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到底的人,命总不会太差》汪鹏飞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坚持到底的人,命总不会太差》

【作 者】汪鹏飞著
【页 数】 232
【出版社】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2018.01
【ISBN号】7-5078-4057-3
【价 格】CNY39.80
【分 类】汪鹏飞-自传
【参考文献】 汪鹏飞著. 坚持到底的人,命总不会太差.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8.01.

图书目录:

《坚持到底的人,命总不会太差》内容提要:

作者寄语:作为一个并没有多么励志的傻瓜,坚持,是我*想要分享的宝藏。坚持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坚持去爱每一束光、每一颗星辰,坚持对你所笃信的人坦诚心扉,坚持在你所选择的道路上不回头地走下去,坚持相信坚持的意义!本书是舞台剧制作人汪鹏飞先生对自己创业经历的回顾和分享,主要记述了自己从一个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成功舞台剧制作人的心路历程。书中揭秘了几部近年来广受好评的舞台剧创作过程,包括不为人知的幕后花絮,以及与众多明星大咖的合作经历。感情真挚,与君共勉!

《坚持到底的人,命总不会太差》内容试读

逐梦篇

感谢爸爸妈妈,当我发现原来世界上有个专业叫“戏剧影视文学”,可以把我最喜欢的“影视”和“文学”联结在

一起,我跟他们说,我想考中戏的戏剧影视文学…

教室后方的石英表

那上面曾停留过无数双

青春的、带着急切期盼的眼睛

十七岁,我终于开始知道世界的样子

那一年,最流行的高中生男装品牌是杰克琼斯,最流行的歌是《当你孤单

你会想起谁》,最时尚的社交网络是QQ空间。那一年,我17岁;那一年,我

什么都不会;那一年,我留着学校不允许的过眉刘海。那一年,是2004年。感谢爸爸妈妈,当我发现原来世界上有个专业叫“戏剧影视文学”,可以把我最喜欢的“影视”和“文学”联结在一起,我跟他们说,我想考中戏的戏剧影视文学,他们就开始拼了命帮我找老师上课。只是,我当时把“戏剧”直接忽略掉了,因为还不知道什么是戏剧。我当时以为,别人说我会写诗,就应该挺适合搞“文学”。爸爸妈妈并没有追究这些。

后来听过很多艺术生是如何与父母抗争才得以冲破传统“学好数理化”的束缚,我才知道自已有多幸运。虽然祖辈家里没一个人跟文艺有丝毫关联,虽然可能那时候他们对“戏剧影视文学”的理解也只是简单的停留于“做编剧”,但就因为我执拗的兴趣所在,所以他们就愿意跟我一起,义无反顾。

2004年11月初,爸爸把我送到千爹家里学习专业课。那年我读高二,没

意识地、决绝地断了其他后路。千爹本来叫“Y老师”,2004年夏天的时候,

004坚持到底的人,命总不会太差

爸爸带我到北京找Y老师。在饭桌上,Y老师讲了篇学生的文章,不仅把自己

讲哭了,还把爸爸讲哭了。回去以后,Y老师会定期留散文题目让我写,每次

跟他打电话汇报写作情况之前,我都要播放班得瑞的CD,那是当时唯一缓解极

度紧张情绪的方式。后来,Y老师说,要开始住在他那里学习了,就叫干爹吧,

他已经有100多个干儿子了。除了称呼不同,其他都很像是有仪式感的拜师学艺,从此,“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之所以说更像是学艺,而不是学习,是因为学的不仅仅跟专业有关,也包括生活上的一切、面对这个社会的一切。而学艺,有点江湖气,更符合当时的日子。

干爹家里很小,但当时不觉得,当时觉得,北京的每一间房都很大。住进

去的那天,家里除了他,还有小舅和另一个学生工。那天晚上十点,干爹看完我的文章,就让我和工下楼,去隔壁医院的门诊楼,从一楼到四楼全部走一遍,回来把整个空间写出来。“你的文章里,空间感太差,你们这些孩子都一样。”

他一边给狗洗澡一边说。

我和工在那个冬夜往返隔壁医院的路上,开始了“亦敌亦友”的关系,这关系里的前面两个字,是我后来才察觉出来的。知道工是山东东营人时,我很兴奋,因为从小我就知道,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闯关东来东北的,所以我的户口本上也写着“籍贯山东郯城”,而工是我在那个年纪,身边真正认识的人当中,极少数的几个山东人。“老乡”,如获至宝。那时候还不知道,将来还会遇见数不尽的山东“老乡”。

