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王秀文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

【作 者】王秀文作
【页 数】 338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2021.06
【ISBN号】978-7-5130-7525-1
【分 类】文化史-日本
【参考文献】 王秀文作. 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1.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内容提要:

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日本文化充满多样性和矛盾性,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本书的重点不在于解读和定义日本表层文化现象,而是侧重介绍日本的自然风土、历史演进、社会形态、语言特点以及一些民俗现象,通过厘清文化生成的土壤和演进的轨迹,反观日本文化的生态,为加强认识日本文化的本质、理解日本文化的现象提供一个较为客观而便捷的路径。

《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内容试读

第一章从自然风土看日本文化

风土是土地、山川、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和由此产生的风俗、习惯等文化的总称。风土与文化实为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物产取决于风土,决定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在一个特定地域构成一个特定民族,创造出特定文化。人类在各种风土之中将自己风土化,通过将自己风土化而生存于自然之中。因此,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理解一种文化往往需要从自然风土开始。

一、自然风土:多样性的岛国构造

(一)日本列岛的构成

日本位于欧亚大陆东缘的日本海与太平洋西缘之间,其东南侧是平均深度约为4000米的浩瀚的太平洋,其临近日本列岛之

1…

鲁、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

处横亘着世界上深海沟之一的日本海沟,几乎与本州岛并行,深度约6000米至10000米。日本海将列岛与欧亚大陆隔开,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350米。0

据地质学考证,在距今大约1,2万年前,海平面曾经较现在低约120米。当时的日本海是一片芦苇繁茂的湿地,列岛尚与欧亚大陆相连。到距今约1万年前,由于海底地壳隆起,海平面上升。大约6000年前,海平面甚至比现在还高出2~5米,现在所见的大部分原野被海水淹没,大多山麓变为山谷,日本列岛开始与欧亚大陆脱离,变成了一个四面环海的孤立世界。®另据环境考古学者高桥学称,在气候较现在更温暖的6300年前,海水已升入陆地5公里,直至4000年前的气温最适时期,此后气候变冷,海平面回落,日本列岛才最后形成现在这样的地貌。®

日本九州岛、本州岛南部与朝鲜半岛间距很近,其间有朝鲜海峡和对马海峡,现在一般水深为50~150米,最狭窄处只有50公里。在历史上,此处作为陆桥发挥过重要的交通作用,曾经有大批动物和人类由此往来于欧亚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据考古发掘,日本列岛上发现了长毛象、虎、犀牛、鹿等20多种大型动物的化石。在日本列岛形成之后,有证据表明,绳文时代的文化中存在与欧亚大陆交流的痕迹,而弥生时代前后开始有“渡来人”陆续进人日本,传播欧亚大陆文化。可以想象,这座陆桥作

①大島建彦,等.日本花知石小事典6[M].東京:社会思想社,1982:7

@平朝彦.日本列島D誕生[M],東京:岩波新書,2003:185-189

③梅原猛,安田喜惠.绳文文明D凳現[M].東京:PHP研究所,1996:

98-109.

·2…

第一章从自然风土看日本文化。

为文化通道,其作用功不可没。由此看来,日本列岛虽然宛若一叶孤舟漂浮在大海之上,但并不等于它是孤立的。

日本列岛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以及分布在其周边的6800多个大小岛屿构成。其中,北海道面积83万平方公里,本州岛面积231万平方公里,四国岛面积18万平方公里,

九州岛面积44万平方公里。

日本列岛的海岸线全长约为3.4万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单位面积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因为陆地的沉降起伏和地块的激烈运动,海岸线蜿蜒曲折,形成众多天然港湾和海角、半岛。在日本海沟与日本海海盆之上,有暖流与寒流沿着日本列岛南北方向通过,调节岛国的气候、气温,同时也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暖流称为“黑潮”,属于高温高碱的日本海流,幅宽约100公里,每秒流速约1.5米。黑潮源于菲律宾群岛东岸,流经中国台湾岛东侧、西南诸岛西侧时分流,一支沿列岛南岸向东流至三陆海岸和房总冲,与从千岛群岛南下的寒流“亲潮”合为

一体,形成亚热带环流的一部分;另一支沿日本海北上,被称为对马海流。

日本列岛陆地的弧状形态,通常由中央地质构造线区分为“东北日本弧”与“西南日本弧”两部分。它们均是在地质年代,经过太平洋一侧的挤压与火山运动的内力与外力作用而形成的。作为日本弧主要部分的本州岛中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中央大地沟带”,西起新潟县的丝鱼川市,东至静冈县的静冈市,连通构成丝鱼川一静冈构造线(简称丝静线),长约280公里,宽50~60公里,成为地质学上的东日本和西日本,即关东与关

