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泉大语文爱上古诗(73首古诗动画视频)|百度云网盘

    思泉古诗,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为理念的“大语文”为基础。所谓大语文就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着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文学以及德育等方面的素养,绝不是停留在解阅读题,学模板作文的表面层次。背诵唐诗,理解唐诗学习难倒了很多学生,思泉语文爱上古诗让唐诗学习变得不再枯燥。截图202202281034303976.g(537.54KB,下载次数:6)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百度云网盘]思泉大语文爱上古诗(73首古诗动画视频)2022-2-2810:34上传...

    2022-12-09 大语文古诗词 大语文 古诗词激增 搜狐

  • 幼儿古诗动画合集|百度云网盘

    一部儿童古诗动画集,收录了白居易、杜甫、杜牧等的近百首诗词。微信图片_20220916123900.g(2.08KB,下载次数:3)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百度云网盘]少儿古诗词动漫合集2022-9-1613:10上传微信图片_20220916123923.g(11.91KB,下载次数:3)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百度云网盘]少儿古诗词动漫合集2022-9-1613:10上传...

    2022-12-09 照片相册集 相册精选图片

  • 《少儿学经典古诗六十首》李奕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少儿学经典古诗六十首》【作者】李奕久【页数】180【出版社】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490-1611-2【分类】古典诗歌-中国-少儿读物【参考文献】李奕久.少儿学经典古诗六十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少儿学经典古诗六十首》内容提要:本书主要是为家长、老师辅导儿童学习古诗和喜爱中华古诗的读者而编写的。全书以毛笔正楷小楷字书写,又可引导培养少儿学习祖国汉字和书法的爱好和兴趣。《少儿学经典古诗六十首》内容试读经典古诗六十首團儿学第一首味。鹅缤王鹅鹅鹅,曲项。问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找清波,1经典古诗六十首少儿学白紅掌毛撩浮向清(唐]骆寶王波歌2伏意)鹅呀鹅,弯着脖子朝天唱歌羅经典古诗六十首雪白的羽毛净在绿色的水面,红红的脚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注释)①咏,歌咏用诗来描号歌唱②项头颈脖子,®拨:划,(说明)骆宾王是我国唐朝诗人传说这首诗是地七岁时写的,此诗色彩鲜艳快个字中出现了三种颜色富儿童情起3经典古诗六十首少儿学第二首登鹊准楼]王之唤白日依。山尽g黄河入海流欲究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试读结束···...

    2022-12-09 经典古诗词 经典古诗词100首

  • 坚硬如水pdf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硬如水df是颜连科的小说。主要讲述革命时期红梅与爱君的爱情故事。是当时人性和社会风气的写照。剧情很精彩,喜欢的可以下载阅读。硬如水df内容介绍这里所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男女的爱情史——关于疯狂和变态,而是一个小山村,乃至整个国家曾经的噩梦。二十年前,我们在全国各地都处于狂喜和狂欢的状态。二十年后,谁会深入人性深处探寻邪恶的本源?悲凉幽默,离奇隐喻,抽象又具象,历史的帷幕深沉,由此掀开一角……电子书作者简介闫连科,1980年开始出版作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情感监狱》、《最后的女知青》、《生与死》、《阳光转瞬即逝》、《守火》、《硬如水》、《服务人民的眼睛》、《丁《壮梦》、《风雅歌》、《风雅歌》。四本书十余本。荣获国内外各类小说奖项20余次,作品被翻译成日、韩、英、法、德、意、西、葡、挪威等20多种语言。,并在3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他是海外最具影响力和争议的中国作家之一。df读者评论小说中的程罡是宋明理学创始人“二程”的故居所在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设置。“城港”是一个捏造的镇名。二城真正的故居在洛阳市。嵩县天湖镇程村,小说作者颜连科是嵩县人。作者选择了这样一个地方,让高爱军进行一场革命,将其改造为一个新的延安。这大概就是新旧势力的较量吧。可惜的是,代表旧势力的村支部书记,也就是高爱军的老夫,软弱无力,两回合收场。只是疯了。高爱君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掀起一场革命,那就是放火烧程家的夫子庙。为什么他那么讨厌程庙?一是它代表了一个等级制度,像高爱君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掌权;另一个是它否认情欲。对于权力欲和色欲极度亢奋的高爱君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压在他头上和心头的大山。说起色欲,这是阎连科小说中不变的主题。看了《硬如水》和《盛世》,一个直接的印象是,颜连科笔下的“性”更偏重于“欲”,非常浑浊。,也就是在野外,在老房子里,都是那种很阴森森的地方。晏连科非常擅长使用通感。他赋予气味以颜色,赋予感觉以形状,赋予声音以味道。所有这些知觉都包含在对欲望的描述中。,给人的感觉是又脏又重;而王晓波笔下的“性”更像是“物”,看他写陈清扬和王二逃进山里后,为了御寒,一大早做爱,像海豚一样“躲”《大友谊》,很干净清新。除了文风,清与浊的区别还要看主角。高爱君和夏红梅的情欲需要革命口号和红歌来催化。情欲混杂;王二的地方就简单多了。他二十一岁,还是个男孩,所以去找陈清扬求助。为了友情,他借了她的身体,连爱都没有,简单干净!说简单,高爱君和夏红梅不简单吗?事实上,它们就像单细胞生物一样简单。小说里有一句话:“《东方红》明亮的音乐回荡在城港镇,在村街穿梭如火车开在我们的血管里。”从1970年代后期到现在,关于文革的文学作品不少。有“伤痕”、“反思”等趋势,有写知识分子命运的,有写王晓波这样的。《十年》是一种回忆散文,但像晏连科的《硬如水》,我第一次看到主角不再是无辜的受害者,而是臭名昭著的“造反派”的一员,而且,晏连科其实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的危险在于容易与主人公走得太近,很容易失去推敲的距离感,无论是作者还是作者。闫连科的解决办法是把人物抽离时间,然后只给他们灌输欲望——权力和色欲,所以他的高爱君就变得很简单。就像我说的,简单得像一个单细胞生物。他的血管里没有自省,没有反省,他的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只有欲望。他的脑海里没有任何思想,只是被名言和红歌所支配。这样一个极其荒谬的人,自然是很难认同的。今天的读者,所以检查成为可能。书籍内容第1章遭遇革命1以革命的名义2痛说革命史3红色音乐4革命性的洪水和冲刷第2章:前注1城港小镇风情2革命之外的婚姻史3初入郑寺革命者的4个想法5革命的音乐再次响起第三章硬度与弱点1我和老公程天青2真正开始的革命斗争三卡越南战争第4章阴天1革命者的思想2大爆发(1)3大爆发(2)第5章政策和政策1转弯(1)2转(2)3转(3)4一张图表第六章革命浪漫主义1红海稻草堆下的2个关于桐树的三个想法第7章新战役1郑寺之变2郑寺之战3场胜利第8章失败与庆祝1愚公移山2庆典终于到来3辩证矛盾第九章新革命1发展中的矛盾和新的主要矛盾2铲子革命歌3斗争是革命障碍患者唯一的良药第10章伟大的胜利1躲在敌人后面(1)2躲在敌人后面(2)3躲在敌人身后(3)4到敌人后方(4)第11章:风云变幻1《花书庄》的悲剧2革命的空前成功3阳光下的阴影4特殊拘留室第十二章胜利1“长征”分解图2单相思3炮弹指挥部第十三章结语1结语(1)2结语(2)3结语(3)4结语(四)...

    2022-05-09 战争结束语 鞌之战重要句子

  •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PDF免费|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本书是叶嘉颖讲授陶渊明“酒”和“古”诗的记录。叶嘉莹对陶诗的解读深入到诗歌的骨髓,对理解陶诗很有帮助。先生。叶家英对古典诗歌的评价和欣赏既有传统韵味,也有现代意识。她融合古今,中西合璧。她对古典诗歌的研究始终坚持感性与智慧的结合,品味与欣赏的结合。她表现出独特的批评风格和审美追求。她堪称古典诗歌研究领域的第一人。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红色书生冯启勇曾盛赞叶先生对他的诗作“阐释精妙,启发无穷”。总结二十首《饮酒》和九首《古风》是陶渊明的两首非常重要的诗,其内涵极为丰富。《酒》二十诗虽是酒,但其意非酒。其中还包含陶渊明对官场由来、荣辱兴衰、历史现实等重要人生问题的反思,真实地展现了陶渊明的内心感受。矛盾与痛苦,挣扎与坚持。《古人》九首诗的目的不是模仿古人,而是通过“仿古”的主题来表达他的怀抱,表达他在新世纪之交的颓废混沌世界中的理想和坚持。金宋时期,也体现了陶渊明对历史和人生的理解。深思熟虑。通过这两组诗作的精妙阐释,识人广论的叶家英先生着重剖析了陶渊明在世事变迁时的心理过程和人生选择,厘清了陶渊明诗中的精妙之处和隐藏之处。一首诗,成功地彰显了陶渊明高贵自成的品格和任真知足的境界。关于作者叶家英,1924年出生。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1954年至今,任教50余年。先后被美国、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所大学及中国大陆数十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客座教授。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历史上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此外,他还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名誉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顾问,并获得香港岭南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傅仁杰出校友奖。台湾天主教大学,飞韬飞杰出成就奖。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员。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振兴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应该从幼儿园和小学做起,得到江泽民主席的支持。著作有:《中国诗歌研究》、《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现代汉语词学观》、《唐宋词十七讲》等,范围广泛的影响。摘自原文所以,按照最严格的标准,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真的只有屈原和陶渊明。而我们现在谈论的每一首诗,都足以证明陶渊明将他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结合在一起。有很多人只有肉体的生命,没有精神的生命;有些人有精神生活,但无法像陶氏一样表达出来。陶渊明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是陶诗的可贵之处。叶嘉颖说陶渊明酒古诗PDF预览目录饮酒诗陶渊明时代两个陶渊明的想法三陶渊明的经历陶渊明四酒组诗突破积云不错等一千年鸟类停下来菊花很美东园的松树早安敲门我曾经远行燕生叫仁曾一世有些顾客经常同时停下来我的老朋友给了我乐趣贫穷和缺乏劳动力年轻人幽兰前庭紫芸的酗酒很久以前习农找了我好久古诗一个陶渊明的事业与“人真”两个陶渊明的退却与选择三陶渊明的矛盾与悲伤四陶渊明的“闲情”陶渊明五首古诗融融窗下的蓝色慈嘉肃严春天下雨了百英尺长的建筑物东方人山谷里的树万里无云年轻而强壮​​崇桑河畔书友评论先生。叶就像舞台上的发光体。她散发出的美丽让我着迷。在无限快乐的同时,总有一种莫名的惆怅。直到演讲结束,我离开了会场,离开叶老师之后,我还是离不开这两个小时演讲给我的气氛和影响。——当代诗人、画家席慕容...

