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 7 琴学形式与内容 第2版》洛秦主编;章瑜分卷编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7琴学形式与内容第2版》【作者】洛秦主编;章瑜分卷编者【丛书名】宋代音乐文化阐释与研究文丛【页数】394【出版社】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566-0389-3【分类】古琴-中国-宋代-文集-音乐史【参考文献】洛秦主编;章瑜分卷编者.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7琴学形式与内容第2版.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宋代音乐研究文论集7琴学形式与内容第2版》内容提要:本书关注宋代古琴研究。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象征,从来都是史学研究很青睐的专题。尤其是宋代古琴,其所传世的相关文献极为丰富。主要体现了几方面的内容,即“宋代琴僧系统研究”“浙派的成因研究、谱系及师承关系研究”以及“文人、文化语境下的宋代古琴研究”。...

    2022-07-28

  • 《苏东坡诗词读本》本书编写组编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诗词读本》【作者】本书编写组编写【页数】182【出版社】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ISBN号】978-7-5351-7118-4【价格】12.00【分类】宋词-小学【参考文献】本书编写组编写.苏东坡诗词读本.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图书目录:诗词读本》内容提要:《苏东坡诗词读本》内容试读中学生《苏东坡诗词读本》苏东坡诗选读中学生《苏东坡诗词读本》液泊牛口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煮蔬为夜餐,安识肉与酒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儿女自咿呀,亦足乐且久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注释M[1]麇鹿:泛指山中的野兽。[2]汲汲:形容心情急切。【赏析此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冬,苏轼随父再入京城,途经三峡牛口。苏轼嘉祐元年(1056)三月第一次出蜀赴开封参加礼部贡举,嘉祐二年(1057)礼部试后,苏轼名列第二,所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圆熟流畅、恣肆有力,极为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称赏。因欧阳修的推誉又拜谒了宰相富弼、枢密使韩琦,诸公皆以国士待之。苏轼一时名动京城。不料四月母程氏病故,与父、弟急返眉山。守丧终,与弟侍父再次入京。第一次出蜀是为了求取功名,此番入京仍然是为了官位利禄。二十四岁的苏轼不是没有信心,只不过四年之间三历长途跋涉,又母亲故去,不免有世事沧桑之感。初次入京虽然给自己带来了声誉,并且打开了入仕的大门,但前途如何,毕竟未知。舟泊古镇,移步山乡,因买柴薪之用,与山民交谈,见其樵采为生,茅屋破陋,蔬食果腹,虽处蛮荒之地,而不戚戚悲苦,家人相亲,陶然自足,不禁感叹自己汲汲功名,奔走富贵,而有劳生之叹。3···试读结束···...

    2022-07-24 苏东坡诗词精选十首 苏东坡诗词全集(3460首)

  •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的诗词人生》吕远洋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作者】吕远洋著【页数】214【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5594-1542-4【价格】38【分类】传记文学-中国-当代【参考文献】吕远洋著.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05.图书封面:诗词人生》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趣味苏子多情苏子有为苏子旷达苏子天才苏子七卷,其主要内容包括:诗: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酒:世间万事真悠悠禅:只缘身在此山中肉:饱得自家君莫管茶:从来佳茗似佳人等。...

    2022-07-24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的诗词人生 pdf

  • 《苏东坡诗词精华》(宋)苏东坡著;伍峰,李研尘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苏东坡诗词精华》【作者】(宋)苏东坡著;伍峰,李研尘编【丛书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译【页数】388【出版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06【ISBN号】7-221-02816-8【价格】$6.60【分类】古典诗歌(地点:中国年代:北宋学科:选集)【参考文献】(宋)苏东坡著;伍峰,李研尘编.苏东坡诗词精华.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06.图书目录:诗词精华》内容提要:本书选收苏轼诗74首、词57首,各篇分:题解、原诗、注释、翻译4部分。《苏东坡诗词精华》内容试读·诗·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解】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字子由)兄弟二人赴京应考,路经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寄宿于奉闲和尚僧舍。苏氏兄弟曾题诗于僧舍壁上。后苏撤写有《怀渑池寄子瞻兄》诗。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由汴京赴凤翔任通判,又路过渑池,重游旧地。此时奉闲已亡故,旧日题诗的舍壁也已颍坏。这种物败人亡的景象使他心感凄恻,同时又联想到自己崎岖坎坷、奔波困顿的经历,更是神伤惨然。于是作此诗发出感叹:人生一世,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如飘流不定的飞鸿,只能在雪地上偶然留下指爪之迹。并以此诗和苏辙之诗。“雪泥鸿爪”后渐为成语。以喻往事渺茫,只留些许痕迹。诗前四句以“雪泥鸿爪”比人生,生动形象,富于哲理。后四句怀旧联身,自然顺畅、一气河成。÷1·【原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D泥上偶然留指爪②,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⑧,坏壁无由见旧题④。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⑤。【注释】①飞鸿踏雪泥:指飞鸿降落,在雪地上行走。鸿,旧时泛称鸟纲、鸭科、雁属少数大型种类。②指爪:这里指足迹。③老僧句:老信名奉闲。僧人死后火化,其骨灰通常葬在塔中。④坏壁句:壁,指奉闲和尚禅房培壁。元由:无法。旧题:嘉祐元年(1056年),苏氏兄弟随父苏洵离蜀赴汴京应试,路经渑池,留宿于奉闲居室,曾题诗于室壁。⑤路长句:蹇(jia简),跛足。作者自注云:“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二陵,指散山。《左传·德公三十二年》:“就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觳山是陕豫间重要交透要道,在渑池县西。【译诗】人生的经历像什么样子?就像飞鸿落地踏着雪泥。泥地上或许留下指爪的痕迹,·2鸿雁飞走,哪能知道往东还是往西。老僧奉闲已经死去,骨灰存放成新塔一座;禅房墙壁已经毁坏,无法找到我们题写的诗句。可记得那走过的崎岖山路?毅山路是那样漫长,人早已困顿疲弊;乘驴跛足步履艰难,它不停地哀声嘶鸣…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0【题解】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离京赴杭州任通判途中所作。全诗平铺直叙,写所往方向、出行季节、路上所见、所经之地,.写江海水船、河山花树、风波烟雾、天地人物,全都随口自然而出。而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渗透出一种淡淡的愁绪。这是因为去国怀忱所致。首联写日夜兼程,秋意正长,显得凄凉。领联写天高地远,路途颠簸,显出苦辛。颈联写船行缓慢,显出烦闷。尾联写友人迎接,应是·3·令人欣慰情景,然而却是“久立烟苍茫”,孤凄之感t,浑然流溢。难怪苏轼晚年草书此诗时,题云:“予年三十六,赴杭悴,过寿作此诗。今五十九,南迁至虔,烟雨凄然,颇有当年气象也。”“烟雨凄然”四字,可以隐括此诗意味。此诗可称为于景物中见淡淡愁思的佳作。【原诗】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长准忽迷天远近②,青山久与船低昂⑧。寿州已见白石搭,短棹未转黄茅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⑤,。【注释】①颗口:颍水入准处,在今安锻颜上县西正阳关。寿州:今安徽寿县。②长淮句:意思说,辽阔的淮水上空时而清朗·时而阴暗,故天也显得时远时近。③青山句:指船长时间随水波升降起伏,所见青山也随之时高时低。④短掉:船浆。这里代指船。⑤故人:友人。【译诗】·我的航船日夜驶向江海,·4·行程漫长,前往余杭。枫叶红,芦花白·秋意深又长。天空时远时近·长准晴雨忽然迷茫。青山望不断,随舟起代或升成降。已望到寿州白石塔·船帆尚未转过黄茅网。风平浪静望不到边·只见故人久立在烟雾花茫间。龟山0【题解】熙宁四年,赴杭州任职路经龟山,·诗人身行万里,一生飘荡,岁月蹉陀,·此去何求,不由得感慨万分。又因仕途坎坷,宫场险恶,不禁心灰意冷。此时北望中原,.只见浮云蔽日;转望长河苍海,于是有乘桴东游之想。但尽管这样,诗人对国事仍时时记念在心,故借元嘉旧事,以表达自己吊古怀今、忧国忧政之情。·5·【原诗】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②。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⑧。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④。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⑧?【注释】①龟山:在泗州(今江苏盱胎)城东。②再过句:再,两次。岁五周,苏轼于治平三年(1066年)送父灵枢归蜀,曾经龟山,此次再过,已隔五年,故如此说。③身行二句:说自己飘荡半生,身行万里,皆由宦场功名而起,而闲卧一庵的僧人,也是初见白头。一劳一闲,相比之下,反党不如亦卧一庵。-④地隔二句:劳,枉费。上句暗有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意,下句暗用《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样浮于海”文意。两句说,地隔中原的京城,浮云蔽日,空劳北望;转望长河沧海,遂有乘桴浮海东游之怒。⑤元嘉旧事: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旧事,指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大武帝拓跋森率数十万兵马渡淮南下,宋文帝派减质率军北救彭城至盱胎于龟山筑城御敌之事。⑥故垒句:故垒,旧营垒。摧颓:破坏倒塌。不:同“否”。作者此句下自注云:“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6···试读结束···...

