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文学鉴赏》华桂萍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日本古典文学鉴赏》

【作 者】华桂萍编著
【丛书名】国防语言系列丛书
【页 数】 165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20.01
【ISBN号】978-7-5641-8727-9
【价 格】45.00
【分 类】古典文学-文学欣赏-日本
【参考文献】 华桂萍编著. 日本古典文学鉴赏.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20.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日本古典文学鉴赏》内容提要:

本书分前篇和后篇两部分。前篇为日语“古典文法基础”,讲解了日语古文与现代文之间的关联及异同,指出学好日语古文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文的基础,并重点针对与日语现代文法存在较大差异的日语古文文法作了简明清晰的讲解,为学习者进一步阅读古典文学名篇打下不可或缺的文法基础。后篇选取了八篇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古典文学名篇,分别设置了作品评鉴、节选及详细注解、译文、重点语法与古文常识等栏目,力求通过对节选经典的详细解说,令学习者更好地把握日本古典文法的实际运用,更清晰地了解日本古典文学的脉络并能感受到其中的文字与文学之美,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日本古典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的对象是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以及有一定基础的日语学习爱好者,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掌握日语古文基础语法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日本古典文学鉴赏》内容试读

前篇古典文法基础

「文語」与「口語」

(一)从「文語」到「口語」

日语同世界上其他各国语言一样,可分为用声音表达的口头语言和用文字表达的书面

语言两种。口头语言又分为古代口头语言和现代口头语言两种,而书面语言也同样可再分

为古文和现代文两种。日语的古文按时代不同又有古代古文和近代古文之分,前者指明治学

时代以前的古文,多用日语固有词汇,故较难读懂,后者则指明治时代及其以后直至二战结图

束以前的古文,因其中多用汉语词汇,所以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较易理解。在日语圆

中,常把现代日语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统称为「口語」,而把古代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包括近代古文统称为「文語」。相应地,在语法研究方面也存在两种不同的体系一「文語文法」与「口語文法」。所谓「文語文法」是以平安时代特别是11世纪初的物语、和歌中所使用的语言为中心归纳总结出来的语言规律,当然也会适当融人之后各个时代的语言要素。

般来说,书面语言相对比较固定,而口头语言则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在汉字传人日本之前,日本人只有口头语言而没有书面语言。自从汉字传入日本、日本人据此创造出自己的文字一“假名”(「仮名)之后,日语也出现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但在10世纪的平安时代中期之前,日语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别。自10世纪末起,日语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开始发生分化。到了12至16世纪的镰仓、室町时代,其间的差别日益显著。及至17世纪的江户时代,日语的书面语言已经产生两种文体—「文語体」和「口語体」。「文語体」主要用于天皇的诏勅、官府的公文法令以及文人的和歌等,而「口語体」则多用于新兴的町人文学,尤其是各类小说等。自明治时代初期起,日本兴起了所谓“言文一致运动”,即主张用接近口头语言的文字来书写文章,其后经过二叶亭

四迷、山田美妙、尾崎红叶等人的文学实践,至明治末年「口語体」已经作为小说的文体得以确立并逐渐普及。不过,官厅、司法界以及军部等部门大多依然沿袭一直以来的「漢文体」(中国文言文的文体)及「文語体」,直至二战结束,日本政府于1946年下令取消「文語体」,日语的文体口语化的任务方才在普遍范围内最后完成。

2

(二)「口語中的「文語现象

如前所述,直到1946年废除「文語体」之前,日本的大量古典文献乃至近代公文等正式文书均采用「文語体」,即便是「口語体」写就的近代文学作品在1946年文字改革前也是用「歴史的仮名遣、标记,其中也难免夹杂着一些「文語文法」的残留,如果对「文語」一窍不通,根本无法阅读上述史料文献及文学作品。不仅如此,由于现代日语是从古文演变而来,因此我们在现代日语中也难免会碰到一些与古文有关的现象。例如,在一些新闻报道特别