    2022-05-06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 陶渊明陶诗的思想有那些

  • 好诗不过近人情:从古诗里看诗人风骨(套装共四册)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语:好诗离人情:从古诗看诗人性格(四册)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它不仅象征着古典诗歌的成熟,而且继承了汉魏民歌和乐府的传统;它也创造了新的面貌,将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兴趣的请下载阅读简介花卉收藏评论《化简记》为后蜀赵崇祚所著。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诗集。收录了文廷钧、魏庄等人的诗歌500首。评论员李炳若是社会学大师吴梅的弟子。他觉得唐贵璋注释了《宋词三百首》,于是追根溯源,为《华鉴》写了注。本书汇集了唐显祖、陈廷卓等历代名家的评论,并附有诗人短传和校对注。评论员甚至以“徐庄漫记”的名义写了196条评论,这些评论都被收录在后来的《唐五朝》一书中,可见其深刻性和透彻性。本书将评注相结合,是研究《华鉴集》的重要著作,获得了作词家唐贵璋、叶家英的赞誉。《金星瑶唐诗三百记》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它不仅象征着古典诗歌的成熟,而且继承了汉魏民歌和乐府的传统;它也创造了新的面貌,将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直有唐诗选集,尤其是推士横堂所编的《唐诗三百首》。包括帝王、僧侣、歌唱家、无名氏等70多位作者。入选作品300余部,内容适中,体裁兼备,内容丰富多样。《唐诗三百首》自入选以来,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金星耀唐诗三百首手记》是著名古典文史大师金星耀晚年的代表作。自第一版以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已导致无数次再版,发行量超过300万册。金星耀将唐诗再次带入了当今人们的视野,让当代读者领略到了唐诗的艺术性、深思熟虑和真正的价值。《金星耀选诗三百首》本书根据选题分为前言、选题、作者传记、笔记四部分。根据金星耀先生对宋代诗人创作特点和地位的了解,以及对宋诗发展的把握,从浩瀚的宋诗海中,精选出327首诗歌。以苏轼、陆游为重中之重,以此为支点,形成南北宋文人的基本格局。本书选书公道,注释详实,研究严谨,个性鲜明,富有道理和趣味。阅读家喻户晓的经典,挖掘被忽视的不凡作品。对诗人和诗歌的评价,着眼于他们“对社会和生活的态度”,同时力图体现宋人的“言行能力”,探求诗歌的内在意义和艺术形式。欣赏宋词风采,了解宋词发展,是人文读者。楚辞全译楚辞是我国春秋战国楚文化的结晶。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影响深远的诗集。楚辞不仅是汉代赋式文学的根本始祖,而且在400多年的时间里主导了汉代的文艺潮流,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楚辞》注释版是王毅的《楚辞张炬》。本书《楚辞章局》以《楚辞章局》为基础,对其全部作品进行了注解和翻译。还辅以贾谊著名的《F鸟赋》和《段屈元赋》。对于本书的翻译,为了准确,经常使用直译;注释是根据古今学者的合理解释,有理有据。花卉收藏评论李炳若(1899-1939),字西炯,是晚号徐庄的所有人。湖南新宁人。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师从吴梅、陈忠范。国立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着有《长楚宣诗》、《闲鲁遗物》、《吕蒙安辞》等。《金星耀唐诗三百首注》/《金星耀宋词三百首》金星耀(1916-2007),笔名文在道,别名兴武,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人。作家,著名古典文史学者,资深出版人。青年时代担任《鲁迅风》、《潇潇》、《文史》等杂志社的主编。1970年代后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一生耕耘。文学作品有《行武小文》、《疆土笔记》、《文朝》等。他的散文成就颇高,文风深受鲁迅影响。周作人将其与当时的纪国安并列,即后来的“北纪南津”。文史著作有《伸脚》、《在土》、《饮江水》、《补上》等。晚年潜心编注《唐诗三百首》、《宋三百首》、《明三百首》。楚辞全译黄守旗(1912-1990),字六号六安,福建霞浦人。曾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副校长,古典文学专家。对《易经》有深刻理解,着有《论易三经》、《平易学群书》,与张善文合着《周易注》、《周易研究论文》。.相关内容部分预览目录花卉收藏解说采花评自序采花序,武德俊杰评委欧阳炯花之集:汤唯唯、少卿、赵崇祚合集花集解说第一卷花集第二卷评述花集评论第三卷《花集》第4卷解说花集评论第五卷花丛评语第6卷作者介绍梅同生1947年生于湖南衡阳,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黄守奇教授。贵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一首好诗不贴近人情——读完陈存霞《陌叶蒿歌》后感慨这本书是从朋友那里得到的。朋友本来介绍了另一本已出版的诗集,无意中看到了这本自印的诗集。作者是陈存霞,今年70多岁,来自孟津县城关镇四河南村。自诩为“一山一老”的农民。拿到书本想翻看,结果一不小心看完就看完了。我第一次一口气读完一本诗集。引起我阅读兴趣的原因是作者来自我的家乡,而且我认识一些书中涉及的人,他的作品也是关于我熟悉的农村生活,但除此之外,原因我能读完的是,书中的很多作品都写得有情有义,有情有义,通俗而不俗。客观地说,这本存下先生的诗集,总体上算不上是一部特别优秀的优秀作品。由于作者所处的环境和主客观条件,他的作品也受到很多局限。书中甚至还有一些。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很多,但一个生活在农村,以种地为生的农民,能有这样的人文和诗情画意,能写出这样的诗,实在是难得,难能可贵!存下先生在序言中记载了他与王俊生先生之间的一段话:有一次他去王俊生先生家坐坐聊天,王先生教导他,诗人必须有真正的气质,只有那些喜怒哀乐都能写好。诗,许多好诗风雨后。王老对他说,别当真,你年纪大了,学什么都绰绰有余了。保持专注和快乐。看到这些话,我觉得王老的话既朴实又深刻,真挚而真挚,尤其是“诗人应有真情”、“风雨过后好诗多”、“好对你的心感到高兴”。字里行间,恰如其分,也无意间透露了存夏先生的诗风。之所以喜欢存夏先生的作品,就在于“气质”二字,因为写得开心随意,读起来也赏心悦目。存夏子谦是“半途而废,障碍重重”,说他的诗“未必意境高雅,词句未必精炼,起点和过渡未必升华,概括未必到位,所以他们通常很粗俗。”但在作者看来,写诗作词,都是抒发感情,抒发心意。流行不一定是低俗的。玩油也能显气质,还能显出嘲讽的水平。不能掩饰自己!”(权周毅)如他写的《夜读偶尔》(实际题目是《自负的歌》似乎更贴切):“不看官,酒不问。价格,喝醉了躺在路边,累了就睡枕头。大叔面,不管他背后的名字!”写的多么洒脱,有很多李白“皇帝叫他不上船,自称大臣酒中仙人”!和它的“网上小看”有同样的魅力:“我整夜喝酒,我讨厌提前买两公斤。”在“自娱自乐”中,“如果你不学圆明醉,不学陈团睡。向陈存霞学习,胡说八道!门前小园种诗,田后坡种歌。诗不好,没酒就赊账!请她在花前喝酒,举杯在月下歌唱。盲人快乐!”他在《与月亮同行》中写道:“与月亮同行,与星星同行,最美的莫过于家乡的秋天。我收获了一堵笑墙,梨,苹果,酿造了几罐好酒。我的妻子和孩子都很胖,我们不瘦。枕边有忧,有小忧,半亩责任土地不足以支付新农合。这陈存霞,东坡喝醉了,南坡在菊花面前喝酒。奈何松:“我睡着吃着,吃着躺着,一觉醒来,老婆叫我去上班。我说我不怕她,大话都吹了。当我看到她时,唉,秋天很冷。她,她不能对我做任何事。”等等,看完之后,一切都很有趣,让人发笑。朋友曾经介绍过一个女同志,她诗文不错,作品也不错,包括朋友介绍的另一本诗集,都写的很好,但是存下的风格和她们不一样。存下先生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在诗韵和选词、造句上可能与上述两者相差甚远,但相对而言,我似乎更喜欢存下先生的作品。他们的年龄可能是有原因的。两位同志大约三十、四十岁左右,而存霞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了。毕竟他的人生阅历、人生积累、人生感悟是不一样的。《禅》四句:“谁能一时借五百年。一串念珠必须放下,无念无珠不为禅。”老师认为,念佛未必就是看透了,真正的放下应该是“无念无珠为禅”。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没有对人生的透彻理解,恐怕很难说出这句话。诗文是天性,好诗非人。在古诗词中有一个灵性学派,认为“诗人是人的气质”。自满。白居易曾在诗中说:“天天有新篇章,不是爱慕名利。老句不时改,修炼气质不伤人。”他的作品没有宏大的叙事和崇高的意图,也没有热情的赞美和抒情。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的是他在田野和自家的小院子里看到的景象,他的感受,他所领悟的东西。,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表达了真情实感,文笔自然直白,清新流畅。他写了《望木栅岭红叶》:“山中平凡的枝叶,沾染了相思,脸红。”​​​他写道,自己在家里种花椒的时候劳累过度,他先说:“这个世界什么时候会公平和疲惫?身体好,梦想轻。”但随即松了口气:“但我这辈子要能吃能吃,这辈子就种半亩瓜豆。”他写《秋元音清》:“闲时,只为春秋之色,不为红尘,为天下名。”在自家院子里种菜写道:“去秋碧玉几分钟,给我几簇今春的金子。我摘几束园里的绿,给你几缕春光。”"写自家院的早春风光《洛城墨上草芽,春风吹柳枝斜。门前池水失凉色,小院"尤其是“陌上人盼颜归,最烦网络信号差”。俗话说成诗,不乏讥讽,却因充满趣味性和趣味性,以诙谐、诗意的方式写成,让人读后不禁笑出声来。.农场生活并不全是休闲和安宁。农家有自己的困难和焦虑。他写了《麦收旧事》:“五一新穗未收,农夫心烟。机器起舞呼喊西天明月。牛吼打架。”炎炎日月,杜鹃唱三千曲,镰刀还剩半条河。鞭子抽马。牛厌嘶嘶,盼月光,喘息声。”读这首诗,不由想起白居易的《观麦》:“田家月少闲,五月人忙;夜吹南风,麦转。黄色的。”在这一幕中,存夏的诗将三个夏季的忙碌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又回到了“乡土气息蒸夏,炙热天后”的麦收场景。看过存夏先生的作品,“只见情,不见言”,感觉他有淡泊的野心,没有功利的心,文笔可爱有趣,天性洒脱,诗情趣意.他的诗大多表现出“老赖心静从容”的本色,而不是刻意为之,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无心放纵,自然直爽,没有一丝远去的痕迹。-获取或雕刻。他虽然是70多岁的老人,但也能赶上潮流和时尚。他经常在网上和诗人一起唱歌。从嘴里说出来。看到好友邢明云在网上晒出的黄星远的照片,他“玩笑”说:“谁的黄星祥滴滴滴,被你欺负过好几次了,屏幕前的黄星远我都忘了,我要去找我的兄弟。”老顽童的形象出现在纸上。在网上看到一段华山少年跳崖自寻短见的视频,他深感惋惜:“怎么回事,断断续续,断崖断生?金华一跃成万古寂静,再梦为鬼。可见海中波涛汹涌,人生充满坎坷,人间若能不负众望,亦教黄河西行。"既深感惋惜又认真教导,读后不禁感慨万千。先生。存夏的书中还收录了几篇回忆录文章。虽然文字简单,叙述有些零散,但读起来还是很震撼的。他写下了家乡饥荒年间“食人”的悲惨境遇:他说村里贾中原的师傅在铁邪渡上做生意,回到沟口坡老家时被人拉着走。几个饥肠辘辘的人来吃他,只因他用了很大的力气挣脱了,回来的时候吓得病倒了。说起一姓一望,妈妈还没死,孩子就把火放在妈妈大腿上,想吃几口。母亲被烧得睁开眼睛问道:“儿子,你在干什么?好痛!好痛!”村里的陈光明说。他的父母年轻时逃离了荒芜的山东。途中,他的妻子因饥饿而昏倒,遇到了一位正在做麻饼的老单身汉。为了给妻子一条活路,丈夫决定把妻子留在单身汉身边。当时,他的妻子给他打电话,脱下他的大外套,嘱咐他在路冷的时候穿上,回头一看,夫妻俩相拥而泣。归来后,已繁衍出数十人的大家庭。他写道,1930年代和1940年代,村子猖獗,抢劫和绑架,没有夸张的安排,只是说白了,但读起来很刺激。这些今天难以想象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读后让人不禁感慨万千!我对诗歌没有研究,可以说我是门外汉。读过存夏先生的诗词,深感诗词作文如清水芙蓉一样珍贵,自然而然。充分发挥你的个性。作文就是风格,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来写。是老生常谈,谈不上高。这只是和朋友的谈话。...