    2022-07-24

  • 《国学经典丛书 第2辑 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宋)苏轼著;李之亮注评|(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经典丛书第2辑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作者】(宋)苏轼著;李之亮注评【丛书名】国学经典丛书【页数】239【出版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702-0417-5【分类】苏轼-宋诗-注释【参考文献】(宋)苏轼著;李之亮注评.国学经典丛书第2辑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诗词文精选集》内容提要:《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推出了20余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郁贤皓、杨义、王兆鹏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苏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诗、词、文、画皆精。该书精选了东坡先生经典代表作,分诗、词、文三辑,每辑以编年体顺序时行编排。每篇诗词文辅以精当的注释和解析。《国学经典丛书第2辑苏东坡诗词文精选集》内容试读苏东坡词精选美卷九十:“钱塘江在(杭州)城东三里,即浙江也。…自(杭州)草桥门外江西岸渡者,日浙江渡,对萧山县西兴。自六和塔渡者,日龙山渡,对萧山渔浦。”⑦渔浦:古渡口名,也在萧山境内,见上条注。献(q):歪斜。日未欹,谓太阳还没有西斜。⑧歌底曲:唱什么歌曲。底,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⑨尊前:即“樽前”。使君:汉代郡太守的俗称。宋代州郡最高长官称为知州。此处指杭州知州。据王文诰《苏诗总集》按语,此时杭州知州为陈襄。此词即与陈襄一同观潮时所作」【评点】这是一首实写钱塘观潮的词,作于熙宁六年(1073)任杭州国通判时。开篇没有直言潮水如何波澜壮阔,而是抓住了钱塘潮中最精彩的学个虽小却震撼人心的影像:在际天而来的滚滚波涛中,作者指给读者的是经“万顷波中一点红”,就是这一点红,恰恰是夺人眼球、震人心魄的所在典谁能在如此汹涌的波涛中完成摇旗出没的惊险动作?只有“江南踏浪儿”。丛从情理上说,这个过渡既顺畅又自然;从难度上说,这只小红旗绝非常人所书能摇撼在狂潮之上,这就把观潮中的自然奇观和人文奇观有机地结合在一第起。接下来“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是描写岸上的观众对这个“踏浪儿”的精彩表演做出的反应:很多人都在惊呼:这位勇士在水上做出辑的各种姿态,就像个醉汉东倒西歪,却又总能稳稳地驾驭着惊涛骇浪,履险如夷,观众出于对他的赞叹,不由得齐声唱起了水神之曲下阕由惊险过渡到平定,西兴渡口的船帆刚刚落下,渔浦渡口旁的山头还悬挂着太阳。这两句意在说明此时江潮已神威不再,整个过程从高潮进入了平复期,所以下句出现了“送潮”二字。如果说前六句都在写“弄潮者的形象,最末两句则是把“观潮者”的主体展现出来一原来是本州通判陪004同知州前来观潮,而且饮酒赋诗,其乐何及?苏轼的词,很少有单纯写景物的,哪怕是再简短的小词,也会有人物的影像活跃其中,这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卜算子烧感旧蜀客到江南①,长忆吴山好②。吴蜀风流自古同,归苏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③,共藉西湖草①。莫惜尊前东仔细看,应是容颜老。诗【注释】①蜀客:苏轼自称。江南:此处指杭州。②吴山:《咸淳词临安志》卷二十二:“吴山在城中。吴人祠子胥山上,因命日胥山。今山上有忠清庙、天明宫、中兴观、清源观、瑞云院。”③去年人:指杭州精选知州陈裹。④共藉西湖草:一同坐在西湖边的草地上。集【评点】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三月苏轼从润州返回杭州途中。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与陈襄情同莫逆,虽是暂时离别,依然抑制不住思念之情,不但写了这首词,还有《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诗。此词除了对友人的思念这一主题之外,还注入了相当浓厚的思乡情绪。案上阕开篇便强调自己是“蜀客”而不是江南人,为下面的思乡埋下伏线。当然,江南的确很好,很值得人眷恋,这也是不容置疑的实情。接下来怎么样005呢?作者巧妙地把蜀中和江南联系在一起一“吴蜀风流自古同”,蜀中天府的种种风流,丝毫不比江南逊色,这又为下一句“归去应须早”张目:既然吴蜀并没有太悬殊的优劣,何必非要流连于江南呢?下阕回到二人间的友情,作者回忆去年与陈襄一起到西湖游览,席地而坐的温馨场景,浓情不言自发。随后两句把前面强调的“蜀客”拉了进来,又把“归去应须早”的情绪也串连在一起,道出了内心深处的不变情愫,既然本是蜀客,年纪又已老大,还不该考虑归乡的大计吗?通读全篇,思乡之情无处不在,即使是说到友情,也没忘了强调自己的年纪。可以说此词的主线虽然是写对友情的珍视,但怀乡思归却一直紧紧缠绕在主线上,就像拧麻花一样,让人感到作者情绪的闪烁和跳跃甚至是纠缠,最终达到的竟是“喧宾夺主”的奇异效果江神子国学经猎词①典老夫聊发少年狂②。左牵黄,右擎苍③。锦帽貂裘,丛千骑卷平冈④。为报倾城随太守⑤,亲射虎,看孙郎6。书酒酣胸胆尚开张⑦。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第何日遣冯唐⑧?会挽雕弓如满月⑨,西北望,射天狼”。辑【注释】①猎词:一本副标题作《密州出猎》。据宋人傅藻《东坡纪年录》载,熙宁八年(1075)夏,密州大旱,苏轼带领僚属到州南的常山神祠祈雨。“与同官习射放鹰。…作《江神子》”。②老夫:作者第自称。这一年苏轼四十岁。聊发少年狂:姑且发一发少年轻狂。③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古代犬、鹰都是打猎时必备的助手。④千骑卷平冈:上千匹马席卷了平缓的山冈。指此猎气势十006分宏壮。⑤为报倾城随太守:为了回报全城百姓都来捧场观看以知州为首的狩猎。汉代郡中的最高长官称太守,此处代指知州。⑥亲射虎,看孙郎:意谓要像当年孙权那样威猛,显示出亲手射杀猛虎的气概。《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汉献帝建安二十三(218)年十月,孙权率兵入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⑦酒酣胸胆:谓饮酒之后心胸开阔,胆气豪壮。尚开张:指酒劲正浓,充满精力。⑧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汉文帝时冯···试读结束···...

    2022-07-24 苏东坡诗词精选十首 苏东坡诗词全集(3460首)

  • 《中国咏月诗词全集 2》邓国光,曲奉先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咏月诗词全集2》【作者】邓国光,曲奉先编【页数】1095【出版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02【ISBN号】7-215-11384-8【价格】396.00(全2册)【分类】古典诗歌-诗集-中国【参考文献】邓国光,曲奉先编.中国咏月诗词全集2.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02.《中国咏月诗词全集2》内容提要:...

    2022-05-18 咏月诗全文 播放咏月这首诗

  • 诗词里的趣事套装pdf全4册|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诗中趣事df由王月月、黄震等人撰写。它由4卷组成。唐诗背后隐藏的趣事介绍中国是诗歌之国,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唐代,诗歌创作达到顶峰。唐代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斗酒百首”的李白,“诗中画,画中诗”的王维,以及“诗中画”的孟浩然。世界”。他在干夜、浣海沉浮、退山入林、远征要塞、告别柳树,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在这些诗歌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诗人的个人身世和豁达,也可以看到整个唐代的历史变迁。本书以诗人的生活为主线,用诗篇和隐藏在诗篇中的趣事,详细呈现诗人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历史场景,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唐诗永恒的艺术魅力。唐诗宋词背后隐藏的趣事作者简介黄秀春,湖南省作协委员。高中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从教30年,尤其对古诗情有独钟,造诣深厚。在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部,出版散文集《穿越时光,温柔​​岁月》和《愿岁月静好,愿你青春永驻》。适合诗歌的趣事总目录隐藏在唐诗中的有趣故事隐藏在古诗中的有趣故事隐藏在宋词中的有趣故事隐藏在唐诗词句中的有趣故事...

    2022-05-13 唐诗诗歌朗诵 唐诗诗歌鉴赏

  • 《祁寯藻集 2 诗词·校勘批注及考证》(清)祁寯藻著;祁寯藻集编委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祁寯藻集2诗词·校勘批注及考证》【作者】(清)祁寯藻著;祁寯藻集编委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丛书名】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页数】856【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11.02【ISBN号】7-5457-0131-9【价格】980.00(全三册)【分类】杂著-中国-清代【参考文献】(清)祁寯藻著;祁寯藻集编委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祁寯藻集2诗词·校勘批注及考证.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11.02.图书目录:诗词·校勘批注及考证》内容提要:《祁寯藻集2诗词·校勘批注及考证》内容试读祁高藻集⑨·詩詞1饅仇亭集序憶幼時,從先大夫讀書,偶命赋《春草》詩,喜日:“此子性情尚厚,當可學詩。”十五歲,補縣學生員,以《待漏院》詩受知於學使新城陳先生,繼任者當塗黄先生觀風,歲科兩試,俱承獎勵,遂授以詩學。先生嘗日:“詩以言志,言爲心聲,若徒揣摩格律,彫琢詞藻,縱成結構,終乏性情。古人頌詩讀書,必先知人論世,蓋非學無以擴識,非識無以範才。至於窮通顯晦,境遇各殊,敦厚温柔,體要斯在,則視乎其人之自得耳。”寯藻謹識斯語。四十餘年,學不加進,時有吟詠,輒多棄置。比年養疴閒居,始尋檢存稿,略加編次。自嘉慶十七年至咸豐四年致仕以前,釐爲三十二卷。詩之工拙不敢計,惟藉是稍答父師之訓,紀生平閱歷歲月而已。至恭和宸章曾進奏御者,謹仿前輩存詩之例,别绿成卷,不敢闌入私集。馒欲亭爲吾鄉古蹟,鬟讀《顏氏家訓》,喜其奇字,凝補築亭於方山,爲退老讀書之地。荏苒至今,斯願未遂,取以名集,用志嚮往。咸豐六年歲次丙辰孟春之月,壽陽祁寯藻自記於宣武城南之勤學齋。···试读结束···...

