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程故事》邓晓红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我们的课程故事》

【作 者】邓晓红著
【页 数】 173
【出版社】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2020.06
【ISBN号】978-7-5670-2524-0
【分 类】课程-教学研究-小学
【参考文献】 邓晓红著. 我们的课程故事.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20.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我们的课程故事》内容提要:

《我们的课程故事》分为上篇和下篇两大部分。上篇主要是本书几位作者(几个小学的校长)围绕自己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等话题,以一个学校课程架构者、组织者、实践者等身份,结合自己对于课程的思考和在自己学校进行的课程实践进行叙述、研讨、反思,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总结了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经验。下篇是本书几位作者关于学校课程建设交流、学习的座谈记录,内容包括“课程是什么”等三大主题,使全书内容更加丰富。

《我们的课程故事》内容试读

上篇

我们的课程故事

筑梦未来赋能成长

记青岛朝城路小学“适切课程”建设

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教育情怀应该是什么样的?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两个关于教育的深度叩问,不同的群体可能给出大相径庭的答案。作为青岛朝城路小学的校长,我和学校的老师们对这两个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而所得的结果,蕴含在学生们入校后天真烂漫的笑容里,蕴含在家长把孩子送入校门后安心离去的背影里,蕴含在全体老师坚守讲台兢兢业业的身姿里,更蕴含在我们对课程建设精益求精的追求里。

青岛朝城路小学,坐落在岛城风光旖旎的西部老城区海滨,创办于1932年,至今已有88年历史。老城区,老校园,按常理推想,这本该是一所有着厚重教育资源历史积淀的大校、名校:可事实上,在名校林立的市南区,基于种种原因,早些年的朝城路小学并没有很强的“存在感”。尽管在历史的风雨雕琢中,学校不断吸收着成长的养分,默默积累,却并未呈现势如破竹的进步态势。如果将市南区众小学的发展比作一场马拉松,那么当时的朝城路小学就是一名暂时只能自己跟自己较劲的选手,没有能力迅速赶超其他选手,甚至偶尔还要看着个别对手“弯道超车”。有时,突如其来的转折点可能会使事态发展彻底变轨。2017

002

上篇

年暑假,青岛市南区30多所中小学集体“换帅”。我离开了深耕11年的青岛市实验小学(原青岛江苏路小学),被派往青岛朝城路小学任校长。我作为齐鲁名校长,尽管这些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被同行赞许有能力、有魄力、有方法、有规划,但是接到一纸调令后,我仍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因为从岛城的“标杆”小学转战当时还默默无闻的社区小学,不仅意味着我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工作坐标,还意味着我将肩负起一所小学的重构重任。

顶着名校校长光环,初到朝城路小学,我当时迫切希望自己能真正扎根社区学校,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带给老师和孩子们,为学校增添一分光彩。而在新学校迎接我的,不仅有期盼、支持,还有探寻一“她的要求会不会特别高?”“跟着她干是不是会很累?”“她来了之后学校会变成什么样?”质疑声人耳,我坦然以对,多说无益,唯有俯下身子,以实际行动给出答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正式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保证工作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拿出了足够的时间将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摸清、摸透。

朝城路小学地处老城区,约50%的学生为新市民子女,一小部分学生家庭甚至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为保证一家老小每日所需,家长不得不疲于奔命,拿时间换金钱,连陪伴孩子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在这种状态下,家长很难保证有时间认真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成长需要。学生们的情况,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且意识到这所学校的学生们需要更多地依靠学校来完成基础教育,夯实学业基础,这就意味着学校将肩负起更沉重的责

003

我们的课程故事

任;而校长义不容辞地成为这份责任的首要承担者。

分析学校教学现状,我顿感任重而道远一彼时的朝城路小学,学校课程建设相对滞后,仅依托于国家课程,自我定位不够明晰,缺乏校本课程。老师群体比较年轻,专业素养虽然不错,但整体对专业的理解还不够广、不够深,老师在课堂教法层面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种种状态远不足以实现我的预设教学目标。