    2022-05-05 好诗唐诗三百首 好诗唐诗

  • 古诗课史杰鹏PDF电子版全文下载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古诗课是一门由古典语言专家史杰鹏教授的75节诗歌课。作者从文字到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全面解读了小学生必须背诵的75首古诗词,让孩子们用简单的语言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古诗词,爱上古典文化。编辑推荐古典语言专家史杰鹏详细讲解,从单词入手,破译课本所没有的隐藏层次,75首古诗词轻松背诵!为什么孩子总是记不住古诗词?因为背诵从理解开始,没有理解,单词和句子的记忆就不会持久。古典语言学家古诗班从词义入手,详细讲解课本上没有的隐藏问题,让孩子轻松掌握古诗的通关秘诀。详解诗人生平,还原时代背景。这是一堂古诗课和一堂历史课!为什么孩子们感觉不到古诗词?因为不懂古诗的背景!详细解说诗人的人生轨迹,让孩子与伟大的灵魂交流;还原历史细节,让孩子了解诗歌背后深厚的文化魅力。这不仅是一堂诗歌课,也是一堂历史课。深入解析古诗之美,这是一门古诗课、一门审美课、一门作文课!背诵古诗词除了考试还有什么用?古诗是文化和艺术!每首诗都是美的结晶。读诗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学会欣赏诗歌。和孩子一起走进诗意的时代和远方,感受诗中的日月星辰风雨霜露;细细品味人生的得失,相聚与分离。这是一门古诗课,也是一门写作课和一门审美课。带你的孩子穿越时空,找到你心中的那首诗。猫猫手绘插画,这是一家三口写的温暖的书!猫爸爸深入解读古诗词,猫妈妈深情写序,配上充满猫猫稚气的插画……唤起关于诗与远方的温暖情感,与孩子一起诗意成长!在线阅读原文作为古典语言学家,猫爸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想学古诗词吗?背这些有什么用?”学古诗似乎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既造不了房子,也造不了飞船。但作为人类,除了吃饭睡觉、盖房子、造飞船,我们还有其他的需求。比如我们希望表达自己,希望通过表达自己,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精神伙伴。我们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闪过一道光芒,它是如此的温暖人心。然而,一闪而过只是一瞬间,我们的描述能力太差了,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捕捉它。我们看在眼里,心里想着,却又说不出来。但能用五七个字来表达这些微妙感受的天才实在是太多了。当我们看到这些句子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原来那个时候的人也和我有同样的感觉。他不仅和我有同样的感觉,而且还说得那么简单,那么清楚,那么优美。这些伟大的作品,被我们几千年的阅读,就像遇见了知音,就像遇见了老人,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穿越了时空,窥探了我们小小的心灵。这就是诗的作用,它是一个与我们心灵相通的小伙伴。宽阔大方,明月清风,千百年春花秋草,情人夜怨,你去打仗,你从家乡来,但看到山丘坟墓,我们总能找到我们最渴望的舒适。它也是忠诚的,只要记住它,它就永远完全属于你。那么,我怎么把它弄下来呢?有个窍门:准确理解单词。没有理解,单词和句子就只是无意义的音节,难以记忆,无法持久。我们的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猫猫在北京上一年级的时候,书包里出现了一本《小学生必须背诵75首诗》。老师每天都带来晨读,久而久之,她也背了不少文章。但是到了东京,开了一个月,我们问了她几句话,她却不记得了。问她知不知道这些诗的意思?她说老师没有说话。她不太清楚那些句子是什么字,是什么意思。她只记住组合在一起的音节。翻开她的75本教科书,我们发现文字的解释基本上都是按照古人的旧注解。其中有些注解是古人错误的,后来学者更正了;而有些词是完全没有注释的,因为古人用的比较频繁,觉得不用解释,但现在的孩子根本没听过这些词,需要详细解释。于是我们试着一一向毛毛解释这些诗。从没有意义的词开始。话痨是猫爸无可争议的实力。从释经的角度看,理解文字就像掌握通关书。,你不必时不时翻查字典,就能看到别人的评论,并能分辨出那些评论是对是错。例如。在李乔的《风》里,有一句“放三叶”。我们在注释中看到的“解决方案”这个词可以解释为“可以”。但是为什么“解决”的意思是“可以”呢?有点没脑子没有头脑,没有大脑,自然难以记忆。猫爸爸用解经知识解释了它的起源。“解”字,本义是用刀从牛身上割下牛角,引申为什么都可以说是“解决”了。比如解开衣服,解开鞋带,解开束缚,解放思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称为“解决问题”;把古文讲清楚,叫做解释。当别人给你解释一个问题时,你看到问题一点一点地分开,顿时豁然开朗,仿佛解开了心中的死结。这被称为“理解”。因此,解决方案可以扩展理解、理解。我明白了,当我当然会做,所以引申为“有能力”和“能”。唐玄宗称杨贵妃为“解语花”,意为“会说话的花”、“会说话的花”,因为普通的花很美但不会说话,而杨贵妃却可以。这首诗中的“解”也是“能量”的意思,“解开三片秋叶”就是吹掉深秋的落叶。了解这个级别,真的很难出错。因为真正明白,真正明白的,自然会铭刻在心,难以忘怀。例如,快乐和痛苦也是难以忘怀的,因为我们真正经历过、充分理解和理解。目录我们的朋友和回忆/101江南/702长歌行/1303智利之歌/1804唱鹅/2605风/3206刘勇/3607回家木偶书/4008凉州词:白云之上的黄河/4409爬鹳塔/5210春晓/5711凉州词,酒夜光杯/6412出局/7013芙蓉楼送信健/7714路柴/8315元送两个到安溪/9016年9月9日召回山东兄弟/9517静夜/9918鼓浪月行/10519望庐山瀑布/112王伦20/11721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12122早发白帝城/12623望天门山/13224唐东大/13625首四行诗,两只黄莺唱青柳/14126春夜雨/14627句绝句・今日之美/15028江边独寻花/15429枫桥夜公园/15930滁州西间/16531流浪者/16932早春澄水系张十八外/17333羽格子/17834插入/18435王洞庭/18836波洗沙/19337告别古草原/19738池上/20339忆江南/20640儿童钓鱼/211锄头锄头当天中午41点/21642明农·春天种一粒小米/22143姜雪/22544没有隐士寻求者/23045次山地旅行/235次46清明/24147江南春/24648只蜜蜂/25149河上的渔民/25650日元/26251系泊瓜州/27052书虎印墙先生/276536月27日望湖楼醉书/28154银湖先晴后雨/28855惠崇春姜晓静/29256题西林笔/29657夏季四行诗/299三曲中路58号/30559希尔/31060秋夜将破篱而出迎清凉感/31561四点田园杂项活动,昼夜工作麻/32162四季田园杂项梅金杏肥/32663小池/33064肖出净慈寺送林子芳/33465弹簧/33866看书的感受/343临安公馆67问/34768个花园一文不值/351个69国四月/35770个李子/36171石灰圣歌/36672竹石/37173看到/37474村/378冀海杂诗75首/383史杰鹏谈《古诗课》:补课本古诗隐难近日,“中国诗词大会”获奖者彭敏、出版人、少儿教育家三传玲与新书《古诗课》作者、古典语言学家石杰鹏共同探讨了古诗歌、古典文化和初等教育。石洁鹏连线画面之所以出现这种对话,是因为石洁鹏新书《古诗课》的出版,是根据石洁鹏的有声课编排的。小学生要背诵古诗词作综合解读。《古诗课》作为为女儿们写的古诗启蒙读物,从文字入手,扫清了一些“难点”,也增加了很多细密的知识。史杰鹏,笔名梁惠望,出版长篇小说《亭长小舞》、《虎贲亭》、《楚墓》、《户口书》等,散文集《旧气象旧事》衣”,曾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为自由撰稿人。《古诗课》立体封面诗不雄辩,却能感同身受彭敏用一个具体的例子谈了施杰鹏的写作特点:“我小时候看的很多书的注解都比较模糊,关键情节就不详细解释了。比如有小时候的一首古诗。与此同时,唐玄宗突然来了,孟浩然躲在床底下。当时我很惊讶,为什么会这样?但史杰鹏先生说,这叫分离士杰鹏先生的通透性让我们在读诗的时候能够获得很多综合性的知识,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有遗漏,二是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多笑话书都出古诗词引人入胜,起起落落,无论从学术角度讲是否合理,也不管是否可靠,但在《故事课》中,史杰鹏去掉了这些轶事,比如阅读罗宾王的故事还有宋志文的时候小时候,宋志文写诗的时候,洛宾王给了他两个提示。许多这样的故事非常令人兴奋,但并不可靠。史杰鹏在写《古诗课》时也查阅了大量文献,并在视频链接中分享了这些“知识点”:“我写了唐代诗人为什么考进进士和看似无所事事,但他还是很穷,因为唐代的诗人进进士后不能立马当官。到长安一直到49岁。但具体的故事很多,要讲清楚,就得查很多资料和论文,把事情说清楚。”史杰鹏在书中写道:“没有诗,也无法证实王志焕写《凉州词》时的想法。你可以试着梳理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在在我看来,如此昂扬的慷慨背后,恐怕更多的是无奈,苦寒边疆连杨柳都没有发芽,被囚禁于此的人也只能开口说话了。笑话:你为什么要弹这首不幸的曲子?可是,如果你不弹奏这首曲子,又怎能化解你心中的渴望和凄凉?毕竟在这首曲子里,有亲友说的遗言再见。就像,再见,我不知道现在是哪一年。”读古诗,要体味诗人的情感。比如石洁鹏在直播连线中分享:《芙蓉楼送心鉴》和《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都是告别诗,但传达的情感却大相径庭。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只见长江流淌”,表达了思念友人不知何时相见的眷恋与惆怅。而在《芙蓉楼送心鉴》中,“洛阳亲友互问,玉壶冰心”,更是为贬职之事辩解,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心胸。作者写作的不同背景,使同一个主题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因此诗篇如此丰富。彭敏破除教科书“隐难”彭敏认为,正确理解古诗词是背诵的基础。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课本中的词语解释基本沿用古人的旧注。其中有些注解是古人误注,后世学者更正;虽然有些词根本没有注释,因为古人经常使用它们,我认为不需要解释,但今天的孩子没有听过那些词,需要详细解释。因此,教材、教具与小学生实际使用之间存在矛盾。比如在《龙歌行》、《�j黄花叶衰落》中,很多教具会将“�j黄”解释为草木枯黄变黄的样子,但这种解释并不合适在句中是,因为这样一来,就要把“?j黄花叶衰”解释为“草木枯萎,叶子衰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按照这种解读方式,孩子们就很难理解古诗所讲的内容,无法形成深刻而持久的记忆。据史杰鹏研究,“庄”应为“庄”。最早的汉语词典《说文解字》云:“j,黄叶”。它是一个闪亮的外表,所以这首诗的意思是“发光的花朵和叶子也正在褪色”。这样一来,古诗就更容易理解了,在充分理顺字词的基础上,背诵和听写不再是问题。还有“百川以东入海,何时归西”的例子,史杰鹏解释道:“百川以东入海,意味着无数河流向东流,一路向海。.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而且面积比较大,中国的河流,长江、黄河、淮河,都是从西向东流的,所以是“东到海,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是从东到海,为什么是一条向东流的泉水。我们认为向东是诗意的。但它的背后其实是有地理背景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可以开始背诗”古诗词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正在逐步加强。随着“中国诗歌大会”等电视节目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更加关注古诗朗诵。但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很多小学生无法背诵古诗词古文,背诵后很容易忘记。虽然不能死记硬背,但施杰鹏在研究古诗词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有必要背诵:“小时候很容易背,长大了就背了难记。是什么意思?但诗是背诵的东西。它有很多内涵。如果你不背诵它,你可能无法真正掌握它。西方文坛也认为,如果你不背诵它。不背诗,不代表你真正掌握了它。而且,诗如果你背诵诗歌的文学形式,你会经常体验、品味、审美和理解诗歌的内涵。所以我建议你可以开始背诵。幼儿园的时候写诗。”教育经验丰富的三川玲同意这个想法。她说:“在我的接触中,我明显感觉到5到10岁的孩子是诗歌非常敏感的时期,他们张开嘴读诗。我有一个样本,我们在推荐婴儿读物的时候,显然发现宝宝对歌曲很敏感,然后想知道为什么会敏感呢?第一,歌曲很有节奏感,宝宝和小孩很有节奏感。第二,这个时候他们的感性占据了身体的各个部位,而且几乎每个毛孔都在感受。相反,当它们变大,尤其是左脑变得更活跃时,右脑的能力下降。因此,他们年轻的时候,自然接近诗歌。10个人会疯狂执着于意见。他们希望每节课都是辩论赛。这是一个分裂时期,他们也开始为写诗感到羞耻,觉得写诗已经成为少数人的事情。在我们这个时代,读诗已经成为我是少数人。”向来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彭敏也谈到了自己的背诗经历:“小时候看电视剧《日月神人》,有一个剧情里面,男主用女主的告白写了一首情诗——世上美女那么多,我爱你一个人。对你的爱深如海。这是一首很简单的打油诗,但我那时太小了,被诗歌震撼了。现在,我决定我也要做这件事,因为一个小学生对爱情的奇异向往,走进了诗歌的殿堂。”“小时候背诗很好玩,不喜欢坐在桌前背诵,夏天喜欢早上五六点起床,走过田野,走到铁轨上,沿着铁轨边走,边走边背着​​一本《唐诗三百首》,那一幕对我直观感受诗歌之美很有帮助人与自然为一,自然为一。同时,诗中也有这些东西,所以很容易记住。”彭敏回忆道。《古诗课》解读75首经典古诗,让孩子轻松掌握古诗通关秘诀为什么孩子总是记不住古诗词?因为背诵从理解开始,没有理解,单词和句子的记忆就不会持久。古典语言学家古诗班从词义入手,详细讲解课本上没有的隐藏问题,让孩子轻松掌握古诗的通关秘诀。近日,古典语言专家史杰鹏将75节诗歌课汇编成一本书,名为《古诗课》。通俗易懂,从正文到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全面解读小学生必记的75首古诗词,让孩子通俗易懂。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古诗词,爱上古典文化。这是一本启蒙女儿学习古诗词的书,已成为一本通俗易懂但不肤浅的古典文化丛书。“女儿毛毛上一年级,书包里出现了一本《小学生要背诵75首古诗词》。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毛毛背诵了很多文章。但仅仅一个月后,我提到了一些词句,但她都忘记了。于是我试着把这些古诗词一一解释给女儿听,从词句的确切含义,到创作背景和诗人的身世。“上瘾,学习古诗词成了我们一家三口最好的亲子活动。我相信这将是我女儿成长经历中美好的童年回忆。”谈及创作的初衷,施杰鹏说。作者从字义入手,对课本中没有的难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讲述了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让孩子们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现实化作诗,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本书不仅适合小学生阅读,也适合成年人重温童年经典,与孩子分享温暖阅读。谈及《古诗课》的创作,史杰鹏说:“伟大的古诗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我们阅读的那一刻,就像遇见了知音老友。最好的体验这种魅力的方法就是背诵它们,朗朗上口,萦绕在心间,某一刻,记忆之门将重新打开,古人默契。原来,在古代,也有一个人和我有同感的人,更厉害的是,他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美丽而简单的文字,直到今天仍然令人感动。”...