    2022-05-12 祁寯藻简介 祁写藻简介

  • 《中华古典诗词辞典》宋协周,郭荣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华古典诗词辞典》【作者】宋协周,郭荣光主编【页数】1172【出版社】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02【ISBN号】7-5329-0352-4【价格】$49【分类】古典诗歌(地点:中国学科:词典)【参考文献】宋协周,郭荣光主编.中华古典诗词辞典.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02.图书目录:诗词辞典》内容提要:本辞典共收词目近3万条。自先秦至近代,着重收录古典诗、词、曲作品中的重点、疑难诗语及句子。并选录了历代诗辞名句3千条。《中华古典诗词辞典》内容试读诗经【跋涉】跋,登山;涉,渡。指行路艰雅。A“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庸阝风·载驰》【哀我人斯,亦孔之休】哀,哀叹,可怜;我【茇(á拔)】草舍。“召伯所茇。”召伯所人,我们这些人,此指士兵;斯,助词;孔,甚,居住的草舍。大多休,嘉,美善。意思是:我们这些人,能活着回《召南·甘棠》来,也算是很好的了。【白茅】草名,茅的一种,“白茅包之。”《幽风·破斧》《召南·野有死磨》【薄薄】犹“济济”,众多而有威仪貌。“落【白华】草名,又叫巴茅。“白华营兮。”蔼王多吉士。”《小雅·白华》《大雅·卷阿》【白露未蹄(×T西)】白露,露水;,晒【爱斯牲】吝惜牺牲。炳牲是供祭祀用的牛羊干。露水未干。等物。《秦风·莱葭》《大雅·云汉》【百强(!离)】多种灾祸忧忠。瞿,遵受灾【慢(à1爱)】气逆窒总,或言昏暗不清。患。“我生之后,逢此百樅。”“如彼湖风,亦孔之馒。”《王风·兔爱》《大雅·桑柔》【百礼】祭祀上.帝宗庙的各种礼仪。“以洽百隘卷】隘,狭窄。狄窄的小巷。“诞宾之隘礼。”符合百礼所规定。巷。”《周颂·丰年》《大推·生民》【百蛮】众蛮族。蛮,古时指南方少数民族。【安安】多。一说从容舒级貌。“执讯连连,“因时百蛮。”时,犹“司”,掌管。伙馘安安。”《大雅·韩夹》《大推·皇关》【百辟】辟,君。指诸俟。“白辟为宪”,诸【安宅】安居。“虽则劬劳,其究安宅?”侯各国的法章。《小雅·鸿厘》《小推·桑扈》【安行】慢走。“尔之安行。”【百僚】僚,官职。百官。一说,指各种家《小雅·何人斯》奴。“百僚是试。”【岸狱】岸,借为“讦”,讼。诉讼之事。《小推·大东》:哀我填寡,宜岸宜狱。”【百谷】庄稼和粮食的总称。“其始播百《小雅·小宛》谷。【印印】同“昂昂”,气概轩埽貌。“颗顺印《幽风·七月》印。”【百斯男】即百男,极言生子之多。《大雅·卷阿》《大雅·思乔》【散激】身材高大貌。“硕人救散”。【百两御之】两,即“辆”字。御,迎接。用《卫风·项人》百辆大车去迎接她。【警瘩(o熬)】同“嫩嗷”,雁哀鸣声。《召南·鹊巢》鸿雁于飞,哀鸣誓搭。”【百夫之防】百夫,百人。防,当,抵挡。能《小静·鸿瓶》抵挡日人。《秦风·黄鸟》B【百夫之特】特,杰出。百里挑一的杰出人物。【载(á拔)】古代祭祀的一种。祭祀路神。《泰风·黄鸟》“取羝以载。”用羝羊祭祀。【百礼既至,有壬有林】百礼,各种礼仪。《大雅·生民》王,大;林,盛。指礼仪繁盛。【跋(ó拔)】踩、践踏。“狼跋其胡。”《小雅·宾之初廷》《幽风·狼跋》【柏舟】柏木做的船。2《郡风·拍身》《小隆·南山有台》【拜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类似后代作揖。保明厥身】保明,保佑。脱身,其身。保佑“虎拜程首。”召烧脆葬即头。自身《大雅·江汉》《周项·访落》【等鬼(ài芬)月细米,一石糙米春成九斗的里变(āoì包四)日周幽王笼妃。“梦棘熟米。“彼流所想。”宗周,爽如灭之。”《大雅·召又》《小雅·正月》医田】山然田,即指液田。“瞻彼版田,有【抱衾(qi软)与稠】衾,被子。祠,禅苑其背。”看那血,一嵌独苗青青茂盛。被;寝衣。古人入寝,必穿寝衣而加袅。此指来不及《小雅·正月》穿若寝衣盖着被休息。【板板】乖戾,不正常。“上帝板板。”《召南·小星》《大雅·板》【暴(ō牌)虎】暴,通“搏”,徒手搏击。【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在其板屋,乱徒手搏击猛虎。“不敢黎虎,不政冯河、”我心曲。”他住在木板屋,使我心中思念。《小雅·小是》《秦风·小成》【报】报祭,祭祀的一种。“报以介福”·报【畈(ǒ板)章】畈,大。扩张。一说版祭以求福。图。“尔上宇畈章。”你的国土广大,疆界明确。《小雅·甫田》《大雅·卷阿》【报章】报,通“鲋”,古代布和绸都环纷。【版】筑土锴用的夹板。“缩版以载。章,花纹。即指布帛的花纹。一说,报,反复,往《大雅·绵》来,指梭子引线往复织布以成纹理。“虽则七袋,不【邦】周代谱侯封地日邦,泛指国家。“邦之成报章。”虽则七岛其位。织不成布帛的花纹。媛也。”《小雅·大东》《薰下风·君子僧老》【报我不述】述,通"术”,道、报我不以其【邦畿(饥)】邦,国家。畿,天子所领的道。上:地,又叫王畿。指国家甄土。“邦畿千里,维民所《郡凤·月月》止。”《卑】低。“谓山盖空。”认为山很低矮。《商须·宝鸟》《小雅·正月》【邦之彦】彦,俊杰;有才德的人。国家的俊【北风】凉风。“北风其凉。”杰之才。《邶风·北风》《郑风·羔裘》【北圈】茶阁园林名。“游于北园。”【傍傍】紧急貌。一说无尽无体。“王傍《茶风·阿就》傍。”王朝役事忙个不停。惊(©】筲)】伴逆;乱。“匪用其良。《小雅·北山》覆使我悴。”不任贤人,反视我为棹逆昏愤。【愆桥(olì包为)】棉树。《大雅·桑柔》《秦民·足风》【贝商(zhòu哭)】自,头盔。饰有贝壳的头【苞栩(ox心包许)花,丛生,茂盛。盔。“贝胃朱经。”朱侵,朱织。栩,祚秽。丛密的柞树。“架于苞栩。”《晋滑·网宫》《店风·鹞羽》【贝锦】织成贝形花纹的锦缎。“蒌兮斐兮,【苞有三渠(i色薮),宽遂莫达】苞,丛生之成是贝锦。草木。蘖,斩伐草木后萌出的新芽。遂、达,生长。《小雅·苍伯》丛生的草木被斩伐后,再旁生三个新芽,就不能再生枝叶了。【被之筐筐(t6g童)】被,通“髭”,古代妇女的发饰,用假发杭成高器。僮催,隐蔽貌。形容《商颂·长发》高发馨役多,如车盖那样。实指女奴众多。一说,【保右】保佑。“保右命尔,燮伐大商。”被,通“披”多值僮,首饰盛美貌,指藏着盛美的首《大雅·大明》饰。【保介】官名,保卫国王的官,与王同车,坐《召南·采整》在王的右边,所以又脚车右。“嗟嗟保介。”嗟嗟,【毒奔】鸟类雄雌相随跳行貌。叹词,加重语气。《高F风·鹑之奔奔》《周颂·臣工》【费】奔走四方,宣场国君德誉之臣。“予【保之】保有,传之无穷。“子孙保之。日有奔奏。”子孙保有,传之无穷。《大雅·绵》《周项·烈文》【枋(ēg期)】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祝【保艾】艾,护养;保养。“保艾尔后·”祭于方。”3《小雅·楚茨》其谋虑,时时自敏。【唪哗(g期上声)】同奉奉,茂盛多实《大雅·桑柔》貌。“瓜瓞唪曄。”大瓜小瓜,茂盛多实。【巷做泉水】毖通“泌”·泉水酒流貌。那泉《大雏·生民》水盾流。【率养】茂盛。“幕奉姜姜”,繁密茂盛。《邺风·泉水》《大雅·卷阿》【秘(i必)】食物的香气。“有够其香。”【比】亲近。”王此大邦,克顺克比。·一《同顷·载芟》说比,顺从:和顺。【望(T必)】轻薄亵慢貌。“威仪卡姿《大狼·皇矣》这”,不顾威仪,轻薄可邵。【比物】同色的配在一起。“比物四蓟。”四《小雅·宾之初超》匹黑马,齐等牡健。【多(i必)】马肥壮力强貌。“秘彼乘黄,”《小雅·六月》竣马很肥壮。【比于文王】比,及;至。至于文王。一说,《鲁颂·有马必》比,亲近。亲近文王。【驱被乘鼎(u6宣)】马肥壮力强。弱,青《大雅·皇矣》纂色马。指四匹青黑色的马。【比予于毒】比,比拟;看成和一样。《爵颂·有必》荐,静整。把我看成毒整。【泌】泉水。“泌之洋洋。”《掷风·谷风》《陈风·衡门》【俾躬处休】伸,使;处,居影休,吉庆福【秘(必)】刀鞘末谐装饰。“鞞率有必。”禄。使自身过着享福的生活。《小雅·瞻彼洛矣》《小雅·雨无正》【艺芬孝把,神暗(hì势)饭食】艺,浓香,【俾予靖之】伸,使。予,我。靖,治理;平艺芬,馨香。孝祀,犹享祀,指神灵享受祭祀。神,定。使我治理王室。神灵,嘻,喜欢。殺馔芬芳,先祖来享受,丰美的饮《小雅·菀柳》食,是神灵喜欢尝的。