。1996年召开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药典》2000年版设计方案,一部确立了ldquo突出特色,立足提高rdquo,二部确立了ldquo赶超与国情相结合,先进与特色相结合rdquo的指导思想。1996年10月起,各专业委员会先后召开会议,落实设计方案提出的任务并分工进行工作。1997年底至1999年10月,先后对完成的附录与制剂通则和药典初稿征求了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并先后召开了16个专业委员会审定稿会议。《中国药典》2000年版于1999年12月经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审议通过,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于2000年1月出版发行,2000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该版药典共收载品种2691种,其中新增品种399种,修订品种562种。一部收载992种,二部收载1699种。附录作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和提高,一部新增10个,修订31个:二部新增27个,修订32个。二部附录中首次收载了药品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要求等六项指导原则,现代分析技术在这版药典中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为了严谨起见,将ldquo剂量rdquo、ldquo注意rdquo项内容移至《临床用药须知》。《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先后于2002年、2004年出版,英文版于2002年出版。第七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1995年版增补本和英文版、《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一九九八年增补本)、《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二卷)及《临床用药须知》(第三版)的编制工作。2005年版(第八版)2002年10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9月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第八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312人,不再设立名誉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莫兼任主任委员,原常务委员会更名为执行委员会。本届委员会设专业委员会24个,在上一届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增设了民族药专业委员会(筹)、微生物专业委员会、药品包装材料与辅料专业委员会:原生物制品专业委员会扩增为血液制品专业委员会、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细菌制品专业委员会、体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专业委员会、重组制品专业委员会和体外诊断用生物试剂专业委员会。2002年10月召开的第八届药典委员会全体大会及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本届药典委员会提出的ldquo《中国药典》2005年版设计方案rdquo。设计方案明确了ldquo坚持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rdquo的方针:确定了ldquo科学,实用、规范rdquo等药典编纂原则:决定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并人药典,设为药典三部:并编制首部中成药《临床用药须知》。2002年11月起,各专业委员会先后召开会议,安排设计方案提出的任务并分别进行工作。2003年7月,首先完成了附录草案,并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2004年初药典附录与品种初稿基本完成,增修订内容陆续在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上公示3个月,征求全国各有关方面的意见。6月至8月,各专业委员会相继召开了审定稿会议。9月,《中国药典》2005年版经过第八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议审议通过,12月报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于2005年1月出版发行,2005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该版药典共收载品种3217种,其中新增525种,修订1032种。一部收截1146种,其中新增154种、修订453种:二部收截1970种,其中新增327种、修订522种;三部收载101种,其中新增44种、修订57种。该版药典附录亦有较大幅度调整。一部收载附录98个,其中新增12个、修订48个,删除1个,二部收载附录137个,其中新增13个、修订65个、删除1个:三部收截附录134个。一、二,三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各部中予以收载,并进行了协嗣统一。该版药典对药品的安全性问题更加重视。药典一部增加了有害元素测定法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药典二部增加了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正电子类和,[mT?]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有126个静脉注射剂增订了不溶性微粒检查,增修订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品种达112种:残留溶剂测定法中引入国际间已协调统一的有关残留溶剂的限度要求,并有24种原料药增订了残留溶剂检查。药典三部增订了逆转录酶活性检查法、人血白蛋白铝残留量测定法等。本版药典结合我国医药工业的现状和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将原《澄明度检查细则和判断标准》修订为ldquo可见异物检查法rdquo,以加强注射剂等药品的用药安全。该版药典根据中医药理论,对收载的中成药标准项下的〔功能与主治进行了科学规范。该版药典三部源于《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自1951年以来,该规程已有六版颁布执行,分别为1951年及1952年修订版、1959年版、1979年版、1990年版及1993年版(诊断制品类)、1995年版、2000年版及2002年版增补本。2002年翻译出版了第一部英文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增补本于2009年年初出版,英文版于2005年9月出版。第八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00年版增补本、《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三卷)、《临床用药须知》(中成药第一版、化学药第四版)及《中国药典》2005年版英文版的编制工作。2010年版(第九版)2007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第九届药典委员会。本届新增委员的遴选首次向社会公开选拔,采取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新增委员。该届委员会共有323名委员组成,其中续聘委员163名,新增委员160名(2008年增补2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兼任主任委员。该届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25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在上一届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民族医药专业委员会:增设政策与发展委员会、标谁物质专业委员会、标准信息工作委员会、注射剂工作委员会等4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取消原体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专业委员会;将原体外诊断用生物试剂专业委员会与原血液制品专业委员会合并为血液制品专业委员会:将原4个中药专业委员会调整重组为中药材与饮片专业委员会、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3个专业委员会。2007年12月召开第九届药典委员会成立暨全体委员大会,会议审议修订了《药典委员会章程》,并通过了ldquo《中国药典》2010年版编制大纲rdquo,编制大纲明确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随后,各专业委员会分别开展工作,进行品种避选、科研立项、任务落实。该版药典在编制工作的组织保障和科学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管理上的创新。药典部分科研任务首次以《标准研究课题任务书》的形式,明嘶承担单位的职责与义务,明确项目的工作任务、研究目标、考核指标及进度要求。2008年12月首次在编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召开全体委员参加的药典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药典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09年3月至8月各专业委员会相继集中召开审定稿会议。2009年8月27日提交第九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审议,获得原则通过。该版药典于2010年1月出版发行,自2010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该版药典与历版药典比较,收载品种明显增加。共收载品种4567种,其中新增1386种,修订2237种。药典一部收载品种2165种,其中新增1019种、修订634种;药典二部收载品种2271种,其中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药典三部收载品种131种,其中新增37种,修订94种。该版药典附录一部收截附录112个,其中新增14个、修订47个,二部收载附录152个,其中新增15个、修订69个:三部收载附录149个,其中新增18个、修订39个。一,二、三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各部中予以收载,并尽可能做到统一协调、求同存异、体现特色。该版药典中现代分析技术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除在附录中扩大收载成熟的新技术方法外,品种正文中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药品的安全性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除在凡例和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对药品质量可控性、有效性的技术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除在附录中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检查项目:为适应药品监督管理的需要,制剂通则中新增了药用辅料总体要求:积极引入了国际协调组织在药品杂质控制、无菌检查法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度。