    2022-05-04 古诗诗歌摘抄 古诗是诗歌的一种吗?

  • 程千帆古诗讲录pdf全文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学术大师程千帆谈古典诗词,深入浅出。它对当今古诗词的鉴赏和研究有许多重要的启示。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典范。>简介程千帆是古典文学研究的专家,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教育家。如今,张博伟是《程千帆古诗讲堂》的主编,其中包括徐有甫、曹宏、张博伟等教授的四种讲义)和《杜诗讲义》.有程先生《论当今高校中文系教学》的序,张博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的后记。全书生动具体地呈现了程老师的精彩教学风格,从中可以了解到他独特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堪称传统教育的优秀教材。学者谈古典诗歌,通俗易懂地解释深奥的东西。它对当今古诗词的鉴赏和研究有着许多重要的启示,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典范。关于作者程千帆(1913-2000),著名的古代文学史家、教育家,在学派学、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等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先后在金陵中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78年开始在南京大学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古典文学学者。代表作有《萧御光光》、《史通鉴集》、《文论十注》、《程氏中国文学通史》、《宋宋文学史》、《新闻与文学》。唐代》、《先师唐文殊》、《古诗探》、《诗的天地开辟》等。张博伟,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京大学高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外国汉语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诗学和外国汉语研究。着有《禅与诗学》、《钟嵘诗研究》、《全唐五代诗集考》等。程千帆古诗df预览目录摘录程千帆古诗录试论今日大学中文系的隐匿教学(程序)…………………………程千帆历代诗选录(1979年2月-1980年1月)………………徐有福录唐宋诗词讲座(1979年9月3日至1980年1月7日)…………张博伟录音古诗讲堂(1980年9月-1981年1月)………………曹宏、张博伟录音杜诗录(1981年9月1日至12月25日)…………………………徐有福录杜氏讲义………………………………………………程千帆《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文选1978-1998》《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1978-1998学生论文选序(附后记)…………………………程千帆诗歌中的诗歌:文学框架中的文学1978年8月,千帆法师移居南京大学,已经65岁了。一年多前,他被命令在武汉大学“自愿退休”,并以“上午动员、下午填表、晚上批复”的高效率、快节奏完成。再往前走,是沙洋的放牛,武汉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管理员,农场的工作生活。因此,1979年上半年,他在教中文系七、六年级学生(最后一班工农兵)时,感慨万千。我已经“二十二年没上课了,我喜欢上课”。对于一个喜欢教书的教授来说,被无情剥夺22年的教书权是一种严重的精神折磨。所以,1978年5月,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叶铭到武汉,向千帆法师询问南京大学的任教条件时,差点喊出这四个字:“我要工作!”当他得到任教的机会时,他以饱满的热情甚至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他先后讲授了四门“大课”:1979年2月至1980年1月,为七、六年级学生讲授《历代诗选》;1979年2009年秋,为七、九年级硕士生讲授《理学院》;1980年9月至1981年1月,教授七、七年级本科生《古诗词》;1981年9月至12月,向7、9年级硕士生讲授《杜诗研究》。从那时起,就没有正式的课堂教学。上述课程中,《学学》不是文学课,当时的讲义经过扩充和修改,正式出版于四卷本《学学》。只有这三门文学课的笔记还没有整理出来,他们的教学风格也只能隐约看到大家的想象。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将那天的笔记整理成文字,但老师在教导听众时,却给了听众一种启迪和启迪的精神。就像“空气中的声音,画面中的颜色,你想找,就找不着”。回首往事,我只能感到无奈和遗憾。三十年前,我编撰了《程千帆诗集》并写了后记,强调千帆的文学研究哲学是“以工作为中心”;两者与“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仍然强调“起点是工作,终点是工作,重点也是工作”。这种文学研究的思路与文学教育的实践是一致的。对以上三门课,《历代诗集》按时间顺序对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诗作进行了讲解;《古诗词》是一个主题单元,范围也是唐宋八朝诗歌;《杜诗研究》属于专家诗,是基于问题的。虽然这三门课程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具体的诗歌作品展开。文学研究的传统范围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但核心是文学作品。没有作品,就没有文学理论和历史;没有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描述和概括性的讨论中。这是千帆法师一直提倡的,不仅体现在研究工作中,也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正如苏轼所说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言必见天下之过”,千帆文学教学也是对当下短板的一种纠正。他在《古诗词》第一堂课上讲得很清楚:解放后,对作品本身的研究较少或忽视,侧重于历史和理论。在《杜诗研究》课上,他还指出:具体诗人和具体诗歌作品的抽象化,是近三十年来抒情诗研究成果不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还说:解放后,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与以前不同。我们从细节开始。解放后,有很多空洞的理论,往往是不准确的。其课程重点讲解作品,其针对性不言而喻。这就引出了对听者的要求,即多读多诵作品。在他恢复教学时的第一堂课上,他“说丑话”:学生毕业就像一个要结婚的女孩,学校需要更多的陪伴。我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必须阅读和记忆更多。三年后,不背三百首诗,我就不能毕业。如果把文教比作美女,那么千帆法师心目中的标准就不是当今时代的“山瘦如柴”,而是春秋时代的“伟人俊秀”,还是盛唐的标准。“骨关节炎”。实现全面的文学教育,不仅是“史论”的中坚力量。他的文学教育理念,首先是通过“多读多诵”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历代作品,逐步成长为文学中的“玛塔玛塔”中的“美女”。(《诗经·北风·简羲》)毛《传》:“玛塔玛塔,长得不错。”)。熟悉作品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了解“文心”。所谓“文心”,就是刘勰所说的“文意”,而读者更重要的是“得意”。陆基的骄傲自我表现在“每次看有才华的人做了什么,我偷他们的心”。这是一个需要训练的技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创造”。陆继曾自言自语道:“每一篇文章都是独一无二的。”千帆法师在早年写的一篇文章中也指出:知者必知,知者未必。现在,我只使用看不懂的单词和章节,所以我不注意重点。虽然是大谈特谈,但也有好处。直到晚年,他才将“能”(创作经验)的范围扩大到包括各种艺术才能,不再局限于古典诗歌的创作。...

    2022-04-16 程千帆简介 程千帆学生

  • 蒙曼《顺着历史学古诗》pdf电子书下载

    《顺着历史学古诗》:精讲30首中小学必背古诗,关联100+经典诗篇,穿透2600多年中国历史版图。学古诗,通历史,一本书全搞定!书名:顺着历史学古诗作者:蒙曼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2021-6-1页数:228类别:文学书籍格式:df、eu、moiISBN:9787559652072《顺着历史学古诗》作者简介:蒙曼: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2002年至今,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2007年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先后讲述《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2016年起,多次担任《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还担任过《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评委。蒙曼老师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探幽入微、风趣幽默的点评,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已出版畅销书:《蒙曼品最美唐诗: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蒙曼:唐诗之美》等。《顺着历史学古诗》内容简介:《顺着历史学古诗》是《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给孩子量身定制的古诗课。本书在全面理清中国历史与诗歌流派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精心设计6个站点mdahmdah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挑选30首必背古诗,关联100+经典诗篇,跟随蒙曼老师一起,穿越到历史现场,走进大诗人,抓住古诗精髓、把握意象、掌握写作手法hellihelli击破各个知识点,还有诗题诗体、诗歌流派、成语、历史典故等超多硬核知识。蒙曼老师对每一首古诗,都作了仔细拆解,深入分析,力求给孩子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收获。最好的方法学古诗mdahmdah学古诗,就要通历史。文件目录/k41.et共享/顺着历史学古诗|├──顺着历史学古诗【《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给孩子量身定制的古诗课,学古诗、通历史,一本书全搞定!】(蒙曼).eu1.0MB|├──顺着历史学古诗【《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给孩子量身定制的古诗课,学古诗、通历史,一本书全搞定!】(蒙曼).df11.0MB...

