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pdf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pdf

医学微生物学 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性、遗传变异、致病机制、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和特异性预防。我们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PDF资料,需要的请下载

相关内容部分预览

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免疫学的基本理论,

诊断技术和具体的防控措施等,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和微生物相关的免疫疾病,保护人类健康。

内容

(1)细菌:主要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突变、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免疫学基础:主要阐明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生物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传染病的具体预防、诊断和治疗;并介绍了非感染性免疫的相关理论。

(3)细菌专论:描述医学上重要的各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检验方法和具体防治方法。

(4)其他微生物:列出医学相关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和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防治原则。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是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了解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功能,感染与免疫的关系,掌握传染病及其他与微生物有关的疾病的知识。诊断方法,

防治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发展简史

⒈微生物学体验期

⒉实验微生物期

列文虎克(1632~1723)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巴斯德(1822~1895)开创了微生物的生理学,发现发酵和腐败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李斯特(1827~1912)创造了外科无菌手术;

郭火(1843~1​​910)在传染病病原体鉴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①发明纯细菌培养固体培养基; ② 建立染色方法; ③ 动物实验;

有助于鉴别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新发现病原微生物的判定标准——郭火定律:

①从感染部位分离培养疑似病原微生物;

②将这种微生物接种到健康的动物身上会引起同样的症状;

③从被感染的动物身上分离出相同的病原微生物。

伊万诺夫斯基(1864~1920)是第一个发现病毒的人。

⒊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学习目的

⒈新的病原微生物层出不穷,引起新发传染病;

⒉原循环病原体因变异、耐药等原因重新繁殖,导致传染病复发;

⒊部分传染病的病原体尚未发现;

⒋部分病原体的致病和免疫机制尚待阐明;

⒌很多疾病还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研究方向

⒈加强传染病和传染病病原学研究,为及时诊治疾病提供病原学依据。

⒉深入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为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⒊开发免疫原性好、副作用少的新型疫苗。

⒋开发特异性、灵敏、简便、快速的微生物诊断方法和技术。

目录

第一章介绍

第 1 节微生物和微生物学

第二节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和形状

第2节细菌的结构

第一章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第 1 节细菌营养

第 2 节.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第 3 节细菌代谢

第二章细菌分布及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第一节细菌分布

第二节外部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第 3 章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细菌的变异

第2节细菌的遗传物质

第3节细菌的突变

第4节基因转移和重组

第 5 节:变异在医学中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细菌的致病性和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力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

第 2 节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力

第 3 节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第五章细菌感染的诊断与特异性防治

第一节细菌感染的诊断

第二节具体防治

第六章致病性球菌

第 1 节葡萄球菌

第 2 节链球菌

第 3 节肺炎球菌

第 4 节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

第7章肠杆菌科

第 1 节大肠杆菌

第 3 节志贺氏菌

第 4 节沙门氏菌

第 5 节克雷伯氏菌

第 6 节变形杆菌

第 8 章弧菌和弯曲杆菌

第 1 节霍乱弧菌

第 2 节空肠弯曲杆菌

第11章白喉

第 12 章分枝杆菌

第 1 节结核分枝杆菌

第 2 节导致人类感染的其他分枝杆菌

第13章动物聚集地

第1节炭疽杆菌

第 2 节布鲁氏菌

第 3 节鼠疫耶尔森氏菌

第十四章厌氧菌

第 1 部分:厌氧芽孢杆菌

第 2 节无孢厌氧菌

第3节厌氧菌测试

第十五章其他病原菌

第1节百日咳杆菌

第 2 节流感杆菌

第 3 节铜绿假单胞菌

第 4 节:军团病

第 16 章螺旋体

第 1 节钩端螺旋体

第2节梅毒螺旋体

第 3 节其他螺旋体

第17章立克次体

第 1 节概述

第2节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第18章衣原体

第 1 节概述

第 2 节沙眼衣原体

第 2 节鹦鹉热衣原体

第 3 节肺炎衣原体

第19章支原体

第 1 节概述

第2节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第20章病原真菌

第一节病原真菌概述

第 2 节表面真菌

第 3 节裂解真菌

第 21 章病毒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第2节病毒的增殖

第 3 节抗性和突变

【附件】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 22 章病毒感染和免疫

第一节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第 2 节抗病毒免疫

第23章:实验室诊断和预防病毒感染的原则

第 1 节实验室诊断

第二节:病毒感染的防控原则

第24章呼吸道病毒

第 1 节正粘病毒

第 2 节副粘病毒

第 3 节腺病毒

第 25 章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第一节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第 2 节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 3 节柯萨奇病毒 Echovirus 新肠道病毒

第 4 节轮状病毒

第26章肝炎病毒

第 1 节甲型肝炎病毒

第 2 节乙型肝炎病毒

第 3 节丙型肝炎病毒

第 4 节 D 型肝炎病毒

第 5 节戊型肝炎病毒

第27章出血热病毒

第一节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第二节新疆出血热病毒

第 3 节登革热病毒

第28章脑炎病毒

第 1 部分:日本脑炎病毒

第 2 节森林脑炎病毒

第 29 章疱疹病毒

第 1 节单纯疱疹病毒

第 2 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 3 节巨细胞病毒

第 4 节 EB 病毒

第 5 节人类疱疹病毒 6 和 7

第 30 章其他病毒

第 1 节狂犬病病毒

第 2 节人乳头瘤病毒

第 3 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