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妇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03法》庞国明,王利平,林天东,王娟编;庞国明,林天东,胡世平,韩振蕴,王新春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妇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03法》

【作 者】庞国明,王利平,林天东,王娟编;庞国明,林天东,胡世平,韩振蕴,王新春总主编
【丛书名】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页 数】 181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1.05
【ISBN号】978-7-5214-2334-1
【分 类】妇科病-中医治疗法-外治法
【参考文献】 庞国明,王利平,林天东,王娟编;庞国明,林天东,胡世平,韩振蕴,王新春总主编. 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妇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03法. 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妇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03法》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概论和临床应用两章,第一章概论从中医妇科疾病外治法的发展简史、妇科疾病常用外治法、外治法的作用机制与特点、提高外治法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4个方面予以介绍。第二章临床应用共18节,收录18种妇科疾病的外治方303个。全书内容系统全面,荟萃了当今妇科常见病临床外治方法,对从事中西医妇科专业的教师、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师都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及应用价值。

《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妇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03法》内容试读

第一章

2妇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03法

第一节中医妇科疾病外治法的发展简史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外治法是相对于内治法而言,是除了运用口服药物以外治疗疾病的方法。外治法不良反应较小,使用简便,易于掌握,既可单独外用,亦可结合内治法配合应用,同时还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中医外治法自古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就有着丰富的经验。

中医妇科疾病外治法始创于东汉末年,发展于唐宋,丰富完善于明清及现代。中医妇科疾病外治法是建立在传统外治法基础上,并在中医妇科体系基础形成之时开始应用的,记载最早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张仲景治病将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活运用、按需结合,方法变换皆因证治需要而定。《金匮要略》有“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在妇人杂病中更是运用了多种外治法剂型,辅助药物直达病所,取其速效。中医妇科疾病外治法较完整的记载是在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首次著录了妇科外治坐药及阴道多种外治法,如“妇人经水闭不利…矾石丸主之。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上二味…纳脏中,剧者再纳之”,创后世妇科外治之先河。后世医家又提出了膏敷法、喑鼻法、穴位贴敷法、脐疗等妇科外治法。

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记载了妇、产疾病。西周时期的《周易》中就有“妇孕不育”和“妇三岁不孕”的记载。我国现存最早、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经典医籍《黄帝内经》,许多篇章中散在地描述了妇女的生理、病理、诊法及孕妇患病服药问题,这些朴素的认识,使中医妇科学理论初具雏形。同时也产生了“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等外治法。同时期也有了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就载有“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被认为是这一时期所著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也多处记载了妇科治疗方法。而外治方面已经有熏、熨、敷、洗治疗内科、外科、肛肠病的记载。这些都强有力地说明在早期的医学实践中已开始重视并应用外治方法。

第一章概论3

隋唐时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列妇人三卷,详细论述求子、妊娠病、临产、产后病、月经病、带下病、杂病的证候及治疗方法,收集药方540余首,范围已较《金匮要略》及之后方书中所论述的妇科病更为广泛。除局部治疗外,脐疗已受到足够重视和应用。到了晚唐,出现我国妇产科第一部专著《经效产宝》,外治方面记述了催生、下胞衣以及治产后便难及乳肿、乳痈、乳汁自出等病的治法。特别是外敷治乳病的内容更为丰富。如:用丁香末外敷治乳头破碎,酒调药末敷乳痈初起,鲜草药捣烂外敷乳痈,药物煎后用药渣趁热外敷或棉布蘸药汁热敷治乳汁自出,等等。

到了明清时代,妇科的发展更为显著。明清两代中医外科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药物外治法的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万密斋一生著作颇丰,在妇科方面以《万氏妇人科》最具代表性,万氏辨证以肝、脾、肾立论用药以培补气血、调理脾胃为主,认为“妇人经候不调有三:一曰脾虚,

二曰冲任损伤,三曰脂痰凝塞”。妇科病外治法虽比内治法安全稳妥,但在具体应用时也必须辨证论治,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虚实不明、寒热不辨、表里混淆、阴阳不分地使用外治法,不但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有时还会导致病情恶化,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列出了妇科经、带、胎、产、乳及妇科杂病的30余种病的膏药19首,采用熏、熨、洗、敷等法。吴师机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所异者法也。”外治法对于妇科中外阴、阴道、宫颈或乳房等外露病变部位的疾病,可使药物直达病所、祛解病邪。另外一些口服药物治疗困难或效果不好的妇科疾病采用外治法可发挥内治法不可比拟的效果,或是对内服药的良好补充

中医外治法历经2000年的发展,由萌芽而成形,由成形而发展,由发展而成熟鼎盛,迄今仍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掌握中医妇科疾病外治法发展的历史规律,继承、挖掘前人的经验,努力提升创新,能使外治疗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4妇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03法

第二节妇科疾病常用外治法

中医妇科疾病外治法由于其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作用迅速,容易推广,便于临床运用,且毒性及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其中包括针灸、按摩、熏洗、贴敷、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治疗范围遍及妇科多种疾病,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证,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工(高明的医生)不废外治”之说。外治法可单独应用,亦可与内治法结合使用,方可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兹将常用外治法介绍如下。