    2023-01-04 蒙曼古诗词 蒙曼古诗词讲解

  •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周有光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试读:编辑说明《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周有光先生在1996—1997年间对友人宋铁铮先生的口述。在他讲述过程中总共录下了30余盘磁带,周和庆女士根据这些录音录入电脑并打印成文,未作删节或改编。后面附录的文章是作者最近几年接受采访后整理的文章,对希望了解1997年以后周有光先生所思所想及研究方向的读者来说或许是一个补充。这些文章在收入本书前,有的已经全部或部分在媒体上发表。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作者长时间的讲述,原本是对友人和家人的“忆旧”,并未考虑到公开出版,讲述之前也无特定计划和大纲。这里讲述的一些内容,作者此后几年中在接受各类采访时有所披露,由此引起了读者对于语言学以外的周有光先生的更多兴趣。越来越多的人从关注作者本人,也更多关注到中国以20世纪为主的这段依然缺乏充分研究的历史事实。作者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虽然已经90高龄,但仍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处于自然放松的家庭环境之下的聊天,对事实的陈述未加刻意雕琢,使得这部口述作品带有某种即兴和漫谈性特点。即便如此,这里所展示的人生视野仍然十分广阔、生动。也许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并非严格意义上历史陈述,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佐证和思考。在编辑这部口述作品中,为了确保作品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在广泛征求了许多专家意见后,我们确定了以下编辑原则:一、保留大部分口述习惯用语,最大限度地让读者了解作者的语言习惯,保留口述文本原有的语言特色。少数带有南方特色的语词,只要不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尽量予以保留。二、不对原作的段落顺序进行随意性变动。尽管如此会造成某些内容或句子可能在不同地方出现,但基于作者聊天时的语气及思路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在作者表示自己没有精力再做校改的情况下,维持原状的处理或许更为谨慎和负责,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持作品的真实性。三、必要的出版上的技术处理。我们对记录稿的编辑处理主要侧重于标点符号及对错别字进行更正;在不影响语义的情况下,谨慎删除个别重复、反复叙述的段落和句子,精简频繁使用的语气词、连接词;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对个别口语词汇、句子略作调整,便于读者阅读时更为流畅。四、资料核实及更正原则。1.我们对口述中绝大多数人名、地名、时间和事件等,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背景资料、真实性及来源等方面的核实工作。2.对少数较为明显的问题,如日期、人名拼写等记忆偏差造成的错误,我们征得作者同意后直接予以了更正。3.口述中可能与其他史料不符、与事实有出入,或与某些理论常识有出入的地方,基本不做修改,仅加上编辑注解,作简要说明。4.作品涉及的大部分统计数据来源于1996年之前的公开报道,有些统计数据和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与今天的现实已经有明显差异,编辑时保留原状。5.对书中涉及的某些重要事件我们在页下加上了注释,仅供读者参考。五、为了使读者阅读时更易掌握作者的核心思想,我们根据文中的核心词和内容加上了章节标题。六、编辑制作的人名索引只收入作者在本书中提及的人物,绝大部分只作简单说明。附在正文之后,按照拼音顺序排列,标示出现页码。其中有些人物暂时没有查询到更多资料,只能根据口述内容编制。某些与作者有密切关系的人物或事件,因作者在本书中没有提及,人物索引就不予收入,有兴趣了解的读者可以参考作者其他作品。七、为便于读者深入了解作者更多资料,我们在正文后面附有相关作者“周有光年谱简编”、“周有光著作一览”等,供有兴趣的读者了解。这部作品中主体部分的叙述时间到今天已经又相隔18年之久,当时的录音磁带也是许多年以后复听并做文字记录的。令人遗憾的是,个别磁带上的内容已有遗失,造成个别地方口述内容不连贯,我们尊重作者和事实,不做补全。口述中有少数地方和内容,因各种原因有删改,敬请读者谅解。最后的“尾声”是编者根据周有光先生的讲述,在2014年出版前夕记录下来的,作为对正本的补充。这部书出版之前,我们专程为此征询周有光先生的意见,他诙谐地说,他现在要提倡“出错主义”,因为任何人或任何“主义”都不可能没有错误存在的,社会的发展也有赖于不断改正各种错误。一本书或一种观点有错误存在,就需要有批评指正,作者将因此有更多机会和读者交流。周有光先生表示他希望由此听到不同的意见,以便纠错。我们诚挚希望读者在阅读这部书以后,不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也有可能给我们提供更多宝贵资料和意见,在此一并致谢!本书编辑2014年7月31日百年沧桑笑谈间葛剑雄去年一月,在恭贺周有光先生108岁寿辰时,我写过这样一段话:天之降大任于斯人,必予以优秀遗传基因,使之健康长寿,智力超常;须自幼接受良好而全面的教育,使之具备全面优良素质,掌握古今中外知识;给予历史机遇,既使其历尽艰辛,又获得发挥其智慧才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本人在大彻大悟之后,能奉献于民众、国家和全人类。古往今来多少伟人天才,具备这四方面条件者罕见记载。而周先生不仅具备,还创造了新的纪录。这部《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以下简称《口述》),就是一项新的纪录。《口述》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周先生在1996—1997年间的口述录音整理的,在2014年补充了一段“尾声”。周先生口述时已91岁,但他所说的内容并不止这91年,也追溯他的家世和见闻。而在补充“尾声”时,周先生已是109岁,称之为“百年口述”名副其实。周先生的长寿、完成口述时的高龄、高龄时的记忆和思维能力世所罕见,这部回忆录内容的丰富程度在中外名人中是少有的。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从太平天国、五卅惨案、救国会、抗日战争、西迁大后方、民主运动、国共合作、太平洋战争、“二战”胜利、战后美国、思想改造、文字改革、《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五七干校”、尼克松访华、唐山大地震、改革开放、早期国际交往、《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问世、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等,涉及的地域有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波兰、苏联、缅甸、新加坡和中国从东北到西南、西北到东南与香港等,涉及的人物有吕凤子、屠寄、刘天华、刘半农、孟宪承、陈训恕、张寿镛、胡适、沈从文、尚仲衣、陶行知、梁漱溟、聂绀弩、陈光甫、章乃器、赵君迈、吴大琨、沙千里、宋庆龄、胡子婴、邹韬奋、宋子文、张充和、卢作孚、翁文灏、何廉、梅兰芳、吴蕴初、杜重远、许涤新、陶大镛、徐特立、黄炎培、常书鸿、向达、李方桂、赵元任、罗常培、老舍、杨刚、刘尊棋、刘良模、范旭东、马凡陀(袁水拍)、潘汉年、村野辰雄、李荣、桥本万太郎、倪海曙、叶籁士、马寅初、叶圣陶、丁西林、胡愈之、陈毅、林汉达、姜椿芳、钱伟长、吉布尼、梅维恒、傅汉思、爱因斯坦等。长寿的人未必经历丰富,经历丰富的人未必长寿,长寿而又经历丰富的人未必愿意并能够记录下来,周先生口述的价值不言而喻。记录历史事件,发挥主导或决定性作用的人、处于重要或关键地位的人、亲身经历或掌握原始资料、证据的人,他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他们往往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切身利益,或为了保守机密,或出于法律限制,往往不愿或不能说实话,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编造谎言,制造假象。局外人、无关者和普通人既无利害冲突也无顾虑,可惜他们了解的内容太少,一般不具备记录的自觉和能力,如果不具有一定的判断和正确立场,往往只留下片面的、甚至极端的印象,出于他们的回忆很可能以讹传讹而南辕北辙。周先生的优势正是介于两者之间,除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相关文字改革的工作,他都不属于这些历史事件的主角或主要人物,但他又一直以一位爱国者的忠诚、学者的睿智、知识分子的良心起着力所能及的作用,或者以锐利的目光、缜密的思维、细致的分析、客观的立场进行观察和记忆。因此他的回忆兼有两者之利,而又能避免两者之弊。周先生对一些重大事件或人物的回忆只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见闻出发,而不求全面完整,也没有什么个人追求,更不会制造什么轰动效应。在我亲灸周先生的教益和见闻中,有些或许更重要的内容,或许更能显示周先生本人的影响和作用的事,并没有出现在他回忆中。就是他谈及的部分,也只涉及主要方面。如在口述中,他只谈了一次与爱因斯坦的聊天,实际不止一次。他曾告诉我,那时爱因斯坦觉得无聊,很愿意与人聊天,所以在首次见面后,他们又聊过几次。周先生说:“因为是他无聊才找我去的,所以后面几次谈了什么我早已忘了。”周先生绝不会因为爱因斯坦是世界名人,就会详细讲述无关紧要的内容。又如“反右”,是“文革”前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也是知识分子刻骨铭心的记忆,但周先生因从上海调入北京、从经济学界转入新成立的文字改革委员会,有惊无险,因此他的讲述只用“不是一个重点单位,但是也必须按照比例划百分之几的右派,因此划了几个青年”一笔带过。章乃器是他的老朋友,周先生说:“章乃器是抗日战争之前、抗日战争期间公认的上海左派。可是‘反右’运动就定了他是右派。”在谈到沙千里取代章乃器的粮食部部长职务时,他提及当时一些附和‘反右’运动的人说:“章乃器是‘七君子’之一,这是假君子;沙千里也是‘七君子’之一,这是真君子。去掉一个假君子,来一个真君子,这就很好。”就像一幅白描,淡淡几笔再现了当时残酷的现实。周先生去看望戴着右派“帽子”的章乃器,由于不知房号,在一幢八层公寓中一间间敲门,直到最高一层时才找到,“他开出门来,跟我都相互不认识了”。章的前妻胡子婴,住在副部长级官员的大院里,“非常关心章乃器的事情,我跟胡子婴也经常来往”,但周先生看望章乃器后写给她的信,她居然没有收到。这些小事的背后,有多少值得后人想象或探究的残酷史实!正规的中国“反右”运动史或章乃器、胡子婴的传记大概不会有这些内容,但却是优秀的历史学家和传记作者所可望不可求的。再如,在“文革”后期和打倒“四人帮”后风传一时的江青接受美国记者维特克(Victor)采访和《红都女皇》一事,既有正式红头文件的传达,又有民间绘声绘色的故事,还有香港出版的书。但周先生在访美时从他的连襟傅汉思(HaFrakle)处得知,维特克是他的学生,是纽约州立宾翰顿大学历史学教授,是位严肃的学者。周先生与维特克见面,听她讲了采访江青的情况,还看了维特克正式出版的《江青同志》,发现除了引用江青的谈话以外,这本书并没有对中国不友好的内容,用事实澄清了这个曾经流传海内外、轰动一时的传闻。周先生当时的口述并非为了出版,主要是为了让后代和亲属们更多地了解自己一生的经历。因而有些我听到过的人和事就没有提到,如与周恩来等人的交往、参加接待达赖喇嘛、“文革”中的“反动言行”,等等,这是很可惜的,现在因周老年事已高,已无法请周老自己补充了。也正因为如此,除了附录中的一篇短文和两篇采访稿外,周先生的口述主要是讲他的经历和涉及的人和事,而对自己的看法、建议、观念、思想并无专门的介绍或阐述。所以要了解周先生的学术贡献和思想观念,特别是他在90岁后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新思想、新成果,还是要读他的相关论著。在本书的“尾声”中,周先生说:“我的口述史不完美,也不完整。我提倡‘不怕错主义’,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可以从批评指正中得到更为准确的意见,也可以增加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我非常愿意听到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我有幸受教于周先生已经33年了,我深知周先生的态度是真诚的。直到前几年趋谒时,他都会拿出打印好的新作或他感兴趣的材料:“你看看是不是有道理?”“我能看到的材料太少,你大概已看过了。”尽管周先生是罕见的人瑞,但他绝不希望、我们也不应该将他当成神。周先生的期望是他的口述“能让更多人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历史,从中辨识出谬误和光明”。