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资本研究》张艺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组织文化资本研究》

【作 者】张艺军著
【页 数】 184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17.12
【ISBN号】978-7-307-19413-7
【分 类】组织文化-研究
【参考文献】 张艺军著. 组织文化资本研究.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7.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组织文化资本研究》内容提要:

在确定《组织文化资本研究》选题前,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做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经过与师友们的反复交流与沟通,我逐渐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其一,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组合起来的社会集团,它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结构体系,通过有意识的行为维护自身的稳定并与周围环境保持密切联系。不论对公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或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来说,科学的管理方法、系统的管理思维和有效的管理工具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是确保一个组织正常运行和提高组织绩效的基本保障。其二,当代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组织文化是整合组织资源,构建组织核心能力,提升管理效能的内在程序。文化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新理念和新阶段,组织内部积极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对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绩效的作用已成共识。因此,虽然不同类型的组织的目的、任务和内部组合形式存在差异,但是在组织管理层面,通过管理活动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塑造自身独特的核心能力,提高运营水平和社会服务效能的管理思维逻辑和管理目标是共通的。在确定《组织文化资本研究》选题前,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做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经过与师友们的反复交流与沟通,我逐渐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其一,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组合起来的社会集团,它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结构体系,通过有意识的行为维护自身的稳定并与周围环境保持密切联系。不论对公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或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来说,科学的管理方法、系统的管理思维和有效的管理工具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是确保一个组织正常运行和提高组织绩效的基本保障。其二,当代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组织文化是整合组织资源,构建组织核心能力,提升管理效能的内在程序。文化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新理念和新阶段,组织内部积极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对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绩效的作用已成共识。因此,虽然不同类型的组织的目的、任务和内部组合形式存在差异,但是在组织管理层面,通过管理活动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塑造自身独特的核心能力,提高运营水平和社会服务效能的管理思维逻辑和管理目标是共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资本”通常被看作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理论上来说,物质生产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生产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一定价值观念主导下,贯穿生产活动全过程的劳动所产出的精神与物质产品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广泛意义上,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化因素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对组织生产活动的能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是组织运营能效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公益性组织还是营利性组织,通过劳动生产出的产品都具有文化价值,而贯穿劳动生产全过程的、组织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念附于产品之上,塑造并提升产品的价值,能为组织创造边际收益,因此二者均具备了“资本”的基本特征。由此,对一个组织来说,共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可抽象为“资本”的一种存在形式,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组织文化资本。“资本”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因而“组织文化资本”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但贯穿精神与物质财富创造的全过程,而且反映了创造财富的能力。当然,在谈到“资本”问题时我们总是会自然地将这个概念与传统的货币资本、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等联系,因此将组织的文化价值观体系这个精神层面的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资本”概念结合起来讨论,会与我们惯常的认知存在差异。当视角深入这些根深蒂固的组织价值观层面,并将组织文化看作是“资本”的一种存在形态加以研究时,确实需要足够的勇气和细心。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较其他类型的组织更为复杂,也是*有活力的基本组织,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因此《组织文化资本研究》选择企业层面进行探讨。书中如无特殊界定,“组织”与“企业”两个概念等同使用。……

《组织文化资本研究》内容试读

1绪

1.1研究背景

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视野里,生产活动和利润创造代表了企业的全部行为,而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同质化的并以从事专业化生产为主要功能的“黑箱”。为了解开“黑箱”之谜,新制度经济学进一步研究了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交易成本问题。在这里,企业不但被视为是一种契约的集合,而且被看作是一种可以与市场相互替代的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以罗纳德·科斯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理论探讨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既与市场存在区别而又能够与市场相互替代的“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其核心观点正如斯蒂格勒所概括的那样,即在交易费用为零的前提条件下,不论对产权做何种界定,通过市场交易都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则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内部进行了深人研究,并提出了团队生产理论。这一理论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和有效的框架,对企业内部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客观上,这一理论并没有对企业以及企业成员之间的差异加以区分,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基于一种同质性的假设。奥利弗·威廉姆森从对交易活动本身的研究出发,对交易成本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各个交易单位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交易成本的差异。NM Kay(1984)和J F Hennart(1991)则进一步区分了各种成本的不同来源,他们分别将在市场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组织方式中所产生的成本明确界定为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现实市场环境中,不同行业间的企业会存在差异,即使在相同产业部门内,企业的差别同样突出。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除了外部市场因素以外,内部因素是否也导致了企业的差异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谁起的作用更大呢?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组织,其成长、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获得,以及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基础理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之间的差异和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来源提供了理论基础。Penrose(I959)认为企业的资源除了包括企业通过购买、租借等手段而获得的或是自己生产出的有形的物品以外,还包括那些能够驱动这些资源高效运行的雇员,这些资源创造了企业的服

组织文化资本研究

务(能力)。同时,只有在对资源的运用过程中,企业的能力才能产生出来,正因为如此,每个企业的能力都是完全不同的,是为企业所独有的。围绕Penrose对企业资源能力的论述,学术界逐渐形成了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资源理论(Wernerfelt B A,l984;Peteraf Margaret A,l993)、能力理论(Prahalad C K,Hamel G,l990)、知识理论(Barton D L,1994)三个主要分支。从研究的侧重点来说,这三种理论分别从资源、能力和知识的视角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进行了阐释,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三种理论都立足于资源基础理论之上,将企业竞争优势归因于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且难以模仿的资源,这成为竞争优势内生化的理论基础(Denison D R,1990;Porter M E,2001)。