·3·

雪人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

西地区的分界线。西日本又有一条“中央地质构造线”,从长野县的诹访湖经渥美半岛、佐田岬半岛后横贯九州岛连成一线,是日本最大的断层系,它把西南日本划分为北边的内带和南边的外带。

(二)山河与湖泊

日本是多山之国,山地约占日本国土总面积的61%,加上丘陵地区共占约71.8%。日本列岛上山脉纵横,主要山脉几乎占据着四大岛的中心位置,其山麓、丘陵地带呈放射状向四周伸展,构成日本特殊的地貌。其中最长的山脉是奥羽山脉,它从本州岛北部的青森县向南延伸至福岛县,长达500公里,平均海拔约为1000米。大约在本州岛中部的丝静线和中央地质构造线的相交之处,集中分布有飞驒山脉、木曾山脉、赤石山脉,构成著名的“日本阿尔卑斯”。它们是日本山系中最为陡峭的山脉,多个主峰均在海拔3000米以上,海拔近3800米的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就位于这一带。崇山峻岭是日本人的崇拜对象,构成日本民俗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日本列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之上,境内火山众多且分布广泛,其中有活火山111座,约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约1500座)的1/13。火山活动频繁,时常引发巨大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损失。其中,位于长野、群马两县的日本最大活火山浅间山曾经在1783年大喷发,毁灭了本州中部大部分地区。最为著名的火山景观富士山,曾于1707年最后一次喷发(宝永

。4·

第一章从自然风土看日本文化。

大喷火)0,目前处于休眠状态。富士山山体呈圆锥状,山顶终年积雪,其山麓周围分布着五个淡水湖,统称“富士五湖”,是著名的风景胜地。在日本人的心中,富士山是日本精神、文化的象征,是一座蕴含着自然魅力、优美、庄严的神山,自古以来一直是日本文学爱好者讴歌的主题,同时也是日本人崇敬的圣地。

日本位于多条地质断裂带上,是有名的地震多发国家。据观测统计资料表明,日本全国平均每天约有4次地震发生,每年有

一次6.5级地震,每10年有一次7.5级地震,每20~30年有一次8级以上大地震,而首都东京每年会发生有感地震(一般指2~4级)40~50次。地震多发于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一带。1923年9月1日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为7.9级,引起的火灾几乎将东京和横滨夷为平地,10.5万人因此丧生;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关西地区的阪神大地震为7.3级,造成6400余人死亡;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东部地区太平洋海域的东日本大地震为9级,被称为日本历史上的第五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约

2.2万人死亡、2500余人失踪,并且引发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震惊世界。®

频遭火山喷发和地震袭扰的日本人,长期以来形成了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思想,同时也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每每在灾害面前都能够做到处事不惊、重振旗鼓、奋发图强。相反,受火山和地震所赐,日本地热资源丰富,也是著名的温泉大国。日本共有大小温泉地约3000处,遍布全国各地,其中静冈县的热海和大

0吉田孝.日本D誕生[M].東京:岩波新書,1997:34.

@松田博康.日本地理宁一夕年鑑2021[M].東京:小峰書店,2021:47.

·5…

国日本文化生成的轨迹

分县的别府是最为著名的两个温泉乡。另外,火山喷发造成的火口原和火山口湖,也是日本的重要观光地。除富士山之外,箱根、阿苏以及十和田湖、鳗池等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日本34处国立公园和57处国定公园0几乎全部含有火山资源®。日本人在蒙受灾害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形成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与民族文化内涵。

受多山地貌及气候的影响,日本河流纵横交错,淡水资源极为丰富。但是,与欧亚大陆上的河流相比,日本河流具有流程短、水流急、流域面积小等显著特点,这直接与日本国土狭长、脊梁山脉纵横等地形特点相关。日本最长的河流信浓川约为367公里,第二位的利根川约为322公里,第三位的石狩川约为268公里,而第十位以下的其他日本绝大多数河流的流程都在200公里以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淀川为110公里,其他绝大部分的流域宽度都在50公里以下。由于山海之间的距离极短,加之雨量充

沛,日本河流从山地流出后随即注人大海,导致河水落差大,水势湍急,上下游区分不明显。

日本各地雨季和旱季明显,降水量相差悬殊,造成河流水流量有季节性差异。虽然这样的河川不利于日本发展内河航运,但沿海海上交通尤为发达,其中濑户内海航运通道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交通作用。与崇山峻岭阻碍交通不同,河谷自古以来被日本人用作穿越高山的通道。尤其是明治时代以后,很多河谷沿岸变成铁路、公路的重要连线。另外,河流也往往成为地域的疆

①国立公园由厚生劳动省管辖,而国定公园由地方都道府县管辖。

@松田博康.日本地理デ一夕年鑑2021[M].東京:小峰書店,2021:34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