一、药物外治法

1.熏洗法

功效:用于外阴及阴道肿痛或瘙痒,甚则溃烂后滋水淋漓的病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除湿止痒的作用。

用法:将药物1剂,加水约1200mL,煎至600mL,用干净纱布两层把药液滤出,置清洁盆内,趁热熏洗患部,待温度适中后坐盆10~15分钟。1剂药洗1次,1天2次。患处如有溃烂或化脓者,不宜坐盆。

2.贴敷法

功效:用于盆腔急慢性炎症,局部肿块、结节等病变,可用于外阴血肿、溃疡及脓肿切开,也可用于乳痈或回乳,还可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妇产科术后腹痛、不孕症、癥瘕等。有泻火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温经止痛和促进包块消散的作用。

用法:将外治用药的水剂或制成的散剂、膏剂、糊剂,直接或用无菌纱布贴敷于患处,取得治疗作用。常选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温经散

第一章概论5

寒、消肿散结、通络止痛、生肌排脓类中药,随机辨病、辨证择之。水剂者,多以无菌纱布浸透药液贴敷;散剂则可直接撒于创面;膏剂常先涂于无菌纱布,再贴敷患处;若属痛经膏、痛经贴、麝香壮骨膏等中药橡皮膏剂,则可直接贴于患处或经络穴位点;还有将药物制成粗末,加入致热物质,袋装密封,制成热敷剂;或以药物粗末制成湿药包,隔水蒸15~20分钟,趁热敷置患处或借用热水袋、电热器、理疗仪甚至食盐、砂土炒热作为热源起热敷作用的。贴敷时间、疗程则据组成药物、所疗病证、治疗目的综合考虑决定。

3.热熨法

功效:用于寒性疼痛病证。有温经散寒、行气止痛、活血通络的作用。用法:将药物捣碎,置铁锅内炒热,或用热水调湿药物,趁热装入布袋内扎紧,将布袋置患处热熨,每日数次。

4.纳药法

功效:用于阴中湿痒或痛痒难忍,或冷痛、白带异常的病证,常用于带下病、阴痒、阴道炎、宫颈糜烂或肥大、宫颈原位癌、子宫脱垂等。有燥湿止痒、解毒杀虫、散寒止痛等作用。

用法:将中药研为细末或制成栓剂、片剂、泡腾剂、胶囊剂、涂剂、膏剂等剂型,纳入阴道,使之直接作用于阴道或宫颈外口等部位,达到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除湿止带、祛腐生肌等治疗作用。须根据病证及病位辨证用药,选择相关剂型。如:湿热型带下病,可择用黄柏、黄连、大黄、苦参、地肤子、白鲜皮、千里光、青黛、虎杖等清热除湿药,制成栓、片或泡腾剂阴道纳药;宫颈糜烂,解毒祛腐可酌加百部、白矾、蛇床子、硼砂,收敛生肌可选用白及、珍珠粉、炉甘石等。对于栓剂、片剂、泡腾剂、胶囊制剂等,患者可先行阴道冲洗后,自行上药。但粉、膏等涂剂类及宫颈上药,不便于自行操作,通常需医务人员操作,尤其是某些含有腐蚀性药品的制剂,更需直接由医务人员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治疗注意事项同阴道冲洗法。

6妇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303法

5.涂搽法

功效:用于热毒炽盛所致外阴瘙痒肿痛,或化脓溃疡、滋水淋漓的病证。有收敛生肌、祛风胜湿、解毒止痒的作用。

用法:将药物共研细末,用香油或鱼肝油加凡士林调成膏状,先用熏洗剂清洁患处,再涂搽药膏,每日2~3次。

6.冲洗法

功效:用于湿热虫毒所致带下异常、阴中痛痒等病证。常用于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引起的带下病、阴痒的治疗,以及阴道手术前的准备。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杀虫的作用。

用法:以药液直接冲洗外阴、阴道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性冲洗者,常

用量为每次500L左右,倾人阴道冲洗器具内,每日1~2次,连续冲洗至

自觉症状消失。所用药物据冲洗目的选用,阴道炎患者也可结合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若为术前准备,可用1%新洁尔灭。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注意内裤、浴具的清洁消毒。月经期停用,妊娠期慎用。

7.灌肠法

功效:用于盆腔炎症、产后感染发热、腑气不通而便秘等病证。有止痛行气、清热解毒、泻下通腑的作用。本法可使药物在直肠吸收,增加盆腔血循环中的药物浓度,有利于盆腔及胞中癥积、慢性盆腔炎、盆腔淤血综合征,以及产后发热、大便秘结等病证的治疗。

用法:将药物制成栓剂纳入肛内,或浓煎后保留灌肠,达到润肠通腑、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癥散结等目的。若为中药保留灌肠,可用尿管或小口肛管或一次性灌肠袋,插入肛中14cm左右,将温度适中的药液100mL徐徐灌人,保留30分钟以上。临睡前注入,保留至次晨疗效更佳。每日1次,一般以7~10天为1个疗程。给药前应尽量排空二便,给药后卧床休息30分钟,以利于药物的保留。如采用栓剂,可嘱患者每晚睡前自行放人肛内。月经期、阴道出血时及妊娠期需慎用。

8.坐浴法

功效:用于湿热虫毒所致带下异常、阴中痛痒等病证。适用于阴疮、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