Rumelt(1984)所做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长期利润率在产业内部的分散程度为产业之间分散程度的3一5倍,因此他强调企业超额利润最主要的来源不是外在的市场结构特征,而是企业内部资源禀赋的差异。Schmalensee(I985)、

Wernerfelt和Montgomery(l988)、Rumelt(1991)、Hansen和Wernerfelt(1989)、Porter(1996)等所做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同样支持了这一研究结论。可见企业间差异的产生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内部特殊的资源和能力因素则相对更加重要,它体现了企业的本质差异。

在《文化战略》一书中,荷兰哲学家C A Van Peursen(1970)从战略的高度对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将文化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战略。他认为,不论是国家、地区还是企业都只能是某种特定文化模式下的战略主体,文化特质的不同,决定了各种战略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质。战略优势必须在对某种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的获取的基础之上,通过文化的方式来摧毁另一种文化的存在形态而获得。事实上,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信仰体系,还是某种生活方式。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文化已经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构成国家、区域以及组织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从本质上来说其一切活动都属于经济活动,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并非独立存在的,竞争的本质是寻求差异,这就意味着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并获得成功,就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之中,在经济活动之外找到新的支撑点。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企业无时无刻不在与周围环境产生着联系和反馈,文化作为嵌入于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体制性和结构性要素必然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和成长历程孕育了不同的组织文化,虽然企业的经济行为并不等同于组织文化,但是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影响和改善企业的经济行为并使之更有效率,这一点已是不争的事实。

2

1绪

无论从当代管理学的研究成果,还是从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文化的生产与转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管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组织文化不单是企业独有的核心能力,它还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是决定其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力量。张德教授最早在国内提出企业管理发展三阶段论,即现代企业管理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三个阶段。文化管理阶段“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文治”,把组织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重要方面,鼓励员工自觉地做出企业所希望的行为(方铁、曹仰锋,2003)。美国管理学家约翰·科特等曾经指出:“组织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原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指出,组织文化是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本。企业发展的驱动力量是组织文化,而组织文化最关键的内容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的驱动下,优秀的企业始终坚持创造需求、制造市场的坚定信念,并且努力地付诸行动,它不仅能够不断发现和整合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还能够从其他企业无法发现的地方发现、培养和制造出满足自己成长发展所需的资源和市场。结构主义观点(环境决定论)认为,在竞争环境下,企业被迫在固定的产业结构条件下相互竞争。企业的战略选择要么寻求差异化,要么追求成本优势。重建主义观点则认为,市场界限及产业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由企业个体的行动和信仰重新建造。

物质生产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生产则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些生产活动都是不同形式的劳动。精神与物质的产品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在广泛的意义上,精神与物质的产品都具有文化价值。同样,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化因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已有的经验来看,经济活动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决定着经济活动的效率。这里所说的文化就是指的特定人群所共有的价值观念,它能够为组织创造出未来的收益。举例来说,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劳动,精神文化因素则主导了我们对自然、社会、自身需求的认知,并对我们的生产劳动方式,资源的配置、转化、利用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直接关系到劳动的成果及其未来收益对我们自身需求和欲望的满足程度。张德教授指出“文化也是一种资本,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资本主要有三种资本:货币资本、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但能把货币、物力、人力三种资本整合在一起的就是文化资本。因此,我认为文化是第四种资本。文化资本表现出来的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由文化产生的,比如企业的品牌、企业的形象就是靠文化形成的。另外,企业家的形象、员工的形象、企业外在的物质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其背

3

组织文化资本研究

后都有一个统一的文化作支撑”(方铁、曹仰锋,2003)。文化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从这个角度看,文化因素可以被看作是“资本”的一种存在形式。同时,资本总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因而它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但反映了财富创造的过程,而且反映了创造财富的能力。

我们通常将文化看作是精神层面的概念,把组织文化与经济学概念的资本联系起来与我们惯常的认识是有差异的,所以当我们的研究视角深入这些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层面,并将组织文化称为组织文化资本时,就需要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从来源上来说,组织文化来自于领导者或企业家持续不断的文化资本投资,而这种投资直接产出的是企业组织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不断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念能够通过投资行为塑造更多人的观念,成为企业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本。既然组织文化是资本,那么这种资本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它与企业的其他资本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它的运动规律是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对它进行评价呢?

1.2研究范围和意义

1.2.1研究范圆

组织文化理论在管理上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文化和精神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选择标准,但它并没有忽视经济、技术因素的重要性。造成企业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也难以将这些原因全都一一列举出来,本书基于研究的需要选择“文化”作为研究的重点。本书拟研究的问题如下。

(1)关于组织文化资本界定:对组织文化理论进行溯源,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资源基础理论、知识资本理论的有关观点和当代资本理论演化的脉络,从理论上着重探讨组织文化具有多重属性的原因,对组织文化资本进行多角度诠释。

(2)关于组织文化资本的性质和内涵:在现实环境下,对组织文化资本的特征、结构、分类及其不同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资本首先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但是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采取越来越丰富的依存和运动形式。现有文献认为文化属于资本的一种形态,但组织文化资本的形式将比传统的资本形式更为复杂。

(3)关于组织文化资本的功能问题: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之间的本质差异来源于内部资源禀赋的差异,那么在同样外部环境和资源配置的条件下,为什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