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刘以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经济》

【作 者】刘以主编
【丛书名】中国历史文化百科
【页 数】 150
【出版社】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 2007.06
【ISBN号】7-5634-2350-8
【价 格】1288.00(全套)
【分 类】经济史-中国
【参考文献】 刘以主编. 经济.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7.06.

图书目录:

《经济》内容提要:

本套书系统介绍祖国的历史文化,如建筑、文学、音乐等。

《经济》内容试读

ZHONG GUO LI SHI WEN HUA BAI KE经济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商文化

华夏第一商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崇奉

的先祖,炎帝、黄帝被认为是最早提倡和发展商业交换的人。《易·系辞下》:“庖羲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氏即是炎帝,《世本

·帝系篇》直称炎帝神农氏。“目中为市”是传说中最早的商业活动的描述,它的主持者是炎帝。这说明,我们的远古祖先同时是商业文化的奠基人,后世将商视为末业,真是件令人困惑的事。黄帝治天下,则又把商业活动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易

·系辞下》说黄帝时“刳木为舟,剡术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

通,致远以利天下”;“服牛乘成,引重致远,以利天下”。发明舟

楫运输,驯养牛马役使,大幅度改变了运输条件,使大规模的交换成为可能。又传说黄帝时代为太平盛世,“道不拾遗,市不预贾,城廓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市不预贾”是说不干涉商贾的交易活动,这与后代对商贸横加干预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炎、黄二祖真正被说成商业文化的创始人。这种传说出自儒家经典《周易》,可知儒家文化起初并不排斥商业活动.孔子、孟子都没有说过多少贬斥商人的话,相反,儒门还出现了像子贡那样的巨贾。这一点非常重要,后来儒与商的合流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回归。

尧,舜、禹是儒家所崇奉的圣人,也是嫡传的黄帝后人。据

DDDDDDDDD。1

TDD

ZHONG GUO LI SHI WEN HUA BAI KE

中国第一官商

齐人重商是被世人所见的事实。齐祖姜太公是商人出身。据《古史考》说,姜子牙于未遇文王前曾“宰牛于朝歌,市贩于孟津”,似乎是一个开肉店兼饭店的老板。这样的人做了军师,后又封为齐侯,重商是自然而然的。史称“太公至国,修政,因其

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

国”。齐国是以商兴国的。

齐真正成为大国是在齐桓公时代。齐桓公得管仲之助,遂为霸王。管仲未得势时,曾与鲍叔合伙做过一些生意。管仲当道后曾自述这段经历道:“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这话的背后就是承认当年确实有些贪财的行为,也说明管仲实在是很精明的,很好算计,连朋友都不放过。管仲治齐,依然走通商之路,“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本人也因此大富。《史记》说:“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

反坫,齐人不以为侈。”至于三归、反坫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至今茫然,管仲富极人臣却是事实。管仲身为国相而以富为人表率,齐国人之争逐财利可想而知。

齐国商业的繁荣归结于向外开放,官府以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良好的商业设施使天下商贾云集。首先是税收优惠,“通齐国鱼盐于东菜,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各诸侯国于此行商有利可图,因而纷至沓来,其次便是为外来商贾提供各种便利。《管子·轻重乙》说:“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这样一来,齐地万商云集,不仅齐地的“富商、蓄贾、积余、藏

。3

ZHONG GUO LI SHI WEN HUA BAI KE

羡、蓄之家”日益强大,外地之豪商巨贾也竞奔走于齐。如:范蠡在帮助越王灭吴以后即弃官为贾,“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其间,“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范蠡在齐国也曾一度以鸱夷子皮的身份参加政治,《索隐》引《韩子》云:“鸱夷子皮事田成子,成子去齐之燕,子皮乃从之。”成子田常为齐权臣,初露取而代之的迹象。范蠡无心政事,遂操贾业。子贡是春秋时巨贾,“结驷连骑,束帛之市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中

分庭与之抗礼”。但最后却是“终于齐”,可见齐国是一片行商的国

乐土,商贾皆欲归之。开放的商业策略是齐商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齐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管仲时的齐国商业发展到了一个顶峰。管仲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官商”。

中国古代十大商帮

由亲缘组织扩展开来,便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地缘组

织一商帮。由于籍贯相同而具有相同的口音,相同的生活习惯,甚至相同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同乡间特有的亲近感,自古有把“他乡遇故知。”视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俗语说“亲不亲,家乡人”,都表明中国人特别是传统的中国人的乡士观念是极为浓厚的,商帮就是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商人组织,按地域划分,有所谓本帮和客帮之分;按行业划分。又有行帮之分,明清时代先后活跃在商业领域的著名商帮有:山西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徽州商帮、洞庭商帮、广东商帮、江西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

DDDDDD0Dp

ZHONG GUO LI SHI WEN HUA BAI KE

我国古代的集市

人类的集市贸易历史,其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虽然那时并无“市”可集,不过是在乡村的十字路口摆摆地摊而已。

作为一种农村贸易组织形式出现的集市,在中国,大约起源

于殷、周。《易·系辞》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但在唐以前,除了少数出产单一产品的地区或乡村外(如唐玄宗时在北部边界设马市),一般是没有销售单一商品的专门集市的。

到了唐代,集市设有市令官,主要管理市场交易,并规定午时击鼓三百下,商人始能人市。日落前三刻击钲三百而散市。

集市的形式很多,名称也不二样;据《五杂俎》说:“岭南之市谓之虚.言满时少,虚时多也。西蜀谓之亥。亥者,也。者,疟也,言间一作也。山哥;人谓之集。”所以旧时有“趁虚”、“赶市”

等种种说法。还有各地流行的“庙市”(也叫庙会)、香市等。庙

市一般是一年一度,为期约三五天。香市一般在春季汛期进行,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市贸易。

宋代还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夜市一般至晚三更而止。早市

一般始于五更。

商品生产有了更大发展,集市形式也日渐多样,专门集市的出现,便是这种多样之一。

古代专门集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季节性的,一种是非季节性的,季节性的专门集市,大多出售的是节令商品,如《成都古今记》载:“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

·5。

ZHONG GUO LI SHI WEN HUA BAI KE

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非季节性的专门集市,则大多销售的是生活必需品,如菜市、鱼市、米市、茶市、马市等。

有趣的是在我国古代还有一种“学市”,又称“槐市”,据说是汉朝王莽建议创立的,槐市“列槐数百行之隧,无墙屋,诸生朔望

(每月初一和十五)会,一旦各持其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磐、

乐、器,相与买卖,雍容揖让,论义槐下”。国

幌子:我国最古老的商品标记

我们只要翻阅《明刊西厢记全图》,便可发现其中许多幅画里都画有酒旗,这使人想起两句唐诗:“千里茑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还记起宋代画家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画有酒旗。唐、宋、明代的诗、画里的酒旗,也叫“望子”或是“幌百

子为

“幌子”是古代店铺用来招呼来往顾客的形象性的商品标记,历史极为久远。战国《晏子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韩非子》中记载:“宋人有酷酒者,…悬帜很高。”可见用牛头和旗帜做幌子为时很早了。

古代的店铺是没有橱窗的,可是店铺门前有牌匾和招牌。牌匾上面刻的是店铺的字号,招牌上写的是它所经营的商品当时的老百姓绝大多数是不识字的,无法去识别店铺的牌匾和招眚。店铺为了使顾客便于辨认它所经营的商品,就在店铺门前悬挂一个象征它所经营的商品的形象标记,有许多实物充当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