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肾系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54法》庞国明,钱莹,林天东,叶乃菁编;庞国明,林天东,胡世平,韩振蕴,王新春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肾系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54法》

【作 者】庞国明,钱莹,林天东,叶乃菁编;庞国明,林天东,胡世平,韩振蕴,王新春总主编
【丛书名】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页 数】 166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1.05
【ISBN号】978-7-5214-2331-0
【分 类】肾病(中医)-外治法
【参考文献】 庞国明,钱莹,林天东,叶乃菁编;庞国明,林天东,胡世平,韩振蕴,王新春总主编. 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肾系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54法. 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肾系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54法》内容提要:

本书是搜集古今文献中肾系疾病的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编撰而成。全书分为“概论”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概论部分从肾系疾病中医外治法的发展历程、常用方法、作用机制、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临床应用部分则从处方、用法、适应证、注意事项、出处等方面对肾系疾病的外治方法做了具体介绍,同时设“综合评按”对每一种病的外治法进行了总结。本书内容贴合临床实践,对从事中医肾系疾病诊疗的临床医生、学生、教师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肾系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54法》内容试读

第一章整

2肾系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54法

第一节肾脏病外治法的发展历程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有熨法、熏法、洗浴法、贴敷法等多种针对肾系、泌尿系的外治疗法。《内经》中也有用外治方法治疗水肿等病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又云:“摩之浴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治疗水肿之大法:“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提出了水肿的治疗原则,为以后熏蒸疗法提供了依据

在西汉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有外治法治疗肾、泌尿系病例。如用“火齐汤”治疗“不得前后溲”和“溺赤”,用“柔汤”治疗“不得小溲”,灸足厥阴之脉治“遗溺”“溺赤”等,开创灸法治疗肾系疾病的先河。东汉时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开创了中医直肠给药的先河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有用灸法、摩膏法、外洗法等治疗水肿的经验,疗效甚佳。并最早运用了导尿术,《千金方》记载为“凡尿不在胞中者,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即愈”。

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水肿胀满论》中有用升麻、栀子,青盐捣末填脐治疗小便不通的记载

清代对肾的生理和病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阶段肾系药物外治疗法体系理论完备、技法丰富、应用广泛。其特点是药物外治疗法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大幅提高,作为分支学科而言,其理法体系已经构建成熟。外治疗法专著《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的问世标志着药物外治疗法已经演化为

一个独立的学科。另外,明清医家重视民间技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一些实用技术充实了药物外治疗法。如《串雅外篇》《验方新编》收录了大量民间单方、验方,药物外治疗法得以进一步提高。

第一章概论了

第二节肾脏病常用外治法

一、药物外治法

药物外治法是指外用药物来治疗肾脏病的一种外治法,它又包括许多种类,如膏药疗法敷脐疗法等。

1.药膏疗法

药膏疗法是将外用药膏贴敷于肌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各种剂型的药膏、油膏、软膏等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作用,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祛邪外出的治疗目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已载有外用膏剂治疗外伤、痂等;用水银膏外敷治疗痈肿等。《内经》则更为详细地记载了药膏疗法的作用:“其化脓者,泻则合豕膏…疏砭之,涂以豕膏。”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以其自身体验及其临床心得,介绍了痈疽“薄贴”治法及诸有效膏方,指出:“热气壅结成痈疽,方有灸法,亦有温治法,以其中冷未成熟之时,其用冷药贴敷之,治热已成,以消热,令不成脓也”。通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使本疗法更臻完善。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肯定了本疗法的功效,并系统地总结了各种药膏的作用和用法。清代徐大椿《医学源流论》指出:“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本疗法至今仍为临床医家广泛应用。

2.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是将药物敷在体表的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源远流长。在远古时期,先民就已学会用泥土、草根、树皮外敷伤口止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载有许多外敷方剂,用以治疗创伤、外病等。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载用鸡子白、醋、猪脂,水、蜜、酒等作为外敷药的调和剂。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用猪胆汁外敷治疗痈肿;唐代孟洗《食疗本草》用胡桃研泥外敷治疗白发;明代《普济

4肾系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54法

方》用生附子研末和葱诞为泥,敷涌泉穴等,说明本疗法相沿习用甚久。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集贴敷疗法之大成,标志着本疗法的临床应用达到了更为完善的水准。

3.敷脐疗法

敷脐疗法简称“脐疗”,是选用适当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填敷脐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即利用肚脐敏感度高,渗透力强,渗透快,药物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的解剖特点,以及神阙总理人体诸经百脉,联系五脏

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的生理特点,使药力迅速渗透。早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用盐纳脐中灸之,以治疗霍乱的记载。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载有用东壁土敷脐,或用苍耳子烧灰敷脐,或用露蜂房烧灰敷脐,以治脐疮流水不止的方法。清代更有所发展,如吴师机《理瀹骈文》中用本疗法治病的方药就有数百种之多。