坦率地提出不同意见,认真纠正一位百岁老人回忆中难免的错漏,就是对周先生最诚挚的尊敬和最热情的祝福。2014年5月我的爸爸周晓平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爸爸对朋友宋铁铮先生讲述了他人生的故事,记在30多盘录音带上。当时并不是为了出版,只是想让我们后代了解一点他的经历,过后就把这事放在一边了。2002年我妈妈张允和去世,我女儿周和庆从国外回来发现了这些带子,把它打成文字稿,但也没有想到要出版。后来赵诚先生为写爸爸的传记,看见了这个稿子,认为很值得出版。于是,在爸爸讲述17年以后,在许多朋友的帮助下,这份口述将成为他的一本新书,可以让他的亲属和朋友更好地了解我爸爸的一生。在更多陪伴爸爸度过他晚年生活的过程中,我和爸爸之间在不知不觉中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亲情关系。就像我妈妈说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们总是可以平等地讨论各种事情,这让我这个从事大气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爸爸的思想。在我年幼的时候,爸爸留给我的印象是很严肃的,他的严肃是他喜爱思考的一个特征。小时候,他常常牵着我的手走路,走着走着,他会突然捏紧了我的手,若有所思。这让我很吃惊,我会问,爸爸,是不是走错路了?他会惊醒过来,对我笑笑。但是,他虽然一直严肃,我却一点也不害怕他,这大概与他从来只说理、不打骂有关。当他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谈笑风生、风趣幽默。那个时候我就很喜欢在一旁倾听爸爸的谈话,总是有新鲜感和收获。不过爸爸也有他难以抑制痛苦的时候,只是很少外露。我的妹妹在重庆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急需药品的救治而去世时,他亲近了基督教,借此平复内心的伤痛。爸爸很重视传统文化,但在家庭中他从不提倡孝道。他说我不是要你对我孝,我是要你Philathroy(博爱),有博爱之心,你都会做得很好。我也不会留给你什么遗产,我希望你获得更多的知识,知识是最好的财富。他一生很少浪费时间,但他也很会玩,但只玩最高级的。比如他在国外总是看最好的博物馆,听最好的西洋音乐,欣赏最美的油画,经常翻阅最权威的百科全书。但他不收集古董——即使他有这样的机会;他从不敛财或做投资方面的考虑,虽然他曾经是非常出色的银行从业人员。他一生所积累的知识并不仅仅限于语言文字研究方面。他对社会科学的兴趣和研究是广泛而深入的,并且与他的信念有关。他认为先进的社会科学可以立国、可以为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他是一个具有科学头脑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他认为中国需要不断的思想启蒙,普及常识可以帮助人们辨识真假。他在晚年获得很多赞美,但更在意有价值的反对之声,比如在文字改革方面来自台湾的中肯意见。他从来不回避纠正错误的机会,他认为他写的书是供参考的。他认为真正想了解中国就必须从世界眼光来观察中国的现实。尽管他一直是严肃地对待生活、学问和研究,但我读他的书,和大家的感觉一样,发现他还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作者。他研究社会科学,但绝不做枯燥乏味的表述。写作中他总是掩饰不住自己的幽默感,在这本口述中读者可以发现,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现实下,这种幽默感总能帮助他发现生活中最有活力的迹象。爸爸退休比一般人都晚很多,他退休只是把办公桌移到了家里而已。此后他集中精力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的几种常见模式,探索其形成的复杂原因,试图揭示某些社会发展规律,以此告诫国人少走弯路和鼓起勇气继续向前。2013年12月爸爸又一次从一场疾病恢复过来,让医生大感惊讶。自然,随着爸爸年龄的继续增长——2015年他已经整整满109岁了,但他的体力已经不再允许他常年伏案工作,他的腰椎变形已经影响他的走路和睡觉,他必须借助助听器才能听清别人的话语。但是他依然关心这个他生活了一百多年的国家,并且深爱他的同胞,同时从未失去对外部世界所发生的最新事件的浓厚兴趣。爸爸做好了面向未来的所有准备,包括他希望捐献他的遗体供科学研究之用。他对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他头上的白发中依然生长着黑发,他依然充满幽默感和深思熟虑。虽然他的日常生活已经变得简单,他不需要荣华富贵来彰显他的人生价值,他只想他这一生没有虚度,并且与这本口述书里他讲的故事一样有趣。自然,爸爸也深深忧郁于未来——虽然他一直是乐观的。百年阅历让他明察现实的荒诞之处,不过他的朋友和崇敬者相信他的长寿是为见证历史和引导别人相信事实与真理。或许,人们对他的故事会产生兴趣,如此的话,让我爸爸通过他的口述,将一切从头说起。我的家庭背景我小的时候不注意我的家庭背景,大人也几乎没有给我讲。后来我进小学、中学、大学,基本上就离开家庭,因此知道家庭的背景非常少。现在我点点滴滴谈一些我小的时候从旁听到的我家里面的背景。[1]我的曾祖父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曾祖父的号。因为从前的人名是不大讲的,小辈不能随便讲长辈的名字,可是过年呢要把长辈的“神像”(大幅挂像)挂出来,要磕头,这个时候呢长辈就讲这是什么公、什么公。我记得我的曾祖父叫“润之公”,他的大名我不知道。我听说,我的曾祖父润之公在清朝也做过官,可是呢他很早就不做官了。他就在本乡常州做生意,做什么生意呢?做两种大生意:一种就是开布厂,纺线织布,同时也开布店,就是这个布的生意从纺到织到卖,他都做,而且不止开一个厂。第二件生意呢是开[2]当店,就是当铺。我记得有一个当铺是开在常州乡下,叫“埠头”,因为有的时候我听说叫“埠头当铺”这个名词。其他的工厂、当铺在哪里,我都不知道。由于我的曾祖父做大生意,他很有钱。后来遇到太平天国来了——那时不叫太平天国,叫“长毛”——“长毛”来了,我的曾祖父觉得形势非常紧张,就安排家庭成员赶快逃走。我不知道我的曾祖母这个时候在不在,我只知道我的曾祖父有一个姨太太——人家提起她的时候都叫她老姨太太——这个老姨太太就逃了。还有我的曾祖父有好几个女儿,有的出嫁,有的没有出嫁,也都逃了。大家带了能够带的所谓“细软”,就是动产,包括首饰、珍珠宝贝这些值钱的轻便的东西都带了逃走了。逃到哪里我也不知道。可是我的曾祖父呢他留下来守常州城,他不是军人,可是他有钱。常州城里面军人很少,听说就是临时组织起来守城。守城需要军费,军费主要是我曾祖父来负担,他就把他所有的能够留在常州的钱都拿出来做军费。可是这个城没有守住,城还是破了。城破以后,我的曾祖父就投水死了。他是投水在常州城里面的一条大河里面,还是投在另外一个小小的湖里,我不知道,反正是投水而死。这是我的曾祖父的情况,我只知道这么一点。讲到这里,想插一个有趣味的话题。就是我的老伴我的妻子张允[3]和,她的曾祖父也是反对太平天国,反对“长毛”的。她的曾祖父[4]叫张树声,是淮军的重要人物,他的名字在《辞海》里有的,是跟[5]了李鸿章打仗的。他们张家打“长毛”打胜了,这样子就起家了,家里做大官、发大财。她的曾祖父做过很多地方的官,做过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后来第二次做两广总督的时候遇到法国人打越南,那时越南是中国的所谓的藩属国——越南在历史上差不多有一千年是从属于中国的一个部分。那时中国人就跟法国人在越南打仗,可是打败了。打败仗,军官当然要受处分,可是军官都是在两广总督的节制之下的,因此张允和的曾祖父也受处分,后来死在广东。大致情况就是这样。这个事情很有趣,因为我们周家是由于反对太平天国而败落下来的;他们张家却是由于反对太平天国而兴旺起来,都是反对太平天国的“反动派”!(笑)我不知道我的祖父大名叫什么。我没有见到过我的曾祖父,也没有见到过我的祖父,我只见到过我的祖母,我出生的时候我的祖父已经去世了。我只记得过年时把祖宗神像拿出来,挂起来,磕头时说这是“逢吉公”。我祖父的号叫逢吉,意思是遇到好事情。我的祖父不是我的曾祖父亲生的,是我的曾祖父的侄儿。我的曾祖父死了之后,我的祖父就承继过来做曾祖父的儿子。因此,太平天国退出常州以后,我们家就回到常州。那个时候什么“动产”都没有了,可是剩了“不动产”。剩了常州城内城外当铺的房子和地基,我们叫它“当基”;还有工厂的房子和地基,有的打仗烧掉了,有的没有完全烧掉;还有城里面有几处房子,房子都不小。我的祖父呢他非常保守,他由于经过太平天国的打仗,就什么事情都不想积极去做,不想做官,也不想有功名,就是守住原来剩下来的一点财产,安定生活就行了。回到常州时没有钱了,还有许多破房子,我的祖父就卖掉一处房子过好几年,再卖掉一处房子又过好几年。就这样呀一直到祖父死了,我的祖母跟父亲还是有的时候完全靠卖房子生活,有的时候一部分靠卖房子生活,都是依靠祖上传下来的一点不动产生活的。我再讲我的祖母,我的祖母跟我很有关系。我小时候我的祖母很喜欢我,我是她唯一的孙子。我记得人家常讲我三岁的时候学唐诗,学唐诗是谁教我的呢?我的祖母教的。我的祖母是当时的女子当中很有学问的人,她下笔成文,能在打官司时写状子,她的文化水平在当时女子中间是佼佼者。我的祖母姓左,她是名门闺秀,关于她的情况,我以后还要再谈。以上是我的家庭背景的第一部分,关于我的曾祖父、我的祖父和祖母。注释[1]周有光曾祖父周赞襄。据常州地方史料记载:“周赞襄,字润之。附贡生,应叙中书科中书,候选员外郎,以助响如格,赏给举人,加捐户部郎中,改知府,咸丰十年假归。”[2]江南农村对水乡集镇的称呼,即码头的意思。作者所指现属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3]张允和(1909—2002),周有光夫人。安徽合肥人,祖籍江西(先祖早年迁至安徽),长于苏州。“合肥四姐妹”中排行第二。1933年与周有光结婚,育一子小平,一女小禾(早夭)。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曾为高中历史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编辑,1952年离职。1956—1964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联络小组组长,工作属义务性质,自称“家庭妇女”。晚年著有《最后的闺秀》、《昆曲日记》等,办家庭刊物《水》。[4]张树声(1824—1884),字振轩,安徽合肥人,淮军集团主要人物,曾任两广总督、署理直隶总督。张允和曾祖父。[5]李鸿章(1823—1901),晚清重臣。祖母与常州旧家现在我讲一点我小的时候祖母教我念唐诗的情况。我记得祖母教我的第一首唐诗就是“床前明月光……”,这首诗恐怕是所有的小孩开始读唐诗的第一首。我对祖母教我这首诗的印象特别深刻。什么原因呢?我的祖母住的房间我们叫它是“水阁”。水阁有三间,三间都有很大的玻璃窗,玻璃窗对着河,一条当时相当宽广的河,这条大河是经过城中心的。特别是晚上从玻璃窗看出去,有月亮的时候情况非常好。而且河的这一面,就是靠我们的这一面,房子是靠了河的,中间只有很窄的一条路,有码头。对面的情况不一样,对面河边是一条路,相当宽的一条路,路的那边才是房子。所以我们这边在有月亮的晚上从窗子看出去月光特别好,应该是“窗前明月光”,那“明月光”的确映进房子,映在床上,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就在这间房间里,我的祖母教我了许多唐诗,而且常常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教我的。我要谈一下我们家住的房子。我家住在常州的青果巷,青果巷在当时是常州比较好的居住区。它在城中心,青果巷里面很少店铺,都是住家,所以比较安静。我记得青果巷大概是从东到西的一条路,路走完了就到一条路叫大街。大街是从北到南的一条路,到了大街就到了城市的商业中心了。青果巷里面有许多在当时算是比较好的房子。我们这所房子在青果巷的许多大房子里面不算最大的,但是我们的房子非常有名气,为什么有名气呢?因为几个原因:第一,我们这所房子是在明朝造的,不是清朝造的。我们家常常以能够住到明朝造的房子为光荣。因为我前面讲过,我们的曾祖父留下不少房子,可都是清朝造的,只有这一所是在明朝造的,这是一个特点。还有呢,从前每一所房子都有一个匾,这个匾上是讲什么堂什么堂,我们这个堂叫作[1]“礼和堂”。我小时候听说“礼和堂”这个匾是比曾祖父还要早的时代传下来的。能够得到这块匾,住在这个明朝的房子里面,是我们本家当中最幸运的。当然,明朝造的房子不如清朝,因为明朝的房子比较矮;还有一个缺点,明朝房子的窗子玻璃都很小,当中是一块小玻璃,四面是许多我们当时称为“明壳”的东西,就是贝壳做的。把贝壳里面和外面不透明的东西拿掉,变成当中一层透明的,有点像玻璃,可是透光没有玻璃那么好,一小格一小格都是用这种明壳做出来的,现在没有这个东西了。当时玻璃工业不发达,窗子当中是一块玻璃,四周呢都是这种明壳,整个窗子倒不小。我记得我们的房子叫[2]“正”,有五开间,大门不是太大。明朝的房子大门不很大,有点像今天在北京能够看到的两扇的石库门那么大,石库门就是石头门框当中两扇门。两扇门内就是第一进五间房子,都是门房,当中有一间房子是穿堂。走过这间房间又是门,这个门就比较大了,有四扇门。过了这四扇门就是天井,过了天井就是大厅了。过了大厅后面又是天井,天井后面是“女厅”。后面一路房子都是女眷住的,就是卧房。再后面又是一个天井,比较小一点,最后面是厨房和其他许多房子,是靠河边。大门是坐南向北,后门是向着河流,朝南的。“正”房子的缺点是前向北,后向南。在“正”房子的东面连起来的有一路房子,这一路房子是清朝造的,可是大门是同一个,从大门进去到了大厅要走旁边另外一个门,再通过一个小夹道,又是一个门,才到这一路房子。