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精读精讲》吴润秋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经典精读精讲》

【作 者】吴润秋作
【页 数】 321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1.08
【ISBN号】978-7-5359-7623-9
【分 类】中医典籍
【参考文献】 吴润秋作. 中医经典精读精讲. 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经典精读精讲》内容提要:

《中医经典精读精讲》作者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辨》《湿热病篇》等六部经典医著中,精选了理论上非常常用的经典条(段)和临床上非常实用的病证方,通过介绍原著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主要内容及主要学术思想,逐步引出原文经典条(段),进行注释、语译、提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条(本段)原文的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并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灵活应用、融会贯通,从而建立起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中医经典精读精讲》作者均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临床心得的专家教授,若能潜心研习《中医经典精读精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中医经典精读精讲》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黄帝内经》

HUANGDI NEIJING

钟医經

第1章《黄帝内经》导读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的成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数千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为“医家

之宗”。其主要内容有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养生等。

《黄帝内经》的内容十分广博,除医学理论外,还记载了古代哲学、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音律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成果,并将这些知识和成果渗透到医学理论之中,遂使该书成为以医学为主体、涉

及多学科的巨著,历来受到广大医家和有关学科专家的重视,成为中、外学术界

的研究对象。

一、《黄帝内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黄帝内经》

关于《黄帝内经》的作者,一般认为书名虽冠以“黄帝”,但非黄帝所作,仅是崇古以托重,便于流传而已。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古今看法不一。经研究考证,其成书时间大致在《史记》之后、《七略》之前的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中后期。分析《黄帝内经》诸篇内容,其中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观点及笔法、文字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说明《黄帝内经》是在以前不同学术流派的论文著作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加工、补充完善,最后汇编成册的。成编之后,又经辗转传抄,增删移易。所以,《黄帝内经》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集众多医家的劳动成果。

现今通行的《素问》是以唐代王冰编次整理、宋代林亿等校正刊行的版本为原型。现今通行的《灵枢》是南宋绍兴乙亥年(1155年)锦官人史崧校正“家藏旧本”刊印流传的。

二、《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8]篇。其理论体系可分为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症)、诊法、论治、养生、运气。现将其内容概要介绍如下。

2

(三)经络

经络是人体内能沟通表里、联络上下、运行气血的特殊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系统。它包括经脉、络脉、经筋、经别和皮部。经络理论在阐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

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灵枢·经别》指出:经络关系到“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

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工之所以止”。《灵枢·经脉》指出:掌握经络理论,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黄帝内经》记载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起止、循行路线、生理功能和有关病

证。对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的循行和病候,亦有所论述

《黄帝内经》记载腧穴总数365个,对井、荥、输、原、经、合、背俞等特殊穴位进

行了专门论述。

(四)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发于阴”“发于阳”两大类。论述了风、寒、暑、湿、燥

火、疫毒等外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论述了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因素致病

的特点:也论述了饮食、劳倦、跌扑损伤发病的情况

疾病发生的类型,有感而即发和邪伏后发的不同

病机一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发病机制,《黄帝内经》强调人体

《黄帝

正气虚、邪气盛是疾病发生的条件,而正气虚是疾病发生的主导因素,如《灵枢·百病始生》指出“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素问·评热病论》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

经》

虚”。疾病的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同时也指出体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疾病的传变,有表里相传、循经传变、脏腑相移等多种形式。同时指出,一些“卒发”疾病,没有明显的传变规律

(五)病证

《黄帝内经》所载病证(症)有300多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临床各科。其中专题论述的有风病、热病、寒热病、疟、咳、痹、痿、厥、痛、胀、消渴、积聚、癫狂、痈疽、官窍病和外伤病等数十种。

《黄帝内经》采用脏腑分证、经络分证、病因分证等方法进行辨证,为后世辨证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六)诊法

