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冯飞,荣斋编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哲学》

【作 者】冯飞,荣斋编写
【丛书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必读
【页 数】 305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88.11
【ISBN号】7-215-00350-7
【价 格】$2.55
【参考文献】 冯飞,荣斋编写. 哲学.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8.11.

图书目录:

《哲学》内容提要:

《哲学》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解释

和问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解释

1.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是以最一般的范畴和规律反映整个世界的最抽象的意识形态。

2.世界观、方法论

世界观就是人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方法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3.历史观、人生观

●1◆

历史观即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组成部分。

4.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对思维(精神)和存在(物质)关系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而精神则不过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一人脑的机能的,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本质、而物质只不过是精神的产物或体现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5.宁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把主观清神(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等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二性的东西,面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被他们说成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就是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由他们虚构的先于或外在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等)确定为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些“客观”精神所创造的,或者是它的幻影,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

16.辩证法、形而上学

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采取孤立的、·

2。

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自身的矛盾性。

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产生于奴隶社会。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它虽然正确地回答了世界的本原、本质是物质的,但由于当时生产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使这种唯物主义带有表面、直观、朴素的性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般也都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用形而上学观点去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间题的唯物主义哲学。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又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17、18世纪英、法等国的机械唯物主义是其典型形式。这种唯物主义反映了欧洲成长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社会变革的进步要求,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封建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它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

9.唯名论、雎实论

唯名论和唯实论是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时期)经院哲学中的两个对立派别。唯名论者认为事物的一般概念仅仅是名词,只有客观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第一性的、先于

一切的东西。这种观点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唯实论,又称实在论,其观点同唯名论相反,认为-一般概念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真实存在的精神实体,是第一性的

·3

东西。这种观点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10.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二问题解答

1.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怎样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方面,部分影响整体,有什玄样的人生观,对人生抱什么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到对整个世界和社会的看法,在世界观和历史观中打上了明显的人生观的烙印;另方面,整体决定部分,世界观特别是历史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支配着人们对生活道路的选择,贯穿于人们的生活理想、信念和抱负中,表现在人们对人生幸福、苦乐、荣辱、生死以至恋爱、婚姻、家庭等等的看法中。总之,人生观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一定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总会体现为一定的人生观。“

2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含的内容是什么?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韵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限个

思维(精神、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但第一方面是首要的,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3,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同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相联系的。

首先,它贯穿于包括历史观在内的全部哲学问题之中并且规定着解决全部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其次,它是任何哲学家都必须首先回答的不能回避的问题,而且实质上只能作出唯鞠的或唯心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真正独立的第三种派别。最后,它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根本问题。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回答主观意识同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就概括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实事求是,正确地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端正认识,做好工作。反之,将一事无成。

4.什么是哲学的党性原则?

哲学上的党性或党派性,指的是形色色的哲学派别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对立和斗争着的基本派别。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就要自觉地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对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潮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和抵制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

·5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关系是怎样的?

哲学上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总是同时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这“两个对子”的关系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因而辩证法并不等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也不等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各有辩证的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制约。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的原因有三:第一,社会历史根源。噬心主义从根本上说来是社会生产力低下和科学很不发达的产物。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逐渐意识到自已所接触的事物及其变化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没有这种观点,·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都不可能进行,人类也就无法生存下去,唯物主义哲学就是对这种自发的观点加以总结和提炼而形成的。第二,阶级根源。一般地说,历史上进步的、·革命的阶级或集团,为了发展生产,变革社会,能够程度不同的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因而倾向唯物主义。历史上那些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阶级和集团,由于其利益同历史的潮流相违背,它们为了维护和恢复自己的反动统治,总要掩盖和歪曲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把希望寄托于某种幻想的精神力量,在哲学上就倾向唯心主义。第三。认识论根源。人们的认识是在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