【俾尔着而艾】营,老,艾,久。使你年寿长《小雅·楚茨》久。【闷宫】指宗庙。《普颂·阁宫》《鲁烦·闷宫》【皱组矣】彼,万民(他们),徂,往。他们【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有星八颗。前往岐原。一说,组,通“蛆”,险阻;高峻。一说,“月离于毕。”离,通“丽”,附,靠近。月亮靠近很,通“殂”,死去。毕星。《周颂·天作》《小雅·浙渐之石》【彼靠而角】一说,童,无角羊。无角公羊自【毕罗】毕。一种长柄的小网。罗,网。“华夸有角,言其幼稚无知。一说,人头上无角却似有之罗之。”即言用毕罗捕鸟。角,常能伤人。《小雅·鸳鸯》《大雅·抑》【华来既升】毕,全;既,尽;升,进。都赶【皱交匪救】彼,通“匪”·非;不。交,侮进圈牢。慢;敕,通“做”·骄微。不侮慢,不骄傲。《小雅·无羊》《小雅·桑扈》【界(必)】给予。“畀我尸宾。”给予皇【彼疏斯棹(ài败),胡不自替】彼,指那些尸、宾客以西食。佞人,杯人。疏,麓米。粹,精米。替,废退。那些《小雅·信南山》铵人理应吃粗饭,现在却吃着精米好饭,为什么他们【辟(毕)公】指诸侯。“烈文辟公·”不自行引退?《周项·烈文》《大雅·召是》【辟(T毕)王】指君王。“济济辟王。”济【彼交匪舒(hū舒),天子所予】彼,通济,庄严恭敬貌。“匪”。交,借为“纹”,急切;急躁。纤,缓,息《大雅·栈补》缓。予,赐予。不做慢,不怠缓,天子理应赐【辟摩(iy6g闭雍)】周王朝为贵族子弟设予。立的大学。一说,为周代水上离官之名。“於,乐辟《小雅。来菽》摩。”【披泽之酸,有精与荷】破,水池的边沿:《大雅·灵台》湖滨。蒲,潘菜。荷,莲花。那水池边上长着蒲和【辟(必)言】辟,法度。法度之言。“辟荷。言不信。《陈风·泽胺》《小粮雨无正》【毖(必)】莲棋自微。“为谋为毖。”认【辟(ì毕)尔为德】辟,彰明多尔,你影4德,德行。衫明你的善德。《小雅·角弓》《大雅·抑》【轴触】关盛貌。”朱愤鏖镳。一说,物【衡(hég闭恒)】品,犹“缚”多衡,塘,借为“戮职”。横木。把横木拥驾在牛角上,以防牛角碰坏,以备秋《卫风·项人》天祭祀之用。“秋而载尝。夏尔韬衡。”尝,秋【彬(1āo标)池】古水名。在今陕西西安市祭。北。“滤池北流,浸彼稻田。·《普颂·闷宫》《小雅·白华》【微】同”弊”,破旧。“缁衣之宜兮,散,【镖(1o标)有梅】標,古抛”字。梅,予又政为兮。”熙农很合体,破旧了我另作新衣。果树名。早春开花,·有红白二种,果实陈酸,立夏后《郑风·搭衣》熟。生者青色,叫青梅影熟者黄色,叫黄梅。此言姑【慰苟(gǒu狗)】敝,破旧。符,辅鱼竹笼。娘将梅子抛掷给她所钟爱的人。破鱼网。“做筒在梁。”《召南·漂有梅》《齐风·赦苟》【族(T宾)】陈列。傧尔笾豆。”【蔽带(a1必费)】小貌。一说茂盛貌。《小雅·棠樟》又,一说树叶初生貌。“蔽带甘棠。”甘棠,即杜【趣(宾)】古邑名,也作邵。地处今陕梨,又名棠梨。西邠县一带。“豳居允荒。”允荒,诚然很辽阔。依召南·甘棠》《大雅·公刘》【闭1通“您”,正弓器。“竹闭绲膝。”竹【翻(Tg兵)】箭简盖。“抑释搦忌。”制的正弓器,以绳系在弛号之里,使号体以正。《郑风·大叔于田》《秦风·小戎》【柄柄(ig丙)】忧甚貌。“忧心柄柄。"【资(闭)然】一说服饰华美貌。一说马疾《小雅·支页弁》行貌·“皎皎白驹,货然来思。”【骤心】持心,操心。“秉心无竞。”持心不《小推·白驹》正。【免(必)】追多压迫。一说怒。“内吳于《大雅·桑柔》中国,罩及鬼方。”【兼彝(y奥)】彝,常理,常情。“民之秉《大雅·荡》舞。”即人之常情。【骑沸(ifū必弗)】泉水涌出貌。"蜜满槛《大雅·热民》泉。”涌流不息的喷泉。【兼界(yù玉)】秉,执多章。畀,给予。《大雅·联印》“田祖有神,秉界炎火。”田祖若有神通,把那害虫‘【嘴发】风寒冷。“一之日骚发。投入火中。《幽风·七月》《小雅·大田》【笾(ia边)豆】笾,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用【桑国之均】秉,持影执举。均,本指制陶器的竹器。豆,也是古代祭祀时用的盛粮器,陶制。泛用的转轮,比喻国家政权。执拳国家大权。指祭器。《小雅·节南山》《幽风·伐柯》【并】普遍,皆,都。“并受其福。”【弁(!a適)】古代贵族男子穿礼服时戴的《小雅·宾之初莲》帽子。“会弁如星。”【并驱】并,一起;一齐。一齐奔驰。并驱《卫风·洪奥》从两肩兮。”并驾齐驱追逐两只野兽。【座(1āo继)】借为“票”,禾谷的稍末叫《齐风·还》做票,即穗。一说,通“糠”,除草。“厌厌其苗,【发发(6剩)】通“泼泼”,象声词,形容藤藤其舞。”鱼尾击水声。“德鲔发发。”《周顷·载芟》《卫风·颈人》【麻康】勇武貌。“介藤。”驷马披甲雄【番番(δ剃)】勇武貌。申伯番番。”申壮勇武。伯,人名。《郑风·清人》《大雅·崧高》【值德(1a0标)】众多貌。“行人鹰儦”。【刷】剥皮。“或剥或享。”亨,古“烹”《齐风·载驱》字。【德!俟俟(ì式),或群或友】熊,众多《小雅·楚茨》貌。俟俟,勇壮貌。或群或友,三三两两貌。兽三日【剥枣】剥,通“扑”,击影打。打求。”八群;兽二日友。众多勇壮的野兽,三三两两,出没于月剥枣,十月获稻。”林中。《幽风·七月》《小推·吉日》【伯】同辈年长者称伯,犹今称“大哥”·【藕(1o标)】雪盛貌。“雨雪蘊裤。"“叔兮伯兮。”叔,同辈年小者;弟弟。5《郸现·流丘》《大推·抑》【搏兽于激》搏,斗。搏兽,即打猎。救,地【不式〔t特)】忒,差误。毫无差错。“吴名,郑国地。数山,今河南荥阳县境。到赦地打天不忒,·上天毫无差错。猫。《大雅·抑》《小狼·车攻》《不克】克,胜。不胜。如云不克。”【薄薄】车马急驰声,或言马蹄声。“载驱游《大狼·桑柔》游。【不让】不相礼让。“受爵不让。”受爵禄,《齐风·载驱》不相礼让。【薄污我私】薄,句首发语词,无实义。污,《小雅·角弓》玷污,弄脏。私,内衣。弄脏了我的内衣。一说,【不那(u6都)】那,多。甚多。岂不多。污,去污,即洗衣。洗净我的内衣。受福不那?”受福岂不多?《周南·葛章》《小雅·桑危》【薄言有之】薄言,语气助词连用,无实义,【不均】不公平。“大夫不均。”大夫执政不有,采;采取影采摘。公正。《周南·莱官》【驳】毛色白赤相杂的马。“之子于归,皇致《小雅·北山》其马。”【不又】又,再。不复返。“天命不又。”天命不复返。《幽风·东山》《小维·小宛》【敷求】敷,当读为“博”。即广求。罔敷求先王。”【不时】不使民以时。一说,时,普。“岂日不时?”为何役民不以时。《大雅·抑》【卜(ǔ朴)云其吉】卜,卜卦,占下。吉,《小雅·十月之交》吉利。古卜得的卜辞上说很吉利。【不吊(diào掉)】不善。弔,“吊”的异体字。“不昂吴天。”苍天不普。《都风·定之方中》【卜尔】下,借为付”,给予。给你。“君《小雅·节南山》日卜尔,万寿无醒。”君说给你万寿无疆。【不费】蹟,同迹”。不按正道而行;不道。“念彼不發。”《小推·天保》【不】通“柑”,花尊的足,即尊蒂。“棠棣《小推·沔水》之华,鄂不弊华。”棠棣花,曹蒂鲜明。【不我以】不以我,不带我去。《小雅·窠禄》《召南·江有汜》【不忘1不已,长久。“寿考不忘。”长寿不【不能极】极,到;达。不能到达。“岂敢伸老。行,畏不能极。《秦风·终南》《小雅·绵变》【不迟】迟。延迟。不延迟,“弥月不迟。”【不我黄】不莫我。谟,助。不助我。“吴天指足月生子,并不延迟。上帝,则不我虞。”《音頌·闯宫》《大推·云汉》·【不回】毫无邪僻。“其德不回,”指其圣怨【不庭方】谓不来朝鞭天子的方国诸侯。纯正,无邪解。《大雅·韩奥》《普顷·阅宫》【不可方思】方,本指筏子,古语称筏子为【不逆】逆,不顺。没有不顺利,即很顺利。方,此指以筏渡河。思,语气助词。不可渡也。“孔淑不逆。”一说,不逆,不违命。孔淑,甚善。《周南·汉广》《普烦·洋水》【不殄(tia舔)心忧】珍,消除。优心无法【不造】造,当读为“毅”,吉。不幸。“遭消除。家不造。”家室避通不率。《大狼·绵》《两项·闵子小子》【不告于增】告,疑借为“造”,至。,当【不遥】何不。遐,通“何”。·不遐有读为凶。此言在战争中不至于失败面造成凶祸。佐?”何不有良臣辅佐。《普顾·津水》《大雅·下或》【不聪止】聪,耳明。敬,读为警”。此【不悔】不轻慢。互相敬重。“序宾以不言不聪明,不整戒。侮。”众完有序,礼让恭谦。《周须·登之》《大雅·行苇》【不吴不扬】吴,作误。扬,借为“伤”。此【不度】意料不到的事。不料。“用戒不言在战争中不出错误,不损兵折将。肉。”以戒祸乱出人不意。《音烦·泮水》【不瑕有喜】不至于有什么灾映吧?···试读结束···...