望、闻、问、切四诊在《黄帝内经》称为“视而可见”“听声音而知所苦”“言而可知”“扪而可得”。《黄帝内经》强调四诊合参的重要性,在望诊、切诊方面论述较详。

望诊重视面部与脏腑身形的分部及色与部的生克关系,五色的天泽、抟散、含露等与脏腑精气衰旺、病邪深浅的关系。切诊有切脉、诊尺肤、按局部等多种方法

4

切脉有三部九候的遍身诊脉法、独诊气口法、人迎气口合诊法。脉象有弦、钩(洪)、毛(浮)、石(沉)、迟、数、滑、涩、缓、急、长、短、大、小、细、弱、代、散、坚、紧、横、喘、虚、实、躁、静等20多种。《黄帝内经》脉诊重胃气的多少、有无,以及脉与时是否相应。无胃气的“真藏脉”与脉不应时,都是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征象

(七)论治

《黄帝内经》论治理论包括治疗思想、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黄帝内经》提出的治疗思想主要有治病求本、协调阴阳、标本先后、三因制宜、扶正祛邪、整体治疗和早期治疗等。治疗原则主要有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表者汗

正经典精读精

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燥者濡之、留者攻之等。治疗方法主要有针、灸、砭石、药物、药熨、膏摩、熏洗、按矫、导引、手术、饮食和精神疗法等。针刺法的内容丰富,有20多种刺法和手法。所载方剂较少,只有13个。

(八)养生

养生又称摄生。《黄帝内经》提出了养生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养生的目的是

祛病延年:养生的基本原则是形神共养和“治未病”:养生的基本法则有“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等。养生的方法有四季养生法、气功、防疫法及房中术等。

《黄帝

(九)运气

运气即五运六气。运气学说是以干支甲子和阴阳五行为运算工具,来推算天

经》

象、气象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疾病发生、流行的关系。《黄帝内经》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转、气象的变化,对生物界特别是人身的生理病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运算,可把握天体运行、气象变化的规律,从而可预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运气学说以三阴三阳、五行、六气为理论核心,以大气运动、气候变化、生物生化、疾病流行为基本内容

三、《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思想

《黄帝内经》所述,“上极天文,下穷地理,中悉人事”,天、地、人几乎无所不及。然而精气说、整体观、运动观是贯穿于整个《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思想。

(一)精气说

精气说,是从老子的“道学”思想发展而来的。道,是原始的混沌、万物的本原。道就是气,气的精粹、精微部分就是精气。《黄帝内经》用精气说来解释宇宙和人体生命的本源。

5

道学认为,道是“至大”与“至小”的统一.精气“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是宇宙的本原。一切事物,小到不可分割,大到没有边缘,都由精气所充满

精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构成万物。《黄帝内经》认为,精气是产生自然界生命

的原始物质。《周易·系辞传下》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天地阴阳二气密相交感,有生物、无生物产生了。“男女”在此指一切生物、一切物

种的雕雄、阴阳。两性交感,则产生了生命,人体生命亦不例外。《素问·宝命全形

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日人。”说明人是由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原始物质“气”所化生出来,按照四时变化的规律成长起来的,是天地阴阳二气结合而成。《灵枢·经脉》指出:“人始

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

人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说明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是精,人体的脏腑组织都是由精演化而成的。这种先天之精不断得到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才能化生血气维持生命活动。《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

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说明人依赖于天地之精气,才能化生气血津

液,产生并维持包括精神在内的生命活动

(二)整体观

《黄帝

整体观即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黄帝内经》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其中包含许多部分,主要有天、地、人三大类别,而每一类别中又概括了许多的具体事

经》

物。《黄帝内经》以“天人相应”的思想为指导,以阴阳五行为法则,将三大类别及其具体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广泛联系起来。这就是《黄帝内经》的整体观。《黄帝内经》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人体内外联系和人与自然联系两个方面

1.人体内外联系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内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体表有骨、肉、筋、脉皮、官窍等组织,虽然形态、功能各异,但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因而构成了以五脏为主体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1)肝系统:肝—胆一筋—目一爪

(2)心系统:心一小肠一脉一舌一面

(3)脾系统:脾—胃—肉一口—唇。

(4)肺系统:肺一大肠一皮一鼻一毛

(5)肾系统:肾—膀胱(脑、女子胞)一骨(髓)一一耳一发

由这五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大系统。五个子系统之间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有着生克制化的规律,从而维持一定的稳定状态,构成一个生命活动的整体。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