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过,爱过,写过小说李银河自传PDF电子书下载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

生活、热爱和写作(李银河自传)作者李银河,博士。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家庭、婚姻、性别和性。业余写作小说、散文和诗歌。曾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生活、爱过、写过小说李银河自传PDF电子书下载

简介

生活、爱与写作是社会学家李银河的自传。 1950年代出生的李银河,记忆力不断增长,时代特征鲜明。那一代人在物质和精神的荒漠中得到了锤炼,对现实和自我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同的是,李银河一生坚定地追求爱情、美丽和自由:他热恋王晓波,投身于中国婚姻家庭的社会学研究,并通过学术实践为少数群体发声……在人们眼中,李银河的人生,要么潇洒,要么颠覆,但通过她自己的话语,却是平静而透明。这本书追溯了过去的七十年。率真率真,还原了一个完整的李银河,一个女权主义浪漫超脱的“采蜜生活”。

目录

自订

红色童年

姓名·幼儿园

小学·东方红

中学・“文革”

青春期

内蒙古军团,西西弗斯

阅读·寻宝

秦县农村生活

工农兵大学·初恋

我和小波

光明日报·晓波

国务院研究室·名气

社会学导论

婚姻·“女共产党”

学生生活

美国・海外生活

回国,博士后

他们的世界

同性恋研究·他们的世界

农村调查·出生

晓波之死,爱的回味

糟糕的亚文化·剑桥

婚外情·同性婚姻

中国的性学

爱情与性畅销书

性别问题·女权主义

性问题・恐龙

酷儿理论·旧金山

性学概论、科普

性话语·人民日报

遇见“英雄”

英雄一夜的孙子

从博客到小说

写博客·谈论自己

小说·余生

附录:主要出版物

精彩的书摘

经过两年的恋爱,我们结婚了。那时,晓波是学生,不准结婚。但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由于工作年限长,他是一名带薪大学生,工作单位可以发结婚证,这与单纯以学校为单位的学生不同。我们利用了这一点。我记得我害怕人们会问问题。当我们注册时,我们问了我的一个好朋友。她正好在街道办事处工作,负责婚姻登记。她做了一个马虎的眼睛,我们侥幸逃脱了。那是 1980 年 1 月 21 日。

那些日子,根本没有婚礼,两家人却在王府井全聚德吃了一顿饭。两家人来了十个人,没有一个兄弟姐妹,也没有什么仪式。这就像一个亲戚聚餐。同样普通的一餐。后来听爸爸说他们家给了500块钱,我就纳闷,为什么?为什么他们的家人给钱而不是我们的?我很困惑。学了社会学后,才知道,这笔钱的本质是彩礼。

一群小波的同学朋友也来我家举办秘密聚会——因为规定不允许结婚。晓波的同学和普通的大学同学不一样。他们中的一大群人在开学前向教育部请愿之际会面。 ”。这个标题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荒谬的:第一荒谬的是,这些孩子受过教育,暗示他们的父母没有受过教育,但是一些公民怎么会成为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第二荒谬的是,你怎么知道这些孩子受教育了?如果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他们教育好,把他们称为受教育的孩子不是乱七八糟的吗?第三个可笑的事情是,谁教育?谁教育?如何教育?如何教育?受教育不好?标准是什么?小波是因为父亲没有平反,朋友刘晓阳因为母亲文革自杀未平反,其他人也有类似情况。按照标准1960年代的大学生是不可能被录取的,这不是开始做对了吗?这群人去教育部上访了,好在他们最终拿到了录取的权利。< /p>

当他们来的时候,一位骑自行车的高手一手拿着车把,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大约一个人高度的金属垂直衣架。这是朋友们为我们买的结婚礼物。我做了一些菜(我不得不承认,我不是很会做饭),大多是买熟肉和现成的沙拉,十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晚饭后,大家喝着瓜子,聊着天。记得当时小波的一个同学说的话,感觉有点前所未闻:有人问他什么时候结婚,有没有对象,他说:不管怎样,都要比他的好。嫂子。那个同学确实比小波好看,天赋也不错,但不能这么说话。让我心烦意乱的原因有两个:他比我的小波强,他的爱人比我强。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在我心里,小波是完美的,我是完美的,我们的爱情更加完美,所谓完美就是终点,还有比这更强大的吗?幸好我当时不小心,不然真的会生他的气,呵呵。

当时,这群人的思想倾向和小波在班上的形象,还有另一个侧面印证:曾经听有人说他同学听说他老婆是“女共产党员”,都震惊了。 ,极好的。由此可见,在同学们眼中,小波是个彻头彻尾的叛徒,竟然能嫁给一个假共产党员,让他们难以置信。他们怎么知道我们两个对彼此有“良心”?谈恋爱的时候,我跟小波说,我隐约觉得他是我的“良心”,因为他们家早早出了问题(他父亲在三反时期被贴上了阶级异议分子的标签),而我的父母也比较有责任感。不同的职业。进展顺利,他没有像家人一样遭受社会不公。当时,他的父母和朋友都避而远之。不仅不再光顾,甚至在街上偶遇,假装不认识(这是晓波写《寻无双》小说的心理动机)。年纪轻轻的他,就体会到了世间的冰冷。这段经历让我心痛……