是标题里会看到诸如「教師大石)D责任」(「大石」是文语断定助动词「大)」的连体形)等

含有「文語文法」的表述;一些书名、作品名中也常见文语式的表达,例如川端康成晚年创作的中篇小说「眠九石美女」,这里的「眠九石」并非可能动词,而是文语四段活用动词「眠石」的已然形或者命令形后续完了助动词「)」的连体形「石」,因此译为《睡美人》而非《能睡的美人》。此外,一些谚语、惯用句中也保留了许多文语的语法现象,如「急於回九」(动词未然形后续接续助词「闭」是文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時仗金松)」(「)」是文语断定助动词)等。

实际上,在一些常见的现代日语语法现象中,文语的残留也俯拾皆是。例如「扩」「边」

「尔「「丰「炒之「上·上孝·上<「心L·心孝·心<」等等。以下试举几

个现代日语中常用语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①杨在大在6C住出来标v二上挖。

②苏百含上东6℃住D味力龙。

这里的在6c法是文语断定助动词「在)」的未然形:6」后续接续助词「C」再加上系助词「仗」构成的词组,其中的接续助词「℃」在文语当中接在活用词的未然形后面表示否定的接续,相当于现代日语的「~在c」「~于忆」。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能比较轻松

地理解和记住上述两个例句所对应的具体用法了,即:(1)《下仁打与消L左伴∽℃》~℃

③在丸试二乇反省L在<℃住标标。

这里的「左九任并非如现代日语表示假设,而是文语的断定助动词「:)」的已然形后续接续助词「伊表示原因、理由的用法,即相当于现代日语的「乇九龙6」「龙6」。

④一日屯早<自分D店左特大大的亿、必死c慟、(V石の龙。

⑤二九屯勝尤大的D糠習6、頑張石L左v。

上面这两个例句中的[~大边(仁)/大的)」,「小接在活用词的未然形后面,是文语推量助动词「」的拨音化。

3

以上各种语法现象都是在高年级阶段经常会接触到的内容,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古文训练之后,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语法的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文語」与「口語的主要不同

1.「文語」与「口語」的表记及发音不同

日本人原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自从汉字传入之后,他们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字一“假名”并用以表记发音。最初以假名表记的文字是按照实际的发音书写,但至平安时代中期以后,语音变化逐渐增大,而文字则很少改变,两者之间的脱离现象日益明显。

直到1946年日本政府公布了「現代仮名遣、J(现代假名用法),以“按实际发音标注文字”为

原则,才令日语发音与假名文字重新趋于一致或接近。与之相对,之前所采用的假名用法被

称为「歷史的饭名遣」(历史假名用法)。例如:「空空5白<在)Φ〈山苦仗」(『枕草

子·春仗付任))中的「中5中」「仗就属于「歷史的饭名遣、」,转换为「現代饭名遣、的话就写作「上)上)「老力」。图

2.「文語」与「口語」的词汇不同

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存在变化流转的现象。有许多从前在「文語」里用过的词汇在「口語」里不再使用,成为了“死语”;有些在「文語」和「口語」里都使用的词汇,但意义却发生了变化;还有在以前的「文語里未曾出现过,后来在「口語」里新产生的大量词汇。「文語」与「口語」在词汇方面的不同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文語」里使用过而「口語」里不再使用的词汇,这类词汇数量较多。例如:「这L」

(=険L)「LU心(=マ分口)、「付)」(过去助动词)等等。

(2)意义不同的词汇。这类词尽管词形相同,但用在「文語」和「口語」里时意义却不尽

相同。例如:「口語形容词)○

力VV)则有时是“可爱”的意思。

(3)与「口語」意义相同而词形略有不同的词汇。例如「L主6<」(=L任6<)、「

名(=¥)。

(4)在「文語」里未曾出现过而只存在于「口語」里的词汇,例如现代日语里大量存在的外来语、新的流行语等等。

3.「文語」与「口語」的语法修辞不同

在语法修辞方面,「文語」和「口語也有诸多不同。在语法方面,「文語」动词的活用分为

九种,形容词、形容动词的活用各有两种,而「口語」动词的活用只有五种,形容词和形容动词的活用只有一种。此外,「文語」助动词的种类和活用相较于「口語」也更为复杂。关于「文語」活用词的用法,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阐述。