在干爹家那半年的时间,让我开始知道世界的样子。

一个独生子,突然被扔到一个陌生的群居环境,不仅仅是提前进入类似大

学的生活那么简单,这里更像是个小社会,比大学生活更像。

我认识了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同龄人,都是为考中戏而来。有像我和工这样常年住在干爹家的,也有“走读”的,还有住在干爹在附近租的小“学生宿

十七岁,我终于开始知道世界的样子005

舍”里面的。当然,也有出现了一两次就再没见过的。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

人,有考表演系的,有考戏文系的,有考管理系的;有考本科的,有考大专的,有考成人教育的。后来,有的人如愿考上中戏,有的人多用了一两年才考上,还有的人落榜后放弃了这条路。但是在考上的这些人里面,后来也都有着各异的人生:有人虽然当时学的是表演,毕业后就回老家嫁了人,再没音信;有人表演系毕业后一直干着编剧或者制片的工作;也有人至今仍在每天跑组,演着

一些在主流荧屏上看不到的戏。有人本科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有人戏文系毕业后在编剧的路上越走越好,有人进了国企却因为偷鸡摸狗而被抓进了局子,

也有人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为人师表。还有人,就在前几天,我们重新有了联

络,因为意外地发现他正就职于我合作的一家影视公司。一

干爹家就像《茶馆》中的裕泰茶馆,像《天下第一楼》里的福聚德,就是

传统戏剧里面经常用于贯穿的主场景,那种各种类型的人都会在这里汇集的地方。很多人出现,很多人离开,他们有着不同的命运,也有很多故事彼此汇集。而这个主场景的主人翁,当然自己也经历着人生变迁。

光是我,就曾跟着干爹从后街书店身后的家属楼,搬到市中心教堂附近的

红色小楼,再到东二环边上的公寓;从只有我和工两个人,到门对门两套房子

里面的十几个人,再到复读的时候,看到下一届学生经历着跟我们曾经相似的

过程;从第一次命题编讲故事,到坐在中戏专业课考试的考场上,到落榜,再

到经历煎熬的一年复读后重回故地。在干爹家所经历的,应该是我在20岁之前,

最具颠覆性的时光。

喝酒,是除了专业课学习以外,一项重要的具有轨迹性的生活元素。我想

从这里讲起,因为这要比我告诉大家我是如何憋散文、编故事,如何一遍一遍

地看《公民肖恩》和写影评更有趣。

在去干爹家之前,我真正的喝酒经历应该只有一次,就是即将去北京之前,

跟高中最好的几个朋友。也不知道是短暂的告别,还是长久的、在人生方向上

006坚持到底的人,命总不会太差

的告别,当时高二的几个孩子也许不会想那么多,只是觉得有种难以名状的感

伤。本以为高三毕业才各奔东西,可是我却要提前离线。现在回想,那顿酒的伤感是对的,因为的确,从那以后,大家就踏上了不同的人生方向,有的人,到现在已经没有交集。在那种少年初次面对别离的伤感情绪里,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酒醉”。那感觉很棒。我可以把平常不好意思讲的话讲出来,我可以说,我未来会多想你们,我可以说,我们几十年以后能不能住在一起,在海边的一所大房子里。当然,还可以大家抱头痛哭,眼泪横流。这是很多人的年少

记忆里,关于酒醉,不可避免的画面。多数人年少时酒醉而泣,有时候后来知

道在哭什么,但更多时候,后来回想,根本不知缘由。无论如何,那次要赴京

开始陌生人生之前的酒醉,让我第一次有了心灵上的释放,经过了整整十年应试教育的压抑,每天定时的起居、必须做完的试卷、考不完的试,那样的一次释放,太美好了。可以暂时忘了束缚,暂时不用管明天几点起床,可以大声歌唱。李安在《喜宴》里面说喜酒习俗是“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而我们当时的场景,绝对就是“中国青少年普遍性应试压抑的写照”。

也许是因为人生第一次酒醉是次还不错的体验,所以在后面的十几年里面,

尽管酒量并不好,但对于喝酒这件事情,我一直偏爱有加。

这跟在干爹家的经历也息息相关。就在去写“医院空间感”的第二天,我

和工还有小舅去旁边的烤肉店吃午饭,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原来有人是习惯中

午吃饭就喝酒的!小舅叫了一瓶啤酒,工作为豪爽的山东大汉当然作陪,而我,

自然也是不能给东北爷们儿丢脸,更不能让人家觉得刚来就不合群。两瓶啤酒下肚,我和工继续回去憋散文、看剧本,却并没得到“李白斗酒诗百篇”一般的灵感。那一次出人意料的“下马威”,让我暗暗有些预感,接下来的几个月,

貌似不仅仅是学习那么简单。

跟后来大学甚至社会的生态一样,虽然我们身负着“考中戏”这一最大使

命,但是不可能全部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而除了学习,其他时间则让我开始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