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临床实践》曹美丽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超声诊断临床实践》

【作 者】曹美丽著
【页 数】 370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07
【ISBN号】978-7-5576-6482-4
【价 格】68.00
【分 类】超声波诊断
【参考文献】 曹美丽著. 超声诊断临床实践.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超声诊断临床实践》内容提要:

本书共约30万字,分为六章,以临床实用为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新颖,且作者精选了近百张影像图片,图文并茂,反映了我国当前超声检查先进的技术水平,适合各年资超声医师和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阅,相信本书必将受到广大超声界的欢迎。

《超声诊断临床实践》内容试读

第一章头颈、胸部疾病

第一节

颅脑疾病

一、解剖概要

颅脑由头皮、颅骨、脑膜、端脑、小脑、脑干等组成。颅骨分为颅顶和颅底两部分,成人颅顶由颅骨的骨缝严密镶嵌。18个月以内婴幼儿由于顶骨发育不完整,可作为透声窗。颅底分为颅前、中、后窝,其中颅后窝居中,有枕大孔可作为透声窗。脑膜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及软脑膜

三层。

脑由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前端演化与发育形成,分为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端脑又称大脑,为脑的最大部分,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并经胼胝体连接而成,每侧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及岛叶。由于大脑半球皮质各部分发育不平衡,在半球表面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脑回和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间脑下接中脑,上外侧被端脑覆盖。中脑、脑桥、延髓合称为脑干,脑干的末端向下与脊髓相延续。小脑位于脑桥和延髓的后方(图1-1)。

脑室包括两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侧脑室左右各一,为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

腔隙,延伸至半球的各个叶内。每一侧脑室从侧面观均为枕部有尾的“C”字形,可分为前角

体部(中央部)、后角和下角4部分。第三脑室位于间脑,为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之间,由中脑水管向下和脊髓中央管向上扩大而成。各脑室经室间孔及中脑水管相互交通,脑室内充满脑脊液,由脑室内脉络丛分泌(图1-2)。

中央前回

一中央沟

一中央后回

顶叶

图1-1大脑半球外侧面

1

·超声诊断临床实践·

侧脑室前角

侧脑室中央部

第三脑

侧室后角

中脑水管

图1-2脑室铸型上面观

二、检查适应证

(一)经颅超声检查适应证

(1)新生儿、婴幼儿颅内出血。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3)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4)新生儿、婴幼儿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脑肿瘤及脑积水。

(5)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以及血管狭窄等颅内血管性疾病的筛查。

(6)评价颅内出血性疾病及缺血性疾病顿脑灌注情况。(二)颅脑术中超声检查适应证

(1)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及颅内血管性疾病定位、诊断、确定边界。

(2)了解脑肿瘤血流动力学信息。

(3)了解脑肿瘤周围有无重要血管及对周围结构有无侵犯和压迫。

(4)区别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区与灌注区。

(5)识别颅内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6)纠正颅脑手术偏差、协助术中导航及术中定位。

(7)评价颅内病变切除程度及有无残余。

(8)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引流及放射性粒子置入。

三、检查技术(一)经颅超声扫查

经颅超声扫查一般要求患者处于安静状态,新生儿及小儿哭闹者,可服镇静剂后检查。一般选用小凸阵探头,成人选用1.5一3.5MHz探头,2~3岁以下婴幼儿及新生儿可选用

3.5~7.5MHz探头,一般选择3.5~5.0MHz探头,高频探头适用于浅层病变的检测。

囟门未闭的新生儿及婴幼儿可经前囟、后囟及侧囟扫查,以前囟最为常用,可做冠状切面及矢状切面连续扫描,以获得不同切面、不同角度的完整图像。矢状切面扫查:将探头置于前囟正中,使其长轴与头部长轴平行,从正中矢状切面向左右两侧连续扫查。冠状切面扫查:将探头置于前囟正中,使其长轴与头部横轴平行,从正中向前后偏转做连续扫查。

成人及囟门已闭的小儿可经颞窗、枕窗、眼窗、额窗扫查,以题窗最为常用,其具体位置为

·第一章头颈、胸部疾病·

颧弓上,耳廓上方、后方以及耳屏前方,可行横切、纵切、斜切及扇形扫查。已行开颅手术者也可经颅骨缺损处直接探查。

(二)术中超声扫查

1.仪器

根据术中需求选择超声仪器和探头,一般要求配备术中专用探头的超声仪,如需超声造影检查,则要求配备具有超声造影功能超声仪。颅脑术中超声常用的探头为小凸阵探头、冰球棍形探头、笔式探头等,频率5一12MHz。探头的选择根据骨瓣大小、病变深度、手术切口的位置而定。