    2022-05-11 古典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超星尔雅答案

  • 宋代官式建筑营造及其技术》乔迅翔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宋代官式建筑营造及其技术》【作者】乔迅翔著【页数】324【出版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12【ISBN号】978-7-5608-5016-0【价格】68.00【分类】古建筑-研究-中国-宋代【参考文献】乔迅翔著.宋代官式建筑营造及其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12.图书目录:宋代官式建筑营造及其技术》内容提要:本书以《营造法式》的整理研究为基础,以宋代建筑营造及其技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借鉴当代传统工艺研究成果,结合多学科知识背景,对宋代营造机构、工料、工程管理、营造工序、营造技术以及功限、料例等进行探讨,全方位地审视宋代官方营造业。本书对于我国传统营造文化的细致揭示、建筑技术史的深入研究、以及建筑遗产保护实践和“非遗”保护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为全面展示古代物质文化及营造技术文化,厘清宋代营造及其技术的特色和成就;为“传统营造技艺”保护提供重要借鉴,引导相关研究走向深入;为当代诸多“营造技艺”非遗研究提供不可缺少的长远视野。《宋代官式建筑营造及其技术》内容试读0藏论0010餐论0.1宋代营造技术研究0.1.1营造在建筑土木行业,“营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营造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存在,是指建筑生产的整个周期过程,包括建筑设计、材料筹备、工匠组织、营造计划、营造过程等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和工作。狭义的营造,专指建筑生产的“加工和制作过程”,如构件造作、大木安勘等。本书讨论的是广义的营造,且着眼于宋代官方营造活动,是对以营造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营造机构、工料、营造技术、组织管理和功限、料例等。宋代建筑营造技术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故本书以宋代作为考察的时段。0.1.2研究意义1.是古代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八十余年来的中国建筑史研究逐步深人,研究课题从最初的“是什么”“怎么样”等到现今的追寻“为什么”,研究者已不再满足于对建筑自身的构造、构成、艺术等探究,而是力求追寻建筑背后的制约因素及动力机制,这是建筑史学发展的必然。若缺失对营造技术等这些建筑赖以生成、进化的背景的关注,建筑自身的诸多问题就难以有令人信服的答案。就建筑生成而言,“营造”最为贴近建筑本体,因此,对营造技术的考察更易抓住建筑的本质。本书“营造及其技术”这一视角即以此为出发点。实际上,建筑营造对建筑史研究的意义已逐渐得到认识。如,韩国研究者金东旭已尝试从工匠劳动条件和建筑生产组织变化影响建筑发展的这一立场出发,对建筑历史进行分期研究。①2.是建筑技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筑技术史的研究,目前已有通史性质的专著,如《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②有对专门技术的研究,如《中国传统建筑木作工具》,③有对当代地方传统营造技术的调研。而营造技术尤其是断代史性质的宋代营造技术研究,需开拓和深人。3.是当代传统建筑营造工艺的历史理论研究的需要源远流长的传统建筑营造工艺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研究和保护已经提上日程。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不容置疑。但若把这项工作进一步深人下去、拓展开来,必须加强相关理论尤其是建筑工艺史、营造技术史的研究,以开阔视①李华东.关于朝鲜建筑史分期的探讨.见:张复合主编。建筑史(19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251页.②傅熹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③李浈.中国传统建筑木作工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002宋代官式建筑营造及其技术野,增加历史维度,避免诸多时空局限。宋代营造及其技术研究对当代传统工艺有正本清源的作用。4。具有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意义对于建筑遗产保护尤其宋辽金时期的建筑修缮,本书的研究有较大实践意义。今人维修,若不谙当时营造技术,其结果难免造成人为的保护性破坏。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为此类修缮工作提供参照。0.1.3研究方法因本书涉及面较广,各部分内容的差异较大,具体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文献法是基本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营造机构、工料、工程管理等章节,主要方法即是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又因着眼于官方营造,在查阅笔记、小说等文献的同时,着重遍览《宋会要辑稿》《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记载官方活动的史料。涉及技术层面如对营造工序的探讨,则以《营造法式》为本,或以之为基准观照唐、清。《营造法式》是本书成立的基础之一,但《营造法式》以十三“作”为纲,与实际的营造工序有别,在研究中需以综合和还原的眼光重新审视。有关宋代营造技术的探讨,还参照今人传统建筑工艺的研究成果,如《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城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工程做法注释》等,尤其是东南大学朱光亚先生领导的课题组对南方江苏、福建等地的传统建筑工艺所做的调查研究。对今人成果的借鉴,在书中常以比较的形式出现,显示出历史发展进程;若干处则将其作为理论探讨的基础,显示其启发意义。此法或可名之为“以今知古”,①另外,经济史(工商业)、财政史、法制史、机械史、数学史、职官制度等领域的成果亦是本书研究的重要基础。0.2宋代营造功限、料例研究0.2.1研究概况郭湖生《有关(营造法式)中几个问题的研究》论及了“劳动定额与预算”。②作为专题研究,此是所见最早论述。这一成果反映在《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有关设计及施工部分章节中,③文中运用史料尤其是数学题例对营造过程中的预算、备工备料作了考察。潘谷西《关于〈营造法式》的性质、特点、研究方法一〈营造法式》初探之四》一文认为“营造法式是一种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撰方式上采用三步式体例:即明确规格,制定工料定额,比类增减;文中还提出“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的研究方法。这些见解对法式以及建筑史研究具有指导意义。①①“为了重构已消逝的景象,他(历史学家)就应该从已知的景象着手,由今及古地伸出据士机的铲子。”见:马克·有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36-39页。②郭湖生,有关《营造法式》中几个问题的研究.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1983(未刊稿)③张驭寰,郭湖生,等.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508-523页.④潘谷西.《营造法式》的性质、特点与研究方法.纪念宋《营造法式》刊行900周年研讨会(宁波),2003年8月.0概论003郭黛姐《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三卷)》第十章中“《营造法式》评介”一节亦对法式性质、内容、编写特点作了论述,认为法式是在北宋手工业空前发展的基础上用来加强建筑法制化的管理而产生的,“可算是中国古代工程管理学的杰作”。①在《〈圆明园内工则例)评述》一文中,对宋、清两代的功限、料例进行了比较,认为宋、清两代采用了不同计工方法:宋代采用的是等差级数法,清代采用的是差额补偿法,以清代计算方法在等值劳动方面更为精确。②张十庆《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一一宋(营造法式〉与日本(延喜木工寮式》的比较》一文通过中日古代建筑生产制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比较,勾勒了唐、宋以来建筑生产制度与技术的演变和发展的轮廓,尤其对《营造法式》的性质、源流进行深人分析,视野开阔,涉及面广。③泽村仁《延喜木工寮式)建筑技术史的研究大古ド宋营造法式弓)此较》对日平安时代《延喜木工寮式》的内容按类逐条分析,并与营造法式相关内容进行了对照①0.2.2研究成果1.综合来看,目前功限,料例的研究有如下初步成果:(1)对功限、料例与制度关系有切实把握,对《营造法式》性质和编撰体例有准确认识,认为《营造法式》是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法规。功限、料例不仅是其主体部分之一,而且也是《营造法式》的中心内容所在。(2)对功限、料例本身的编制原则和方法亦有初步探讨和结论。如认为《营造法式》注重工料计算的原则,采取等差级数的办法来计算。(3)对《营造法式》(功限、料例)历史渊源作了探讨,并得有初步结论。2.尚需更深人研究的有:(1)历史地、全面地考察功限、料例这一现象,把握功限、料例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脉络。(2)对功限、料例编制的内在规律和原则需待进一步研究。(3)把功限、料例与建筑营造技术相结合进行深入考察。0.2.3研究方法功限、料例属性有二:社会属性和技术属性。社会属性指功限、料例与社会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具体来说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功限、料例是一种历史延续和发展;二是功限、料例是当时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技术属性则是指功限、料例的形式构成以及与营造技术、营造管理的关联。因此,功限、料例的研究必须置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营造实践中,社会背景和营造实践是功限、料例研究的两个基本立足点。《营造法式》功限、料例条文,对其技术属性的解读有三个层次:一是字面意义,①郭焦矩.中国古代建筑史:第3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11页.②郭焦短.《图明园内工则例》评述.见:张复合主编.建筑史.2003(2):128-144页。③张十庆.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一一宋《营造法式》与日本《延喜木工素式》的比较.华中建筑.1992(3):48-52页.④(日)泽村仁,延喜木工察式办建筑技术史的研究大方少ド宋营造法式乃)比较(未刊稿).···试读结束···...