选自《晓波之死,爱的回味》

婚后一般都是做家务,虽然小波的厨艺比我高(他们家四川人,四川人会吃,手艺比我好。我爸妈是山西人之一还有一个河南人,都是北方人,我家底子差很多,就是食堂的水平),但他做起来不轻松,我只好做了。我只是勉强把米饭煮熟了,别说食物的标准了,甚至称它为烹饪也太高了。还好他们两个家务活不多,不然我怎么忍?如果他不自己做,他将不得不吃我做的乱七八糟的饭菜。晓波从不抱怨。他怎么可能有抱怨的权利?只要他投诉,我就立即让贤。做饭不是他的工作吗?他怎么能做出这么蠢的事来邀请你进骨灰盒?他不仅从不抱怨,还给我讲笑话,自嘲。据他说,如果你嫁给像我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你吃什么都不会注意。据说有个男人娶了个女医生,有一次她放面条的时候,把一双拖鞋放进了锅里。所以,比起这个倒霉的混蛋,小波还是挺知足的,至少我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意外。

小波去世后,我重读了小波的《绿毛水怪》。看到瑶瑶等了陈辉许久跳海的剧情,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大海浩瀚无垠,蔚蓝的蔚蓝,直到与蔚蓝的天空融为一体。我看着它,我朋友埋葬的大海,想知道它有多大,有多大;有多深,我常常想象自己站在海底,望着头顶的碧波如银。我什至微微高兴:瑶瑶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藏身之处!我还是有些胡说八道,我想如果她有灵魂,她在海里一定是幸福的。 (《绿毛水怪》)

我现在想,我的小博就像一个怪物,他可能在海里,也可能在天上,不管他在哪里,我知道他是快乐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而艰难,但他的一生是美丽的。他经历了爱情、创造、亲密和不分得失的夫妻关系,以及他死后对天才的发现、认可、赞美和欣赏。惊讶。我对他的感情是无价的,他对我的感情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尺度来衡量我们的情绪。从《绿毛怪》中,他有我,我有他。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他的爱只为1、在我的生活中得到他的爱就足够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痛苦和磨难,小波从小给我的爱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我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

爱情的激情能持续一生吗?一般情况下,婚后神仙夫妻入柴米油盐之后,激情会化为柔情,熊熊烈火会化作涓涓细流。然而,福柯大师却为我们提供了反证。福柯和德尔福是在 1960 年认识的,他们一直保持着同性伴侣的关系长达二十多年,直到 1984 年福柯死于艾滋病。

有些人很珍惜这一生,有些人不很珍惜,有些人甚至忽略了。对于一个无视生活的人,我认为这不值得。千千万万个物种,亿万年,终于进化出了智慧的人类,能够感知自己的存在,能够体验痛苦和快乐,能够抽象思考,拥有灵魂。如果不珍惜,岂不是浪费时间?

如果一个人热爱生活,就应该像福柯那样生活在激情中。不是一时,而是一辈子。事实证明,事情并不像人们一直想的那样。激情是无法持久的,熟悉之后肯定会变成一种沉闷的感觉。所以,热爱生活的人,只要有可能,当然应该选择活在激情的状态中。

此外,只有充满激情的生活才能使生活变得有意义。虽然我知道在宏观上没有意义,但在微观世界里,意义是丰富的。因为激情是不常遇到的,也是经常拥有的,所以退后一步,如果你能遇到激情,就会让生活更有意义、更精彩、更快乐。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我和晓波的爱情在婚后变得平和,类似于亲情,但我们一直相爱着,并且一直保持着对对方的浪漫爱情。他至死不渝,我会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珍惜对他的爱,直到死去。

李银河,老公王晓波一点都不看不起我的散文

每个人都有隐私,但其实每个人对隐私的理解,包括隐私的内容,都是非常不同的。例如,有些人从不将照片放在社交媒体上,而另一些人则一天上传几次,一次多达九张。这还是比较无伤大雅的任性,有的还真的很私密,比如性。

书中,李银河先生从学术角度谈了他的隐私。李银河之所以为世人所知,一是因为她是王晓波的遗孀,二是因为她是中国著名的研究社会学家,也是学术大师费孝通的弟子。她当初为什么选择学这个?这两天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她自己就是个受虐狂。

例如,她小时候看过反映西藏农奴悲惨命运的电影《农奴》。男主被农奴主鞭打,却被她迷住了;看内部电影《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被农奴主打。教官打脸的情节反复出现在她奇特的幻想中。

这些东西对李先生个人来说是私人的,对吧?但是为什么我觉得她只是在家里闲聊,没有炒作的嫌疑,李银河自己也在研究这个,这方面她怎么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各种重口味太多了,自己这件事就属于小清新了。

读完全书,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李银河老师是一位非常睿智的学者,从事研究和学习,但在生活中,她是这样一个思想和观点天真的女人,就像A多年邻居北京四合院,可爱的大姐,后来突然发现她的很多想法,真是出乎意料,令人瞠目结舌。

按照冯唐的评价,她的作品叫做《清瞳简》。照我的理解,翻译成成人话:你写散文真的很厉害,但是你会写小说和散文,但是文笔不太好。 “文学”。王晓波本人也评论说,“话丢在地上跳不起来”,这些评论都是作者自己写在书中的。

幸运的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内容而不是它的风格。李银河对记忆中细节的收集和挑选的能力还是相当惊人的,也许最终能留在读者脑海中的,就是源于生活本身的细节。比如写初恋的时候,李先生和一个男人在院子里接吻,差点被人打。

她特别留意费晓彤老师告诉她学社会学要学会讲故事,所以她收集了很多第一手采访资料,书中也有叙述和评论,值得一读.但是,如果她对自己的具体学术工作再详细一点,和国外专家的交流再详细一点,就更能满足我们的读者了,就像看完喜欢的电影,好想看看各种电影复活节一样附录中的鸡蛋以及生产花絮。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