时间回溯至十余年前,初任校长,我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彼时,老师们习惯性地认为,课程就是用国家规定的教材,上国家规定的课,国家让上什么课,老师们上好就行了。培养目标也以国家课程为基准,老师们对教学工作的思考,还难以达到“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样的课程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样的高度。

时代的更替与认知的“推倒重建”相互交叠,也裹挟着教育发展一路向前。后来,新课改风潮席卷南北,我忽然意识到,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孩子,需要先确立更为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必然会因时、因地而有所区别,教学就不能仅限于国家课程,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应先确立自己学校的育人目标,这一目标则决定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手握朝城路小学管理这份“考卷”,我决定先回答育人目标问题,再回答内容选择问题,然后解答课程架构问题,最后解决教学评定问题。

朝城路小学课改蓝图已然在脑海中勾勒出雏形,后续准备工作却需要徐徐图之。“微信运动”上每天一两万的步数记录了我那段日子的付出,在办公室备一双运动鞋更成了我高效工作状态的有力保障。在与老师们的朝夕相处中,我也默默展现出公平

004

上篇

公正、无私、坦荡,和老师们磨合出了充分的默契。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完成于2018年初,我知道,大刀阔斧改进的时机成熟了,我决定紧抓课程建设这个工作的主要矛盾,带领老师们开启朝城路小学教育发展“大提速”历程。

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而人是课程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带领老师们在思考、确立育人目标时,结合学校实际,筛选出了三个关键词一“海商”、关键能力、德润校园。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海边,依托海洋,借助海洋来发展学校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海商”是我们提炼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时的重要思考。以前提到海洋教育,老师们一般会想到海洋知识的学习、海洋奥秘的探究,但是随着我们对“海商”教育的进一步探索,愈发意识到原先认知的局限性,海洋知识的学习只是海洋教育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于是,我们开始挖掘海的内涵,校外专家、家长、老师、学生集思广益,深人地讨论:什么是海文化?海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要学习海的什么精神?在智慧的碰撞中,我们找到了海的精神。海是兼容并包的,有博大的啊怀;它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象征激情与奋斗;它内含丰富的物种,象征强大的生命力和希望。“海商”像“情商”“智商”样,应该是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指标、一种教育成效的体现,因此老师们将培养学生海的品格作为学校德润校园工作的重点,希望他们都能包容、乐合作、敢创新、勤实践。

以教育部提出的培养“终身发展”“适应社会”两大关键能力要求为切入点,我带领朝城路小学的老师们明确了帮助学生们在

学习中适应、为适应而学习的理念,并把关键能力又分解为四种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当中又有很多核心要素,比如信息加工、自我管理、语言表达、与他人合作。认真思考这些核心要素,我们找到了培养学生最重要的内容,

005

我们的课程故事

即让学生会思考,学会合作,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年来,学校也始终秉承“润德启智、适切生长”的办学理念,依据校情,以“道德浸润”为主线,利用激励发展的评价导向,形成了德润无声的大教育场,彰显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体师生在这春风化雨的氛围里,为美好的生活夯实基础,为精彩的人生积蓄力量。

基于以上对于“海商”教育和德润校园建设结合的思考,国家对学生关键能力在学校育人目标上的落地,我进一步确定了朝城路小学的育人目标一有自信,能包容,会思考,乐合作,敢创新,勤实践。

一旦树立起明晰的育人目标,进行学校顶层设计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我又先后确立了“润德启智、适切生长”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以海润德、以爱启智、适切课程、快乐生长”的实施途径,把“海商”、关键能力、德润校园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的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德育等工作都是基于怎样实现“有自信、能包容、会思考、乐合作、敢创新、勤实践”的学校育人目标来思考和规划的。

在育人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的特点,我又带领老师们马不停蹄地架构了“适切课程”四级体系,让课程成为实现育人目标的抓手。

我们的课程四级体系分别为:特定课程、特质课程、特长课程和特需课程。特定课程是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内容,以校本化实施为途径,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夯实学生的共同基础,培养合格加优质、会思考的学生。特质课程是以学校特色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