    2022-05-10 我国宋代的建筑官书是 宋代建筑著作

  • 《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 上》屈大均著;陈永正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上》【作者】屈大均著;陈永正主编【页数】740【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2【ISBN号】7-306-01749-7【价格】98.00(全二册)【分类】诗歌-作品集-中国-清代【参考文献】屈大均著;陈永正主编.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上.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2.《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上》内容提要:《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上》内容试读浮丘盏屈大均詩詞编年箋校卷逐客。唾壺擊破愁心多,君父仇赚將奈何。長缨不許終軍請,黄鵠誰令翁主歌。九鼎茫茫沉酒媽鵲觀,六朝花發鳳凰臺。夫子夏時雙鬢白,频献重興三十策。不從魏绛凝和戎,遂與賈生為腾思食虎。噴玉才蒙伯樂看,追風便向天墀舞。天墀春暖彩雲開,帝乘玉輦陪京來。萬里江清陰謀傳鬼谷,支離絕技學屠龍。天下山川夸聚米,壯夫詞賦薄雕蟲。小子生年方十五,意氣飛夜悠悠雪千里。招魂何處告巫陽,被髮空然呼上帝。億昔從師粤秀峰,授書不與經師同。摔驚風吹折扶桑柯,白日惨惨沉滄波。無數哀猿啼不止,美人回首淚滂沱。曾將九辯吊沅澧,長秋夜恭懷先業師赠兵部尚書最野陳先生并寄世兄恭尹戊子紅白珊瑚枝也。]此地舊有撒金巷,今稱積金巷。所游。又云:「相傳有二仙,一老一少,兩人一目,彼此扶挈而行。居人遺以麥豆,撒之成金。視所荷之薪,則【宝崇禎十二年作于廣州。此爲大均童年之作。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五:「浮丘去城西一里,爲浮丘丈人之浮丘叔,浮丘丈人同一目。撒豆成金人不知,肩上珊瑚拾一束。起明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边清順治十四年(一六五七)屈大均詩詞编年签校卷一居粤初什送方瞳子戊子玉來教紫鳳箫,靈娥照以瑶臺月。月出瑶臺奈樂何,忽乘天馬超天河。邀游每共東方朔,功業家本羅浮上,仙人日往還。就中勾漏令,似爾芙蓉颜。芙蓉颜兮誰不悦,朝如丹霞暮如雪。弄著有《獨漉堂集》。《廣東通志》有傳。後世稱陳恭尹、屈大均、梁佩蘭爲『嶺南三大家]。绿》卷十。陳恭尹,字元孝,號獨漉,邦彦子。國變後隱居不仕,自稱羅浮布衣。其詩清迥拔俗,得唐人三味。曾攻占數城,後兵敗于清遠,不屈而死。翌年,其長子恭尹伏關請恤,韶赠兵部尚書。見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爲兵科給事中。清兵入廣州,邦彦起兵高明山中,約陳子壮起南海,張家玉起東莞,黄公辅起新會,互為犄角。【箋)順治五年,大均因其業師赠兵部尚書,追懷其事而作。陳設野,即陳邦彦,字會份,順德人。南明永厝年間白頭漁父滄浪去,麥飯壹漿欲待誰苦,西山采薇將何補。翠華縹緲蒼梧烟,玉佩飘零洞庭雨。楓葉蕭蕭二女祠,藍中窮士寒無衣。雲會。卜夜聊爲歌舞款,探囊尚有孫吴在。向秀難聽長笛哀,伯牙欲把鳴琴碎。鳴琴碎兮我心奔天涯,誤擲千金博浪沙。窮途不得尺寸柄,髡鉗爲奴賣朱家。朱家豪侠傾四解,堂前蜜客如映蛾眉長。天心何故憐口子,國步连適今若此。長留正氣爲山河,空有神光照箕尾。懒予忘命已拔骨都旗,後勁全消當户箭豈意軍無三日糧,馬街枯骨士金瘡。頻殺美人來餐士,美人花願生還挂鵲章。一呼市井千人戰,廣州城下兵如電。半月建營虎豹屯,六花奇陣鴛鴦變。先缝巫成終古作波臣,智伯何曾知國士。國士縱横不可當,平生胯下多侯王。但教死去圖麟閣,不水,六龍冉冉出莲婆。奔走中原殊未已,孤臣淚作黄河水。東渡徒勞樣棹心,南巡未雪膠舟耻:。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卷一二夜無令花漏催。京兆新眉如畫就,早將銀管入蓬萊。歸得終老。生葬腸中饱幾人,却幸烏鳶啄不早。之,已斷手臂懸市中矣。菜人哀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卷仙郎初校秘書回,帝賜乘龍夜宴開。銀燭光分媳鵲殿,玉箫聲滿鳳凰臺。雙星亦向天河度,五七夕家舍人兄奉命歸娶賦赠已丑舊作[箋]顺治五年作于廣州。乾隆《番禺縣志》十八戰,「顺治戊子,廣州大钱,人相食。」腥臊不可餐,女膚脂凝少汗梁。三日肉盡餘一魂,求夫何處斜陽昏。天生婦作菜人好,能使夫作餛飩人争嘗。兩肱先斷挂屠店,徐割股映持作湯。不令命絕要鮮肉,片片看入饑人腹。男肉夫婦年饑同餓死,不如妾向菜人市。得錢三千資夫歸,一篱可以行一里。芙蓉肌理烹生香,乳歲大饿,人自賣身爲肉于市,日「菜人」。有聲某家者,其婦忽持錢三千與夫,使速歸。已,含溴而去。夫迹【箋]顺治五年作。道家謂眼方者壽千歲,因以方瞳爲仙人之徽。詩中之方瞳子,當指一長壽老人。杯。看君醉後揮鞭去,崛龍沙萬里開。馬臺,千枝芍藥送春來。燕姬競作蓮花旋,羌笛齊吹阿回。惨淡風雲歸沛上,蒼茫淮入金宣室焚。自古帝王盡天授,雲臺諸將羅星宿。子房本是赤松流,漢家乃繼唐亮後。春日張筵氣意如何,五色龍文嵩锥多。我作班彪王命論,群雄不敢思并吞。赤眉必有長安敗,王莽終遭聊爲馬伏波。千金買得魚腸劍,七寶装成獅子花。天下侯王猶草譯,江東子弟已干戈。問君望三田K氧控层暖世翔奖狗1日〔)曼g长出共旅如<“品K军怼只因H变°H变外照H“1h口图“粕照<°片樱置您1出1川四“股按声“H《监海》褐荆任和如<°巡器塑促人的樱出馨°架好其温人亮”迎促年州图人景园H兴长必“民宝“件什意°识巡的后的帐架坦福°饰职《以女》中《巴职☐图职嫩胀》烟5塑←出<点州瓣妇细°宜感盗品墨能必品樱°升十部惯“<要常照°山K」联螽盛≤知解°粼中侣娟熙她粗任H区的宝1些厨“H以如槌艦°艦樱<塔血“二扣聂据興°烂鬓挺上整燃台州的°鄙益拦似略钟烂堂的长。<拟烂架”<虹服品溢”<目炽时枨盟虹牒起暴°什冥把长尔常扣长°脱型吧血K“安女皿御伽°出K腿何惑出遍斜器°<毁血]料”宝業快喉歌°燮←的器韶邀台血细°的山忙1“烂二K飚”酿邮腿<“女史点签〔翔)织中世华。喂母架姆字搭图三“肥塔°髅图架《居缺嘿母》1K·『兴侣▣RH出塔和“避如什刻…中皿当蒸°《以女》十1《母陶签》…「片匹出部喔“孟H冠层监恤演陶°」粗健甘拖丝据3船状照架系慰H槛螂樱H笳掷批抱架爬《拟氟曾冕兴》°饰1江始图N以中“≤州批冠<十激锵景祭主点架°溢盗个中罩“联什担温兴°L逆褓從“以洲当台超°粜温益黑趣H毁兴量°忽起望夫臺。過清遠諸灘此地蕺山齊。難别此黄泉。王事正西東。蒼茫對吴天。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卷沿溯频無路,灘門雨不開。誰從千仞壁,飛下一舟來。天逐青峰轉,人隨白鳥回。數聲漁父笛,有來求請,必持藥劑以往,所活貧寞人以數百計。見大均《先考繪足公處士四松阡表》)。有「建親有五年』之句。大均父名宜遇,字原楚,號游足。因病多而精醫理,爲人診治,不貴其謝。或風雨昏夜【箋)顺治十年作。是年大均曾往廬山,此詩當爲入廬山前在番禺掃墓所作。大均之父卒于顺治六年,故詩中雨露悲寒食,丘中宿草萋。蘩無婦采,烏鳥向人啼。勉繼春秋志,高求海岳栖。右軍能誓墓,報國無三略,建親有五年。空將禾黍淚,滴向萝莪篇。海關迷龍取,山長断馬鞭。茫茫移孝日,昨夢猶嘗藥,凄凉夜月中。江山精爽在,伏臘几筵空。攀柏徒悲泣,吹篮尚困窮。未能廬墓左,蕨薇留寸草,桑梓别經年。積雨崩丘,名山失簡编。大招空有賦,薄祭竟無田。溉盡皋魚淚,清明展先府君墓四首學爲鄉老師,所爲詩天真獨寫,一皆有道之言,白沙氏嘗稱之而勿置云。二【顺治十年作。洲處士,大均十二世祖,諱淡。《文外二羅母黄太君壽序》:「滄洲處士八十有八,以經五歌傳水帝宫。前路耐間關。宵深自溯酒。攀折自嬉娱。舟上連州七首渡,洸口暮聞鐘。峰峰相角立,奇石滿空中。山雨夏多白,江霞秋更紅。魚蝦三峡異,婦女一臀同。数舸沿明月舟小愁炎熱,还回亂石間。眠篙雙女苦,坐釣一人閑。水誉知灘至,林昏羡鳥還。時來思用武時時川路盡,轉復天開。舟掠飛崖過,帆穿落木來。鳥聲多在水,人迹半生苔。不寐因明月路入漣遠,愁聞是鷓鴣。草深迷兩岸,雲漲似重湖。古木撑崖墜,驚流挾石趨。拂舟蘿帶亂,水之所會。宋設洽洗縣于此。【箋〕顺治十年,大均由粤入赣經此有作。英德,在粤北。洽洗,《廣東新語》卷二·洽口為南楚咽喉,湟川、桂一縣盡奇峰,參差削玉蓉。人烟含亂石,瀑影出寒松。空翠飛纳濕,餘花落尚雅。亂同樵女自英德至洽洗道中作灘、龍頭硬、鱉背、銀瓶釣絲灑、磨刀灘等險邐。【箋)顺治十年,大均由粤入赣從水路北行經此有作。清遠,在廣州北部。《廣東新語》卷三載,清遠峡中有牯牛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卷一六···试读结束···...

