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坤杰临床经验辑要》巴坤杰,章天寿,巴执中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巴坤杰临床经验辑要》

【作 者】巴坤杰,章天寿,巴执中作
【页 数】 227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1.09
【ISBN号】978-7-5478-5459-4
【分 类】肝病(中医)-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 巴坤杰,章天寿,巴执中作. 巴坤杰临床经验辑要.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巴坤杰临床经验辑要》内容提要:

本书记录了巴坤杰教授从事临床工作60余载的临床经验。全书分简要传略、治学之道、经验精华、验案选辑4个部分,总结典型临床验案130余例。医案记录翔实,诊疗思路清晰,选方用药精当,其中每条经验都是经过了整理者20余年的临床验证,可直接指导临床,启迪后学,学习价值较高。 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生和中医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巴坤杰临床经验辑要》内容试读

医家传略

医家传略●

手无策,通知家属准备后事。因为此患者是烈士的后代,孩子才一岁多,单位领导非常重视,辗转多次才找到他,为其治疗,在他的精心治疗下,该患者转危为安,又生活了二十余年。从此他们两家结缘,似亲戚一样来往多年

六十余载的行医生涯中,他始终将先哲“视诊之际,不论贫富贵贱,咸细心处治,审证必详,用药必当”的高尚医德和敬业精神铭记在心。曾赋诗写道:“一纸方书春意浓,二竖遁无形。中西结合彩缤纷,尽瘁效工农。争四化,效愚忱。鬓白尚心红。祈愿人人登寿域,技术日求精。”(《阮郎归·从医述志》,1969年春)他询问病史,细致入微,用隽秀的楷书书写病历,处方用药少而精,从不开大处方,力争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而治好病。他心地善良,仁心爱人。有很多农民、工人以及贫苦的人,到家里来找他看病。家人担心会影响巴氏休息,都劝患者去医院看,而巴氏每次都是不厌其烦,有求必应。有的患者从农村带来一些土特产送给他,他每次都是要回礼。曾有位同乡患者,家庭困难,他经常给予接济,赠医送药是常事,每次来找巴氏看病,都在他家里吃饭。有些重病患者行动不便,他常常上门去帮患者看病,从不嫌弃患者。偶有贫病交加无力支付诊费者,就送医赠药,从不计利,常以看好病而自慰。凡求医者,有求必应,视患者如亲人,从不以名医自居。

记得在1997年2月28日,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学生章天寿随他在安徽中医学院药浴中心门诊坐诊,到快下班之际,章天寿在收拾白大褂,正准备和巴氏去洗澡。这时突然闯进两个人,进门就说:“老人家,我可找到您了,求求你救救我家老婆吧。”说着竟然哭了。原来他老婆患有肾病,现病情危重,卧床在家,多方求医不效,经人介绍说巴氏擅长治疗这类重病,几经周折,方才找到,心里激动又焦急。听完叙述后,他对学生说:“小章,我们今晚就不去洗澡了,我们走。”便和患者家属一起上了一辆出租车。患者家住在合肥市南郊的小西村,1997年的小西村还是个农村,离市区很远,交通甚是不便,车行了半个多小时。在村口停下,离患者家还有一段距离,下车后,学生搀扶着他,走在乡间泥泞的田埂路上,雨后天晴的路很不好走,步行了10多分钟,才来到患者家。患者家是原始的泥瓦房,进屋后,学生看见屋里一角堆放一堆寿衣。患者家属说,这是给患者准备后事用的。来到患者的床边,高度浮肿的患者,已经面目全非,其眼睛肿成一条线,已无法睁眼,意识迷糊,无法正常问答。家属说以前患者体重只有45kg,现在重达100kg。他俯下身,仔细地检查患者,反复翻阅患者的病历,仔细斟酌处方用药。结束后患者家属要送我们回去。他却说:“你去按方配药去吧,患者需要你们照顾,我们自己回去即可。”回到市里,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到家后,他对家人说,有点累,不想吃饭了,先睡一会。看着他瘦弱的背影,却显得如此高大…就这样他每周出诊一次,连续20余次。每次患者家属仅提供来回的车费,在他的精心治疗下,经历10个月,患者慢慢康复了。随后便由家人陪伴或独自来门诊找他继续治疗。患者至今仍然存活。其门诊病历收录在验案选辑中。