4.中药灌肠疗法

中药灌肠疗法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或点滴人大肠,以治疗疾病的

一种疗法。唐代以后各代医家沿用和发展了这一给药方法,但主要仍适用于便秘患者的润肠通便。而在近代已出现了用中药灌肠治疗大便不通、肠道寄生虫病、溃疡病、肛门局部病证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一疗法的应用日趋广泛。它不仅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数百种常见病证的治疗,更因其给药方法不受患者吞咽功能和上消化道的影响,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成为一种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手段。特别是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使尿毒素通过肠道而增加排泄,在肾病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地发挥了中医保守治疗尿毒症的优势及特色。

5.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气熏蒸患处,待温后以药液淋洗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药液的淋洗又能使疮口洁净,祛除毒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疗法起源甚早。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已载有熏洗方8首。张仲景《金匮要略》曰:“蚀于下部则咽干,

第一章概论5

苦参汤洗之。”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有“渍之”“淋洗”的论述。清代吴师机将熏洗分为熏法、蒸法、淋法、坐浴和汤熨等法。本疗法主要是通过温热药液熏蒸洗浴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有别于熏蒸疗法单纯以药液的热蒸气熏蒸治疗疾病。

6.吹鼻疗法

吹鼻疗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以小竹管或小纸管、喷药器把药粉吹入鼻内,经鼻黏膜吸收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起源较早。早在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即载有吹鼻治猝死。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已有吹鼻和吹鼻取嚏之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陆以湉《万病验方大全》等均收录了许多颇有疗效的吹鼻验方,至今仍为医家广泛应用。本法能将药末送到鼻腔较深部位,并使药末分布于大片鼻腔黏膜上,一方面促使药物经黏膜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吹药动作和药末的刺激,可使患者打嚏,借以宣通肺气,开窍醒神。

7.沐浴疗法

沐浴疗法是将身体浸泡在水中或药液中洗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已流传数千年。肾脏疾病常属于中医学“关格”“水肿”“癃闭”“虚劳”等范畴,肾炎、肾功能不全的中医病机为正虚邪实,正虚以脾肾亏虚为主,邪实以湿浊、水气、血瘀多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引治诸肿第一法“开鬼门”的17种药物中,有7种药物是外用熏洗的,表明外用熏洗疗法不仅可以发汗,与此同时还可达到解肌祛邪之目的,使水肿因势利导从汗而泄。现有人认为在肾功能衰竭时,可通过洗浴等方法,促进水代谢产物等随汗液从皮肤排出,从而提出了“皮肤透析”这一概念。中药热水药浴,可利用药物、水的温和沐浴以清洗皮肤,分泌汗液,冲刷汗孔,促使汗腺充分发挥其排泄功能,使体内多余水分及因肾功能衰竭而蓄积的代谢废物增加排泄,水肿及血中毒素随汗泄而降低,从而缓解肾脏疾病的临床证候。皮肤瘙痒是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常见症状,虽经抗组胺药物等治疗及用血液透析和滤过,瘙痒症状仍难缓解。肾脏疾病的皮肤瘙痒,其最常见的原因有尿素刺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沉积、皮肤干燥等,药浴治疗可促使汗腺活动增加,汗液分泌增多,部分汗腺、皮脂腺的功能恢

6肾系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54法

复;同时,增多的汗液冲刷带走了积储在皮肤的尿毒素和钙磷沉积物;另外,中药的泄浊、祛风、活血、止痒作用也借温热水浴而更好发挥。高血压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促使肾脏功能逐渐损害的因素之一,控制血压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中药药浴疗法通过宣泄发汗,增加水及钠的排泄,对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药浴中所用疏通气血的中药可发挥通调血脉的作用,在温热的物理刺激下,药物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通畅、缩血管物质的生物活性降低,微循环改善,不仅产生降血压作用,也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8.洗足疗法

洗足疗法也称洗脚疗法,是用药液浸泡洗脚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流传较久。历代医家总结认为: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载:“临卧濯足,三阴皆起于足指,寒又从足心入,濯之所以温阴而却寒也。”本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双足,并不断按摩足趾、足心。大爵趾是肝脾两经通路,可疏肝健脾,增进食欲,足心是肾经涌泉穴所在,能治肾脏疾病。

9.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是将药水注入穴位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俗称的打水针就是指穴位注射法。它可以将针刺的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作用,故对肾小球肾炎、肾衰等有比较好的疗效。

二、非药物外治法

1.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指运用以毫针为主的各种针刺工具,在人体经络上的腧穴或在面部、耳部、舌部、足部等特定部位,施以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针刺疗法起源于中国,针刺的前身是“砭术”,“砭术”的主要工具是砭石,萌芽于一万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