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本书]《私人生活的变革》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

这本书的诞生始于我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时制定的一个研究计划。在 1987-1988 年间,我逐渐研究了大量关于中国家庭和亲属关系的故事,并很快被那些有趣但复杂的话题所吸引。与此同时,令我困惑的是,绝大多数研究都关注家庭结构和家庭系统,但很少涉及个人心理和行为。这与我个人的经历大不相同。

在我看来,自1949年以来,随着中国家庭制度的巨大变化,每个人的私生活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讨论这些变化,我整个暑假都写了一个研究计划,当时就形成了这本书中的一些基本想法。有趣的是,自从我在1993年开始教书以来,许多学生在阅读了我给他们的参考书后也感到了同样的缺陷,并向我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他们最常问的是:为什么中国家庭总是由经济决定?为什么家庭成员如此理性和计算?

这里有两个可能的答案。第一个答案是,中国家庭确实是一个经济实体,家庭中没有亲密关系、情感、个人自由等其他私人生活的空间。第二个答案是,为了强调中国家庭的特殊性,与美国或西方家庭相比,许多研究忽略了西方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不重要或太普通的因素。在我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我越来越倾向于解释第二种解释。

一般来说,中国家庭有三种理论模式。第一种是西方社会学者提出的经济家庭模式。这种模式认为,中国家庭是一个有共同收支计划、共同财产和共同家庭经济的经济合作组织。所有的个人收入都必须属于家庭。第二种可能被称为政治家庭模式。通过对中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研究,女权主义学者透露,家庭内部存在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和权力纠纷。对家庭和国家关系的研究也可以分为这类。第三种主要是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化家庭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了传统价值,特别是儒家伦理对家庭生活的深远影响。无论采用哪种模式,个人都不关注中心。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基本上被忽视了。

然而,没有个人和个人的生活经历,就没有家庭和家庭生活。我的研究表明,当代中国家庭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很重要,但也充满了个人和情感因素。和美国家庭一样,中国的家庭生活经历也是家庭成员的个人道德价值经历。家庭成员在关心经济利益时,也关注个人隐私、亲密关系、相互情感和成员权利。因此,这本书专注于个人及其情感生活。我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开辟一种了解中国私人生活的新方式,以弥补以往的研究过于强调中国家庭结构及其集体性的不足。

回顾这些年的研究,我意识到我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一个村庄的跟踪和调查。20世纪 70年代,我在这个村子里住了很多年。但多年后,自从 1989 以来,我一直在村里做人类学田野作业,我不时对村民有一种路人的感觉,所以我意识到我必须努力重新找到被遗忘的记忆。多年来,社会环境、村民和我的关系都在发生变化,其中最难以捉摸的是村民观念的变化。在过去的 10年里,同一个人经常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件事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者对同一件事做出不同的描述。为了准确把握村民的行为和思想的变化,特别是最愿意赶上潮流的年轻人,我一直在追踪 20多个村民的生活。当然,如果我在70年代和他们住在一起,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我并不打算把这个村庄作为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来研究。相反,我首先关注的是村民在社会主义时代的私人生活,以及他们如何参与社会变化中创造那个地方的历史。但话说回来,这本书描述的社会变化趋势,包括家庭私人化、夫妻亲密关系,以及个人情感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个人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现象已经出现在中国的城市和许多农村地区。这已经被许多大规模的国家调查和许多经验研究所证明了。我在这本书中强调的一个基本想法是,自1949年以来,国家在促进私人生活转型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与国家的互动方面,全国各地面临的基本社会问题和道德困难也是共同的。

在更抽象的层面上,这本书讨论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因此它们都与整个人类有关。然而,当地人处理外部变化和挑战时,他们总是根据当地情况和自己的条件来决定,所以他们的社会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只有通过了解当地的特殊情况和特殊的历史背景,我们才能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变化总体趋势和人类道德经验的理解。在这方面,我确信这本书的研究所揭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村庄的范围。

注:以上摘自本书前言。

————————————–

私人生活的变革

原作名:Private Life under Socialism
副标题:中国村庄的爱情、家庭和亲密关系(1949-1999)
作者:阎云翔
龚小夏
评分:8.5

本书以东北角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当地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和彩礼的巨大变化,讨论了独立个人的出现和发展、私人生活转型和个人主体性形成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转变,其核心是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在此基础上,作者反思了中国近代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国家对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动力。

这一杰出的农村民族志讨论了以前从未讨论过的问题: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人性格和情感生活。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东北地区,阎云翔教授在当地一个村庄当了7年的农民,并于1989年回到一名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回到那里,开始了十多年的调查。从当地人的角度来看,他描绘了普通村民丰富、精致、微妙、多变的精神。从社会关系、家庭财产、养老等公共问题,到浪漫、计划生育、性等隐私问题。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