在他晚年的门诊中,慕名而来求诊的患者特别多,巴氏每一次都要诊治30余人,一坐就是一上午,不看完最后一个患者,他绝不下班。门诊部领导多次让他提高挂号费和限号就诊,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即便是在自己生病住院期间,他都强忍自己的病痛,为前去求

(005

巴坤杰临床经验辑要

医的患者诊治,从不让患者失望,其完全忘我的精神,让前去就诊的患者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他总是教导学生们说,人得了病已经就够痛苦了,如果能帮助他们减轻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也是为医者的责任。有诗写道:“扑面迎来药味香,扶残问病到医家。不求大士瓶中露,愿乞先生肘后方。三指可驱二竖去,一剂真能百疾康。解囊赠授长春草,携我徜徉步寿乡。”(《就诊者言·七律》,2002年)

他谦虚谨慎,医德高尚,是我们的楷模;他医术精湛,精益求精,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他用一颗仁慈的心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的奉献”

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犹如春风化细雨。在努力实践“救死扶伤”这一崇高职责的同时,他又默默献身于中医学教育事业。1958年于安徽省中医研究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为安徽中医学院中医方剂学科的创建,竭尽了毕生精力,历任安徽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主任至70岁退休。教学工作从1959年学院初创至1993年退休,历时35年1964年他发表了论文《关于方剂课的讲授》,提出以法为纲、如何拆方、比较异同等论点和方法,在当时的医林、教苑颇有影响。60余年的工作历程,业医执教,一条纽带,两个层面。他始终认为:假始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那就自己必备一桶水,而且是一桶不断更新的水。执教之始,自我加压,订出计划,充实自己,不断耕耘,争做一个好园丁

巴氏执教近40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专业人才,可谓桃李芬芳。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鹤首穷书思补阙,青囊用世不求名。培花爱赏花枝俏,载杏欣看杏满林。”即便是在退休之后,对前来求学的学生,从不拒绝,亦不收取任何费用。他总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他的职责,只要有人学,他就愿意教。学生章天寿和他家无任何亲戚关系,也没有别人介绍。章氏母亲年轻一直患有晨起干呕头痛一疾,经多方求医不效1995年暑假回家,章氏欲为母亲代药治疗,遂来到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碰巧正赶上巴氏坐诊。章氏口述了母亲的病症后,他就开了张处方,谦和谨慎地说,未见到患者,先吃7剂观察一下吧。其母服后,多年的顽疾,竟7剂而愈,药费共计49元。章氏遂对巴氏产生了无比的敬仰之情,便主动地找到他,想随其抄方学习。巴氏没嫌其家境贫寒,资历浅薄,欣然接受他的请求,不厌其烦地向他讲解每个病例,分析其中的理、法、方、药,并且还将自己多年的临床心得笔记,毫无保留地传授予他。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临床病例,进一步提高临床技能,他不顾年高体弱,毅然将每周3次的门诊,增加到每周6次。并让学生先试诊,他再修改。看到学生的困惑,他总是耐心讲解分析:看到学生的懈怠,他会给予积极的鼓励:看到学生的进步,他会露出孩童般笑容。

他甘于奉献,诲人不倦,为培养中医后人,鞠躬尽瘁,而他自己却认为,教书育人,犹如春雨润新苗,何等舒泰!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著书立说传千秋。酷爱学习,青灯展卷,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即便在动乱年代,学习环境非常恶劣,他都不受干扰,坚持学习。晚年他退休以后,还坚持每晚看书,学习新的知识,沉浸在书海之中。夜深人静,灯光映衬,他专注的神情,忘我的神态,成为中医学院宿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邻居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教育子女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