这一路清朝造的房子没有明朝老房子那么宽,只有三间宽,可是造得比明朝的房子好。我们家就住在清朝的这一路房子里,把“正”的大房子租给人家住。大厅是公用的,五间门房也是公用的。清朝房子的最后三间是我的祖母住的,有大玻璃窗,向南、向着河流的。这幢清朝房子是“旁”,结构和“正”不一样,每间房的主要窗子都是向南的。当时就是这样一个局面。我记得有时我们的房客搬走了,新来看房子的人都希望住“旁”,就是我们自己住的房子,并不喜欢那个明朝的房子。我的祖母教我唐诗就在那个有向南大玻璃窗的清朝的房子里面,由此我就联想到我们住的房子的整个结构。现在我想起要补充一些东西。我的祖母女儿多,儿子少。一共生六个孩子,第五个是儿子,就是我的父亲,所以我有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四姑妈和六姑妈。我简单讲讲我几个姑妈的情况。之所以讲这些,是希望我的儿子和后代可以知道我们家庭背景的情况。我讲过祖母姓左,她家里的教育水平很高。我祖母的第一个女儿,就是我的大姑妈又嫁回祖母的娘家左家了。我的大姑妈有几个儿子,[3]第二个儿子叫左起庆。据说他是第一批到日本千叶专门医学校去读医的,那个时候到日本去的人很少,读医的人更少。他毕业的时候得[4]到了第一名。他在日本跟孙中山认识了,参加了同盟会搞革命。孙中山回到南京,民国元年做临时大总统的时候,他是孙中山的“兵医总办”。“兵医总办”实际上就等于今天的卫生部部长这样一个地位,所以他在孙中山时代是相当有地位的。南京孙中山的临时政府结束以后,他就到常州开了一个医院。他在常州开的新式医院,是常州有史以来最早的一个西医医院。我的第二个姑妈,她嫁的人家好像姓高。她有两个儿子,丈夫死得早,她家里很有钱。因为丈夫死得早,她对儿子太溺爱了,儿子就不争气,把家当都花光了。三姑妈呢,我的三姑父很早就死了,所以她很苦,也没有孩子。后来三姑父的弟弟、弟媳夫妇两个也都死了,剩下三个孩子,一个男孩两个女孩,非常贫困。三姑妈就把这三个孩子领养过来,没有丈夫,他们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最困难的生活。她没有钱在外面租房子住,自己也没有房子。我们门房一带五间房子没有什么人住的,只是放点东西。于是收拾两间,还有“正”旁边的一间房子,当中还有一个很小的天井,天井中还有点假山,包括大厅旁边的一间大书房,那个大书房就是平日小孩跟着私塾老师读书的地方,让他们住在当时我们家里这些多余的房子里。我估计大概不要他们的房金或者是付很少的一点房租。他们是勤勤恳恳,过着最苦的生活。后来她的三个孩子都很好,读书很好,做事也很好。你看,穷生活对孩子好,我二姑妈的孩子太富了就不好。还有四姑妈。我的四姑妈嫁在江阴。我的印象很深刻。我们有时候雇一个船,从后门下船,可以一直到四姑妈家的大门。四姑妈家的大门在河边,河边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可以在广场上处理农产品。从我们的后门到他们的大门,生活情景一下子就变了很多。我们是城里的生活,而他们是农村的生活了,他们是一个小地主的生活。我记得小时候到他们家去,乡下的情况我们城里看不见,觉得非常有趣味。他们家有个小姐姐,比我大一岁左右吧。她带我到田里去,最有趣味的是拔茅针——就是一种草,草中有一点白绒绒的小花,那个东西吃在嘴里有甜味,叫茅针。有点像芦苇那种样子,可是比芦苇小很多。拔出来在嘴里一吃有甜味,叫拔茅针、吃茅针。还有其他许多在田里面的玩意儿……所以我非常喜欢到我的四姑妈家里去。还有一个特点,他们在江阴,江阴人会吃河豚,河豚普通人不会烧,是有毒的,吃了要吃死的。他们知道怎么烧,要把肚子里面的东西拿干净,把血放干净,血是有毒的,河豚的籽也不能吃,也是有毒的。四姑妈家里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六姑妈家我没有去过,她家在杭州。我只听说六姑妈家一个特点是喜欢搞“扶乩”。扶乩是一种迷信,两个人拿了一根棍子,下面吊一支笔,笔是硬的,在沙盘里画出字来,还可以作诗,一下子嘛济颠[5]僧来了,一下子嘛什么菩萨来了……注释[1]指明代唐顺之家建的唐氏八堂中的礼和堂,现存五堂,除八桂堂改修外,其他都由当地居民杂居。青果巷除唐八宅外还有唐朝宗室李氏留余堂等。[2]“”是常州方言,读作“带”,是当地对房子式样的描述。[3]左起庆(?—?),早期留日学生,就读于日本千叶专门医学校。[4]孙中山(1866—1925),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总理。[5]济颠,即民间所称的“济公”。父亲与母亲现在我谈谈我的父亲。上面我讲过我的父亲是祖母的第五个孩子。照从前的习惯,生多少女儿都不算,一定要生儿子。有了儿子才算有“后”,后就是后来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接继“香烟”,所谓香烟就是逢年过节拜祖宗烧香。所以我的父亲算独子,姐妹都不算。祖父死了以后,祖母对我的父亲是非常宝贝的。据说我的父亲读书读得还不错,很早就考上了秀才。我不太清楚那时的考试制度,考秀才是在常州府,可是考举人就要到江阴去考,大概江阴是个考试点,好多地方的人都要集中到那里去。那时从常州到江阴路不是太远,可以坐船去。我前面讲过我们都坐过船到江阴去看四姑妈。可是我的父亲坐船去江阴考试时很不幸遇到大风,船就发生灾难了。我记不清楚是船摇摆得太厉害还是船翻了,反正是遇到大风,父亲的行李都丢了,父亲也受到惊吓。惊吓使父亲得了一种病,老是打嗝,就没有办法去考了,只得放弃去江阴考试。回到本地还是打嗝,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病才好的。祖母就说,算了吧,有了秀才就可以了,不一定要考这个举人了。看到从前做官的人有悲惨下场的也非常多,不要再做官了,就在本乡找点工作做做。于是我的父亲就再没有去考举人,就在本乡教书。当然他教书是教古书,他的教书的历史很长。原来常州是没有新式学校的,只有私塾,他当然是以私塾方式来教的。后来常州有了两个新学校,一个是常州中学,一个是常州师范学校。后者也是中学性质,地点就在我们大门的斜对面,离我们家很近,于是我的父亲就在这个师范学校里面教书。后来我常常听说,这个师范学校是常州办的第一个新式的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是当时一个了不起的女子教育家,宜兴人,姓任,叫任学航。教员也是非常好的教员。有一个很有名的教图画的,叫吕凤[1]子,是丹阳人,他是个非常有名的画家,还有其他教员。虽然是中学,教师都是第一流的,我的父亲就在那里教书。后来隔了好多年,我的父亲就自己办了一个有点像国学专修馆性质的学堂,前后收了不少学生。几十年之后,我在北京还碰到一位有名的中医,他为我的母亲看病,谈起来知道我们是常州人家,问起我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后,他大吃一惊,说我的父亲就是他的老师!我不大清楚我父亲的生活,什么原因呢?因为在我进中学的一年,我就跟着母亲从常州搬到苏州去住了,而我的父亲仍旧留在常州,那个时候我的父亲已经娶了一个姨太太,这个事情我以后还会讲。所以父亲的情况后来我就不太清楚,因为父亲很少来苏州,因此我们跟父亲非常疏远。我只记得小时候的几件事情。我母亲住的房间是祖母房间的前面一路房间,祖母住的是三间河边的“水阁”,向北是一个天井,过了天井就是我母亲住的房子。我母亲住的房子也很有意思,是一个有长窗的大间,窗子像门一样,可以开了通到一个小天井,这个小天井与外界不通,别有天地。我记得这个天井里有几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墙上盘了许多花草,一面墙上盘的什么花草呢?是山药。山药会结那个北京人叫山药蛋的,采下来可以蒸蒸吃;另外一面盘的叫“十姊妹”,一种小的月季花,常常要开花的。母亲的房子的外面一间比较大,像个小厅,与里间隔断,常常用来接待客人。外面这间也有单独的小天井,这个小天井也很有趣味,我记得很清楚,天井里有一个很小的水池子,里面养了乌龟。我的母亲住的是楼房,下面两间,楼上也是两间。楼上的两间收拾得很好,可是平时没有人去。什么原因呢?因为早期我母亲嫁到我们家来的时候,家里还有一个老姨太太,就是我的曾祖父的姨太太,她没有生过孩子,住在楼上。她死了以后,楼上就没有人住了。两间中的一间供了一个大仙,就是狐仙——狐狸精的牌位。从前有许多关于大仙的神话,她死了以后,也就不讲了。因为楼上没有什么人去,我小时候也不大敢上去,有点害怕。后来比较大了,就上去了,干什么呢?去看书,非常清静。在我的母亲这幢两楼两底的建筑前面有一个门,走进去有一个小小的院落,院落里也有相当大的两间房,外面一间放了椅子,客人来了可以坐的。里面一间也很大,用镂空的书架隔成两间,我们叫小书房。我父亲常常在那里看书,写字,写书。小书房的前面有个天井,里面也有一个很小的水池子,有棵树,是棵很大的白皮松。白皮松在北京不稀奇,很多公园里都有,可是在常州非常稀奇,尤其是这么大的,据说是明朝的树,听说白皮松长得很慢。在青果巷的路上就可以看到这棵树,它比围墙高很多,很大一棵树。白皮松经常要脱皮的,一块一块皮掉下来,我们把树皮保留好,因为这是一种中药,煎的汤可以治许多病。很多周围的人来问我们要白皮松的树皮去治病。我们小的时候很少到小书房去,可是每次去都觉得别有天地,别有风味,特别是许多书是用镂空的书架隔起来的,这一种情况在从前的常州还是不大多的。这就是父亲在那里读书工作的地方。我的母亲是宜兴人,宜兴和常州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姓周的老祖宗是从宜兴搬到常州来的,大概有好几代了。在常州的一个祠堂里有家谱,但这个家谱要跟宜兴的总的家谱接谱,每年有一个接谱的工作,每年要修谱。等于宜兴的家谱是一部书,我们这里是它的一个“续编”或者“分编”。从家谱来讲,我们周姓是起源于宜兴,大概是晋朝的[2]吧,周处是我们的老祖宗。戏文中有唱周处的——《除三害》,这出戏讲的就是周处。我们这位老祖宗很糟糕,他老做坏事情。京戏里的《除三害》这么讲,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看见老百姓祷告拜菩萨,求菩萨为他们除三害。他问什么是三害,原来三害是山上一只猛虎老吃人、长桥水下的蛟龙害人,第三害就是周处,周处老要做坏事情。他听了大吃一惊,前两害对他来讲不惊讶,想不到第三害竟是他自己。这个时候他才知道自己是一个别人不喜欢的坏人,决心改邪归正,做一个好人,为人们做好事,上山除虎,下水抓龙。这件事写在我们家谱里。大概在20世纪50年代,在宜兴发现周处的墓,是个空的衣冠冢,可是墓里面东西不少,有许多古物,这些古物后来都陈列在南京的江苏历史博物馆里面,我还去看过的。我们家庭的这一族大概可以追溯到周处。我们跟宜兴有许多亲戚的关系,我的妈妈就是宜兴人,嫁到常州来的。我小时候见过我的外公外婆,后来他们去世了。妈妈是老大,她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她的小妹妹叫八妹。我一直不清楚为什么他们只有三个姐弟妹,而妹妹叫八妹?那么当中还有许多人呢,那五个哪里去了?可能是小时候就没有长大了,也可能是用了大排行,我到今天还搞不清楚。我叫小八妹八阿姨。关于她的事也很有趣。八阿姨的丈夫是我的大姑妈的儿子,那么辈分不对呀!大姑妈的儿子跟我们是一辈的,而我的八阿姨比我要长一辈。从前结婚要讲究辈分。后来我听说大概是宜兴一个非常有地位的人做的媒,他的意思是说这个婚姻很好,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辈分不对,可是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可以结婚。这样的婚姻在当时来讲,算是相当有“革命”性的,因为辈分在从前是很严格的。八阿姨结婚后我们很少见面,因为我们住在常州、苏州,而八阿姨长期住在天津。我的一个大姐姐后来在北京读书,常常到天津八阿姨家里去,我们没有机会看到她了。八阿姨的婚姻在我们家里是件有趣味的事情。我讲这些事情可以让我的儿子、第三代知道一点家里面的掌故。我要讲一下我的父亲娶姨太太的故事。我的母亲跟父亲结婚以后,我们周家老生女儿,我的母亲生了大姐、二姐、三姐、四姐、五姐,连生五个女儿,还不生儿子。这下我的祖母就着急了,她托我们的一个亲戚找一个姨太太给我的父亲。我后来听说,我的亲戚说,找姨太太最好是找有规矩人家的丫头,不要找外面的“小家碧玉”。后来从湖北,大概是武汉汉口一个亲戚家里头找来一个丫头做我父亲的姨太[3]太。来了以后,第二年春天就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我的哥哥,年底我的妈妈也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我。我是妈妈生的第六个,大姐二姐小时候就夭折了,三姐四姐五姐长大成人,直到年纪相当大才去世的。这里有个迷信的故事,我的妈妈常常跟人家讲,她生我之前做了一个梦,说我的祖父来看她,给她一块玉,说这块玉是真的,你收好了吧!我以前买的一块玉是假的,上了当了。我母亲做了这个梦,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可是后来就发生问题了,我的哥哥跟我同年生的,他在年头我在年尾出生。我们两个人同时生麻疹,那时麻疹很难医的,死亡率很高。结果我的哥哥因为麻疹去世了,我却自然好起来了。那时没有办法医治麻疹,只有等待自然痊愈。所以我生下来时的名字很奇怪,我们常州、苏州的人喜欢叫男孩子什么官什么官,因为希望他长大了做官的。我的哥哥叫福官,有福气的官;我呢因为是第二个,叫双官,兄弟两个是一双嘛!结果哥哥很早就去世了,也许只有几个月。后来我的母亲就想起了这个梦,从这个梦来看,是上帝安排了哥哥的去世,而我却留下这条命。很古怪,是不是?我的父亲一生教书,可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他也做了一点小小的官,真正是芝麻绿豆官。什么官呢?浙江有个地方,不知今天属于哪[4]个县,这个镇叫埭溪。