2.人员的配备

超声医师应具有一定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外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

阅读CT、MRI、DSA等影像学资料,熟悉神经外科不同部位病变的手术体位、手术入路及手术

方法。同时,操作术中超声探头的神经外科医师也应接受相应的超声知识培训,能够识别超声图像的方位和基本特征,熟练掌握超声扫查手法和技巧。超声扫查可以由超声科医师或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师完成。一般来说,由超声科医师扫查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3.探头的无菌处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介人性专用探头可用消毒药水浸泡进行消毒。经甲醛、环氧乙烷或消毒药水消毒的探头可直接使用。在紧急需要术中引导或数台手术同时需要引导的情况下,无菌塑料套则是一种安全又便捷的方法。应用无菌塑料套时应先在探头表面涂耦合剂,再由超声医师与器械护士共同配合套上无菌塑料套,排净探头与无菌套之间的空气,使二者紧密贴合后固定。

4.术中超声检查前准备

术前了解患者病史,并全面复习影像学资料(CT、MRI、DSA),了解患者手术体位及手术

切口的位置,以更好地理解术中超声所探测到的颅内结构。如需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应严格掌握超声造影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与神经外科医师及麻醉科医师共同评估患者术中能否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并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与之签署知情同意书。

5.扫查方法

依据病变部位,常规开颅、去骨瓣后,术中专用探头表面涂耦合剂,外套无菌塑料套。神经外科应用术中超声,一般采用三步扫查法,即切开硬脑膜前、后各扫查一次,病灶切除后再扫查

一次。在硬脑膜外扫查,主要是确定病变的边界以及病变与周围毗邻关系,探头扫查时在硬脑膜上滑动、侧动、旋转。剪开硬脑膜后,在脑表面直接扫查,主要是为了确定病变与脑表面脑沟回的位置关系,确定最佳手术入路,扫查时动作需轻柔,尽量避免滑动和旋转探头,以防止脑挫伤。术后扫查主要是为了明确病变切除范围,确定有无病变残留,有无颅内血肿等手术损伤。

超声扫查时首先确认探头的扫查方位,根据病变深度合理调节仪器,然后对术野进行纵断和横断的系列扫查,常用的扫查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直接扫查法:即探头和被扫查部位直接接触,在脑表面直接进行扫查。这种扫查方法探头移动灵活、操作简便,不受患者体位的影响;但由于脑表面凹凸不平,探头与被扫查部位间易有空气而影响扫查效果,同时也增加了由于操作导致脑损伤的风险。

(2)间接扫查法:探头和被扫查部位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水等中间介质进行扫查。如在

3

·超声诊断临床实践·

探头和被扫查部位之间放置水囊,或术后将手术残腔内注满水,将探头置于水中,不与残腔接触。主要适合于检查浅表部位的病变,但需要递质,操作不方便,易受患者体位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当在手术残腔内注入生理盐水或制作水囊时,操作需轻柔,以减少气泡的产生。

(三)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已成为影像诊断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颅脑超声检查中也有广泛应用,经颅

超声造影一方面可以改善CDFI显示,有利于颅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另一方面在颅内动脉

瘤、血管畸形等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超声造影还对颅内出血性疾病及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帮助。在术中,超声造影可以反映肿瘤灌注情况,使其边界更清晰,有助于颅内损伤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可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四、正常颅脑声像图(一)经颅超声扫查

1.经前囟冠状切面图

(1)经额叶层面:将探头置于前囟,最大限度的向前额方向探查。此切面可显示前颅窝、大脑前正中裂(纵裂)、双侧大脑额叶皮质及其深方的颅骨。

(2)经侧脑室前角及第三脑室层面:由额叶层面将探头向后偏转10°~20°。此切面可显示:①侧脑室前角:呈裂隙状或羊角形的双侧对称的无回声暗区。②大脑前正中裂:为两侧大脑半球中间的条带状强回声。③尾状核头部:位于侧脑室前角下缘,为等回声或低回声(早产儿)。④透明隔腔:位于两侧侧脑室前角之间的无回声区,又称第五脑室。透明隔腔在妊娠3个月出现,近足月时多消失,故胎龄越小的早产儿透明隔腔越大。有少部分人透明隔腔可一直保存至成年。⑤胼胝体:为位于双侧脑室前角间的横向条带状高回声。探头略向后偏转,于两侧丘脑之间可见狭长的无回声缝隙,为第三脑室。位于丘脑下方的低回声区为脑干(图1-3)。