    2022-05-09

  • 《屈大均诗词编年校笺 1》(清)屈大均著;陈永正校笺|(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屈大均诗词编年校笺1》【作者】(清)屈大均著;陈永正校笺【丛书名】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页数】283【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08【ISBN号】978-7-5325-8286-0【价格】358.00(5册)【分类】古典诗歌-诗集-中国-清前期【参考文献】(清)屈大均著;陈永正校笺.屈大均诗词编年校笺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08.图书封面:诗词编年校笺1》内容提要:《屈大均诗词编年校笺1》内容试读箋卷一居粤初什浮丘鼯驚風吹折扶桑柯,白日惨修沈滄波。無數哀猿啼不止,美人回首淚滂沱。曾將九辯引沅澧。秋夜恭懷先業師贈兵部尚書巖野陳先生并寄世兄恭尹戊子所荷之薪,則紅白珊瑚枝也。二此地舊有撒金巷,今稱積金巷。之所遊。又云:「相傳有二仙,一老一少,兩人一目,彼此扶挈而行。居人遺以麥豆,撒之成金。視崇模十二年作於廣州。此爲大均童年之作。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五:「浮丘去城西一里,爲浮丘丈人浮丘叔,浮丘丈人同一目。撒豆成金人不知,肩上珊瑚擔一束。起明崇稹十二年(一六三九)选清順治十四年(一六五七)屈大均詩詞編年校箋卷一居粤初什楓葉蕭蕭二女祠,蘆中窮士寒無衣。白頭漁父滄浪去,麥飯壶漿欲待證。伯牙欲把鳴琴碎。鳴琴碎兮我心苦,西山采薇將何補。翠華縹緲蒼梧煙,玉佩飄零洞庭雨。朱家豪俠傾四懈,堂前賓客如雲會。卜夜聊爲歌舞歡,探囊尚有孫吴在。向秀難聽長笛哀,空有神光照箕尾。懒予忘命奔天涯,誤擲千金博浪沙。窮途不得尺寸柄,髡錯爲奴賣朱家。頻殺美人來餐士,美人花映蛾眉長。天心何故憐賊子,國步迪這今若此。長留正氣爲山河,六花奇陣鴛鴦變。先鋒已拔骨都旗,後勁全消當户箭。豈意軍無三日糧,馬銜枯骨士金瘡。但教死去圖麟閣,不願生還掛鵲章。一呼市井千人戰,廣州城下兵如電。半月連誉虎豹屯,南巡未雪膠舟耻。巫咸終古作波臣,智伯何曾知國士。國士縱横不可當,平生胯下多侯王。九鼎茫茫沈泗水,六龍冉冉出蓬婆。奔走中原殊未已,孤臣淚作黄河水。東渡徒勞巅棹心遂與賈生爲逐客。唾壺擊破愁心多,君父仇詳將奈何。長纓不許終軍請,黄鵠誰令翁主歌。萬里江清媳鵲觀,六朝花發鳳凰臺。夫子夏時雙鬢白,頻獻重興三十策。不從魏絳擬和戎,意氣飛腾思食虎。噴玉才蒙伯樂看,追風便向天墀舞。天墀春暖彩雲開,帝乘玉輦陪京來捭闔陰謀傳鬼谷,支離絕技學屠龍。天下山川夸聚米,壯夫詞賦薄雕蟲。小子生年方十五,長夜悠悠雪千里。招魂何處告巫陽,被髮空然呼上帝。憶昔從師粤秀峰,授書不與經師同。屈大均詩詞编年校箋箋卷一居粤初什蘭爲一嶺南三大家」。春日張筵戲馬臺,千枝芍藥送春來。燕姬競作蓮花旋,羌笛齊吹阿輯回。惨淡風雲歸沛上。王莽終遭宣室焚。自古帝王盡天授,雲臺諸將羅星宿。子房本是赤松流,漢家乃繼唐堯後。問君望氣意如何,五色龍文嵩锥多。我作班彪王命論,群雄不敢思并吞。赤眉必有長安敗,功業聊爲馬伏波。千金買得魚腸劍,七寶装成獅子花。天下侯王纳草澤江東子弟已干戈/。弄玉來教紫鳳簫,靈娥照以瑶臺月。月出瑶臺奈樂何,忽乘天馬超天河。邀遊每共東方朔,家本羅浮上仙人日往還。就中勾漏令,似爾芙蓉颜。芙蓉颜兮誰不悦,朝如丹霞暮如雪。送方瞳子戊子布衣。其詩清迥拔俗,得唐人三味。著有獨漉堂集。廣東通志有傳。後世稱陳恭尹、屈大均、梁佩書。見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绿卷十。陳恭尹,字元孝,號獨漉,邦彦子。國變後隱居不仕,自稱羅浮新會,互爲犄角。曾攻占數城,後兵敗於清遠,不屈而死。翌年,其長子恭尹伏關請恤,詔贈兵部尚曆年間為兵科給事中。清兵人廣州,邦彦起兵高明山中,約陳子壯起南海,張家玉起東莞,黄公輔起順治五年,大均因其業師贈兵部尚書,追懷其事而作。陳巖野,即陳邦彦,字會份,順德人。南明永三···试读结束···...