埭溪是一个镇,他做这个镇的“镇长”大概做了三年,他一生只有这个阶段做官,这是什么时候呢?是清朝末年,大概是宣统元年,宣统三年就完了嘛。我后来听说一个故事,父亲在埭溪做芝麻绿豆官时跟老百姓的关系很好,被认为是一个好官。那个地方在当时强盗很多,大概这个地方是个多山的区域。父亲在任上的时候,我去过,可是因为太小,不记得了。父亲抓到了一个强盗头子,强盗头子磕头,请大老爷饶命,如果饶命他就保这块地方的治安。我父亲跟他说,假如你立誓改邪归正,我就放掉你。他果然立誓决不再做坏事情,我父亲就放了他。放了他以后,三年当中,没有出强盗案子。可是我的父亲不做了,卸任了。他已经把官的职务交掉了,仍在等船期,还没有动身,就出了一个很大的盗案。于是许多人讲,这就是这个强盗头子表示他遵守了他的诺言,在我父亲做官期间他不做坏事,待父亲卸任了他就做一件坏事显示他的神通广大。这个当时的传说表示我的父亲做官做得很好。父亲从这个芝麻绿豆官的任上回来后仍旧是教书,没有钱。他一生就是教书,靠笔墨吃饭,有的时候生活很窘迫,钱不够用时就将祖上的房地产卖掉,来补贴家用。卖到后来卖完了,只剩了自己住的一幢房子了,这时情况就紧张了。但是这个时候在苏州还有一幢房子,这房子不太好,不过也相当大,大概在苏州的十梓街,这幢房子今天可能没有了。我母亲后来感觉到这个家庭越来越不能维持,因为家庭越来越穷。可是还要维持一个绅士家庭的场面,常州的亲戚非常多,每天要因为人家生孩子、结婚、做寿、丧事等而送礼,要去祝贺、拜寿、吊唁,母亲觉得越来越没有意思。于是带了她自己生的孩子到苏州,住到苏州自己的房子里。可是没有钱了,到了苏州以后经济生活就越来越困难。跟常州分开了,实际上可以说跟常州的关系几乎断了。父亲在常州要维持姨太太的家,姨太太又生了几个孩子,可以说经济的窘迫使我们的家庭变得不愉快,我的父亲与我的母亲的感情也越来越不好,母亲毅然决定搬到苏州,自力更生,另外想办法。后来我的三姐四姐五姐在我还在读书时候就出去工作了,她们用工作的津贴来补贴我母亲,这样子生活很勉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穷,最后我们苏州的房子也不得不卖掉,租人家很小的房子住,省点钱。可以说我们的家从太平天国的时候就开始没落了,太平天国结束以后就靠卖祖上的房地产来过日子,到最后母亲搬到苏州,变得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一个不断贫穷化的经过。我的母亲有时告诉我们,在常州我们不得不用一个男工,男工在从前叫二爷,这个人干什么呢?这个人拿一个拜盒,拜盒里面是送的礼,出去送礼,差不多每天都有事情。要花钱买东西,花钱雇人做这个无聊的事情。无论自己的情况如何,有时精神不好、事情忙,人家结婚、死人你还是要去应酬。所以我的母亲断然离开这样一种生活,她说我到苏州怎么样穷,也穷得很干净、很安静,既干净又安静。在常州是非太多,自己家里的是非,听到人家的是非都令人不愉快。后来我们不大到常州去了。这里顺便讲一件小事情。大概在80年代的后期,哪一年我记不[5]清楚了,可能是1986年,在常州举行瞿秋白辞世50周年纪念会,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我是被邀参加的人之一。我算了算,纪念瞿秋白辞世50周年,我快60年没有到过常州了。这些年来,常常坐火车经过常州,却一向没有机会去家乡,这次我就去了。有几件小事情。我去了青果巷看看老家的房子怎么样了,一看啊,老家的大门被拆掉了,几乎门房这一进房子全拆掉了,第二进房子的大厅等也拆掉了,盖了许多临时的乱七八糟的小房子,没有重新建筑。听说这里面住了二十几家人家,我就没有进去。离开我们家很远有一顶桥,过了桥就是从我的祖母房间的大玻璃窗天天看出去的那条路,从那条路回过头来可以看到我祖母住的房间。所以我特别往那里去,我到那里去,仔细找,找到了。我们房子的后面部分没有被拆掉,祖母从前住的三间大玻璃窗的“水阁”还在,当然有些破旧的样子,可是基本上还是没有动,这是很有趣味的事情。这条河原来比较宽,海里船开进来,船头船尾被装饰得怪里怪气的样子,有的装成大鱼的样子,我小时候经常看见。后来这条河变得越来越小,所以海里的船不能进来了。后来我才知道,江苏的河流变化很大,常州的河小了,无锡的河却大了。本来常州有米市中心,常州府在常州,无锡属于常州府。后来无锡变成米市中心了,而且更晚的时候兴起了工业。无锡越来越大,常州越来越小。这条河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从前河里的水是比较清的,比较干净的,可是现在河里的水都发黑了,污染得非常厉害。讲起这条河来,我小时候有段时间,要渡过这条河到小学校去上课。我的小学校是在东下塘,就是河的对面。河是在青果巷的南面,在河的南面是一条路,名称可能就叫下塘,我记不清楚了。当时河上没有桥,只有摆渡,叫渡桥,就是两个三个或者几个船连在一起,两边的船固定住的,不动的,当中的船是动的,在有船经过时移开,大船来时多开一点,小船来了少开一点,叫“开渡”。一下子“开渡”,一下子“不开渡”,人可以过去,但是有点危险,害怕掉到水里面。我每天上学过桥,家里常常派一个人照顾我,过了桥去上学……注释[1]吕凤子(1886—1959),江苏丹阳人,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叔湘之兄。[2]周处(236—299),魏晋时期人物,有“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宜兴和常州一带周氏将其视为自己的远祖。[3]这里指阴历年。[4]埭溪隶属于原吴兴县,今属湖州市吴兴区。[5]瞿秋白(1899—1935),生于江苏常州,祖籍宜兴,中共早期领导人。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发起人之一,主张废除汉字、制订拉丁文字方案。小学和中学世谊变亲家刚才我讲到我渡过一个摆渡桥到对岸的下塘小学上学。现在我联想起小学的情况,我讲一点。在常州原来没有新式的小学。最早就办了一个小学,这个小学的名称好像叫“武阳公学”。大概是武进和阳湖,同时都在常州城里面,但这是两个县,学校是合办的。那个学校的地方在哪里,我记不清楚,我进的不是那个学校。大概那个学校先[1]办,我们的小学办得晚。我们的小学叫育志,教育的育,志向的志。育志小学大概在下塘,地点是一个庙,庙里的菩萨都被打掉了,改成了一个小学校。在小学校开办之前,我去看过,我记不得是谁带我去看的,人们用一根大的、很粗的绳子套在菩萨头上,许多人用力一拉呢,菩萨就倒下来了,倒下来大家哈哈大笑。这样就把小学校的菩萨都打掉了,收拾以后,这个庙就变成了小学了。我们的小学很有意思,是男女同学。那个时候男女同学不仅是大学、中学不可以的,小学也不可以的。那么这个小学男女同学怎么办呢?很有意思,这个大门是一个,进了大门里面就完全分开,假如姐姐跟弟弟同进这个学校,一进大门也要分开。女孩子待在一个地方,男孩子不能去的;男孩子待在另外一个地方,女孩子也不能来的。上课呢,男孩子先进课堂,男孩子坐好以后,靠门的一路座位是女孩子的,因为女孩子数量比较少,大概女孩子只有男孩子的四分之一。男孩子统统坐齐了,然后由一个女老师领了女孩子进来坐在旁边留出来的空的一排座位上,之后老师再上课。上完了课,男孩子不许动,女孩子由老师领了出去,然后男孩子才可以出来。这样子一个办法就算是当时教育的现代化了。私塾就没有了。我记得在我进小学的时候,常州只有三个小学,一个是我刚刚讲过的武阳公学,一个就是我们的育志小学,还有一个小学的名字我忘掉了,记不清楚了。那么谈到这里呢,我又想起常州的中学,以前常州没有小学,当然更没有中学。常州办中学是在什么时候办的呢?是在辛亥革命的前夜就准备的,我不知道是哪一年成立的,说不定是在辛亥革命以前成立的,也说不定是辛亥革命以后成立的。我不清楚,可是这个学校的成立的经过情况我知道。[2]常州有个名人叫屠寄,他的号叫敬山。他是一个穷孩子,可是后来考秀才、举人,又去考状元、考进士,考上了进士,而且是进士当中地位比较高的。他是我们的亲戚,我的父亲年龄比他小,同时他比我的父亲高一辈,所以我们叫他敬山公公,他常到我们家来,他跟我的父亲很好。这个屠敬山后来到日本留学,那个时候清朝末年能到日本留学的人是很少的。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起初主要是来自日本,并不全是直接从西方学来的,而是从日本间接学的。屠敬山他写了一部书,叫作《蒙兀儿史记》,就是蒙古史。为什么叫“蒙兀儿史记”而不叫“元史”呢?元史只讲中国的部分,他的《蒙兀儿史记》是整个蒙古帝国的历史,包括了蒙古其他的领土,也包括苏联的大部分都在里面。他参考了许多书,外国的书,有好几种文字的书。有的书他不懂那种文字,他就请懂那种文字的人给他讲,所以他这部书里面引了许多古书的材料,不仅有今天所谓欧洲的,还有东欧的、中东的那些书。他引的书里面的材料有些非常珍贵,因为那个原书今天已经找不到了。有人说要把《蒙兀儿史记》放在二十四史里面,变成二十五史,所以它在学术上有很高地位。《蒙兀儿史记》这部书是用木头版刻的,在他家里面我看见过,堆了几间房子的木头版。1949年以后,他的子孙把这些东西都捐给政府。听说现在在中国书店有卖原版书或者原版书的影印本,价钱非常贵。他是当时一个很开明的高级知识分子。[3]中国最早的一个新式大学叫京师大学堂,地点就在北京沙滩,那里有一条路原来叫景山东街,后来改名叫沙滩后街。巧得很,1955年年底,我到北京来参加第一届中国文字改革会议,我就住在京师大学堂原来的房子里面。这个房子从京师大学堂到了民国元年就改成了北京大学了,1949年以后把北京大学搬到西郊的原来的燕京大学,合起来就变成今天的北京大学。原来的北京大学在沙滩,城中心。这个地方在清朝来讲房子是非常大,这里面很大,原来是一个驸马府、公主第。可是从今天看来,地方就太小了,搬出去还是对的。我最早是来开会住过,后来文字改革委员会就在这里办公,我北调到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就在这个大门里面住了好多年。我看到大学的教科书,屠寄就是京师大学堂的高级教授,清朝的时候不叫教授,叫“教习”,他是“正教习”,等于今天的正教授或者是一级教授的地位吧。我看过他写的物理学的教科书,不叫“物理学”,叫“格致学”,这个书是用汉字写的,从上而下的,许多公式不是“ABCD”,而是用“甲乙丙丁”。这个教科书是很珍贵的,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要想找这个书看已经是很难了,现在恐怕不容易找到这个书了。[4]屠敬山的大儿子叫屠元博。由于他父亲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眼光的人,是清朝末年的革新派,屠元博很早就由父亲送到日本去读书,所以屠元博是很早的日本留学生。在日本,屠元博就认识了孙中山。北洋政府开始成立的时候有一个国会,国会中有不同政党的国会议员代表。根据外国的办法,同盟会组成一个党团,党团由一个人领头的,我想不起党团的领头人的名字,屠元博就是同盟会的国会议员党团的头头,所以他的地位是很高的。很可惜,他喜欢喝酒,据说后来被人家在酒里放了毒药把他毒死的。他呢,是常州中学的创办人。我常听到我们家里人和其他的老辈讲起他创办常州中学的故事。他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就学着日本人把辫子剪掉了,可是他常常秘密回常州,回常州时就装一条假的辫子,戴着一顶瓜皮帽。白天不敢出来,晚上出来要坐小轿。那个时候出门到哪里去都是坐轿子的,叫青衣小轿,很小的一顶轿子,四面都是蓝布盖起来的。他就是这样晚上装了假辫子、戴了帽子出去活动的,如果被清朝官府抓去了是要杀头的。常州中学是他创办的,起初当然是很不容易的,要捐钱,要找老师,地点是在玉梅桥。在纪念瞿秋白逝世60周年时,我到常州的时候特别去看了一下,看到纪念屠元博的一个碑,不很大,它还在。从前这个学校是靠近城墙,比较冷落的一个地方,从学校出来四周都不大有人家,人家很少。这个学校是屠元博办起来的,这是常州地方向现代化前进的一个步骤。屠敬山、屠元博都跟我的父亲非常好,因此我的父亲受了他们的影响,他的思想在旧的知识分子当中也是比较开明的。屠元博的夫人跟我的母亲是好朋友,又是亲戚。一个有趣味的事情是,她们两个人肚子里有小孩了,就“指腹为婚”,说如果我们的[5]孩子生下来是一男一女呢,就给他们配成夫妇。结果屠元博家生了一个儿子,我的母亲生了一个女儿,就是我的三姐。由于我母亲生的第一个、第二个女儿没有长成,三姐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大姐。后来屠家在北京,屠元博在北京做国会议员,他们一家离开常州了。屠元博[6]的儿子也去日本读书,叫屠伯范,伯仲叔季的伯,模范的范。屠伯范在日本时与郭沫若是同学,他们在日本很熟悉。可是后来郭沫若走了政治道路,屠伯范一直从事化学工业,他们两人虽然是很接近的同学,由于职业的不同,后来就疏远了。屠伯范后来就成了我的三姐夫。当时屠伯范在日本,我的三姐在常州,两人都受了新式教育,那么这种“指腹为婚”还算数吗?我的三姐在常州的师范中学毕业以后,到北京进女子师范大学读书。当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男子的北京师范大学是分开的,后来很晚才合并的。那时屠元博的儿子在日本读书,我的姐姐在北京读书。屠元博的太太生了这个儿子,在月子里面生病死掉了,所以后来屠元博娶了第二个太太,姓朱,是北京很有名的人家的女儿,也受了很好的教育,而且思想相当开明。她就提出,我的姐姐人在北京,虽然没有结婚,但是可以到他们家里面来玩玩呀,原来就是老亲戚嘛!有一个夏天,她把我的姐姐留在北京多待一阵,同时把日本的儿子召回来。她讲得很清楚,说你们两人见见面,谈得来将来做夫妇,谈不来解除婚约就是了,她很开明。屠伯范从日本回来,跟我的姐姐一见面就觉得非常好,因为我的姐姐受过很好的教育,同时我的姐姐也非常漂亮。我们兄弟姐妹当中最漂亮的就是我的三姐,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2 周有光祖籍 周有光父亲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