除了活用词的用法之外,「文語」中值得注意的语法修辞现象还有以下几点:

(1)作为书面语言而言,「文語」除了极特殊的情况之外很少使用表示主格、宾格等的格助词「」「花」等。例如,在「今仗昔、竹取の翁上v屯の态)寸)。」(「竹取物語·农

姬D书心大与」)一句中「屯)」的后面就省略了格助词「」。

(2)除了上述格助词「」「花」的省略之外,「文語」中还经常出现主语和谓语的省略。

例如,在「世界D男、℃五飞空意」(「竹取物語)中,两个意义相对的形容词连体

形断(石」和「中L老」的后面就各省略了一个体言「屯D」;在「夏仗夜。月D頃仗含

宏)。中电任、任大石の多<飛U心古)大石。主大、大龙一∽二○在、任D汇

与光)℃行<花花L。」(「枕草子·春仗付任D」)中,「夏注夜」「飛心与)大百的后

面都省略了谓语「左」。

(3)「文語」的复合动词中间往往可插入助词,而「口語」中则没有这样的用法。例如,在

「思)二飞寄6苍)○九。」(「枕草子·雪D上高5降)尤石花)中,「思)寄石」这个复合

词的中间就插入了系助词「二子」。

(4)「文語」里讲求「係)結心の法則」(系结法则),「口語」里则没有这种用法。例如「何

事屯入)立大边志主L尤石飞上」(「徒然草·七九),系助词「芒」用在句中时,句末要求

以活用词的连体形上意结句;而在上一个例句「思心二冬寄6)一丸。」中,由于句中出现了系助词「二无」,因此句末要求以活用词的已然形○丸结句。

(5)「文語」主要是和歌里有“枕词”“序词”等修辞方法,而「口語」里则没有。例如:「态

L)老D山息D尾DL龙)尾D長長L夜花一人屯寝」,「L)老D」是「山」的“枕

词”,「LU老D…L龙9尾D」是「長長L」的“序词”。

掌握了「文語」的上述特点,必将有利于我们提高古文读解能力。下面就从「文語」的表记发音、活用词的分类及其用法等方面分别介绍「文語」与「口語」不同的特点。

5

二「文語」的表记与发音

如前所述,不仅是「文語文」,即便是1946年以前的「口語文」也都采用「歴史的饭名遣、」。虽然在「現代仮名遣、公布之后,各类公文、一般出版物以及报纸等公共传媒都开始采用新的表记法,但直至1970年之后,小说、诗歌等具有个人特征的出版物才普遍以「現代饭名遣、来书写,而俳句、短歌等基于「文語文法」的传统诗歌一般依然采用「歴史的饭名遣v」。「歴史的仮名遣」虽然已不再被运用于现代「口語文」,但作为承载着日本历史与文化奥

的重要载体一直受到日本人的重视。正如日本政府在1986年发布的「現代饭名遣、中强学

调:“历史假名用法与我国的历史与文化密切关联,故应予以尊重。”闔

学习「歷史的仮名遣」,首先要了解古文的五十音图。

表1五十音圆

$

bi

U

L

v

5

Φ

<

5

0

与「現代仮名遣相比,需要注意的是「了」行、「ヤ」行与「ワ」行。「了行的志·、·)·之·书」与「現代饭名遣相一致。「中行的「中·、·Φ·之·上中的「「之与「了行重叠

「口行的「力·而··急·在中的」与「了」行重叠。「而「為是「現代饭名遣、中没有的。

因此,古文的五十音图中实际有47个清音,而在十世纪末平安时代中期出现的、石仕歌(色{v石}仕句{仁任}入散{古}9边石在我世誰{力上大九}老常{○扣}在6

有為{5而}D奥山{粉<中主}今日{付示}越{}之℃浅{杨含》老夢見{Φ的及}巴醉

{急})屯世于)就是用这47个清音组成的。再加上「、、挖、」行的20个浊音,当时日语的音节数总计有67个。

「歴史的阪名遣、在古文中的发音规则如下: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