此外,该版药典也体现了对野生资源保护与中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再收载颜危野生药材。第九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药品红外光谱集(第四卷),《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材和饮片第一版、中成药第二版、化学药第五版)、《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及《中药材薄层色谱彩色图集》(第一册、第二册)的缩制工作,2015年版(第十版)2010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3月22日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第十届药典委员会。该届药典委员遊选工作按照新修订的《新增委员避选办法》和《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委员遴选工作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新增委员候选人,并采取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新增委员。本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51名,其中续聘委员248名,新增委员103名。时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任名誉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任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任常务副主任委员。该届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23个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共计67名。其中院士委员28名、资深专家3名、各专业委员会主任20名、相关部委专家4名、总局相关技术单位负贵人7名。根据药典标准工作需要,本届委员会以第九届药典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设置为基础,对专业委员会的设立进行了适当调整:为加强化学药标准的制定工作,增设了化学药品第三专业委员会,扩大化学药委员的人数;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取消政策与发展委员会、标准信总工作委员会和注射剂工作委员会。2010年12月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暨全体委员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ldquo《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rdquo,编制大纲明确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国家药品安全ldquo十二五rdquo规划》的要求,国家药典委员会以实施ldquo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rdquo为基础,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开展药典编制工作。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首次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人药典编制的全过程管理,按照规范的ldquo中国药典编制工作程序rdquo开展品种遊选、课题立项、试验研究、标准起草、复核和审定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该版药典编制工作。2015年2月4日《中国药典》2015年版经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于2015年6月5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领布,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该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修订品种517种、不收载品种7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修订品种415种、不收载品种28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新增生物制品通则1个、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不收载品种6种。该版药典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中国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新增27个)、指导原则30个(新增15个)、标准品、标准物质及试液试药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不收载2种。该版药典完善了药典标准体系的建设,整体提升质量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先进、成熟检测技术的应用,药用辅料的收载品种大幅增加,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控制更加严格,使《中国药典》的引领作用和技术导向作用进一步体现。在编制该版药典的过程中,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二、三增补本,《红外光谱集》(第五卷),《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第四版),《中国药典注释》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组织开展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英文版、《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的编制工作。2020年版(第十一版)2017年8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本届委员会莲选工作按照新修订的《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委员遴选工作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新增委员候选人,并采取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新增委员。本届委员会共有委员405名,时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任主任委员。下设执行委员会和26个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共计67名,其中院士委员16名、资深委员10名、各专业委员会主任25名,机构委员15名。专业委员会的设置在上一届委员会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增设了中药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和生物制品通则专业委员会。此外,还特别设立了观察员,由来自中国药学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等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的13名代表组成。2017年8月29日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大纲。按照大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目标,国家药典委员会继续以实施ldquo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rdquo为基础,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和相关机构按照中国药典编制工作程序开展品种遴选、课题立项、试验研究、起草复核和标准市定等各项工作。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调整以及部分人员变动情况,对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进行届中调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任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时飞和张伯礼、陈凯先、曹雪涛三位院士共同担任副主任委员。2020年4月9日,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以视频会议方式审议通过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草案)。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颜布后施行。本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和药用辅料标准的收载,本版药典收载品种5911种,新增319种,修订3177种,不再收载10种,因品种合并减少6种。一部中药收载2711种,其中新增117种、修订452种。二部化学药收截2712种,其中新增117种,修订2387种。三部生物制品收载153种,其中新增20种、修订126种;新增生物制品通则2个、总论4个。四部收截通用技术要求361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修订35个)、检测方法及其他通则281个(新增35个、修订51个)、指导原则42个(新增12个、修订12个);药用辅料收截335种,其中新增65种、修订212种。本版药典持续完善了以凡例为基本要求、通则为总体规定,指导原则为技术引导、品种正文为具体要求的药典架构,不断健全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贯彻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强化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全过程质量控制。紧跟国际先进标准发展的趋势,密切结合我国药品生产实际,不断提升保证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检测技术要求,充分发挥药典对促进药品质量提升、指导药品研发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作用。在编制本版药典期间,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增补本的工作,出版了《中国药典中药材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等药典配套丛书,组织开展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英文版的编制工作。...

    2022-04-16 中国药典2020版电子版在线查询 中国药典2020版电子版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