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里的欧洲史》(日)西原稔著;黄育红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音符里的欧洲史》

【作 者】(日)西原稔著;黄育红译
【丛书名】建投书局.历史传记系列
【页 数】 276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 2020.03
【ISBN号】978-7-5001-6089-2
【价 格】78.00
【参考文献】 (日)西原稔著;黄育红译. 音符里的欧洲史. 中译出版社, 2020.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音符里的欧洲史》内容提要:

书中揭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是否向查理六世提供过机密情报钢琴的发明者是如何反抗拿破仑的小提琴和歌剧的真正鼻祖是谁哈布斯堡家族的联姻如何影响了歌剧的发展18世纪的欧洲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作者以时间为轴,重现那些反映时代风貌的作曲家和改变世界的名曲,并在梳理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让读者从跨学科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同时也在特定的时代框架中思考音乐。

《音符里的欧洲史》内容试读

第1章

宗教改革与欧洲基督教社会的重组

第1章

宗教改革与欧洲基督教社会的重组

宗教改革的前哨

胡斯教徒和胡斯派的赞美歌

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大帝不仅将罗马天主教

o查理大帝(Charemagne,742一814),法兰克王国加

渗透到他所统治的地区,还积极地创立教会,对高

洛林王朝第二位君主(768814年在位),发动过数次军

卢地区的基督教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基督教国

事远征,统一了西欧世界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加冕

家的法兰克王国同时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神

他为西罗马帝国皇帝。查理

圣罗马帝国和罗马天主教是欧洲的两大支柱。后

大帝在位期间,非常关注文化教育和文艺复兴,其执政

来,皇帝作为世俗统治者与教会的统治者即教皇之

期被誉为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

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这一情况的典型事例是腓特烈

o高卢(Gallia),古罗马时

二世曾两次被教皇逐出教会。此外,还有一个动摇

代的称呼,包括莱茵河、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

罗马天主教统治体系的重大事件,即1378一1417

脉、大西洋等地区。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Ⅱ,

年间三位教皇相互对立导致的教会大分裂。尽管

1194一1250),神圣罗马帝

召开了康斯坦茨大公会议(1414一1418),但波希米

国普鲁士王朝第六代皇帝(1220一1250年在位),因

亚圣职者约翰·胡斯仍在这一时期发起了宗教

其开明的统治,被誉为文艺复兴第一人。他与教皇统治

改革。

对立,曾两度被教皇逐出教会。

频发的宗教战争不仅包含新旧两个宗派的纷

O约翰·胡斯(Jan Hus,

争,还包括从天主教权力中争取自治权的战争。面

1369一1415),布拉格大学校长,提倡天主教教会改

对罗马天主教,波希米亚的宗教改革者约翰·胡斯

革,1411年被革职,1414年被康斯坦茨宗教会议定罪

举起了反对的大旗,对罗马天主教进行了严厉的批

为异教徒并处以火刑。从大学开始,胡斯就拥护驱逐德

判。对胡斯的判决与对立教皇(对抗合法选出的教皇、通过

国人等其他反德思想,深刻

003

音符里的欧洲史

其他手段僭称教皇的人)的裁撤一同成为康斯坦茨大公会

影响了之后的波希米亚民族运动。

议上最重要的两大案件。大公会议的结果是:威克里夫的思想被视为异端,受其影响的约翰·胡斯也被判有罪而处以火刑。对此,胡斯派蜂拥而起,于

1419一1434年爆发了胡斯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是天主教教义问题,还涉及波希

米亚的民族问题,至少在波希米亚是这样解释的。这场战争爆发大约200年后,波希米亚的新教徒贵族们向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参照第54页]发起挑战,

爆发了白山战役[参照第39页]。

胡斯派据守在塔博尔城,因此被称为“塔博尔派”。斯美塔那[参照第188页]的《我的祖国》第五乐章《塔博尔小镇》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创作的据说,其中的赞美诗《你们是神的战士》便是一首

由胡斯教徒塔博尔派成员作曲的军歌。第六乐章

《布拉尼克山》中同样演奏了这首赞美诗。“布拉尼克山”的创作基于一个传说,据说当祖国面临危难之时,长眠于此地的胡斯派战士会再度醒来拯救自

己的祖国。

胡斯教徒和胡斯战争引起了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德沃夏克[参照第39页]的强烈共鸣。捷克民族剧院

的总经理弗朗蒂泽克·阿道夫·舒伯特以胡斯教徒

⊙弗朗蒂泽克·阿道夫·舒伯特(Frantisek Adolf

时代为主题创作了三部戏剧,德沃夏克则在1883

Subert),剧作家、戏剧史研究家。

年为其谱写了序曲《胡斯教徒》,该曲中含有民族

004

第1章

宗教改革与欧洲基督教社会的重组

自决的主题。

正如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作品中所表现的那样,胡斯派的改革为后来的波希米亚民族运动奠定了基础。

o八十年战争(The Eighty

宗教改革与音乐

Years War),1568一1648年尼德兰联邦加尔文教派发动的反对哈布斯堡家族的战争。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爆发了多次宗教战

战后荷兰诞生,因此也被称为荷兰独立战争。

争,诸如施马卡尔登战争[参照第9页]、尼德兰地区

O马丁·路德(Mart血Luther,1483一1546),德国宗教改革

的八十年战争、1618年后爆发的三十年战争[参照

家。在奥斯定会修道院期间对

第38页]等。这些战争催生了新的宗教观念和新的教

福音有了新见解,以九十五条论纲和莱比锡辩论等否定

派主张。在这些新思想的影响下,各地区纷纷掀起

教权。他虽然指导了教派和帝国都市的宗教改革,但对

主权独立运动。

德国农民战争持反对立场。

在德国萨克森,马丁·路德于1517年提出了

九十五条论纲;在瑞士日内瓦,约翰·加尔文领导并开展了新的宗教改革:在英国,亨利八世于1534年宣布了与罗马天主教断绝关系的法案。这一系列的宗教改革不仅是谋求对抗罗马天主教的一个新的信仰运动,还与各地世俗势力的增长及自治问题密切相关一正如此前波希米亚胡斯教徒在抵抗运动

o宗教改革(Reformation),16世纪在欧洲全境兴起的宗

中所表现的那样。1568年,在信奉加尔文派的尼

教和政治变革运动,标榜福音主义,否定教皇权力和教

德兰地区,爆发了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八十年战

会法。随着修道院的解散,世俗权力得到发展,引发了

争。这既是一场宗教战争,也是一场争取该地区自

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

005

音符里的欧洲史9

治权的抗争。同时,经济活动也成为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与音乐

路德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在德国普遍兜售的赎罪券(或称免罪符,16世纪初天主教会发行的可以减轻罪状的证明书),他从基督教教义出发向赎罪券提出质疑。赎罪券的发行最初源于一场同教义和信仰毫无关系的政治抗争。阿尔布莱希特为获得美因茨大主教

的地位,通过发行赎罪券来调度资金,并以大财阀富格尔家族作为后盾。美因茨后来也成为新教

徒和天主教抗争的重要舞台,下文中介绍的欣德

米特[参照第17页]的歌剧《画家马蒂斯》中也提到了美因茨。

路德对发行赎罪券的批判最终演变为对天主教的批判,他也因此被判定为异教徒。但是路德的主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并受到了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的保护,他让路德在自己居住的瓦尔特堡里将《圣经》翻译成德文。路德宗教改革成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萨克森选帝侯等的支持,二是约翰·谷登堡发明的印刷技术。特别是印刷技术的诞生,引发了欧洲最早的媒体革命。路德派充分利用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