(3)侧脑室中央部-后角层面:此层面可见对称分布于中线两侧的“八”字形高回声,为侧脑室脉络丛。

2.经前囟矢状切面图

(1)正中矢状切面图:图像中央的无回声区为透明隔腔,其前方与之平行走形的等回声带为胼胝体,透明隔腔的下方为脑干,分别为中脑、脑桥和延髓。脑干背侧三角形无回声区为第

四脑室(图1-4)。

中央前回

一—中央沟

央后回

顶叶

枕叶

顾叶

1.大脑前正中裂:2.胼胝体:3.侧脑室前角:4.尾状核头部:5.背侧丘脑:6.第三脑室:7.豆状核:8.脑干

图1-3经侧脑室前角及第3脑室层面

·第一章头颈、胸部疾病·

1.尾状核:2.胼胝体:3.透明隔腔:4.丘脑:5.脑干;6.第四脑室;7.小脑

图1-4经前囟矢状切面图

(2)旁正中矢状切面图:由正中矢状切面图向左或向右偏转,可显示侧脑室体部及其下方呈椭圆形低回声的尾状核和丘脑。

(二)术中超声扫查

1.经大脑皮质横切面

此切面以大脑镰为标志。大脑镰位于大脑纵裂内贯穿中线分隔两侧大脑半球,在声像图上表现为条带状强回声。当颅内肿瘤性疾病压迫大脑镰时,可引起受压处大脑镰偏离中线,形成弧形强回声。大脑镰旁为两侧大脑半球,切面图上可见沟回密布。脑沟表现为弯曲线样高回声,脑回为位于脑沟之间的低回声带,形态不规则。

2经丘脑、基底节区横切面

此切面侧脑室体部消失,前角呈三角形,后角呈八字形或弯曲三角形伸人枕叶。侧脑室前角多表现为无回声,后角内因充满脉络丛组织常呈偏强回声,可在偏强回声周围见窄带样无回声。侧脑室前角的前上壁为胼胝体膝,后角的外侧壁为胼胝体压部,分别联系两侧大脑半球额叶及枕叶皮质。声像图中表现为均匀的偏低回声区,呈“八”字形。侧脑室前角的外侧壁可见长椭圆形的尾状核头,回声较周围脑回略高。前角与后角之间可见呈卵圆形的背侧丘脑,回声与尾状核头相似(图1-5)。

1大脑镰;2.肼胝体膝;3.侧脑室前角:4.透明隔;5.穹窿柱;6.尾状核头;7.背侧丘脑:8.侧脑室脉络丛;9.侧脑室后角;10.胼胝体压部:11.豆状核:12.岛叶;13.额叶:14.颅骨

图1-5经丘脑、基底节区横切面

5

·超声诊断临床实践·

3.经中脑、第三脑室横切面

此切面以偏低回声的心形中脑为标志。中脑后方偏强回声区为小脑,小脑两侧及后方的条带状强回声分别为小脑幕和大脑镰。侧脑室下角位于颞叶底,少见无回声区,常只表现为偏强回声(脉络丛)。

4.经侧脑室前角、基底节区冠状切面

此切面以大脑镰和两侧侧脑室前角为标志。侧脑室前角呈三角形无回声,其顶为胼胝体干,表现为均匀的偏低回声,略呈“一”字形。侧脑室外侧为基底节区及岛叶(图1-6)。

5.经小脑正中失状切面

此切面以清晰显示第四脑室为标志。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和延髓的背侧,形如帐篷,尖指向后。脑桥和延髓的腹侧邻枕骨大孔前方的斜坡。小脑蚓的前下方为小脑扁桃体,小脑与延髓之间可见呈无回声的小脑延髓池(枕大池)(图1-7)。

RI2.0061C13

1,大脑镰:2.胼胝体干;3.侧脑室前角:4.基底节区:5.岛叶;6.额叶;7.颞叶:8.颅骨

图1-6经侧脑室前角、基底节区冠状切面

1.小脑:2.第四脑室:3.大脑脚;4.脑桥:5.延髓:6.斜坡

图1-7经小脑正中矢状切面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