    2023-03-25

  • 《历代牡丹诗词名篇鉴赏》陆炎著;汤兆基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历代牡丹诗词名篇鉴赏》【作者】陆炎著;汤兆基主编【页数】260【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2017.01【ISBN号】978-7-5458-1326-5【价格】40.00【分类】古典诗歌-诗歌欣赏-中国【参考文献】陆炎著;汤兆基主编.历代牡丹诗词名篇鉴赏.上海:上海书店,2017.01.图书封面:诗词名篇鉴赏》内容提要:本书包括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著名的诗人在内。《历代牡丹诗词名篇鉴赏》内容试读11.春色岂知心1.春色岂知心一王维《红牡丹》的咏物抒情王维(701一761),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他从小受到过很好的家庭教育,才华出众,幼年时聪明过人。十五岁即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得一手好诗,又善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到京城,立即就受到京城王公贵族的宠爱。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但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被贬职。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才被提升,先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岂料,安史之乱时被安禄山叛军所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无几,战乱平息,又遭朝廷以“叛徒”之罪拘捕下狱。所幸,因在安史之乱被俘后曾作《凝碧池》,抒发了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并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才得宽宥,免于一死。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因政治上缕遭挫折,政局又变化无常,意志便逐渐消沉,从此不闻朝政,一心吃斋念佛,隐身于京城的南蓝田山麓别墅。那山麓别墅很宽阔,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是修养身心的好去处。王维又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将自己以“维”名之,以“摩诘”为字。这便是他名和字的来历。王维在诗歌艺术上,成就与孟浩然并驾齐驱,都是屈指第一。他的边塞、山水诗、律诗或绝句,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尤其是山水诗,无论是名山大川,无论是流水人家,前者壮丽宏伟,后者恬静闲适,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生动形象,诗情与画意融合完美,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故被称作“田园诗人”。咏物诗同样如此,着墨无多,意境高远。例如他的《红牡丹》,咏物抒情,两全其美。下面就是他的这首牡丹诗:红牡丹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2历代牡丹诗词名篇鉴赏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四句,总共20个字,诗人不但将“红牡丹”色彩艳丽,花肥姿姣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喜不自胜,还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令人为之忧伤。首句“绿艳闲且静”,诗人先写“红牡丹”的枝叶情状:叶子浓绿艳丽,花枝闲适而文雅。这一句,不仅赞美了“红牡丹”枝叶的色彩美,还赞美了枝叶的静态美。“绿”,绿色;“艳”,鲜艳;“闲”和“静”,描写了枝叶的姿态闲适而又文静,使人感受到了一种高雅美;“且”,是个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闲”和“静”,表递进关系。首句还没有写牡丹花,仅写了她的枝叶,就使人获得了诸多的美感,这在写作艺术上,就叫做“先声夺人”。第二句,“红衣浅复深”。这才写了“红牡丹”盛开时鲜花的深红浅红,姹紫嫣红,在青枝绿叶的衬托下更加娇媚,更加可爱喜人。以上两句,诗人由衷地赞美了“红牡丹”枝叶和盛开的鲜花是多么的可爱,从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红牡丹”的热爱。但是,诗人赞美“红牡丹”的鲜艳可爱,并非是这首诗的题旨,而只是借咏牡丹来述怀,为三、四句抒情作铺垫。第三句,“花心愁欲断”。这是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盛开着的红牡丹花,忧伤满怀,愁心百结肠欲断。如此艳丽的牡丹花,为什么会愁心百结肠欲断?诗人也不得其解,便向春光来求问:“春色岂知心”?这是第四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春光呀,难道你不知道牡丹花的心思吗,她究竟是为何如此忧伤?诗人向“春色”求问,其实是在借牡丹的忧伤来抒发自己的思想。但诗人在构思艺术上,将自己政治上几经坎坷,险遭杀身,不幸的命运不直接抒发感慨,而是以委婉的手法,借用向“春色”求问,这在构思艺术上是何等的巧妙!“春色”,即春光;“岂”,是表反诘的助词;“心”,心思,也就是思想。以上,就是这首《红牡丹》的思想内容。我们鉴赏王维的这首牡丹诗,不仅获得了诗人笔下“红牡丹”枝叶浓绿的艳丽、盛开的鲜花姹紫嫣红,色彩缤纷,无比可爱的审美享受,同时也感受到了他生不逢时,尽管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21岁就状元及第,如同姹紫嫣红的“红牡丹”曾受人宠爱:但入士不久,就被贬职;又遭安史之乱,政治上几经挫折,险乎遭杀,人头落地;又因政局变化无常,被迫离开仕途,一心吃斋念佛,以此了其终身。所以,他写这首《红牡丹》,31.春色岂知心就是借花喻人,咏物抒情,为自己不幸的命运而发感叹。王维,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他的不幸命运,是时代造成的。他写《红牡丹》来感叹自己的不幸命运,同时也反映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悲剧。4历代牡丹诗词名篇鉴赏2.近来无奈牡丹何柳浑《牡丹》深刻的社会意义唐代的牡丹栽培繁盛,京城长安成为全国的牡丹中心,春天观赏牡丹成为时尚。因而,刘禹锡在他的《赏牡丹》中才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但在天宝之前,牡丹主要栽培深藏在宫中花苑,所以,一般的人很难得到观赏牡丹的机会。柳浑生活的时代,就是这样。因而,要想观赏牡丹,就得花钱去买。正如俗话所说:“物稀为贵”。为此,他写下的一首牡丹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买牡丹的情况。柳浑(714一789),唐诗人。初名载,字元舆,后改名浑,汝州梁县(今河南汝州)人。从小孤儿,由亲戚抚养长大,天资聪明,好学不厌。生活虽然贫困,但志存高远。正因为勤奋努力学习的结果,才使他在天宝元年(742)中举成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善文,也善诗词。但他的诗作留存下来的《全唐诗》中仅此一首。所以,能欣赏到幸存下的这首牡丹诗,正是难能可贵。下面让我们就来欣赏他现存唯一的一首牡丹诗:牡丹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文字浅显易懂,但题旨高远,社会意义深刻。首句,“近来无奈牡丹何”。诗人一下笔,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问题:近来对牡丹实在是有什么办法呢?“奈…何”,用反问的方式表示有没有办法,意思跟“怎么办”相似。“无奈…何”,则是说,对牡丹没有办法。对“牡丹”为什么“没有办法”呢?第二句,诗人为我们作出了正面回答:“数十千钱买一棵”。原来,想“买一棵”牡丹,价钱高得吓人一竟要“数十千”钱!事实也就是这样。据唐·李肇《国史补》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52.近来无奈牡丹何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京城的春季将要过去,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奔驰着喧闹不已的车马。都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赶去买花。贵贱没有固定的价格,还价要看花朵的数目。鲜艳的红花一百朵,价值二十五匹帛。“二十五匹帛”,换成“钱”,那就相当于“数十千”。这样昂贵的价钱,只有那些王公贵族、富贵闲人才会去买花,才能如此挥金如土。第三句,“今朝始得分明见”。这一句是说,今天早晨,我才把牡丹看清楚。“始得”才得到;“分明见”,看清楚。那么,他“分明见”了什么?那就看第四句,他告诉了我们什么。原来,“也共戎葵不校多”。谁知道,这么昂贵的“牡丹”,原来是跟普通的“戎葵”差不多的一种花卉,只是它出自皇家深院,便身价百倍,加之富人们相互攀比,使牡丹一路飙升,直至“一颗”卖到“数十千”!“戎葵”,即蜀葵,别称“蜀季花”等,花型大,花色分白、黄、红、紫多种;“不校多”,就是差不多,并不值钱的普通的花卉以上,就是这首小诗《牡丹》的内容。如果我们单从内容上来看,不也就是买“牡丹”吗?其实否也。诗人通过买“牡丹”这样一件小事,却揭露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朝廷政治腐败,下自村吏,上至京城高级官员,贪污受贿,大兴土木,追求豪华,追求奢侈,追求娱乐,相互攀比,挥金如土;而穷人,农村凋敝,农业荒芜,年轻人流向城市,一贫如洗…食不果腹,也就是连肚子也吃不饱;而富人,却为买“一颗牡丹”,竟然不惜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社会贫富悬殊,向两极高度分化,唐玄宗和杨贵妃沉香亭赏牡丹只是一个例子。所以,这首《牡丹》所反映的,跟他同时代的著名诗人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所描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岂不异曲同工。这是唐玄宗天宝后期社会的真实写照。人们常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时朝廷的政治腐败,追求豪华、奢侈、享乐…为后来“安史之乱”,潜伏下了的灾祸,使大唐盛极而衰。由上可见,鉴赏柳浑的这首《牡丹》小诗,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题旨高远,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也为后人“以史为鉴”,不重蹈覆辙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试读结束···...

    2022-05-09 写牡丹的名篇 牡丹的美篇

  • 《《北洋书报》诗词辑录 上》孙爱霞整理|(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北洋书报》诗词辑录上》【作者】孙爱霞整理【丛书名】津沽笔记史料集刊【页数】360【出版社】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528-0725-7【价格】198【分类】诗词-作品集-中国-现代【参考文献】孙爱霞整理.《北洋书报》诗词辑录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诗词辑录上》内容提要:《《北洋书报》诗词辑录上》内容试读她上编詩之屬W上编詩之屬1雲請物均已星散矣,此器编中著録。遺绪流傳若夢中。題劉燕庭先生舊藏商彝為車耕南題汪岳青畫山水詩人生平不詳。一九三一年二月十日第五百八十七期嘉蔭移荒法物空,當時著錄各西東。細思獲古長安事,劉燕庭先生《長安獲古编》中一九三一年一月廿七日第五百八十一期記别江南二十年,前塵如夢夢如烟。衹今重展溪山畫,恍在南屏夕照邊。重戀叠嶂夢江鄉,想像畊烟舊草堂。一副新安好山水,令人惆悵億泉唐。作蹲態,生氣奕奕。按:詩題中「馬字係原文,為當時音譯。志,此爲上聊復奚疑。題周塗金盒一九三一年三月十七日第五百九十九期摩利即馬利,聖姥題字見威儀。是於闕特勤之外,又得荒索石刻詞。如編域外真珉景教造像世所罕,阿羅本見流行碑。許子琴白昔官隴,歸裝廉石乃多奇。而况題唐代耶穌教造聖母馬利亞像一九三一年二月十二日第五百八十八期活翠生砂出土初,苔侵蘚蝕此殘餘。獸環熊足成周器,竟體黄金尚未除。三足,《北洋書報》詩詞輯錄2···试读结束···...

    2022-05-08 天津古籍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官网

  • 诗词接龙》谢兆文,杨秀芳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诗词接龙》【作者】谢兆文,杨秀芳编著【丛书名】诗词大赛系列宝典丛书【页数】441【出版社】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550-1876-6【价格】68.00【分类】古典诗歌-诗歌欣赏-中国【参考文献】谢兆文,杨秀芳编著.诗词接龙.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诗词接龙》内容提要:本书为《诗词大会系列宝典》丛书之一。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诗词之美,美在情感之真纯,亦美在表达之深刻。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一抹亮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飞花令系列分为“飞花令”“超级飞花令”“成语飞花令”“诗词接龙”四个环节,每个环节一种,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按照诗词大会的竞赛环节,遴选对应的诗句,带领读者在诗香词海之间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

    2022-05-08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